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早发(年龄≤45岁)与非早发(年龄>45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为探讨早发STEMI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提高此类疾病的防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早发STEMI患者160例纳入观察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并验证血浆渗透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重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电子病历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STEMI重症患者,提取患者的一般信息、实验室检查、合并疾病及用药情况等,筛选STEMI重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利用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白蛋白(AL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肌酐(Scr)、是否服用他汀类药物、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血浆渗透压为STEMI重症患者是否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据此7个预测变量绘制列线图,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其区分度、校准度较好,决策曲线分析(DCA)显示阈值概率5%~95%时,临床使用该模型是可以获益的。结论 构建的包含7个变量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作为评估STEMI重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OAF)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并验证,以便为尽早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 080名STEMI患者,其中院内新发房颤患者作为NOAF组(n=87),从未发生NOAF的STEMI患者中随机抽取一部分作为对照组(n=199),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及入院时临床资料,利用LASSO回归模型分析STEMI患者发生院内新发心房颤动的风险因素。对纳入的患者按7∶3的比例划分为模型组及验证组,建立个性化的院内NOAF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LASSO回归结果提示,年龄、入院心率、Killip分级≥II级、右房内径、二尖瓣中度以上反流、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为STEMI患者发生院内NOAF的重要预测因素(P<0.05)。利用上述6个预测指标构建列线图模型。模型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842(95%CI=0.780~0.905),准确度为0.840(95%CI=0.782~0.888);验证组 AUC 为 0.858(95%CI=0.774~0.943),准确度为0.826(95%CI=0.729~0.899)。同时,校准曲线提示预测模型的校正能力良好。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STEMI患者院内发生NOAF风险的预测模型,经相关指标证实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率和临床适用性。利用列线图可方便直观地协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高NOAF风险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为早期防治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与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回顾NSTEAMI与STEAMI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二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血管的支数、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NSTEAMI组的多支病变率为63.34%,其中大于75%的严重狭窄率为78.33%,侧支循环率为30.00%,三者均高于STEAMI组,而完全闭塞率为8.33%,低于STEAMI组。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变血管的构成上组间无差异。结论 NSTEAMI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于STEAMI,完全闭塞率低于后者,二者具有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内黄县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对所有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心电图特征性改变。结果缺血性J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冠状造影结果比较,心电图预判梗死相关动脉中,预判错误组2例(3.8%)、无法判断组8例(15.4%)、预判正确组42例(80.8%),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诊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确诊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和住院期间无不良预后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43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组185例,无不良预后组25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与无不良顸后组比较,不良预后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吸烟者比例更低,体重更轻,心率更快,收缩压和舒张压更低,心肌酶、肌酐和血糖更高,血红蛋白、LVEF更低,前壁梗死、Killip 2 ~4级、既往患糖尿病比例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 2~4级、既往患糖尿病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LVEF升高则是住院期间不良预后的保护因素,三者比值比分别为3.1090、2.552 0和0.960 8(P <0.05).结论 心功能差、既往患糖尿病患者发生住院期间不良预后风险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的危险因素,探讨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水平与早发STEMI的相关性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早发STEMI的患者166例,同期行冠脉造影且血管管腔狭窄<50%的患者171例作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探讨早发STEMI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危险因素。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探讨NGAL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最佳界值。结果:早发STEMI组的NGA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早发STEMI患者MACE组的NGAL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GAL水平是早发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GAL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P < 0.05)。结论:早发STEMI患者的NGAL水平明显增高,且与MACE的发生密切相关,对评估早发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11~2017-01我院收治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人127例,根据白细胞水平将病人分为WBC升高组(WBC≥10.0×109/L)69例和WBC正常组(WBC<10.0×109/L)58例,比较两组病人基线资料,观察两组病人心功能指标、cT...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在洛阳东方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的64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心电图资料,了解其心电图特征。结果 64例患者中,通过心电图诊断合并心律失常55例(85.9%),房性早搏4例(6.3%),短阵性房速5例(7.8%),短阵性室速11例(17.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5例(7.8%),室性早搏17例(26.6%),房颤4例(6.3%)。存在缺血性J波16例(25.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0例(62.5%);无缺血性J波48例(75.0%),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6例(33.3%);缺血性J波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于无缺血性J波者(P<0.05)。心电图诊断梗死血管结果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比较,预判错误10例,无法预判5例。结论心电图的操作简单,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病情做出基本诊断,判断梗死部位,但部分原因可能会导致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的判断出现误诊,临床工作人员应对此给予重视,以降低心电图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  相似文献   

1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时心电图常出现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文献报道这种STD的发生率为25%-65%。非梗死区STD与STEMI时镜像改变或缺血相关,可以协助判断梗死相关血管或闭塞部位,并对预后产生影响。心电图出现急性ST段抬高(STE)的病人中90%经心肌酶学等证实为急性心肌梗死;若出现对应导联STD,则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达93%。对这一常见的心电图现象,其临床意义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26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96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44%vs14%,P<0.01),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54%vs20%,P<0.01);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P<0.01)。结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动脉硬化性疾病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一个重大疾病,至今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亦缺乏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虽然近三十年冠心病的研究、诊断、治疗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但是时至今日因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人类死亡的头号元凶。我国每年有460万人新发冠心病,其中260万冠心病患者是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形式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AMI时剧烈胸痛使患者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产生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和心肌收缩功能增强,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应迅速给予有效镇痛剂.对S T段抬高的A M I应该尽早进行心肌再灌注治疗.1小时内溶栓治疗的开通率可达80%以上,随着时间的延长开通率不断降低,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前3小时内.  相似文献   

14.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玉梅 《当代医学》2011,17(8):108-10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术前和术后ST段变化对远期心血管事件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对54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脉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1h心电图ST段变化,计算ST段回落指数。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12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心源性死亡2例,再发心绞痛4例,慢性心衰7例。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CI术,术前和术后ST段的变化即ST段回落指数对术后12个月预后具有独立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死因、治疗措施间的关系。方法 :对 112例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龄、未接受再通治疗等病例组的病死率显著增高 (P<0 .0 1) ;死因以恶性心律失常最多 (33.3%) ,其次是心原性休克 (2 9.6 %)和急性左心衰 (14 .8%)。结论 :及早开通病变血管是降低 AMI早期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肥胖程度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3-2018年因首次发作STEMI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的患者,按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kg/m2)将患者分为4组:低体质量组(A组):BMI<18.5 kg/m2;正常体质量组(B组):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C组):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D组):BMI≥28.0 kg/m2。比较4组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结果 低体质量组和其他3组相比男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年龄更大。患者住院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比例随BMI的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住院期间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的住院全因病死率分别为14.71%、3.97%、2.89%和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低体质量组的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超重组和肥胖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低体质量、正常体质量、超重和肥胖组患者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7.0%、19.5%、13.8%、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低体质量组的5年预期全因病死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拟合Cox回归模型显示,BMI与随访全因死亡和发生MACCE的风险之间均呈U型关系。在用Cox回归分析校正了混杂因素后,BMI不是STEMI患者远期死亡或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肥胖程度对STEMI患者的远期预后没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修正休克指数(MSI)对判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7天预后的价值.方法: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56例,根据MSI值分为MSI≥1.4组(n=258)和MSI< 1.4组(n=598),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两组患者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Killip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1.4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MAP明显低于MSI< 1.4组;MSI≥1.4组患者心率,KillipⅢ、Ⅳ级比例明显高于MSI<1.4组.MSI≥1.4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33.7%,87/258)、心源性休克(17.1%,44/258)、致命性心律失常(19.0%,49/258)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22.9%,59/258)明显高于MSI< 1.4组 (P<0.05).结论:MSI是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简单、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即刻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择期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即刻介入治疗。治疗后7 d、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LVED和LVEF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90 min ST段回落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再次复发梗死率、1月内病死率、1年内病死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住院期间,两组患者的心脏破裂率差异(P>0.05)。结论:即刻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择期介入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方田 《浙江医学》2003,25(11):661-663
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电图上最早期表现之一是ST段抬高 ,其常见的形态有凹面向上形、弓背向上形、单向曲线形、斜直形 ,ST段及T波呈规律性动态演变是诊断AMI重要指标。1993年Wimalaratna[1]首次报道AMI时另一种ST段抬高形态———墓碑形 ,认为是AMI近期预后险恶的一项独立指标。本文旨在探讨墓碑形ST段抬高的预后意义。1.1一般资料138例均系我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的出现异常Q波的AMI患者 ,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组 ,呈墓碑形抬高者为观察组 ,共28例 (20.3 % ) ,其中男性20例 ,女性8例 ;年龄56~78岁 ,平均 (64.8±5.1)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