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自腘绳肌腱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腘绳肌双束4隧道重建前交叉韧带,利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和钮扣悬吊固定.KT-2000检测、2000 IKDC、Lysholm和Tegner评价表评分并分析膝关节和患肢功能.结果 术后对患者定期随访9~30个月(平均18个月),34例Iachman试验阴性.KT-2000检测:患侧、健侧胫骨前移之差由术前(6.4±2.9)mm降为随访结束时(2.1±0.6)mm.按照2000IKDC膝关节检查表,34例患者(97.1%)分级评价正常或接近正常.2000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从术前(42.6±5.9)、(47.8±6.2)、(3.7±0.3)分提高至随访结束时的(95.6±3.4)、(93.8±2.7)、(6.7±0.6)分(P<0.05).结论 采用自体胭绳肌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修复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自体肌腱的编织方法不同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疗效有所差异,其首选治疗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目的:对比分析单束与双束自体肌腱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病例资料,根据移植物束的构成方式将其分为2组:双束组24例,单束组24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用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每位患者治疗后至少随访6个月,采用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对膝关节综合评定。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48例患者均无关节内感染、关节内积液及切口红肿等并发症。1年随访 IKDC 评分和Lysholm评分显示双束组均优于单束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关节镜下行单束和双束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相比之下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自体腓骨长肌腱(PLT)与腘绳肌腱(HT)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市中医医院2017年8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30例,20例行自体PLT重建前交叉韧带(PLT组),36例行HT重建前交叉韧带(HT组)。在术前及术后6和12个月,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合并半月板损伤、受伤时间、体重指数(BMI)等进行分析,并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对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HT组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长度均较PLT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术后6和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自体PLT重建前交叉韧带较HT重建前交叉韧带用时少、创伤小、更加美观,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术后疗效确切,可作为移植物替代HT行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采用月国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后十字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总结其近期效果。方法对21例采用月国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进行重建的单纯后十字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1年以上系统的康复指导。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65±2.78(n=18)。结果术后3个月,膝关节屈膝活动度均大于120°。术后1年,患肢的股四头肌-月国绳肌峰力矩比超过正常侧的90%;屈膝7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2例,其余均为阴性,胫骨结节Ⅰ度固定性后坠1例;屈膝30°时后抽屉试验Ⅰ度阳性6例,其余为阴性;95.83%的患者都能够恢复正常步态,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7±2.3。术后与术前评分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于单纯后十字韧带损伤,在采用月国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进行重建后,采用该方法进行康复训练是切实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腱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者实施关节镜下四股腘绳肌静力重建。结果随访3—38个月,24例膝关节不稳症状消失,膝活动度0°~112°,平均(107.3±1.24)°。1例术后出现膝内侧疼痛;1例术后患膝伸直型僵直,经关节镜下松解后有效改善。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患膝评分由术前(47.71±2.52)分提高到术后(82.35±1.01)分。结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重建应依据患者对关节功能需求和韧带损伤程度酌情选择重建术式,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取材方便,Endo—Button“悬吊”四股胭绳肌腱的长度和强度合理,术后骨一腱愈合程度满足膝关节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保留残端纤维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腱骨界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对48例急性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患者行关节镜下重建。均采用保留韧带残端纤维的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股骨端应用Endo-button钢板固定,胫骨端应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术后随访,观察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所有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2个月,平均随访19个月。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46例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2例Lachman试验度阳性,轴移试验检查所有患者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54.6分改善至92.8分。术后平均10周活动度恢复至100°。复查X线片显示骨隧道愈合满意。结论采用保留残端纤维的ACL单束重建是一种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保留残端纤维有利于腱骨愈合,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以自体腘绳肌腱rigidfix、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现在较流行的手术方式,但缺乏中长期临床疗效的评价。目的:评估股骨端应用Rigidfix、胫骨端应用Intrafix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进行2年以上中期随访,并应用Lyshlom、IKDC、Tegner评分对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系统的评价。结果与结论:经过至少2年的随访发现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内固定患者在IKDC、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证实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4股腘绳肌腱Rigidfix和Intrafix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但若大规模的使用,目前尚缺乏长期的临床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8.
龚敏  韩云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69-1770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适宜的康复训练和护理方法,对预防关节镜下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22例关节镜下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康复、护理方法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术前心理准备、功能康复示范及术后五步渐进式康复训练法。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2月,平均7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标准评分,术前平均分61分,终末随访平均分93分,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行5个阶段的规范、系统、适度、个体化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的预防术后并发症和恢复关节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64例,随机分为双束组32例和单束组32例。双束组进行单骨道双束手术,单束组进行单骨道单束手术。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受伤侧别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IKDC、Tegner和Lysholm评分均高于术前,KT-2000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术后的IKDC、Tegner、Lysholm和KT-2000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骨道单、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观功能评分与客观稳定性评分无显著差异,但单骨道双束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手术方法简单,固定牢固,可以有效恢复膝关节前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方法对19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护理配合。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熟练的洗手和巡回护士的配合,提高了手术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6例行关节镜ACL重建术后膝关节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采用抗感染药物治保守疗,2例经二次膝关节镜关节腔清理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治愈,体温恢复正常,膝关节局部症状消失,血液学指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否保留残端的两种方法,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即将手术的5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 =25)和对照组(n =25)。观察组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采用保留残端在鞘内重建;对照组在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中清除残端。均选择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术前、术后及定期随访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Lysholm、IKDC)的评估、膝关节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2000测量)客观稳定性的评价及本体感觉功能的测定。结果 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9和12个月及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IKDC评分对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比较测量侧-侧(患侧及健侧KT-2000)的差值<3 mm,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本体感觉的角度重复试验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术后两组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 在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保留残端术后膝关节的功能、稳定性及本体感觉恢复好,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由外向内和经髌骨下前内侧入路法行关节镜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钻取,探讨该方法对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19年6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并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50例,平均分为两组并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其中,25例患者采用由外向内钻取股骨隧道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个体化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效果。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39例ACL损伤患者。其中,男20例,女19例;左膝16例,右膝23例;其中运动损伤27例,车祸伤5例,摔伤7例;8例急性损伤,31例陈旧性损伤,合并半月板损伤22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解剖点重建ACL,经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内侧半月板缝合10例,部分切除2例,外侧半月板缝合9例,部分切除1例。股骨侧用强生公司RIGFIX横穿钉固定,胫骨侧用施乐辉公司胫骨固定翼系统固定。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磁共振成像(MRI)评分评价移植物体内完整性。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5~39个月,平均21.5个月。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关节僵硬,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年时所有病例均感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术后半年开始恢复一般体育运动,术后1年半时恢复对抗性体育运动。术后前抽屉试验均阴性,Lacheman试验Ⅰ度阳性1例,余阴性。轴移试验均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84±5.60)分,术后15个月时为(93.85±4.33)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复查MRI见移植物成熟度良好,形状与ACL形态相符,MRI评分为(9.80±1.70)分。结论经前内侧入路个体化解剖重建ACL,移植物形态与正常解剖相同,移植物成熟良好,可有效的恢复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3D-CT辅助的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股骨止点的解剖性和功能性预后。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完成采用3D-CT辅助下ACL自体肌腱移植重建术16例,平均(32±11)岁,平均病程(41.4±46.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7±3.5)个月。术后用3D-CT观察患者股骨隧道位置,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D-CT观察到股骨隧道位置良好,按照四格表测量方法,隧道中心与生理性AM和PL束连线中点接近。术前Lysholm评分总分为(66.9±6.4)分,手术后Lysholm评分总分提高至(83.5±5.3)分,手术前后Lyshol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8.25,P0.001)。结论 3D-CT辅助可准确判定ACL重建手术的解剖性,指导医生实施解剖重建,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性预后。  相似文献   

17.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还是同种异体肌腱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123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肌腱组63例和异体肌腱组60例。治疗后随访进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均经过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均显著好于治疗前,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情况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8.
FromMay1997toApril2001,wereconstructedold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injuryusingquadrupled-strandedsemi-tendinosustendonandsutureplateand1-yearrehabilitationexer-cise,andtherapeuticeffectwasfavorable.Hereisthereport.1Subjectandmethod1.1Subjects51patients(27malesand24femalesaged13~57years,meanage:24.7)enteredourstudy.Patientswithseverecompoundinjuriesofposteriorinnerandouterligamentswereex-cludedfromourstudy.AccordingtoLysholmkneescorescale犤1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和传统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6月就诊于该院骨科中心并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50例患者,对这些患者行前十字韧带重建,其中25例患者采用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由外向内组),余下25例患者使用传统的经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前内侧组),术后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钻取的股骨隧道长度、术前、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结果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手术时间为(76.79±11.25)min,经前内侧入路法手术时间为(75.40±10.32)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外向内法钻取股骨隧道长度为(37.03±2.17)mm,经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长度为(34.66±2.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外向内法和经前内侧入路法钻取股骨隧道术后3个月IKDC评分分别为(92.80±1.48)和(92.29±1.78)分,Lysholm评分由外向内法和经前内侧入路法分别为(96.20±4.98)和(95.69±5.3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外向内法和前内侧入路法相比,手术时间相当、股骨隧道更长,但在术后3个月内都能达到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探讨安全有效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BPTB)患者60例,按照我中心现行康复程序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年进行关节活动度、肢体围度测量及问卷调查。使用等张肌力测试系统对术后3个月后坚持练习和未坚持练习患者各10例,评定双侧腿肌力,比较各项参数。结果:全部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全范围AROM、正常ADL及患膝屈肌肌力,6—7个月恢复正常运动,大部分专业运动员恢复原有竞技性运动水平。术后坚持练习组与未坚持练习组肌力比较,伸肌最大输出功率、最大收缩速率、最大力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伸肌疲劳系数及屈肌力量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大腿及小腿围度较健侧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ACL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程序安全有效,患者短期(3个月)可恢复正常AROM、ADL及患腿屈肌肌力,并逐步恢复正常运动。膝伸肌肌力需坚持长期练习,才可更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