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外科感染并发多器官衰竭(MultipleOrgan Failure,MOF)的报道日见增多。Kapur等(1986)报道外科感染患者血清补体含量降低,补体激活可反映外科感染的严重程度。本文通过测 相似文献
2.
3.
感染是ICU中最大难题,因其死亡率高。伴有多器官系统衰竭(MOSF)的败血症病人的感染源不是总能确定的,抗生素经常无效,这种情况下宿主的免疫状态显得特别重要,关于败血症虽然有一些嗜中性白细胞功能和(或)回忆抗原的反应(reaction to recall antigen)方面的研究,但伴有MOSF的败血症病人细胞免疫的系列变化(serial changes)尚无正式资料。我们对败血症病人细胞免疫的系列变化作一评价,并就这些变化对存活者和病死者的意义进行了比较。对象及方法:在进入ICU之前24小时或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揭示严重创伤早期,有多器官衰竭(MOF)倾向的病人循环中的PMNs能预诱O_2~-的释放,增加CD_(11b)表达及隔离在组织中的证据。创伤后3小时内入院的33例患者,年龄为18~55岁,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6~57,12例(36%)有严重感染,8例(24%)发展为MOF,4例(12%)死亡。在入院后最初12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多器官衰竭(MOF)是全身性炎性反应失调的结果,其中致敏中性粒细胞(PMN)被拘困于组织内,细胞凋亡对这些被困PMN的正常清除极为重要。相反,功能不良的细胞凋亡延长PMN生存期,并潜在性加剧PMN导致的组织损伤以及MOF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69例经历了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动脉血酮体比率(KBR)的观测,并与术后临床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术后KBR变化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A组102例,术后KBR一直保持于0.7以上;B组61例,术后KBR曾一度降至0.4~0.7;C组6例,术后KBP逐渐下降到0.4以下。术后A组2例发生器官衰竭(2.0%);B组20例发生26个器官衰竭(32.8%).但随KBR的回升并发症亦缓解;而C组6例患者均死于多器官衰竭。作者认为KBR是评价肝脏能量代谢的可靠指标,同时证明肝脏能量代射障碍在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测定169例外科大手术后病人的动脉血酮体比率(AKBR),并与术后临床过程进行比较。根据术后AKBR变化将病人分为3组:A组102例,术后AKBR一直保持在0.7以上;B组61例,术后AKBR曾一度降至0.4~0.7,但3~5天后逐渐回升到0.7以上;C组6例,术后AKBR逐渐下降到0.4以下。术后A组中仅2例发生单个器官衰竭(占2.0%);B组中20例共发生26个器官衰竭(占32.8%),但随着AKBR的回升并发症亦缓解;而C组6例病人共发生34个器官衰竭,且均死于多器官衰竭。由此表明,AKBR可作为评价肝脏能量代谢的可靠指标,肝脏能量代谢障碍在术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肝脏能量代谢与手术后多器官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169例经历了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动脉血酮体比率的观测,并与术后临床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术后KBR变化将全部患者为三组:A组102例,术后KBR一直保持于0。7以上;B组61例,术后KBR曾一度降至0.4-0.7;C组6例,术后KBR逐渐下降到0.4以下,术后A组2例发生官衰竭(2.0%);B组20例发生26个器官衰竭(32.8%),但随KBR是评价肝脏能量代谢的可靠指标,同时证明肝 相似文献
9.
肝脏能量代谢与手术后多器官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169例外科大手术后病人的动脉血酮体比率(AKBR),并与术后临床过程进行比较。根据术后AKBR变化将病人分为3组:A组102例.术后AKBR一直保持在0.7以上;B组61例,术后AKBR曾一度降至0.4~0.7,但3~5天后逐渐回升到0.7以上;C组6例,术后AKBR逐渐下降到0.4以下。术后A组中仅2倒发生单个器官衰竭(占2.0%);B组中20例共发生26个器官衰竭(占32.8%),但随着AKBR的回升并发症亦缓解;而C组6例病人共发生34个器官衰竭,且均死于多器官衰竭。由此表明,AKBR可作为评价肝脏能量代谢的可靠指标,肝脏能量代谢障碍在术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以及器官功能衰竭与胰腺坏死和感染坏死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3年3月-2011年6月被明确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依据是Atlanta标准。感染坏死的诊断是基于标本培养阳性。依据CT扫描情况,胰腺坏死程度被分为〈30%,30~50%和〉50%。对持续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胰腺坏死和感染的程度与持续器官功能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128例重症急性胰稼炎患者,男99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6±16.1)岁,522%(67/128)的患者有器官功能衰竭。在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中,49—3%有1个器官功能衰竭,32.8%有2个器官功能衰竭和17.9%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肺衰竭是最常见的器官功能障碍(761%)。患者年龄的增加和越高的APACHEII评分是器官功能衰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CT扫描显示:1个、2个和3个器官衰竭患者的胰8泉坏死超过50%的比例分别为48.5%、59-1%和83.3%,然而,在没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中,只有27.9%的患者的胰腺坏死程度超过50%(P〈O.001)。没有发现感染坏死与器官功能衰竭之间存在相关性。总体死亡率为47.7%,衰竭的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P〈0.os)。结论:52.2%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与年龄的增加、较高的APACHEII评分和胰腺坏死的程度显著相关,与感染坏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脓毒症时补体激活,C_3和C_4降低,而血浆中它的分解代谢产物多肽(如过敏毒素等)增加,文献报道凡预后不良或有并发症(如休克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人,补体激活更为明显。本研究旨在评价脓毒症时补体激活程度是否与脓毒症的严重性相关。为此研究ICU中的26例病人,病人具备脓毒症6条标准中的4条:1)体温39℃或以上;2)寒战;3)心率>100次/分;4)呼吸急促(>30次/分);5)神智不清;6)白细胞增高(>10×10~9/升)。病人都经细菌学研究证实。肿瘤、慢性肝肾疾病或糖尿病除外,均不曾用过激素,全部病人均剖腹证实腹内感染灶,病人从收入ICU随访至出院或死亡。脓毒症严重评分(SSS)按Stevens法计算,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APACHEH)评分按 相似文献
13.
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作为调理素通过多形核嗜中性粒细胞(PMNL)表面的特殊受体促进细胞的吞噬作用。最重要的调理素受体为FcγRⅡ,FcγRⅢ和CR_1,CR3分别作用于IgG和C_3的裂解产物C_(3b)、C_(3bi)。烧伤改变了PMNLs的多种活性,包括趋化性,吞噬作用,细胞内杀菌和 相似文献
14.
创伤病人的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MOSF)的发生率为8~42%,并导致10~100%死亡率。荷兰阿姆斯特丹Free大学医院回顾分析了1985~1989年收治的206例危重创伤病例, 相似文献
15.
徐元剑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1983,(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催化血管紧张素Ⅰ成为血管紧张素Ⅱ。此酶主要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管腔面上,由于在肾和肺内含有大量ACE,该两个器官被认为是血浆ACE的主要来源。已知在结节病和慢性肺疾患中血浆ACE活性异常,已有报告称在长期血透的慢性肾衰病人中约60%有ACE活性增高。本文报告43例慢性肾衰病人中血ACE活性测定的结果,并探讨其机制。全组中26例为终末期肾病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术后谵妄(POD)的关系。方法择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37例, 术前1 d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且MMSE评分≥24分。术前抽取肘静脉血, 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并计算比值。蛛网膜下腔-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抽取脑脊液(CSF), 采用ELISA法检测术前CSF β淀粉样蛋白40(Aβ40)、β淀粉样蛋白42(Aβ42)、总tau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术后采用意识模糊评估(CAM)法评估POD的发生, 采用记忆谵妄评定量表(MDAS)评估POD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POD的危险因素并分析CSF生物标志物的中介效应, 采用敏感性分析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的稳定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术前NLR预测POD的准确性。结果共纳入853例患者, POD发生率为17.4%。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多项混杂因素后, NLR (OR值1.141、95%CI 1.033~1.260、P=0.010)...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aureus)骨髓炎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表达水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点NLR与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程度和短期预后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