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维生素D3添加治疗复发型多发性硬化(MS)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缓解复发型MS患者72例,随机分成维生素D3组(甲泼尼龙+维生素D3治疗)和激素组(甲泼尼龙治疗,为对照),每组36例,维生素D3组在激素治疗基础上添加骨化三醇胶丸口服。治疗前后记录症状、体征,评定扩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分值,治疗后随访2年。疗效评定考核指标采用MS年复发次数,复发间隔时间,EDSS评分下降值。结果治疗前维生素D3组年龄、病程、复发次数、EDSS数值与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12个月EDSS数值与激素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个月,维生素D3组与激素组比较EDSS数值(P0.05)、年复发次数(P0.05)、复发间隔时间(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生素D3添加治疗能减少MS的复发次数、延长复发间歇时间、延缓残疾进展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不同阶段外周血T淋巴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Vβ)多态性的特点。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临床孤立综合征(CIS)患者30例、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40例、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PMS)患者10例、健康对照者30名,经TCRVβ单克隆抗体标记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组外周血TCRVβ扩增程度以及TCRVβ24个亚家族扩增患者百分比、扩增片段所占百分比的差异。结果 CIS、RRMS及SPMS组TCRVβ存在扩增患者比例、扩增个数和扩增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CIS、RRMS及SPMS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IS、RRMS及SPMS组CD4+TCRVβ2扩增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8),CIS组、RRMS及SPMS组CD8+TCRVβ11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PMS组CD4+TCRVβ21.3表达水平低于CIS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CD8+TCRVβ11的扩增片段所占百分比对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对MS分型无诊断价值;CD4+TCRVβ21.3的扩增片段所占百分比对SPMS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结论可通过检测部分TCRVβ片段对MS及SPMS的早期诊断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MS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MS患者72例,包括复发缓解型MS(RRMS)62例、继发进展型MS(SPMS)7例及原发进展型MS(PPMS)3例;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24例;以32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hydroxyvitamin D_3,25(OH)D_3]进行检测,所有MS患者在留取血标本的同时进行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对其中15例急性复发期RRMS患者在缓解期再次行血清25(OH)D_3检测和EDSS评分。结果 MS组、NC组及NMO组间血清25(OH)D_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1),MS组及NMO组均低于NC组(分别P0.01,P0.05),但MS组与NM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NC组(P0.01),但与RRMS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RMS患者血清25(OH)D_3水平缓解期高于急性复发期(t=2.92,P0.05),但仍低于NC组(P0.01)。结论 MS及NMO患者体内维生素D不足,且维生素D不足贯穿于MS的不同病程阶段,RRMS患者急性复发期维生素D不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_(12)及叶酸水平,并探讨上述因子与RRMS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急性期的RRMS患者作为RRMS组,21例同期住院的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中CRP、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并比较两组之间的水平差异;并比较RRMS组中不同性别、不同残疾程度组之间的血清CRP、Hcy、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结果 RRMS组患者血清中CRP及Hcy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评分(EDSS)4分的RRMS患者血清中Hcy及CRP水平高于EDSS评分≤4分的RRMS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高CRP、Hcy水平可能与RRMS发病及残疾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 2009年第6期Lancet Neurology发表了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口服甲强龙作为干扰素β1a添加治疗的北欧研究(NORdic trial of oral methylprednisoloneas add-on therapy to interferon beta-1a for treatment of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NORMIMS study)结果。该研究采用双盲评价法,对使用干扰素治疗期间仍有复发的RRMS患者添加口服大剂量甲强龙或安慰剂,经96周的治疗发现,定期添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而严重不良反应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MS)患者在激素冲击治疗前后血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以及两者比值分布的改变。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临床确诊的MS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和治疗后3周血清CD4+、CD8+T细胞比例,以及两者比值。结果激素冲击治疗后3周CD4+T细胞比例以及CD4+/CD8+T细胞比值均比治疗前显著增加(前者P=0.027;后者P=0.004),CD8+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MS患者激素冲击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演变规律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地黄合剂(DHHJ)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发挥的双向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 将40例MS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素治疗组(n=20)与激素治疗+DHHJ组(n=20),根据组名采取相应治疗.另设20例排除免疫系统疾病及感染类疾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用EUSA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脑脊液(CSF)和外周血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I~(GFAP)和S100B的含量及CD4+细胞,CD8+细胞数目.用下肢功能状态的评分(AD、延展残疾状态评分(EDSS)、上肢功能状态评分(9HPT)对MS患者进行临床评分并分析其与GFAP、S100B之间的关系.随访MS患者的复发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S组CSF中GFAP和S100B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MS患者的AI、9HPT评分存在相关关系.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患者CSF中GFAP和S100B含量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HHJ+激素治疗组MS的复发次数与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的外周血和CSF中出现CD4+细胞明显增多,CD8+细胞明显减少;CSF中更明显.给予不同的治疗后.CD4+细胞数目减少.CD8+细胞数目增多,DHHJ+激素治疗组与激素治疗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HHJ 一方面能够影响MS患者CSF中GFAP和S100B的表达,抑制胶质细胞的激活,达到抗炎性反应作用;另一方面DHHJ还可以通过上调免疫抑制性CD8+细胞的数目,下调免疫辅助性CD4+细胞,发挥调节免疫平衡作用,最终达到双向治疗MS的作用,减少MS患者复发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维持治疗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崩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通过电子检索MEDLINE、EMbas、CBMdisc、Cochrane Library、ISI和美国临床试验登记中心等的数据库文献(1990~2008).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hiple sclerosis,RR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OR:0.40.95%CI=0.19~0.86),RRMS患者EDS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WMD=-0.27,95%CI=-0.40~-0.13),不同剂量IVIG(每个月0.2 g/kg与0.4 g/kg)治疗RRMS的复发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OR=1.16,95%CI=0.56~2.41);IVIG与干扰素-β1a治疗RRMS的疗效比较,显示二者均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而在治疗前后EDSS评分的比较中,仅IVIG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VIG治疗组与安慰剂组比较,研究期限内进展型MS患者的疾病进展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OR=0.68,95%CI=0.31~1.46),继发进展型多发性硬化(secondary-progressivemultiple sclerosis,SPMS)患者的复发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OR=0.93,95%CI=0.66~1.32).结论 IVIG用于维持治疗MS,其安全性好,可降低RRMS的复发率及EDSS评分显示的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剂量的IVIG治疗RRMS无剂量-效应关系.IVIG与干扰素-β1a均能降低RRMS的复发率,IVIG改善神经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低剂量的干扰素-β1a.目前尚不能认为IVIG用于进展型MS的维持治疗可以阻止疾病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与奥氮平对老年抑郁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氮平组(n=50)和艾司西酞普兰组(n=50)。奥氮平组给予奥氮平(5mg/d),艾司西酞普兰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mg/d)。选取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比较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副作用量表(TE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老年抑郁症患者CD3+、CD4+、CD4+/CD8+均显著降低,CD8+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司西酞普兰组CD3+、CD4+、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显著降低,与奥氮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艾司西酞普兰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奥氮平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与艾司酞普兰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vs 90.0%,P0.05)。2组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片可有效调节老年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其效果优于奥氮平。奥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5(IL-35)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甲泼尼龙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期RRMS患者36例,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时血清和脑脊液中IL-17、IL-35的水平。结果 RRMS组治疗前血清和脑脊液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其IL-3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RRMS组治疗后血清和脑脊液IL-17下降(P0.01),而IL-35升高(P0.05)。RRMS组治疗前血清中IL-17水平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r=-0.551,P=0.041)。结论 Th17/Treg表达的失衡与RRMS的发病有关,甲泼尼龙治疗可使血清、脑脊液IL-17水平下降,IL-35水平升高,进而抑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MS患者与健康对照体内血清维生素D3水平,以及影响MS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的相关因素。方法 86例缓解复发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组随机纳入研究,评估并统计两组性别、年龄、维生素D3水平,记录患者组家族史、发病时间、病程、随诊期间复发情况。在入组时以及6 m后对患者组进行EDSS评分。结果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14.70±12.49和20.90±13.00(P=0.002),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患者组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9.77±7.86和16.83±13.54(P=0.003),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EDSS评分与血清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01,P=0.353)。EDSS评分与年龄(r=0.701,P<0.001)、病程(r=0.752,P<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M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同时与复发相关,但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未显示相关关系。研究提示MS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2.
脑胶质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与胶质瘤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关系,寻找术前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临床免疫学指标. 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自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住院的117例脑肿瘤患者[其中胶质瘤共85例,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45例,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40例;脑膜瘤32例]术前用流式细胞仪(FACS)测定T淋巴细胞的含量,统计分析不同级别胶质瘤、脑膜瘤之间免疫学指标的差异,并依据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把胶质瘤患者分为CIM+/CD8~+比值>1及CD4~+/CD8~+比值<1两组,随访3~5年,作生存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组较低级别胶质瘤组CD4~+/CD8~+比值下降、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级别胶质瘤组较脑膜瘤组CD4~+/CD8~+比值下降、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尤统计学意义.低级别胶质瘤组较脑膜瘤组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3L(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胶质瘤组与脑膜瘤组比较,CD4~+、CD4~+/CD8~+值下降、CD8~+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比值>1组患者48例随访3~5年,死亡21例(43.8%),中位生存期31个月;CD4~+/CD8~+比值<1的患者37例,死亡23例(62.2%),中位生存期16个月.两者行生存分析Kaplan Meier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SL(P<0.05). 结论 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CD4~+/CD8~+比值低的患者生存时间较短,预后差.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哑群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评估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长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elapsing-remitting multiple sclerosis,RRMS)患者临床复发和神经功能残疾进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Ⅱ期临床试验,将120例神经功能残疾评分≤5.5分的RRMS患者随机分为长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短期治疗组及对照组4组,每组各30例,连续随访2~5年,中位随访时间3年,观察总复发次数、年均复发次数、年均EDSS分及年均EDSS进展分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112例完成了临床试验。随访2~5年后,长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和短期治疗组中有关总复发次数(中位数均为1.0次)、年均复发次数[分别为(1.2±0.6)、(1.2±0.8)、(1.5±0.5)次/年]、年均EDSS评分[分别为(2.4±0.46)、(2.5±0.54)、(2.3±0.32)分]、年均EDSS进展分[分别为(0.62±0.03)、(0.53±0.04)、(0.46±0.06)分]与对照组(分别为1.0次、(1.3±0.7)次/年、(2.5±0.48)分、(0.52±0.0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治疗组、中期治疗组高血压(分别为13例、9例)及糖尿病(分别为14例、11例)发生率与对照组(高血压4例、糖尿病3例)比较均明显增高(均P0.01),短期治疗组高血压(7例)及糖尿病(8例)发生率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对RRMS患者的复发和神经功能残疾进展无明显治疗作用,且存在较多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相关细胞因子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收集急性期RRMS患者(RRMS组)31例,以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29例为对照组。RRMS患者入院后给予静脉滴注甲泼尼龙1000 mg/d冲击治疗,后续每3 d剂量减半。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和甲泼尼龙治疗2周后(治疗后)分别进行残疾状况拓展性量表(EDSS)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IL-17~+)细胞和Treg(CD4~+FOXP3~+)细胞百分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MS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17A、IL-23、IL-6、IL-10、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RMS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与IL-17A、IL-23、IL-35、IL-6、IL-10及TGF-β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RRMS组治疗前EDSS评分高于治疗后[分别(6.31±1.54)分vs.(4.02±0.68)分,t=0.75,P0.05];(2)FCM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3.12±1.27)%]比较,RRMS组患者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35.04±4.21)%]明显高于RRMS组治疗前[(11.12±3.13)%,P0.05];与对照组(0.10±0.02)相比,RRMS组治疗前Th17/Treg(1.51±0.62)也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11.12±3.13)%]比较,甲泼尼龙治疗后Treg细胞比例[(23.14±2.86)%]明显升高(P0.01);与RRMS组治疗前Th17细胞百分率[(15.24±2.54)%]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细胞百分率[(4.24±1.14)%]明显降低(t=0.88,P0.05);与RRMS组治疗前(1.51±0.62)相比,甲泼尼龙治疗后Th17/Treg比值(0.19±0.07)降低(t=0.95,P0.01);(3)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RRMS组治疗前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3.23±0.81)pg/mL,t=0.7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1.14±1.82)pg/mL,t=0.75,P0.05]、IL-6[分别(70.14±8.17)pg/mL vs.(7.28±0.75)pg/mL,t=0.95,P0.01]和IL-10水平[分别(21.12±2.74)pg/mL vs(2.39±0.34)pg/mL,t=0.91,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L-35[分别(0.31±0.06)pg/mL vs.(1.55±0.16)pg/mL,t=-0.89,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8.25±0.74)pg/mL,t=-0.83,P0.05]显著低于对照组;与RRMS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IL-17A[分别(17.26±1.21)pg/mL vs.(4.23±0.90)pg/mL,t=0.82,P0.05]、IL-23[分别(64.38±7.51)pg/mL vs.(29.73±2.51)pg/mL,t=0.77,P0.05]和IL-6[分别(70.14±8.17)vs.(15.23±1.86),t=0.89,P0.01]水平明显降低,IL-35(分别(0.31±0.06)pg vs.(1.41±0.18)pg,t=-0.88,P0.01)和TGF-β水平[分别(5.13±0.34)pg vs.(16.91±0.59)pg,t=-0.72,P0.05]明显升高;(4)RRMS组患者Th17细胞与IL-17A(r=0.89,P0.01)、IL-23(r=0.71,P0.05)和IL-6(r=0.83,P0.05)水平呈正相关,与IL-35和TGF-β水平呈负相关[分别r=-0.82,P0.01;r=-0.74,P0.05]。结论 RRMS的发生可能与Th17细胞上调,Treg细胞下调,Th17/Treg表达失衡,相关细胞因子IL-17A、 IL-23、IL-6水平升高,IL-35和TGF-β水平降低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并焦虑对子宫内膜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46例接受过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焦虑情况分为焦虑组和非焦虑组,各73例,观察3个月后两组康复情况、自我护理能力(ESCA)、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CA125、HE4]水平、疼痛程度(VAS)和生活质量(SF-36)。结果焦虑组患者康复情况低于非焦虑组(P0.05),ESCA评分低于非焦虑组(P0.05),两组CA125、HE4、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CD4~+/CD8~+水平低于非焦虑组(P0.05),VAS评分高于非焦虑组(P0.05),SF-36低于非焦虑组(P0.05)。结论合并焦虑会减慢患者子宫内膜根治术术后恢复速度,使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要多注意患者术后心理状况,针对患者情况采取适当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将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对照组,26例)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组(研究组,27例),对照组于伤后24~48 h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合生元制剂(金双歧,2 g,3次/d)14 d.2组患者在肠内营养营养支持0d、4d、8d和15 d分别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8+,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营养支持的第8天,CD3+、CD4+、CD4+/CD8+的表达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营养支持第15天,研究组CD3+、CD4+的表达仍比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9/27)vs46.15%(12/2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相比,添加合生元制剂的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和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分为并发抑郁组36例(HAMD评分≥7分)和未并发抑郁组32例(HAMD评分7分),比较2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包括美国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的差异。另随机选取健康对照组25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3组样本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1)并发抑郁组与未并发抑郁组相关神经系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后并发抑郁组患者外周血清CD4~+含量(39.96±6.89)%明显减少,与未并发抑郁组(44.33±7.57)%及健康对照组(49.82±8.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28.34±9.11)%增加,与未并发抑郁组(23.94±6.11)%、健康对照组(21.55±4.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并发抑郁组CD4~+含量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抑郁组、未并发抑郁组、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清CD4~+/CD8~+分别为(2.10±0.69)、(1.59±0.50),(2.52±0.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P0.05)。结论通过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化群的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后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失衡,并发抑郁症患者失衡更明显,主要表现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降低更明显,阐明了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8.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可选择性使CD20+ B细胞耗竭的单克隆抗体,现已经被证明能够减少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疾病活动性.Hawker等在美国和加拿大的60个中心进行了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PMS)的Ⅱ/Ⅲ期临床试验[1].通过96周的观察评价了利妥昔单抗的疗效,并通过122周的观察评价了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2例为治疗组,以42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治疗组21例和安慰剂对照组21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6.67±0.79)%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3.41±0.67)%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瑞舒伐他汀钙干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3.38±0.64)%及安慰剂组(3.42±0.56)%比较,治疗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6.02±0.84)%显著性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瑞舒伐他汀钙可能通过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起到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老年卒中患者63例,入院时对其进行NIHSS评分,根据1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并以同时期门诊体检中心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3组入院后于24~48h抽血送检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其差异,并根据临床资料和统计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SAP组、非SAP组血清PCT及hs-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非SAP组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病早期即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清PCT和hs-CRP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hs-CRP;其生物标志物对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