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采用分子分杂交技术分析了18例骨组织恶性肿瘤及瘤旁组织中癌基因mdm2、cmyc和抗癌基因p53的变化,使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结果显示,骨组织恶性肿瘤中mdm2、cmyc癌基因有扩增与过表达,抗癌基因p53有突变、重排、缺失。在10例骨肉瘤标本中发现mdm2扩增仅存在于转移的病例中。这些结果表明:癌基因mdm2、cmyc与抗癌基因p53参与骨组织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mdm2扩增与骨肉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对63例膀胱癌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进行检测,29例显示表达阳性,且阳性率在恶性度低、浅表性肿瘤中较高,Ⅰ与Ⅲ级、1+Ⅱ与Ⅲ级、Tis-T1与T2~T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c-erbB-2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骨组织恶性肿瘤癌基因mdm2,c—myc和抗癌基因p53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分子分杂交技术分析了18例骨组织恶性肿瘤及瘤旁组织中癌基因mdm2、c-myc和抗癌基因p53的变化,使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结果显示,骨组织恶性肿瘤中mdm2、c-myc癌基因有扩增与过表达,抗癌基因p53有突变、重排、缺失。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c—erbB—2原癌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探讨食管癌组织c-erbB-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1例食管癌标本进行c-erbB-2的检测。结果41例食管癌中,c-erbB-2阳性表达率为51.2%(21/41),其中高分化组c-erbB-2阳性率为33.3%,中分化组为42.1%,低分化组为76.9%,低分化组和高分化组相比较,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c-erbB-2癌基因表达率为65.5%(19/29),而无淋巴结转移者中的c-erbB-2癌基因阳性表达率为16.7%(2/12),二者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0例正常食管粘膜中c-erbB-2癌基因则均为阴性。结论c-erbB-2癌基因不仅是食管癌的一种新的标志物,而且还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的转移有关,c-erbB-2的检测可成为食管癌诊断和判定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胶质银染色技术对56例膀胱移行上皮癌组织的c-erbB-2癌基因蛋白表达产物进行检测和对嗜银蛋白核仁组成区(Ag-NORs)进行定量计数,结果显示:c-erbB-2蛋白产物表达与膀胱癌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级肿瘤的表达水平高于低分级肿瘤。在c-erbB-2表达阳性的肿瘤标本中的Ag-NORs计数(5.23±0.65)明显高于c-erbB-2表达阴性的标本(3.34±0.42)(P〈  相似文献   

6.
肾细胞癌P53、c-erbB-2癌蛋白高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突变型P53、c-erbB-2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31例肾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突变型P53和c-erbB-2癌蛋白的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5%和74.2%;阳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分别为27.2%和43.5%,而阴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则分别为70.0%和87.5%。提示突变型P53、c-erbB-2的高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P<0.05),并可能成为肾细胞癌的恶性标志和预后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8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正常肾组织和45例肾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产物P185蛋白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5例正常肾组织中未发现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45例肾癌中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和44.4%。表明阳性表达的P185蛋白和PCNA分别定位于肿瘤的细胞膜上和细胞核内;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与肾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患者术后生存期相关。提示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在肾癌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价肾癌预后的新参数。  相似文献   

8.
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P185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例正常肾组织和45例肾癌组织中C-erbB-2癌基因产物P185蛋白和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5例正常肾组织中未发现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45例肾癌中P185蛋白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4.4%和44.4%,表明阳必表达的P185蛋白和PCNA分别定位于肿瘤的细胞膜上和细胞核内;P185蛋白和PCNA阳性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原癌基因c—erbB—2蛋白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免疫组化PAP方法对63例膀胱癌癌基因c-erbB-2表达产物进行检测,29例显示表达阳性,且阳性率在恶性度低、浅表性肿瘤中较高,Ⅰ与Ⅲ级、Ⅰ+Ⅱ与Ⅲ级、Tis-T1与T2-T4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c-erbB-2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及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06例胃癌石蜡标本,c-erbB-2染色阳性20例(18.9%)。c-erbB-2染色阳性同腹膜种植、肝转移、组织类型相关。c-erbB-2阴性表达五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但无显著差异。c-erbB-2对预后无显著性影响,c-erbB-2检测可帮助判断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1.
P糖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CNA,P^53,nm—23蛋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探讨P糖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其临床意义,以及与PCNA、P^53、nm-2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P糖蛋白在33例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男24例,女9例,年龄平均20.6岁。ⅡA例,ⅡB例23例,ⅢB例。同期采用相同方法测定PCNA、P^53、nm-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肾细胞癌P53,c—erbB—2癌蛋白高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突变型P53、c-erbB-2抗体和微波炉抗原修复法对31例肾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突变型P53和c-erbB-2癌蛋白的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5%和74.2%;阳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27.2%和43.5%,而阴性患者的5年存活率则分别为70.0%和87.5%。提示突米型P53、c-erbB-2的高表达可能与肾细胞癌的预后有关(P<0.05),并可能成为肾细胞癌的恶性标志和预后的辅助  相似文献   

13.
骨肿瘤复发后组织起源及p53.C—erbB—2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肿瘤复发后组织起源及相关癌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例骨肿瘤复发前后16个标本Vimentin.Actin.p53C-erbB-2蛋白的表达。良性骨肿瘤2例,恶性骨肿瘤6例。结果:2例良性骨肿瘤在复发前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6例恶性骨肿瘤中,3例Vimentin,5例Actin,3例p53和2例C-erbB-2基因在复发前后表达结果不同。结论:复发恶性骨肿瘤与原发可能并非同源,体内存在另外的致癌因素,使癌基因发生改变,导致肿瘤再生。  相似文献   

14.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53例肾癌组织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发现肾癌组织P53蛋白表达与细胞类型、分级、分期及预后均无关。肾癌PCNA表达与细胞类型、分级、分期及预后均相关,透明细胞癌与颗粒细胞癌差异无显著性,梭形细胞癌呈高表达;随肿瘤分级增高,PCNA表达呈明显上升趋势;肿瘤高分期组(Ⅲ、Ⅳ)的PCNA表达明显高于低分期组(Ⅰ,Ⅱ);PCNA高表达组(3、4级)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1、2级)。结果表明:P53蛋白表达在肾癌发生中并不起主导作用或只是多种因素之一,PCNA是判定肾癌恶性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同时发现肾癌P53蛋白与PCNA表达间无相关。  相似文献   

15.
反义寡核苷酸对血管平滑肌细胞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 …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边杰芳  张柏根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140-142,I007
目的 研究反义c-my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片断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作用。方法 使用正义、反义及错配反义c-myc、PCNA,分别艇于体外培养的VSMCS,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法测定燕经计算机图像分析,观察其对c-myc、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0μmol/L浓度的反义c-myc、PCNA作用于VSMCS后1 ̄5d相庆c-myc和PCAN蛋白表达减弱,计算机图像分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组织中Bcl—2,P53蛋白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ABC免疫组化法研究41例胰腺癌和10例癌旁上皮Bcl-2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41例胰腺癌Bcl-2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7%和63.4%,癌旁上皮Bcl-2蛋白均阳性 表达和P53蛋白均阴性表达;高分化,组织学分级Ⅰ级和未转移的胰腺癌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地高低分化,组织学分级Ⅱ级和伴转移的胰腺癌。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患者粪便中C-erbB-2扩增和p53突变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大肠癌患者粪便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的检测方法,探讨大肠癌的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以差异聚合酶链反应( P C R) 、 P C 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S S C P) 银染技术,分别检测大肠癌患者粪便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 结果 14 例中查出 Cerb B2 扩增7 例(50 % ) ,p53 突变8 例(57 % ) ,二基因联合检出11 例(79 % ) 。2 例粪便潜血试验( F O B T) 阴性中,1 例 Cerb B2扩增及p53 突变均阳性,另1 例p53 突变阳性。 结论 联合多基因检测能对大肠癌的基因诊断提供更多的帮助,粪便 D N A 标本的 Cerb B2 扩增及p53 突变分析可为筛查尚无出血或 F O B T 假阴性的大肠癌及大肠癌高危个体的一种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胃癌c—erbB—2癌基因检测对判断肿瘤转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06例胃癌石蜡标本,c-erbB-2染色阳性20例(18.9%)。c-erbB-2染针对性一阳性同腹膜种植、肝转移、组织类型相关。c-erbB-2阴性表达五年生存率高于阳性表达,但无显著差异。c-erbB-2对预后无显著性影响,c-erbB-2检测可帮助判断肿瘤转移。  相似文献   

19.
应用差别PCR方法检测乳腺癌c-erbB_2癌基因的扩增方刚,于泽平,臧静,刘复坤,黎介寿差别PCR,即差别多聚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chainreactim)检测癌基因扩增,快速、敏感、无同位素污染,其原理是在一定的PCR反应条件下,P...  相似文献   

20.
姜军  詹新恩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639-639
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细胞中基因产物变化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姜军詹新恩陈意生柳凤轩马宏敏我们检测ras、c-erbB2、c-myc等3种癌基因蛋白和p53抑癌基因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这些基因产物的变化及其规律在乳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