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的恶性疾病,而在临床工作中可见到一些患者有幼淋巴细胞增多,但其临床表现,治疗反应等与幼淋巴细胞白血病(PLL)不同,临床上容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几年见到的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细胞形态学的分析以明确MA的临床诊断。方法:对本院血液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MA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常规中全血细胞减少者32例,5例以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9例以红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其余46例以红系细胞和粒系细胞显著增生和巨幼变为特征。结论:临床上通过对MA患者从血常规、骨髓象进行细胞形态学的分析,结合其临床表现可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并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及溶血性贫血进行有效鉴别。在治疗上,及时有效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可明显改善MA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3.
赖燕军 《黑龙江医药》2022,(5):1040-1042
目的:探讨骨髓形态学检查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患者进行研究,采集200例患者初诊、治疗第14天、治疗第28天、治疗第84天的骨髓细胞涂片,并对复检报告和原始报告进行对比,分析骨髓形态学检查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关系。结果:2571份骨髓涂片标本在疑似APL骨髓涂片中的检出率为4.98%。128份APL骨髓涂片标本初诊确诊率为7.81%,复查确诊率为89.84%,总准确率为97.66%;有3份发现骨髓稀释,无法确诊。初诊10份确诊APL骨髓涂片标本中的CR、PR、NR和复发率分别为80.00%、20.00%、0.00%、0.00%;复查118份APL骨髓涂片标本中的CR、PR、NR和复发率分别为67.80%、32.20%、0.00%、0.85%。结论:骨髓形态学检查与APL存在一定关联,其检验结果可鉴别诊断APL,同时还能有效评估其预后,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临床医药实践》2018,(5):366-368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在伴感染表现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伴PML-RARA)简称APL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涂片吉氏-瑞姆萨试剂染色,骨髓片计数有核细胞200个,外周血白细胞100个,并观察其形态。结果:5例患者骨髓象检查粒系比例均在60%以上,粒细胞质内颗粒增粗增大、呈巨大变态,与早幼粒细胞的体积相似,容易混淆。仔细观察可见粒细胞分叶过多,红系可见巨幼样变等现象,诊断符合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_(12)均减少3例,叶酸减少1例,维生素B_(12)减少1例。结论:MA伴严重感染与APL临床症状相似,细胞形态学中易将细胞体积较大、细胞核不规则改变、浆内颗粒增多增粗的未成熟粒细胞误判为异常早幼粒细胞。早期鉴别诊断中要密切注意病因及诱因,不但要观察粒系形态的异常变异,还要注意其他细胞的异常表现,全面分析,才能尽早、准确地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6.
对206例血液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临床资料 :本组206例 ,年龄21~68岁 ,均为我院收治的血液病患者 ,按《血液病诊断疗效标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分型标准确诊。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M1)90例 ,(M2b)16例 ,(M3a)18例 ,(M4)16例 ,(M4a)28例 ,(M4b)20例 ,(M5b)18例。1 2方法 :根据形态学规律对血液病患者的白血病细胞进行分类 ,其各期形态与正常阶段细胞相比均有质与量的差异 ,细胞形态学按细胞体、细胞核、核仁、核染色质、胞浆、颗粒…  相似文献   

7.
陈早立  刘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44-3545
难治性贫血(RA)与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前者是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后者则是以叶酸合成障碍,导致贫血的发生。但是两者在临床,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8.
代红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26-127
目的对巨幼细胞性贫血(MA)血细胞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总结MA的血细胞形态变化规律和特点,从而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8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外周血像、骨髓像及临床资料的结果。结果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或减低,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MCV增大,RDW增大,可有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可见巨幼细胞、巨晚幼粒细胞、巨杆状粒细胞、分叶过多粒细胞(分叶5~10叶),可见大红细胞、巨红细胞、椭圆形红细胞和泪滴形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和豪-乔氏小体等。骨髓像: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可见各期巨幼红细胞,并出现幼红细胞"幼核老浆"现象,即生长与分裂不平衡,核与浆的发育不同步。并可见点彩红、花形核、豪-乔氏小体、卡-波氏环,并可见粒系巨晚幼、巨杆状粒细胞,分叶过多粒细胞(5~10叶)、巨核细胞巨幼变和分叶过多(>5叶)及核丝断裂现象等。骨髓像中MA血细胞形态变化可大致分为五类:即①粒系巨幼变为主(占21.25%);②红系巨幼变为主(占11.25%);③粒、红二系巨幼变为主(占31.25%);④粒、红、巨三系巨幼变为主(占28.75%);⑤粒系巨幼变,红系低色素改变(占7.5%)。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了解并掌握MA血细胞形态变化规律及特点,可以为MA患者提供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免误诊为HA、AA、MDS-RA,红血病、红白血病等),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正确的依据。偏食或吸收障碍等,引起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是导致MA贫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淋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1例Ph+ALL患者及31例慢粒急淋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Ph+ALL与慢粒急淋变有以下区别:①慢粒急淋变肝脾肿大发生率(80.65%)比Ph+ALL(14.28%)高(P<0.05);②起病时慢粒急淋变外周血白细胞数比Ph+ALL高(P<0.05);③Ph+ALL完全缓解率(76.19%)比慢粒急淋变(48.39%)高(P<0.05)。Ph+ALL的中位生存期为(10.76±6.91)个月,而慢粒急淋变的中位生存期为(7.06±6.0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粒急淋变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持续存在,Ph+ALL患者完全缓解后Ph染色体消失。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髓中原始加幼稚细胞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ALL与慢粒急淋变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细胞形态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骨髓细胞进行形态学比较。方法 于光学显微镜下,用细胞形态学方法观察比较两类疾病患者骨髓红系、粒系、巨核细胞形态学特征。结果 MDS以红系奇数核和巨大红细胞、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有诊断意义;MA骨髓细胞呈“老浆幼核”改变。以红系为明显,成熟红细胞呈大卵圆形,拉系中幼粒以下各阶段巨幼样变。结论 淋巴样小巨核是MDS主要特征。MA骨髓细胞呈“核幼质老”并以红系为明显,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提高MDS和MA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白血病分型是制订治疗方案、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虽然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急性白血病(AL)的WHO分型,但形态学仍为不可缺少的最基本手段。t(8;21)(q22;q22)易位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2)的特异性染色体改变。本对1997年以来我院57例初诊M2患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结合细胞遗传学和免疫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其细胞形态学改变的特点,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SA)与难治性贫血(MDS-RARS)的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特点的鉴别。方法 对25例SA和45例MDS—RARS的初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 SA和MDS—RARS临床表现相似,很难鉴别,两组外周血粒系、红系、巨核三系均减少。骨髓铁染色中都有环铁幼细胞,红系均有病态造血。RARS有一定程度的三系病态造血。结论 细胞形态学对鉴别SA和MDS—RARS有重要价值,必要时可行其他辅助实验检查,以提高二者之间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仇惠英 《江苏医药》1997,23(10):704-705
对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进行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MIC)分型。形态学以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为主,胞浆伴有大量颗粒,易见Aner小体、核畸形和核仁,三种亚型主要区别于胞浆颗粒。免疫学CD33呈高表达率(94.6%),CD13表达64.3%,CD2、CD15和CD34分别表达17.9%、7.2%和19.0%,2例M3m型CD34均阳性表达,而HLA-DR-。细胞遗传学26例(92.8%)发现特异性核型结构异常t(15;17)(q22;q21),根据核型2例M3m型得到最后确诊.结果显示APL具有独特的MIC特征。  相似文献   

14.
张景荣  靳蓉  邵晓珊 《贵州医药》2013,37(6):525-526
小儿白血病因危险度的划分和细胞来源不同而采取不同化疗方案。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对白血病进行准确分型。然而由于白血病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给骨髓形态学诊断带来困难,通过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分型,可以确定白血病细胞的来源和分化程度,明显提高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研究难治性贫血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形态检验方法。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我院28例难治性贫血患者(A组)与32例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B组)进行研究,并对两组患者骨髓形态的检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 A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明显多于B组(P<0.05);A组全血细胞减少、出现幼红幼粒细胞与MCV>100 fl所占的比例要低于B组(P<0.05)。结论难治性贫血的临床诊断需结合临床以及病态造血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诊断需以骨髓形态学红系巨变为主,且需关注其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  相似文献   

17.
1986年天津会议[1]对FAB关于急性髓细胞自血病(AML-M2)的划分方案进行了修改,即分M2a和M2b两个亚型.但由于M2b的报道较少,对该型白血病是否划分为两个亚型意见尚不一致.我们对我院1993年1月至1998年1月5年间初诊的26例M2a和11例M2b的血象、骨髓象进行了复习整理,旨在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的血液学特点以及红系病态造血与M2b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以 1986年 9月在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上通过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 L)的形态学分型诊断标准 ,对1987~ 1998年我院 1142例初诊 ANL L进行分析 ,对形态学分型提出意见与建议。1 材料和方法收集我院 1987年 1月~ 1998年 12月确认 ANL L 1142例。所有病例其化疗前血片和骨髓片均经瑞氏染色 ,并常规进行 pox、热盐水溶解试验 ,PAS、α- NAE及 Na F抑制试验 ,墨汗吞噬试验等辅助诊断。如系 M7,经电镜或单克隆抗体检测证实 ;如系 M4,行特异性酯酶与非特异性酯酶复合染色。2 结 果经统计 1142例确认 ANL L中 ,M1 2 7…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白血病 (AL)FAB形态学分类是目前诊断分型AL的基本方法[1 ] ,由于AL的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复合型白血病、转化型白血病的存在[2 ] ,使单纯形态学检查的准确率偏低。免疫分型是用已知的单克隆抗体 (单抗 )来测定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免疫标志[3 5] ,进一步剖析细胞的来源及分化阶段、疗效及预后。现将 1 70例急性白血病形态学与免疫表型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2年 5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AL患者1 70例 ,其中男性 81例 ,女性 89例 ,年龄 1 7~ 78岁 ,中位年龄 50岁。初诊时按F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