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动物高原冲击伤和复合冲击伤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不同致伤条件下63只成年猪伤后6h的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肺水肿。镜下见不同程度的肺泡内出血,水肿液填充,肺泡壁断裂并相互融合;肺泡壁的超微结构显示肺泡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毛细血管内皮破坏等。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结论严重的肺出血、肺水肿可能是高原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高原冲击波的峰值压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犬水下冲击伤后主要脏器的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动物水下冲击伤后主要脏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采用大体、光镜和电镜的方法观察不同致伤条件下20只成年狗伤后6h的肺脏、小肠及心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损伤动物大体解剖可见明显肺出血、水肿。镜下见不同程度的肺泡内出血,水肿液填充.肺泡壁断裂并相互融合;肺泡壁的超微结构显示肺泡细胞线粒体空泡变、毛细血管内皮破坏等。以出血为主的肠道损伤明显可见。结论 严重的肺出血、水肿可能是水下冲击伤动物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动物伤情的严重程度与水下冲击波的峰值压力/正向冲量两参数密切相关。肠道损伤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某型导弹战斗部对绵羊肺组织的致伤特点,以了解该武器引起肺组织损伤的大体、微细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东北地区绵羊45只,分组固定于致伤架上,躯体右侧朝向爆心,呈扇形布放于距爆心不同距离处。结果 大体解剖可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破裂,伴有广泛的出血或淤血。光镜下可见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和肺泡出血。出血区周围肺组织的肺泡腔内积有大量淡红色的水肿液。电镜下可见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有  相似文献   

4.
冲击波负压所致大鼠肺损伤的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冲击波负压发生装置模拟单纯的冲击波负压致伤大白鼠。在不同强度冲击波负压作用下,动物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损伤,伤情与冲击波超压所致基本相同。肺病变主要为出血水肿,光镜下可见肺泡扩张、破裂,肺小血管平滑肌离散,腔内气栓形成。电镜下见肺上皮细胞和毛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缺失,以及血气屏障的水肿等。本文就肺病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水下冲击波致犬肺损伤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下冲击伤后犬肺的病理学改变.方法成年杂种犬37只,布放于离爆心3.5~17.5 m处,分别用200、500 g和1 000 g TNT水下3 m爆炸,水中压力传感器测定冲击波物理参数,观察伤后肺的大体形态学改变以及光镜和电镜下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肺损伤的发生率达83.7%,大体形态学改变主要为肺出血、肺水肿及少数肺撕裂;光镜下可见肺泡腔内有大量的红细胞及纤维蛋白渗出;电镜下可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严重,部分线粒体出现空泡变与髓鞘样结构,核膜不完整等特点.结论严重的肺出血和肺水肿可能为动物水下冲击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常和冲击伤大鼠气道及肺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4m长模拟激波管内电雷管引爆50gTNT炸药产生冲击波,致伤管口外40cm处大鼠,伤后立即做血气检查,肺组织及气道取材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冲击伤后大鼠血气变化明显;可见程度不一的肺出血、水肿、肺泡隔撕裂。扫描电镜下可见肺泡隔上毛细血管破裂,红细胞逸出;肺泡隔破坏残留“索条”状结构;气管、支气管粘膜上皮层有剥脱及裂隙形成。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SARS病原导致人体脏器发生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SARS死亡患者的尸检标本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SARS病原体引起人体多个脏器的超微结构发生病理变化,表现为肺泡壁增厚,肺泡腔有絮状渗出物、间质可见纤维素及少量炎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线粒体肿胀;脾和淋巴结细胞膜崩解破坏;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在病变组织中可见少量病原颗粒。提示:SARS病原引起人体的细胞免疫病理反应,引起机体多个脏器,特别是肺、心及免疫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大鼠半胸照射致肺纤维化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观察辐射致鼠肺纤维化病变发生过程的病理特征及其规律.方法3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实验组21只和对照组14只.实验组用8MV直线加速器给予大鼠右半胸20 Gy单次照射,对照组佯装照射.在照射后1、3、7、14、28、84、164 d共7个时相点,分批活杀大鼠(照射组3只,对照组2只),观察其全肺大体形态改变,取右肺中叶组织进行光镜及电镜病理组织形态观察.结果照射后1、3、7 d可见肺实质细胞的损伤,内皮细胞核损伤出现最早;照射后14、28 d肺泡间隔渐加宽,并有胶原和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照射后84、164 d出现典型的肺纤维化病灶,肺实变区域有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和较多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吞噬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为辐射损伤最敏感的肺实质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6%羟乙基淀粉(HES)持续静脉输注后对内毒素(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n=10),A1-A3组、B组及C组(空白对照组),A1-A3组和B组右侧股静脉注入LPS(5mg/kg),1分钟后分别从右侧颈内静脉持续输注HES 3.75、7.5、15ml/ks和NS 7.5ml/kg;致伤4小时后观察肺组织大体标本和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C组肺组织形态大小正常,呈粉红色,无充血、出血、肿胀;光镜下肺组织结构清晰,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气血屏障连续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正常,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均匀.B组肺表面湿润,肺组织弥漫性充血肿胀,体积明显增大,呈暗红色;光镜下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红细胞(RBC),游出的多形核粒细胞(PMN),部分肺泡腔萎陷不张;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受损,气血屏障结构模糊,血管内皮基底膜断裂,增厚不均匀.A1-A3组病理学损伤不如B组明显,尤其是A2组肺损伤程度最轻.结论 不同剂量6%HES对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均有保护,以HES 7.5ml/kg的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0.
6 例SARS病理学及病原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ARS病理学特点及病原学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透射电镜、光镜、组织化学和免疫学方法对2例1—2周病程早期的SARS死亡尸检病例和4例3—5周病程中晚期的SARS死亡病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电镜下冠状病毒样颗粒大小为60—220nm,呈多态性,还可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和疑似支原体样颗粒。SARS早期肺部病理改变为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广泛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泡炎及小血管病变。SARS中晚期肺部病理改变以肺泡间质纤维增生和肺泡早期纤维化等机化性肺炎的表现为主要特征,同时有弥漫性肺泡损伤和脱屑性肺泡炎。结论:不同病程的SARS有不同的病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选用普通健康山羊20只,分别进行冲击肾脏后立即和1周时取肾脏进行形态学观察。实验电压13kV,冲击次数1500次。实验结果,冲击后立即:显示受冲击肾脏实质内点片状出血,部分肾小管扩张及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小叶间及弓状动脉痉挛收缩。冲击后1周时:显示受冲击肾脏焦斑区间质纤维化形成。并且由于冲击波的散射,使对侧的对照肾脏在冲击后立即,亦显示有轻度出血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和透明质酸钠对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只山羊的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一次性注射胶原酶而诱导骨关节病变后,分三组,每组3只。对照组中3只山羊关节上腔注射1?ml生理盐水,两治疗组关节上腔分别注射1?ml曲安奈德和1?ml透明质酸钠,处死后对关节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在光镜下观察,与对照组的典型骨关节病病理特征比较,透明质酸钠治疗组表现出较轻的骨关节病病理变化,而曲安奈德治疗组中则表现出严重的骨关节病变化。扫描电镜与光镜下观察结果一致。结论:通过3个月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用曲安奈德关节上腔封闭能加重骨关节病病理变化,而用透明质酸钠关节上腔封闭能抑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3.
强的松龙治疗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强的松龙关节上腔注射对山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只山羊的双侧颞下颌关节上腔一次性注射胶原酶诱导骨关节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处死后对标本进行X线、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对治疗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对照组髁状突、关节盘、关节凹表现为骨关节病变化,治疗组表现出较对照组更严重的病理变化。结论:强的松龙关节上腔封闭能加重骨关节病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研究体外冲击波冲击对新西兰兔肝胆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冲击波冲击时间为0、15、30和45 min,冲击波能量储存读数分别为0、7.8、15.6和23.5。作用后立即处死动物,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胆囊上皮细胞不同程度变性,表现为内质网、线粒体肿胀及基质变淡;细胞侧面的连接结构消失,间隙增宽;有的细胞分离、脱落。肝细胞能观察到肿胀、核固缩和质膜破裂等改变.能量越强,改变越严重。冲击波作用后2、4、6和14个月,上述改变和损伤大部分可逆变,在电镜下观察到损伤修复恢复正常的过渡细胞,在14个月时,所有细胞恢复正常。结论:实验支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临床应用,但应尽量避免对肝胆组织的过度冲击,以免产生严重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2例结缔组织病肺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以呼吸症状为首发者11例(34.4%),并发肺腺癌1例。临床症状以咳嗽为最多见(64.3%),其次呼吸困难(43.1%)、胸痛发生率低(6.1%)。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14例,经光镜检查确诊率为71.4%,经电镜检查确诊率为85.5%。结论:认为部分结缔组织病以呼吸症状首发者应引起重视,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结合光镜、电镜检查有利于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有机磷中毒脏器损害的分布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9例急性有机磷中毒作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和检验指标判断其脏器功能损伤的程度,并分析各系统脏器的损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早期出现多脏器功能的损害,其分布情况除了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和休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恶性心律失常(20.52%)、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1.39%)和血尿(27.85%)及血尿素氮增高(31.65%)的发生率也较高。血尿素氮增高值呈一过性轻度改变。尚未发现有机磷农药直接造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个别病例出现肝损害(3.38%)和在恢复期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损害(2.52%)。肺水肿、脑水肿、呼吸衰竭争休克等并发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之外,恶性心律失常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在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对比差别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早期多脏器损害分布中恶性心律失常、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和血尿也是频发的并发症,除了呼吸衰竭、脑水肿、肺水肿和休克等器官功能损害影响预后之外,心脏损害和急性胃粘膜病变,也是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虽然有机磷农药是从肝脏代谢、肾脏排泄和重吸收的,但其对肾功和肝功损害较轻,说明其急性期独立于神经作用之外的直接毒性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7.
某型榴弹爆炸时绵羊的颅脑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榴弹对颅脑的致伤特点和规律,为战伤救治提供依据。方法:电引爆离地面7m高的榴弹,将36只绵羊布放于距爆心6-48m处,致伤时测量冲击波超压和破片速度,致伤后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颅脑破片伤的发生率为破片伤动物的32%,伤后速发死亡率为75%,伤后6h时达100%。颅脑贯通伤和盲管伤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25%,伤道污染严重。50%的动物头颅缺失,颅底粉碎性崩折的动物占50%。脑表现出血广泛,最远可波及延髓,镜下在距伤道4cm处也可见出血、水肿、小血管破裂和神经元变性。颅脑爆炸伤可合并各部位的破片伤,其中以腹部和四肢最多,均为62.5%,其次是胸部合并伤,为50%。全部颅脑爆炸伤动物均合并有中度以下的肺脏冲击伤。结论:爆炸榴弹对颅脑的毁损性大,损伤范围广,颅骨缺损多,颅底易骨折,伤道污染重,合并伤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放散式体外冲击波 (radial 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reatment, rESWT) 处理后兔小腿三头肌组织形态学及神经肌肉接头处AChE和nAChR含量改变.方法 体重 (2±0.2) Kg雄性新西兰兔60只, 对左小腿三头肌肌腹行强度1.5bar, 频率10 Hz的2 000次冲击.在rESWT处理当天和处理后第1、2、4、6、8周 (分别对应第16组) 各取10只兔的双侧小腿三头肌组织, 冰冻切片后进行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形态学变化, Ach E染色后测量平均光密度值, nACh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对nAChR进行计数.结果 所有实验兔HE染色两侧对比未见肌组织形态学明显差异;前5组实验侧Ach E平均光密度值对比对照侧显著升高 (P<0.05) , 处理后第1周实验侧Ach E平均光密度值达峰值后缓慢下降, 至处理后8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AchE平均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chR计数对比前5组均显示实验侧对比对照侧显著降低 (P<0.05) , 但自冲击波处理当天至处理后8周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处理后8周实验侧与对照侧相比AchR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兔单侧小腿三头肌肌腹行适当强度rESWT处理后, 肌组织HE染色显示形态学未产生较大影响, 而短时间内AchE明显增多、AchR显著降低, 提示该强度rESWT的处理在短时间内降低肌细胞接受刺激的数量及程度, 进而减少动作电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阐明多次低强度冲击波对内脏器官的效应。实验动物为雌雄两性绵羊36只,用10kgTNT药柱单次和多次爆炸致伤。伤后6~13h作形态学检查。结果表明单次爆炸后,肺损伤的阈值为37.27kPa,胃肠道为41.0kPa,而上呼吸道直到77.0kPa时仍为阴性。多次爆炸致伤后,肺、胃肠道和上呼吸道的损伤阈值分别为20.2、20.2和40.89kPa。结果提示经受多次低强度冲击波作用时,肺仍是内脏损伤最敏感的器官,与单次致伤比,可显示相加效应,损伤阈值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