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 ,由于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和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失去滤过功能等原因 ,从而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近年来 ,国内外对防止滤过泡瘢痕化进行大量研究。Heuer等首次将 5 Fu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抗瘢痕形成获得成功。本文对 36例 5 0只眼小梁切除术中、术后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 (5 Fu)显著提高了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及获得类似全原层滤过手术和降压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 1997年 10月~ 1999年 8月行小梁切除术中、术后联合应用 5 Fu作小梁切除术 36例 (5 0只眼 ) ,其中 :…  相似文献   

2.
前房延缓形成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比较常见 ,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行小梁切除术 78例85眼 ,其中 2 1例 2 1眼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 78例 85眼 ,其中单眼 71例 ,双眼 7例 (男性 2 3例 ,女性 5 5例 ;年龄最小 35岁 ,最大83岁 ,平均 6 4岁 ) ;急性闭角青光眼6 3例 ,慢性闭角青光眼 10例 ,开角青光眼 5例。前房延缓形成 2 1例 ,均为单眼 (男性 7例 ,女性 14例 ;年龄最小4 3岁 ,最大 76岁 ,平均 6 0岁 ) ;急性闭角青光眼 16例 ,慢性闭角青光眼 4…  相似文献   

3.
李彩芳  杜云宏 《河北医学》2001,7(5):437-438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前房延缓形成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可导致脉络膜脱离、虹膜周边粘连、房角闭锁、角膜失代偿、滤过泡消失和晶状体浑浊。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因此对发生的原因探讨十分重要。我们随机选择了 1996年 6月至 1999年 12月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 72眼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 72眼。其中男 2 3例 ,女4 9例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4 6例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18例 ,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8例 ;术后前房 5d形成者 4 4眼( 61.11% ) ,6~ 14d者 2 8眼 ( 38.89% ) ,14d以上者无一…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如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角膜的损伤 ,虹膜的前后粘连 ,促进白内障进展加快及恶性青光眼等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视力。本文对青光眼滤过术后前房迟缓形成的原因作回顾性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998年 1月~ 12月 ,我院共收住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共 55例、78眼。其中男 2 1例、32眼。女34例、4 6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58眼 ,慢性闭角青光眼 14眼 ,开角型青光眼 6眼。所有病例术前经 3~ 5天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 ,待患者充血减轻 ,角膜水肿好转 ,眼压降低后 ,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在裂…  相似文献   

5.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处的瘢痕形成。 5 氟尿嘧啶 (5 Fu)能抑制术后的瘢痕增殖。为探讨 5 Fu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 ,我们对117只眼采用分组比较 ,分析不同组别的疗效及并发症 ,并就如何应用抗代谢药 ,提出一些看法。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 1997年 5月~ 2 0 0 1年 10月间的住院青光眼患者 ,共 10 2例 117只眼。其中男 4 2例 ,女 6 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 2组 ,5 Fu组 :5 1例 6 0只眼 ,男 2 0例 ,女 31例 ,年龄 18~ 76岁 ,平均 5 6 .6岁 ,开角型青光眼 4 8只眼 (80 % ) ,闭角型青光眼 6只眼 (10 % )…  相似文献   

6.
青光眼小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持续性浅前房。我院1997~ 2 0 0 0年对住院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手术 35 8例 386眼 ,其中 114例 12 4眼发生持续性浅前房 ,现将其原因分析及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性浅前房 114例 12 4眼 ,男 34例 38眼 ,女 80例 86眼 ,最小年龄 2 0岁 ,最大年龄81岁 ,平均年龄 6 0 1岁。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4 2例 ,4 2眼 ,慢性闭角性青光眼 6 0例 ,6 6眼 ;开角性青光眼 12例 ,16眼。手术方法均采取常规小梁切除术 ,均施行显微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检查 ,明确诊断和手术适应证 …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是我国致盲率较高的眼病之一,在我国,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最多。此类青光眼的治疗目前仍以窦小梁切除术为主。窦小梁切除术有许多优点,但其主要缺点是术后有相当程度的组织反应和瘢痕形成,这是国内外眼科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研究的课题。近几年来,我们在此手术中应用α-干扰素,抑制其瘢痕形成,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自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计5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青光眼患者36例(49眼),年龄在49~75岁之间,其中男性14例(19眼),女性22例(30眼);慢性闭角青光眼17例,急性闭角青光眼19例。对照组:15例(19眼),其中男性7例,女性8例,慢性闭角青光眼7例,急性闭角青光眼8例。年龄在50~71岁之间。 手术方法:术前处置、术后换药及手术方法同一般窦小梁切除术,不同点在剥离完巩膜瓣后,用浸有α-干扰素溶液(浓度为50万u/ml)的棉片置于结膜瓣及巩膜瓣下5分钟(对照组以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片置于巩膜下5分钟),然后用0.9%氯化钠液10ml冲洗结膜瓣及巩膜瓣,再切除小梁组织。术后随访2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8例60眼行改良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术 MMC 巩膜条反折),其中闭角型青光眼4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4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眼。结果:术后1周1型滤过泡36眼,2型滤过泡20眼,4眼滤过泡扁平,眼压6~14mmHg。术后1月1型滤过泡33眼,2型滤过泡26眼,1眼滤过泡扁平,眼压8~18.5mmHg。46眼随访一年,1眼眼压再次升高,1型滤过泡18眼,2型滤过泡27眼,眼压10~20.5mmHg。结论:本方法在应用MMC的基础上保留切除的小梁组织与原组织不分离,增加了引流间隙,同时无排异反应,不增加手术成本,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无外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滤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系术后早期滤过过盛所致。为寻找既可避免术后早期房水过度流出 ,又能恰当地控制滤过量的简便有效方法 ,我们自 1998年初开始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无外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线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 2月至 1999年 6月 39例、43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 ,其中 2 0例、2 2眼采用巩膜瓣可拆线 (缝线组 ) ,另 19例、2 1眼仅行常规小梁切除术 ,术中未作巩膜瓣可拆线 (对照组 )。缝线组中男 4眼 ,女 18眼 ,36~ 85岁 ,平均 6 1 0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3眼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25眼眼压控制不良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结果]25眼手术顺利,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或恶性青光眼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12个月,21眼眼压控制在6~21 mmHg,其中1眼需局部加用降眼压药物,手术成功率84.00%;4眼出现低眼压(≤5 mmHg),发生率16.00%;25眼均为功能性滤过泡,其中5眼发生薄壁泡,发生率20.00%.[结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采用手术治疗,以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1.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最常用的术式。但滤过术后早期低眼压性浅前房仍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为预防和减少这一并发症 ,近二年来我科采用Kolker等[1] 介绍的可拆除缝线技术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种类型的青光眼 36例39眼 ,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6例 39眼 ,年龄 2 9~ 6 8岁 ,平均48 5岁 ;女 2 5例 2 6眼 ,男 1 1例 1 3眼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0例 31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4例 5眼 ,继发性青光眼 2例 3眼。术前眼压药物治疗可控制 2 8眼 ,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 1 1眼。1 2 手术方法在手术显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40只眼的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形态,随访6~24月。结果11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早期(1~5d)Ⅱ度浅前房发生率7.5%,3~5d后前房逐渐恢复。出院时40只眼眼压为6~14mmHg,平均(9±2)mmHg;术后6月,40只眼平均眼压(13±2)mmHg,36只眼压处于12~17mmHg之间。随访1年,功能性滤过泡占95%(38/40)。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提高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经典小梁切除术中运用可调节缝线联合羊膜移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1月93例(128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1/2~3/4象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6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45例(64眼),仅行经典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观察眼压、滤过泡形态、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眼压:观察组完全成功58眼,条件成功5眼,失败1眼,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完全成功42眼,条件成功6眼,失败16眼,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9,P<0.05)。滤过泡:观察组48眼Ⅰ型,9眼Ⅱ型,6眼Ⅲ型,1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89.1%;对照组29眼Ⅰ型,10眼Ⅱ型,19眼Ⅲ型,6眼Ⅳ型,功能性滤过泡60.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7,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0级部分(56.3%)同对照组(3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以有效提高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成功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小梁切除术的降眼压效果有赖于形成和维持一个具有足够滤过功能的房水通道。但术后滤过道中纤维增生和瘢痕形成,致使部分患眼尤其具有高危因素者滤过失败。笔者对28例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不良的青光眼患者采用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结膜下注射进行治疗,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2006年间,作者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2~8周内复查的青光眼患者中,因滤过泡形态和眼压控制不良而接受滤过泡针刺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共28例(34眼)。其中男16例(18眼),女12例(16眼)。年龄28~71岁,平均52.5岁。青光眼诊断类…  相似文献   

15.
陈荣益 《海南医学》2003,14(1):90-90
原发性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致盲病 ,现将我院 1993年 10月至 1996年 12月开展的 2 1眼小梁切除术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情况2 1例患者均为单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其中男 6眼 ,女性 15眼 ,年龄 4 1-5 0岁 2眼 ,5 1- 6 1岁 9眼 ,6 1- 70岁 5眼 ,71- 78岁 5眼 ,平均年龄 5 9.1岁 ,均为住院病人。2 1只患眼均在青光眼症状急性发作后 1— 7天住院检查及降压处理。入时眼压 :5 .33— 6 .6 7kpa(40— 5 0mmHg) 3眼 ,6 .6 7— 8.0 0kpa(5 0— 6 0mmHg) 14眼 ,高于 8.0 0kpa4眼 ,最高为 10 .16k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统分析对已确诊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186例, 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2例(110只眼),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为常规小梁切除术84例(92只眼)。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型青光眼(开角型和闭角型)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观察组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均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于 1995年 1月~ 1998年 5月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治疗了 58例 ( 74眼 )原发性青光眼 ,对其疗效进行了比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院确诊为原发性青光眼而行滤过性手术的住院患者 58例 ( 74眼 ) ,男 2 2例 ( 2 8眼 ) ,女36例 ( 4 6眼 ) ,年龄 35~ 72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2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6眼 ,开角型青光眼 2 6眼 ;3眼为第 2次小梁切除术。 2 4例施行了单纯小梁切除术 ,34例应用小梁切除联合可拆除缝线术。1 2 检查 术前及术后 1天 ,1月及 1年所有患者均在裂隙灯下仔细检查滤…  相似文献   

18.
张远娇 《海南医学》2003,14(2):85-86
复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加严密缝合巩膜瓣术后松解缝线 (简称术式Ⅰ ) ,或小梁切除加严密缝合巩膜瓣术后松解缝线加丝裂霉素C(简称术式Ⅱ ) ,近年来已成为治疗青光眼的一种重要手段。我科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8月共做复合小梁切除术 72例 (99眼 ) ,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72例 (99眼 )手术中男 2 6例 ,女 4 6例。年龄 13- 88岁 ,平均年龄 5 0 .5岁 ,其中术式Ⅰ 6 9眼 ,术式Ⅱ 30眼。本文 2 5例眼压或前房有变化者 ,经过及时的治疗与护理 ,效果满意 ,均于 1周内出院。2 结果眼压高低的标准是①指测法 :…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术显微镜的普遍使用,小梁切除术已成为抗青光眼手术的一种常见术式,为观察该术疗效,总结了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0年6月97例140只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之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97例中男31人、女66人。年龄28~87岁,平均55.5岁。急性闭角青光眼40例51只眼;慢性闭角青光眼42例71只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7例8只眼;继发性青光眼7例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采用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低温保存的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29眼,术后对其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27眼眼压由术前32~46mmHg降至术后6~21mmHg,两眼手术失败,眼压未控制;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有22眼,有功能性滤过泡25眼;术后并发症包括前房出血(2眼)和浅前房(1眼)。结论 巩膜瓣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地减少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的形成.有利于青光眼滤过通道的建立,且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