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情反复活动,终至脊柱强直、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我科近5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AS,能迅速控制疾病症状,使病情趋于稳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临床常见疾病,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该疾病为终身携带疾病,长期药物治疗,副作用明显,影响患者康复,自2003年06月至2007年02月,我们以督脉刺络放血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获得满意疗效,避免长期口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拓宽了AS的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周正球  周定华  吴炅  金艳 《中医杂志》2006,47(12):923-92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中医“骨痹”、“肾痹”范畴。现代医学认为,与遗传、免疫和感染有关。本病好发于16~30岁的青年男性。以慢性炎性腰背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可引起关节强直、驼背畸形和严重功能障碍。我科自2004年12月~2006年5月,应用三军丸、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6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韩冬冬  廉武星 《中医正骨》2008,20(10):37-37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情反复活动,严重者脊柱强直、畸形,功能严重受损。自2006—2007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AS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病变为主,青壮年易患的风湿病。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定论,目前治疗上仍存在争议。我们在对患者进行CT引导下骶髂关节药物注射的同时结合中医辨证治疗,于1999~2003年治疗了37例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道  相似文献   

6.
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引起其强直和纤维化。多见于青少年男性,具有种族差异性和家族遗传倾向性。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采用补肾强筋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疗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及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等,骶髂关节是最常受累部位,属中医学“痹证”、“大偻”范畴,笔者采用“五连环”综合治疗方法(健康教育、医疗体育、中药辨证、配合外治、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综合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顺兴 《中医正骨》2006,18(8):43-4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极易导致疼痛和进行性的强直与畸形,到晚期骨性强直后病情不可逆转。本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早期诊断,早期系统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的关罐。自2000-2004年,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岳月  高明俐 《中医药学刊》2006,24(3):491-492
随着风湿免疫学科的发展,我们对强直性脊柱炎(AS)的认识日益深入,临床上的诊断率越来越高,随导师出诊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患者片面地把希望寄托在药物治疗上,对功能锻炼不予重视,或者是急于求成。进行过度的功能锻炼而加重病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是通过活动关节,避免出现僵直挛缩,防止肌肉萎缩,恢复关节功能,所谓以动防残,其作用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张志刚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鹏 《山东中医杂志》2005,24(8):503-504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常见的血清反应阴性关节疾病,以侵犯中轴关节及四肢大关节为主的结缔组织为特点,属中医学骨痹、肾痹、顽痹、龟背风等范畴。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志刚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治疗AS有较丰富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给药途径及疗效评价。当骶髂关节(SIJ)炎在Ⅰ~Ⅱ级时即采用辨证施治直肠给药、SIJ外敷药等综合治疗,疗效评价采取综合治疗前、中、后观察SIJ炎变化、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项目,观察中医综合治疗AS、SU炎的疗效,并探讨其疗效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符合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9例,行骶髂关节MR检查;同时综述了近年来As的早期SIJ炎的病理、MRI特征,序列应用和评分系统。结果;骶髂关节(siJ)受累是强直性脊柱(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特征性改变。99%的AS病人最初表现为骶髂关节病变。核磁共振(MRI)能可靠的显示骶髂关节慢性(骨侵蚀、硬化、骨桥)和急性期(滑膜炎、骨炎、关节囊炎)炎性病变,并能分别对急慢性病变量化分级。结论:MRI能够显示强直性脊拄炎的早期病理改变,并且MRI表现在评价疾病预后方面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免疫性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50例患者,并与单纯西药组40例相对照,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中医辨证及影像分析,运用影像学诊断,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收集本院70例临床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及行骶骼关节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结合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在70例患者骶骼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例和52例;25例CT检查中显示骶骼关节面下存在侵蚀破坏,CT及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而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52例,滑膜增厚48例,韧带附着点炎22例和关节软骨破坏46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以素体阳虚,肾肝阴精不足,督脉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偏盛为外因,而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减少或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标本分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慢性、进行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病情反复活动,终至脊柱强直、畸形,功能严重受损,我科采用中药标本分期治疗AS,能较快地控制疾病活动,并长期稳定病情.  相似文献   

16.
王海东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总属本虚标实,肝肾精亏、督肾虚寒是发病之本,风、寒、湿、热邪气侵犯是发病之标,瘀血阻滞贯穿AS发病始终。王海东教授结合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和该病不同阶段的病变特点提出强直性脊柱炎分期论治思路,认为:多梦、出汗及疾病发展迅速是AS活动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应分清寒热,临证分为寒湿痹阻和湿热痹阻两个证型,前者以温阳散寒、除湿通络为主,后者以热利湿为法。稳定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临证分为早期和中晚期,早期治疗应滋补肝肾、温阳通督以固其本,控制患者病情,防止病情活动。中晚期患者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僵硬、驼背畸形,关节功能受限,治疗宜在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应用小针刀"解筋结"以改善关节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痛、肌腱端炎、外周关节炎和关节外表现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目前尚缺乏根治办法。在临床上治疗AS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柳氮磺胺吡啶、甲氨喋呤、雷公藤多甙及生物制剂(益赛普)等,但毒副作用大且价格昂贵,很多患者难以坚持长期服用。为寻找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反应、价格低廉、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AS)又称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是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也可累及内脏及其他组织的慢性进展性风湿病。虽然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但如何从根本上治愈本病还亟待研究。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肯定,较之西药治疗有明显优势,关键在于正确的辨证。因此我们应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揭示本病的辨治规律,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及外周关节的炎性疼痛性疾病,近年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AS)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以腰椎、股骨等部位骨密度的下降及骨代谢指标的异常为特征,其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因其病情复杂,病势缠绵,如果不及时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