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原因分析,总结出干预措施。方法:对2013年4-5月我院在脑病科发生的1例聚集性输液反应进行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数据。结果:发生输液反应的相关因素包括:使用中药注射剂(100%),有过敏史(50%),输液速度过快(25%),年龄偏大(75%);在出现输液反应的这8例患者中,4种因素均有占25%,3种因素均有占50%,2种因素均有占100%。结论:本次输液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因素、患者因素、输注速度和输液环境等因素有关。由于输液反应发生原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条件的医院应尽快建立静脉配置中心和进行临床药学干预。  相似文献   

2.
应重视静脉输液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适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于输液过程中要涉及到医师的处方、药物的配伍、护士的操作技能、环境空气的质量等因素 ,为了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 ,我们对输液全过程进行分析和质量控制。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 :对1998年1月~2001年12月发生在我院的60例输液反应 (年均15例 )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输液中加入了中药制剂的46例 ,占75.8 % ;配伍大于4种小于10种的39例 ,占65 % ;配伍大于10种的3例 ,占5 % ;所添加安瓿数量小于5个的7例 ,占11.7 % ,6~10个的42例 ,占70 % ,10个以上的11例 ,占13.3 %。我们按医嘱对该60例输液中微粒…  相似文献   

3.
中药注射剂致输液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种种原因,中药注射液在使用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笔者对本院中药注射剂所致输液反应进行了扼要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取我院2000~2002年发生中药注射剂的输液反应31例。1.2方法:对输液反应及送检结果进行分析。2结果2.1在输液反应84例中,涉及到中药注射剂者共31例,占全部输液反应的36.9%,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84岁,平均年龄47.6岁。2.22000~2002年分别发生5例、8例、18例,分别占当年发生输液反应的31.3%、34.1%,40%。共涉及到12种中药注射剂,发生次数最多的为双黄连注射剂(7例)、黄芪注射液(5例)、血塞能注射液…  相似文献   

4.
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临床发生的输液反应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30例输液反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以热原反应最为多见,占76.67%,而过敏反应,占16.67%,局部反应,占6.67%。结论:严格执行消毒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合理用药,注意配伍等是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静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输液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6.7%)、静脉炎(5.8%)、空气栓塞(0.8%)、过敏反应(55.0%)、疼痛(20.8%)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0.8%)等,其中中药注射剂77例,占64.2%,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共34例,约占28.3%,消化系统类药物共5例,占4.2%,血液系统类药物4例,占3.4%。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输液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引入药学服务,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输液反应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适合临床使用而又更能预防微粒引起输液反应的方法.方法实验组应用核孔膜输液器4 09 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膜输液器4490例,观察临床输液过程,统计输液反应发生情况,将资料进行X 2检验.结果使用输液器终端过滤器为核孔膜4090例,发生输液反应2例,占0.049%,使用输液器终端过滤器为纤维膜的4490例,发生输液反应14例,占0.31 2%,两组比较X2=7.94,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使用核孔过滤膜精密过滤器输液器优于纤维膜过滤器输液器;建议输液用的液体最好选用由统一大型工业化生产厂家提供的专业静脉输液用液体,减少液体的院前污染;建议输液液体中加药的程序最好在环境洁净的中心药房,由药师负责,充分发挥药师对药物配伍禁忌、合理用药的权威作用.  相似文献   

7.
门诊输液反应的分析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秀  范立平  王凤英 《中国医药》2009,4(12):1024-1025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反应登记,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输液室发生输液反应198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门诊患者中,以热原反应临床表现最为多见,有140例(70.7%),其次为过敏反应和局部反应;使用药物类型中抗生素发生输液反应182例,占91.9%。结论加强门诊输液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367例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上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2~1999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367例有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270例,其次为过敏反应,占65例;所使用的输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GS)最多,其它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20%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及配伍混合用药最为多见,分别为176、56和40例;残余输液热原检查有296例出现阳性,细菌培养有28例出现阳性,不溶性微粒检查有212例超标。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输液反应为临床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在治疗中时有发生。结合相关报道,笔者对引起输 液反应的因素及对策作以下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我院发生的输液反应共158例,其中,男78例,女80 例;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2岁。1.2 方法 从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 患者及气侯 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2 结果见表1,2。表1 158例输液反应用药情况输液中加入的药物种类例数占总例次比例/%只加一种药物2012.7二联用药2616.5三联用药7044.3>四联用药4226.6加入抗生素粉针或中草药制剂9862.0表2 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引起输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求适合临床使用而又更能预防微粒引起输液反应的方法。方法 实验组应用核孔膜输液器409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膜输液器4490例,观察临床输液过程,统计输液反应发生情况,将资料进行X~2检验。结果 使用输液器终端过滤器为核孔膜4090例,发生输液反应2例,占0.049%,使用输液器终端过滤器为纤维膜的4490例,发生输液反应14例,占0.312%,两组比较X~2=7.94,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使用核孔过滤膜精密过滤器输液器优于纤维膜过滤器输液器;建议输液用的液体最好选用由统一大型工业化生产厂家提供的专业静脉输液用液体,减少液体的院前污染;建议输液液体中加药的程序最好在环境洁净的中心药房,由药师负责,充分发挥药师对药物配伍禁忌、合理用药的权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门诊输液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处理措施、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门诊输液留察室发生的 1 019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预防方法.结果 1 019例ADR中,严重反应有79例,占7.8%.发生反应最多的是头孢菌素类,有503例,占42.2%.最常见的ADR类型是皮肤及附件损害有811例,占79.6%.结论 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重视门诊输液的ADR监测,对静脉用药患者要严密观察,建立门诊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提前重视措施,可预防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从查阅1979—2011年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公开发行的医学期刊中筛选、归类、讨论与分析。在2011-10-13百度搜索"输液"及"死亡"相关新闻72400篇,经筛选与输液死亡相关的案例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篇文献报道2497例输液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种类,15篇文献报道95例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新闻报道112例输液死亡。儿童发生不良反应高达40.2%;输液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药物中,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占45.7%,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热原反应为主;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输液引起死亡的发生率高达58.0%。每年第三季度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占42.7%。结论儿童、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以及每年第三季度是输液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应谨慎选择输液,减少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静脉输液外渗原因与预防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外渗原因与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在62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中,由于患者因素引起外渗者24例,占38.7%;由于疾病因素引起外渗者15例,占24.2%;由于药物因素引起外渗者12例,占19.4%;由于医护人员因素引起外渗者11例,占17.7%。62例患者在1~3 d内痊愈的有41例,占66.1%;在4 d内痊愈的有19例,占30.6%;经外科清创换药后痊愈的有2例,占3.2%。结论在静脉输液中需要对外渗原因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外渗概率,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促使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5年输液反应送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找出引发输液反应原因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对全院 2 0个临床科室送检 5 8例输液反应结果分析 ,检出阳性率及输液反应发生与联合用药关系。结果 :阳性检出率为 2 5 .86 % (15 / 5 8) ,而其中因输液污染而引发的反应约占 1/ 4,而非污染引起的反应约占 3/ 4。结论 :输液反应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 ,而最主要的是联合用药造成的热原累加和不合理用药及操作不规范引起污染 ,其次为患者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静脉输液中患儿家长的护理需求。方法将于我院门诊病房内的182例输液患儿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静脉输液中患儿家长的护理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输液患儿家属需求具备倾向性,100%的患儿家属注重输液安全;另外,静脉输液患儿家属需求具有多样性特点;家属最为迫切的护理需求为注重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其次为药物注意事项;希望一针见血175例,占96.2%;不希望打头皮静脉25例,占13.7%,不希望剃头发34例,占18.7%;担心空气栓塞132例(72.5%),担心针头滑出血管外35例(19.2%)。结论对患儿静脉输液时,为其制定健全、完善的静脉输液健康教育制度,并增强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护理水平,能够有效满足患儿家长护理需求。  相似文献   

16.
对肝病用药105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结果显示: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涉及抗微生物药,生物制品、血制品、中草药制剂、氨基酸注射液等27种药品,其中促肝细胞生长素17例,占全部报告的16.2%;以给药途经分,静脉给药反应90例,占全部报告的85.7%;反应症状最多的是输液样反应,其次为过敏性皮疹;反应症状最严重的药是酮康唑,提示肝病用药应考虑肝脏清除药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均能使病人发生输液反应。现将我院1996年发生的22例输液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12例(占54.5%),女10例(占45.5%),年龄最大70岁,最小11天,平均43岁。呼吸系统疾病11例(占50%),乙型肝炎5例,心血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甘露聚糖肽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输液反应的数量不断增加。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7–2021年在单一医疗中心报告的38例甘露聚糖肽致输液反应,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严重输液反应的独立高危因素。结果发现,甘露聚糖肽所致输液反应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71.05%),且多发生在给药后10分钟内(86.84%),有基础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出现甘露聚糖肽所致严重输液反应风险更高。因此,对于高龄、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基础病史、首次使用该药的患者,尤其是给药后10分钟内,应高度警惕并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注给药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而往往因输液反应给病人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出现输液反应的原因很多。本文对我院1992年~1997年出现的19例输液反应进行临床分析,以提高认识,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都是住院病人,男14例,女5例,年龄30~76岁,均为密闭式输液(使用一次性输液器)。12 临床症状 19例均有发冷、寒战、发热,其中2例伴有口角脓泡疹,经过对症治疗后,19例都恢复正常。2 原因分析21 输液质量不过关 我院曾发生使用同一批号液体,一天内连续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医用冷敷贴在静脉输液时预防老年静脉炎使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需要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例,观察组在静脉输液时使用医用冷敷贴沿向心性方向外敷静脉,对照组在静脉输液仅使用3M无菌输液贴外固定,比较两组老年静脉输液患者急性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根据INS标准,观察组急性浅静脉炎发生数为:Ⅰ度为3例,占7.5%;Ⅱ度为1例,占2.5%;Ⅲ度为0例,占0%;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0.0%。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数:Ⅰ度为8例,占20%、Ⅱ度为3例,占7.5%、Ⅲ度1例,占2.5%,静脉炎总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与对照组急性浅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5)。结论医用冷敷贴在预防老年静脉炎方面的临床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