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柯丽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9):80-8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从黄石市某街道随机抽取3个社区,选择60岁以上老年人共987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分别测定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PBG)和HbA1c ,并比较HbA1c和OGTT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结果987例受检者中,共检测出糖尿病患者300例,占30.4%;HbA1c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为6.0%,此时曲线下面积( AUC)为83.8%,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72.3%;OGTT诊断老年糖尿病的最佳临界值为10.99mmol/L,此时AUC为97.4%,灵敏度为96.5%,特异度为79.9%。两者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bA1c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更加明确的诊断还应结合传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李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19):3009-3010
目的 对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本院2年内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B、C、D共四组,每组35例,对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B组为17.14%,C组为34.29%,D组为54.29%,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有效监测,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其并发症进行良好的控制,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41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及42例正常对照患者分别检测HbAlc及空腹血糖(FBG)水平。结果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无微血管病变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无微血管病变组HbAlc、FB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lc检测有助于判定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提高对糖尿病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来我院接受糖尿病筛查的44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bA1C诊断糖尿病的相关切点为6.1%,敏感性82.6%,特异性95.7%,曲线下面积90.7%;OGTT诊断糖尿病的FPG相关切点为6.3mmol/L,敏感性73.4%,特异性81.3%,曲线下面积83.7%。HbA1C诊断效率高于OGTT,但两种诊断方法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筛查与诊断糖尿病不仅具有合理性,其准确性、敏感性与特异性也较为满意,但对于IGT(糖耐量受损)的诊断价值有待商榷。若与2hPG(餐后2h血糖)联合使用,对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也更有利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应用于诊断、治疗和控制糖尿病的临床价值,为糖尿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我院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均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且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mL,利用糖化血红蛋白仪和相关配套的试剂,严格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检测HbA1c,空腹血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结果观察组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P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对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检测能准确的反映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其临床应用对糖尿病的预防、诊断和控制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付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9):24-2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于1958年被使用色谱法首次从其他类型的血红蛋白中分离出来,并于1968年被分类为一种糖蛋白。1969年,人们发现HbA1c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数量增加。现在HbA1c监测广泛应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病情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21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值对比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各程度发生率例数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反应糖尿病患者近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也是预测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的疾病特点,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检测.比较两组血糖、血脂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50±0.60)mmol...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9,(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另设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1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入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进行检侧,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为(5.08±0.54)%,血清总胆固醇(TC)为(4.56±0.42)mmol/L,三酰甘油(TG)为(1.35±0.2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0.92±0.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28±0.45)mmol/L,与观察组的(7.92±0.69)%、(6.03±0.57)mmol/L、(2.14±0.32)mmol/L、(1.16±0.25)mmol/L和(3.12±0.54)m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对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检测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清尿酸(SUA)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2例T2DM患者,依据SUA水平分为尿酸正常对照(NC)组及高尿酸血症(HUA)组,采用Spearman分析HbA1C与SUA的相关性.按HbA1C控制目标分为达标组(HbA1C<7.0%)、一般组(7.0%≤ HbA1C<10.0%)、差组(10.0%≤HbA1C),比较不同性别、不同HbA1C控制水平的SUA浓度.结果 HUA组BMI、TG、空腹C肽、SUA、SCr、SBP较NC组升高(P<0.05),而HbA1c、HDL-C、eGFR较NC组降低(P<0.05).Spearman分析示T2DM患者的SUA与HbA1C呈负相关,然而仅男性SUA随不同HbA1C控制水平(<7.0%、7.0%~10.0%、≥10.0%)的升高有明显下降趋势(P<0.001),女性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示HbA1C是高尿酸血症的负相关因素.结论 T2DM男性患者SUA与HbA1C负相关,故应在血糖控制后重新评估血尿酸水平,避免延误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胰岛功能的关系,为合理选择降糖药物和有效控制血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诊断的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76例,女50例)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按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7.0%)、B组(7.0%≤HbAIC〈9.0%)及C组(HbA1C≥9.0%)3组,并分别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B细胞功能(HOMA—B)及胰岛索敏感性指数(ISI)。结果3组平均年龄和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1C的增加,TG依次递增,HDL—C则依次递减。C组的FPG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表现为HOMA—IR明显增高,ISI下降。C组HOMA—B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B细胞分泌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3.
FPG、2hPG、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PG、2hPG、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效果,为诊断糖尿病病人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120例作为糖尿病组,对照组为本院100例健康体检者,各组对象均空腹8h后,采集空腹血液检测FPG和HbA1c指标.各组对象在抽取空腹血液2h后进行2hPG检测.观察并记录两组FPG、2hPG、HbA1c水平,记录不同诊断标准下的确诊率、灵敏度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FPG、2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较高;诊断标准采用FPG≥7.0 mmol/L时,糖尿病组确诊率为47.5%;诊断标准采用2hPG≥11.1 mmol/L时,确诊率为91.7%;诊断标准采用HbA1c≥6.5%时,确诊率为90.0%;采用三项指标联合进行诊断时,确诊率为98.3%.三者联合检测诊断糖尿病的确诊率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其他任一诊断标准(P<0.05).结论 FPG、2hPG、HbA1c联合检测能使糖尿病的确诊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漏诊率进一步减少,使糖尿病诊断的灵敏度提高,在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风险评估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胰岛素增敏剂-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联合其他降糖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方法对3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文迪雅治疗观察。结果文迪雅治疗12周前后相比,患者FBG、PG2h、HbA1c水平均有显著下降。治疗后体重略有增加,TG水平有下降,TC、HDL—C、LDL—C无明显变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结论文迪雅用于原降糖治疗效果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和安全的新型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对2型糖尿病(T2DM)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66例T2DM随机分为两组。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含量。结果:(1)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差异均无显著性。(2)两组患者血清CR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3)两组患者用药前及治疗两周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比用降糖药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CRP未见差异,应用LipoPGE1两周后,CRP含量则明显降低(P<0.5)。结论:T2DM患者存在着血管内膜的慢性炎症反应。LipoPGE1不仅能直接扩张血管,还能间接减轻血管内膜的炎症反应,且这种改变不依赖于血糖的降低。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糖化白蛋白(GA)水平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56例住院的T2DM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检测GA及相关生化指标,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A组(无颈动脉斑块者,84例)和B组(有颈动脉斑块者,72例),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的GA水平显著高于A组, GA与IMT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GA及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GA与T2DM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之间关系密切,可以作为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三餐前、三餐后2 h及睡前共7次血糖值,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同时测定HbA1c。按HbA1c水平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血糖控制尚可组(HbA1c≤7.5%,A组)和控制差组(HbA1c〉7.5%,B组)。直线回归相关分析总体及各组HbA1c与MBG、全天7点血糖的相关性。结果 162例患者中,MBG与HbA1c显著正相关(r=0.849,P〈0.01),MBG=-0.72+1.31×HbA1c;HbA1c与全天7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A组的HbA1c与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血糖相关,而B组HbA1c与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血糖相关。结论 HbA1c受全天平均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控制尚可组晚餐后、中餐后及中餐前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而血糖控制差组空腹、晚餐后、中餐后及早餐后的血糖对HbA1c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