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脊髓内转移对神经根损伤后再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基础上,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2μl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直接注入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损伤组注射病毒缓冲液2μl。术后1、3、7、14、28d,利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观察β管蛋白和GAP-43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损伤组比较,注射AxCA-BDNF组动物β微管蛋白和GAP-43 mRNA表达在术后3、7、14、28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xCA-BDNF治疗能促进神经根损伤后神经元B管蛋白的合成,促进轴突的延伸;同时发现AxCA—BDNF治疗,能上调GAP-43表达,增加损伤神经元发芽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方法以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将16只新西兰兔按手术后的时间分为1、4、7、14、28、42、56、84天8个观察组,每组2只动物.利用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再生轴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8天时,少量再生的轴突长入受神经,其再生通过率是16.3%,42天为38.9%,56天55.9%,84天时达到61.2%.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计数和截面积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轴突的成熟情况。方法:以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将16只新西兰兔按手术的时间分为1、4、7、14、28、42、56、84d8个观察组,每组2只动物。利用HE染色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实验结果。结果:再生轴突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加。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28d时,少量再生的轴突长入受神经,其再生轴突横截面积恢复率是27.7%、42d为38.4%、56d时达61.2%和84d的63.3%。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688-1693
[目的]探讨腺相关病毒2(AAV2)介导核转录因子KLF7对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NA)修复小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感觉轴突再生和感觉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成年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NA+AAV2对照组和ANA+AAV2-KLF组,术后4周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支架内KLF7 mRNA和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支架内NF和S100蛋白表达,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荧光素TRITC(CTB-TRITC)逆行示踪L2~5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DRG)标记感觉轴突再生,Hargreaves法和电生理检测感觉功能的恢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A+AAV2-KLF组神经支架内KLF7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高,NF和S100蛋白表达增加,CTB阳性标记DRG感觉神经元数量增加,Hargreaves热缩足反射潜伏期降低,电生理神经传导速度增加,潜伏时缩短,动作电位波幅增大(P<0.05)。[结论]KLF7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感觉轴突再生和髓鞘形成,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神经纤维再生过程的光镜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肖传国  李兵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19(6):571-572,I003
目的:观察大鼠体神经-内脏神经吻合后神经纤维的再生。方法:人工建立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大鼠模型,用电镜配合光镜观察12只大鼠术后1、4、8、24周神经变性与再生。结果:术后8、24周大体观察见神经吻合口位置稍许膨大,光镜观察发现术后8周吻合口位置可见新生的轴突,电镜观察见术后1周吻合口及其远近段神经纤维发生Waller变性,术后4周吻合口部位有再生的有髓和无髓纤维,术后8周新生的髓鞘进一步增厚,板层结构清晰可见,术后24周,髓鞘成熟,轴浆富含微管、微丝、线粒体。结论:体神经运动纤维能够再生长入并替代内脏神经节前纤维;再生的神经纤维具备基本正常的周围神经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勿动蛋白A胞外肽残基1-40(NEP1-40)基因工程神经干细胞(NEP1-40-NSCs)并探究其对神经元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制备NEP1-40-NSCs, 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量, 同时鉴定其分化潜能;NEP1-40-NSCs组与神经干细胞(NSCs)组分别与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共培养后测量各组神经元轴突新增面积, 同时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生长锥及丝状伪足结构。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 NEP1-40-NSCs组β3-微管蛋白(Tuj-1)、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2)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所标记的阳性细胞数高于NSCs组(47.001±16.670比30.333±3.480、38.001±14.001比24.000±2.582、16.464±0.813比12.334±0.681, t=4.789、5.422、6.745, P<0.05), 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标记的阳性细胞数低于NSCs组(22.002±20.331比42.330±3.575, t=5.688, P<0.05)。NEP1-40-NSCs组的轴突新增面...  相似文献   

7.
雪旺细胞的培养和种植与神经移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雪旺细胞是周围神经纤维的重要组成成份 ,在神经再生中起非常重要作用。有髓纤维中雪旺细胞形成髓鞘包绕轴突 ,无髓纤维则无。包绕神经纤维的雪旺细胞包绕一基底膜层 ,基底膜层连续无间断〔1〕。神经纤维受损伤发生瓦氏变性后 ,处于静止期的雪旺细胞激活 ,自身分泌或促进神经再生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汇聚 ,如神经生长因子 (G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等 ,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合适的微环境。同时雪旺细胞也能产生基底膜组分 ,如IV型胶原及层粘素。基底膜对轴突再生的方向性起重要的引导作用〔2 ,3〕…  相似文献   

8.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促神经再生的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鼠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蛋白成分进行电泳分析,观察去细胞异体神经中的蛋白组分;制备去细胞神经薄膜,接种背根神经节,观察其结构对神经生长的影响。[方法]按Sondell法制备大鼠的去细胞异体神经,将制备好的神经进行电泳分析,观察28~30 kDa区域的髓鞘蛋白的去除程度;将制备的神经进行冰冻切片,接种鸡胚背根神经,进行神经纤维荧光染色,观察神经纤维在神经切片上的生长方向。[结果]去细胞异体神经电泳结果显示:28~30 kDa区域髓鞘蛋白完全消失,化学萃取的去细胞神经可以完全去除髓鞘蛋白;背根神经节发出大量的神经纤维沿着去细胞神经基底膜管方向生长。[结论]去细胞异体神经中无残留引起免疫反应的髓鞘蛋白,保留的基底膜管结构对促神经纤维再生具有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肌动蛋白丝和微管构成的细胞骨架是神经生长导向分子引起的胞内信号传递通路的最终效应 结构。肌动蛋白丝和微管在分子水平上的活动表现在细胞水平上,即为生长锥的导向与神经突的定向生长。 近年对肌动蛋白丝和微管的研究日益升温。本文就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放射辐照对异体神经移植组织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放射辐照对异体神经移植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18只SD大白鼠随机均分为三组:自体对照组、异体对照组、辐射处理组。应用放射辐照方法处理异体神经后进行移植。术后12周移植神经和胫前肌HE染色,移植神经S-100蛋白及波形蛋白免疫组化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其组织学变化和计数单位面积内阳性轴突数和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结果 放射性照处理后的移植神经,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胫前肌生长良好,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增多(与异体对照组比较,P〈0.05),单位面积内的阳性轴突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放射辐照处理可降低异体神经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
我们通过本实验在分离培养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NSCs)的基础上,研究其在定向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钙调蛋白(CaM)的表达及两者相关性,为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AAmo1d Chiari畸形 Amo1d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显  微外科治疗 (程建业 ,王政刚 ,张旭东等 ) (3 ) :2 3 3ATP受体 大鼠坐骨神经ATP受体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王  栓科 ,张致英 ,洪光样等 ) (3 ) :2 0 1B膀胱 利用腹壁反射重建膀胱反射弧的远期功能行性研究 (王金武 ,侯春林 ,卢宁等 ) (4 ) :2 80背根神经节 端侧神经吻合后GAP 4 3和Tau蛋白在背根神经节和受神经内的变化 (程飚 ,陈绍宗 ,李学拥等 ) (1) :5 2背阔肌皮瓣 背阔肌皮瓣治疗小腿软组织缺损骨髓炎及感染创面 (吴学建 ,贺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05-1210
[目的]制备可控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的阵列微管神经修复支架,并评价其促神经再生效能。[方法]采用梯度冷凝技术制备复合NGF的阵列微管神经修复支架,检测其机械特性和NGF释放规律。将新生SD大鼠的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s, DRG)随机分为4组:无序支架组、复合NGF的无序支架组、阵列微管支架组和复合NGF的阵列微管支架组。将DRG植入各组支架中体外培养72 h,观察轴突生长情况。[结果]在机械强度方面,各组在横向压缩过程中的峰值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向牵拉测试中,神经支架组与自体神经组的应力-应变曲线类似。在NGF释放规律方面,阵列微管组和无序组的释放曲线类似,且不同时间点NGF浓度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在轴突生长方面,复合NGF的阵列微管支架组轴突长度为(1 025.41±175.33)μm,显著高于阵列微管支架组(857.58±233.14)μm、复合NGF无序支架组(341.73±52.27)μm、无序支架组(225.36±61.62)μm。[结论]复合NGF的阵列微管神经修复支架同时具有营养活性及引导结构,且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体外环境下可以引导大鼠DRG轴突定向延伸,在周围神经再生领域具有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上 ,由于各种原因造成面神经损伤的患者较为常见。在神经缺损不能行端端吻合时 ,需行神经移植。和其它移植物一样 ,决定移植成活的主要因素是移植物的血供。早期的血供重建对神经移植的成活十分重要 [1 ] 。为了改善移植神经的血供 ,Taylor等 [2 ] 提出了“吻合血管的神经移植”,为神经移植提供了新的思路。预构皮瓣的研究 ,启发了人们产生预构血管化神经移植的设想[3] 。为了研究血管化神经与非血管化神经移植的不同 ,我们设计了两种神经移植的动物模型 ,用电生理及组织化学技术对两者移植后神经再生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 ,为临床预…  相似文献   

15.
"皮神经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自 90年代初BertelliJA[1 ,2 ] 首先提出“皮神经皮瓣”至今 ,国内外解剖学者和临床学者对该类皮瓣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提出了一系列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就此结合我们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及相关报道进行探讨。1 皮神经干的血供Taylor[3,4 ] 通过解剖学研究发现每一皮神经均有一动脉和静脉血管相伴随。并将皮神经的血供分为两类 :①主要动脉型 ,为一口径较大的动脉与皮神经共同穿过深筋膜后 ,动脉伴随行程较长 ,如下肢隐神经的动脉。②血管网型 ,为搭乘于皮神经的节段性横向小动脉之间的链式吻合 ,形成纵向血管网。国…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及远侧神经残端诱导神经侧枝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远侧神经残端诱导神经干侧枝的生长。方法:10只大白兔,于两侧胫神经、腓总神经分叉处切断腓总神经,分叉上1cm坐骨神经外膜“开窗”,硅胶管桥接“开窗”处和腓总神经远侧断端,中间留6mm间隙。右侧管内注入NGF,左侧注入生理盐水(NS)为对照侧。结果:大体观察NGF侧比NS侧神经侧枝再生快,直径粗。超微结构显示NGF侧比NS侧神经轴突数目多、髓鞘厚、组织排列整齐。电生理检测,NGF侧的诱发动作电位峰值(AMP)(2.5900±0.8568mV)、神经传导速度(CV)(76.0000±2.3457m/s)均优于NS侧的AMP(0.7089±0.1231mV)、CV(20.0000±1.5811m/s),t检验P均<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和远侧神经残端可诱导神经干侧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神经端侧吻合植入失神经皮瓣感觉功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 探讨感觉神经端侧吻合后供神经的轴突长入神经移植体后,最终能否形成具有功能的感觉末梢。方法 用新西兰兔15只,将兔一条耳大神经做为供神经,在另侧耳取耳大神经移植体与供神经作端侧吻合后埋入失神经皮瓣,另设正常皮肤组和未植神经作对照组,每组动物5只。4个月后用神经单纤维放电技术观察皮瓣内再生神经纤维放电数量、 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数量、分布和类型。结果 对移植神经4个月的皮瓣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见各类敏感纤维放电均有出现,放电纤维总数在到正常皮肤经组的58%,而同期末植神经对照组,仅在皮瓣边缘靠近神经的一侧有极少放电。结论 神经端侧吻合方法可以重建皮瓣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外周神经侧枝发芽GAP-43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神经侧支发芽过程中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生长相关蛋白-43(gr owt h associ at ed pr ot ei n-43,GAP-43)的调控,探讨神经侧支发芽再生的机制。方法:SD大鼠共40只,建立胫腓神经端侧吻合模型,随机分为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 owt h f act or,NGF)组和生理盐水(SAL)组,各组又分为1周、2周、4周和8周组。切取吻合近端和远端神经纵切片标本,进行GAP-43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反应强度的半定量分析。结果:NGF组GAP-43表达显著增高。结论:应用NGF可以促进端侧吻合后神经侧支发芽。  相似文献   

19.
三步法纯化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三步法纯化及获得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的方法,为获得纯化蛋白进行单克隆抗体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预损伤大鼠坐骨神经200条,用酶消化结合差速粘附法纯化并收集其中雪旺细胞,将细胞超声粉碎、离心,收集上清液超滤,再经sephadexG100层析,得到两个主峰,分段收集,将其中活性部分过高效液相色谱柱。结果得到三个主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8×103、54×103和30×103,用MTT法测定生物活性,54×103蛋白生物活性最大,经SDSPAGE电泳证实基本为单一蛋白带。结论应用三步法同时各步采用合适方案是纯化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蛋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状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可能性和再生纤维的类型.方法将失神经后的兔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模型,12只动物被分成2、4、6、8和12周5个实验组和1个正常对照组,在受神经侧注入HRP逆行示踪,实验到期后对耳大神经纤维和相应的神经节进行HRP染色和CGRP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结果逆行示踪显示,神经端侧吻合2~4周时,供神经侧C2、C3背根神经节内无HRP标记阳性的细胞,至第6周,背根神经节内开始出现HRP阳性细胞,8~12周阳性细胞的数量更多,尤其是胞体直径在50μm以上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2~4周时CGRP免疫组化的染色显示,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逐步增强,6周以后阳性标记的细胞数量增加,阳性细胞的胞体直径在12~40 μm范围内,属于中小直径的细胞胞体,同时观察到供神经纤维内的CGRP阳性纤维逐步增多,并跨越神经吻合口长入受神经体内,8~12周背根神经节内的CGRP阳性标记细胞的增加不显著,吻合口及受神经体内的神经纤维也增加不明显.结论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纤维可长入移植体,纤维再生的顺序是细小类的纤维首先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