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髂腹部皮瓣修复手部缺损术后康复训练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对腹股沟皮瓣动脉及其分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临床已广泛开展以旋髂浅动脉为轴心的腹股沟轴型皮瓣,但联合应用髂腹股沟皮瓣与下腹部皮瓣的报道不多,根据共同起于股动脉的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的解剖特点,以其各自的血管走向为轴线,设计成共蒂的双叶皮瓣,应用于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手部较大的创面以及难以用单一皮瓣覆盖的不规则创面,术后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刘建惠 《临床医学》2004,24(6):41-42
目的:总结应用腹股沟轴型皮瓣治疗手部感染创面的经验。方法:采用腹股沟轴型皮瓣带蒂转移覆盖手部感染创面,供区、受区创面均一期闭合,术后3~4周断蒂。结果:应用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8例,全部手术获得成功。结论:以旋髂浅动、静脉为血管蒂的腹股沟皮瓣,位置隐蔽、血管口径较粗大。血供丰富,手术方法简单。抗感染能力强。适用于手部感染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3.
1994~ 1999年作者依据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组织供血分布区域 ,设计应用带旋髂浅动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创伤组织缺损及虎口挛缩 2 8例 ,2 7例均取得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 17~ 5 0岁 (平均2 6)岁 ,急性创伤一期修复 2 0例 ,二期修复 8例 ,其中手部疤痕挛缩 3例 ,虎口挛缩 3例 ,两者均有者 2例 ,右侧 19例 ,左侧 9例。部位 :手腕部 6例 ,手掌、手背部各 7例 ,手部疤痕挛缩 3例 ,虎口挛缩 3例 ,手部疤痕 虎口挛缩 2例。均采用带旋髂浅动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 2 7例全部成活 ,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旋髂浅动脉滋养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烧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9例应用旋髂浅动脉滋养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要点。【结果】89例手部重度烧伤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应用旋髂浅动脉滋养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烧伤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准备、舒适护理、皮瓣观察处护理及旱期功能锻炼等,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的效果。方法:对16例拇指脱套伤,急诊采用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平均随访1年,拇指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韧,拇指对掌功能正常,生活自理。结论:采用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具有简单易行、血供好、成活率高、修复后拇指外形美观、功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62例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本院收治的62例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均接受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分析应用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的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本组62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存活,6例出现张力性水泡(通过换药最终自愈),皮瓣以及供区的创面最终都在1周内愈合,平均手术时间(56. 28±8. 52) min,平均住院时间(12. 01±4. 06) d,平均随访时间(8. 02±1. 01)个月,术后患者均对皮瓣外观满意。本组患者术后手指屈伸功能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 0. 05),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 74%。结论旋髂浅动脉游离皮瓣修复术在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治疗中修复效果满意,可作为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单侧腹股沟轴型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术,是我院手外科常用的手术,它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安全性高、手术的可选范围大、可一次性修复创面等优点。我院在单侧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术的基础上施行首例双侧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5例患者采用带蒂髂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 a,皮瓣颜色质地与邻近组织类似,外观满意。手部关节及肩肘关节由于注重早期活动功能良好。结论采用髂腹股沟轴行皮瓣修复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操作简单,对供区影响小,可切取面积大等优点,手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和利用有限的皮瓣修复不同创面的可行性,应用同一皮瓣分次转移技术修复不同部位的创面8例,其中有带蒂髂腰皮瓣2例,旋髂浅腹壁浅联合皮瓣2例,游离背阔肌皮瓣2例,腓肠肌皮瓣1例,胸三角皮瓣1例.常规分离切取各个供区皮瓣,转移修复其中主要的外伤创面或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余遗留外露创面彻底清创,并妥善处理.术后2周左右行皮瓣血运训练,皮瓣血运确实可靠后行二期皮瓣转移,二期皮瓣转移时采取逆行或顺行转移修复遗留瘢痕组织或创面.根据二期手术方式,部分病例2周后再次行皮瓣血运训练及断蒂术.8例皮瓣2次转移均完全成活,创面得以妥善修复.随访6个月外形功能改善,提示同一皮瓣分次修复不同部位创面安全可行,能有效解决有限皮瓣修复多处创面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术后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手外伤的发生率较高。由于手部功能复杂,且对外观要求高,因此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手外科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因其对手的功能和外观恢复好,是手部皮肤缺损的首选治疗方法。我院自2000起应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患者32例,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手术切口及入路1.1下肢动脉的局部解剖1.1.1股动脉为髂外动脉的延续,于腹股沟韧带深面的血管腔隙以下,即为股动脉,下行至股三角尖处进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至胭窝移行为胭动脉,股动脉在起始处发出腹壁浅动脉、旋髂浅动脉及阴部外动脉。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下方约3~5em处发股深动脉。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烧伤、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4种56例拟转移或移植轴型皮瓣,术前应用CDUS检测皮瓣轴向动脉的起源、内径、走向、浅出点,并做体表定位,与手术对照。结果14种56例轴心动脉中,CDUS提示1条旋髂浅动脉浅主支缺如和2条腹壁浅动脉缺如,而及时调整皮瓣设计。全部病例均能显示轴心动脉及皮支,均与临床手术中检查动脉的走向、长度及其分布范围的情况相符。结论CDUS可对皮瓣轴心血管做出准确可靠的评价,在烧伤、整形外科轴型皮瓣术前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部创面的修复方法与手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9 例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随访0.5 年以上。根据王澍寰教授对皮片移植后功能七项检查指标,制定了对手的十方面百分制评定标准。结果:优26 例,良42 例,可17 例,差4 例。结论:手背创面可用腹部S型皮瓣,腹股沟皮瓣;手指创面可用邻指皮瓣、第1 掌骨背侧皮瓣、食指侧方皮瓣、大鱼际皮瓣;整指撕脱伤用胸壁皮瓣修复效果欠佳。虎口处创面用腹股沟皮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腹部超薄袋状皮瓣与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较大面积皮肤损伤,对患者手部功能的远期影响,以指导选择皮瓣来源。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至12月龙华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较大面积手部皮肤损伤患者56例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以腹部超薄袋状皮瓣修复损伤,对照组以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所有患者随访1年,对比其神经感觉功能及手部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掌指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近位指间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部较大面积皮肤损伤患者以腹部超薄袋状皮瓣修复损伤,远期手部功能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背景:合并严重软组织并骨缺损的下肢开放性骨折,伤后胫前皮肤软组织坏死缺损,骨质、钢板外露等在临床上经常发生,关键在于坚强的骨折固定以及合理应用血供可靠的皮瓣封闭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方法:纳入胫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根据修复方案分为2组,各12例。负压封闭引流组软组织缺损范围10 cm×15 cm-15 cm×20 cm。经清创后,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三通管接生理盐水随时冲洗血块,7-10 d去除负压封闭引流负压,根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给予二期缝合,行旋髂浅动脉的髂腹股沟游离皮瓣与膝下内侧动静脉吻合移植修复。非负压封闭引流组创面大小10 cm×15 cm-30 cm×20 cm,受伤至入院时间1-24 h。普通清创换药,二期固定或者皮瓣转移。 结果与结论:修复前住院时间及皮瓣面积比较,负压封闭引流组显著优于非负压封闭引流组(P<0.05);2组修复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负压封闭引流组修复治疗后创面感染率为0,非负压封闭引流组治疗8-14 d后创面感染率为75%。2组创面及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顺利成活。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随访过程中非负压封闭引流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负压封闭引流组。2组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质地相似,皮瓣受力处无血管危象的发生,无破溃,无臃肿。提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腹股沟游离皮瓣修复对及时控制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感染,改善创面血运,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及早闭合创面,促进创面及骨折愈合有显著作用,皮瓣质地柔韧,外观良好,活动功能良好,可明显缩短疗程,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正>静脉淋巴管吻合通常是在直径0.5 mm甚至更小的静脉淋巴管上操作,对术者显微手术技术要求高,它是通过将瘀滞的淋巴液导入静脉系统达到缓解水肿的目的,具有侵袭性小、有效率高的特点,同时也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包括皮瓣坏死、淋巴漏、感染及下肢水肿等,所以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1]。2017年8月我科收治1例右侧腹股沟隆突肉瘤术后复发病人,经右侧腹股沟深部肿瘤扩大切除+右侧腹股沟淋巴清扫+左侧旋髂浅动脉皮瓣旋转修复+静脉淋巴吻合术治疗,术后无皮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皮瓣移植的方法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据缺损性质、部位以及面积大小的不同,合理选择尺动脉腕上肢皮瓣移植、骨间背侧皮瓣局部移植修复或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皮瓣修复情况,并随访6个月对其进行手部功能恢复评估.[结果] 应用带血管及带蒂皮瓣移植修复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中,成瓣全部成活;其中有2例游离皮瓣术后发生动脉危象,重新吻合出现危象的血管探查后皮瓣全部成活,另1例发生皮缘部分坏死,在换药干预后创面愈合.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移植皮瓣质地柔软、皮瓣弹性佳,无挛缩,手指功能与外形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 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外形及功能恢复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髂腹股沟皮瓣常用于修复手部、腕部任何大小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而手术要经历转移、供养、断蒂阶段,术后为防止皮瓣扭曲、折叠,必须使其蒂部呈拉伸状态。为防止皮瓣撕脱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不敢活动、下床行走、深睡眠,长时间的制动又会出现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僵硬及上肢肌肉萎缩等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自主研发了髂腹股沟皮瓣转移术后行走、睡眠时患者携带的固定装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95~1999年间应用髂腹股沟皮瓣带蒂移植修复手掌、手背皮肤缺损16例,获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0~46岁,平均25岁.修复创面有手掌、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14例,手背热压伤感染性创面2例,均用带蒂移植的髂腹股沟皮瓣修复.皮瓣最大切取面积14cm×10cm,最小8cm×6cm,16例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20.
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与手功能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立 《现代康复》1999,3(12):1412-1413
目的:探讨手部创面的修复方法与手功能的关系。方法:对89例带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随访05年以上。根据王澍衰教授对皮片移植后功能七项检查指标,制定了对手的十方面百分制评定标准。结果:优26例.良42例,可17例,差4例。结论:手背刨面可用腹部S型皮瓣,腹股沟皮瓣;手指刨面可用邻指皮瓣、第1掌骨背侧皮瓣、食指侧方皮瓣、大鱼际皮瓣;整指撕脱伤用胸壁皮瓣修复效果欠佳。虎口处创面用腹股沟皮瓣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