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旭生  徐克森 《山东医药》2000,40(22):54-5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Vaters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及胰头癌的经典术式。PD切除范围广、创伤大、时间长、出血多,对患者侵袭较大,术后易发生出血、腹腔感染、胆瘘、胰瘘等并发症,其中以出血(腹腔内手术野出血或消化道出血)和胰瘘为多。因此,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对提高疗效十分重要。1腹腔出血 防止腹腔出血包括两方面:①术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 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前多有黄疸、肝功能不全、凝血机制不良。因此,术前最好行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或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年来实施的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患者50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死亡率0%,并发症发生率26%(13/50),并发症中以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10%(5/50),严重并发症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结论:虽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如对解剖结构熟悉,提高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应用胰腺导管引流、TPN及重症监护呼吸机等新技术,可减少其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年来实施的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患者50例.结果全组围手术期死亡率0%,并发症发生率26%(13/50),并发症中以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10% (5/50),严重并发症为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结论虽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较高,如对解剖结构熟悉,提高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应用胰腺导管引流、TPN及重症监护呼吸机等新技术,可减少其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胆管及胰管梗阻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并发症。近年来 ,我们收治 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 ,分别于术后 4年、5年出现胆管和胰管梗阻 ,分别行二次、三次手术 ,现报告如下 ,并对其治疗进行讨论。例 1:男 ,4 7岁。因上腹及腰背痛、寒战高热、黄疸反复发作 4年 ,加重 2个月 ,于 2 0 0 1年 2月 6日入院。查体 :消瘦 ,巩膜黄染 ,右上腹有两次手术疤痕 ,深压痛 ,无反跳痛 ,余 (- )。实验室检查 :AL T88μl/ L、AST5 6 U/ L、 GGT5 89U/ L、TBIL 2 5 .9U/ L、DBIL 13.3U / L ,血糖、血淀粉酶正常。 CEA、CA1 9- 9、CA2 4 2 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和探讨降低其死亡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1年6月至2002年6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死亡病例资料。结果:共有307例患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有21例患死亡,死亡率为6.8%,以1986年为界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分为2个阶段,手术死亡率第1阶段为14.7%(11/75),第2阶段为4.3%(10/232)(P<0.01),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出血(5例)、腹腔内出血(5例)、胰瘘(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ARDS(2例),腹腔感染(1例)及胆瘘(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或胜利腔内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和完善外科操作技术,提高重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可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胰腺和壶腹肿瘤渐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E)目前是治愈胰腺及壶腹肿瘤的唯一手段。但 PDE创伤较大 ,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本文探讨老年患者对 PDE的耐受情况及注意事项。1 临床资料我院 1977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共施行 PDE2 10例 ,年龄14~ 78岁 ,<6 0岁者 (年轻组 ) 131例 ,平均 4 8.0± 8.5岁 ,≥ 6 0岁者 (老年组 ) 79例 ,平均 6 6 .0± 4 .7岁。1.1 术前检查 两组术前血红蛋白 (Hb)、总胆红素 (TBIL)、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 T)、直接胆红素 (DBIL)、白蛋白(AL B)、血糖、尿素氮 (BUN)、凝血酶原时间和心电图异…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主要手段。但术后胰漏的发生率较高。1998年2月至2003年1月,我们采用PD治疗壶腹周围癌46例,术后仅2例发生胰漏。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并发症预防措施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中实施并发症预防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行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人员是否固定及术中是否采取预防措施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结果 手术人员不固定和未实施预防措施组发生胆瘘、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9例,死亡5例;手术人员固定和采取预防措施组发生并发症3例,死亡2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手术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D术中实施并发症预防措施可明显减少PD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蕾  朱化刚 《胰腺病学》2007,7(4):263-26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rny,PD)是治疗胰头、十二指肠以及Vater壶腹周围恶性肿瘤及一些良性疾病的经典手术方式。其切除范围包括胰头部、十二指肠、空肠上段、胃窦部以及胆总管等,同时还要进行胰胃、胆肠及胃肠吻合等消化道重建。该手术范围大、难度高、持续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是腹部外科最为复杂的手术之一。同时,由于此类手术患者术前常伴有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012年11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用单变量分析法和多变量分析法分析所研究因素与术后主要并发症的相关性,确定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31%,病死率为3.45%;发生率较高的是胰瘘、胃排空障碍和感染。BMI、术前血总胆红素(TBIL)水平、术前胆道感染和术者经验等因素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P均〈0.05)。经多变量分析,BMI、术前血TBIL水平和术者经验是术后近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BMI、术前血TBIL水平和术者经验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胰瘘发生率为12.94%(11/85),其中胰管外引流者1例,内引流者10例;胰瘘的发生与吻合技术、残胰断面的处理以及胰实质的坚硬度、胰管的直径有关;胰管内引流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结论 胰管内引流和良好的胰切面血供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通畅引流与肠内营养对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胰瘘发生率为12.94%(11/85),其中胰管外引流者1例,内引流者10例;胰瘘的发生与吻合技术、残胰断面的处理以及胰实质的坚硬度、胰管的直径有关;胰管内引流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结论胰管内引流和良好的胰切面血供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通畅引流与肠内营养对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和探讨降低其死亡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1年6月至2002年6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病例资料.结果共有307例患者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有2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8%.以1986年为界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手术死亡率第1阶段为14.7%(11/75),第2阶段为4.3%(10/232)(P<0.01).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出血 (5例)、腹腔内出血(5例)、胰瘘(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3例),ARDS(2例),腹腔感染(1例)及胆瘘 (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或腹腔内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外科操作技术,提高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可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胰肠、胃肠吻合口出血时常发生,大量出血导致严重后果,病死率高。胃肠吻合口出血胃镜止血效果良好;胆肠、胰肠吻合口出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总结我院及外院近11年应用胆道镜、胃镜定位,局部电凝、微波固化及喷洒复方五倍子液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胰肠、胃肠吻合口出血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此手术范围大,时间长,对病人机体侵袭面广,吻合口多、出血多导致病人衰弱,易出现并发症。1994—01/2001—12我科共手术治疗胰十二指肠疾病16例。术后我们给予了系统周密的整体护理,有效地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侠  施俭 《胰腺病学》2002,2(2):77-79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病例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86年1月-2001年6月6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中,发生胰肠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14.5%,其中1986年1月-1991年12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62.5%(5/8);1992年1月-2001年6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7.4%(4/54)。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2%,占胰瘘的22.2%。死因为胰瘘致全身衰竭。结论:要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重点在于手术技巧及方式的改进。手术前后的支持治疗、应用生长抑制、控制感染、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必须的。一旦发生胰瘘,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可以使绝大部分的胰肠吻合口瘘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7.
曾庆东  李占元 《山东医药》2002,42(24):51-5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年龄>65岁 ,胆红素血症 (>10 2 .6umol/ L ) ,急症手术 ,术中失血多 ,胰腺断面及胰肠吻合的处理不当 ,胰酶的激活等 ,均为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胰瘘的发生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密切有关。胰腺质硬 ,纤维化明显者常伴有主胰管扩张 ,其外分泌功能降低 ,术后的胰瘘的发生率较低。Ham anaka等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胰腺残端的质地分为 3级 (一级正常 ,二级中度硬化 ,三级重度硬化 ) ,结果术后 5~ 10天第三级胰腺的胰液外引流量明显少于一、二级 (P <0 .0 0 1)。第一级的主胰管直径明显小于二、三…  相似文献   

18.
王维举 《山东医药》2000,40(23):22-23
胰胆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常见而又凶险的并发症。1987~1999年,我院共实施PD41例,术后均无胰胆瘘发生。现结合临床资料,对PD后胰胆瘘的预防措施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其中胰头癌22例,壶腹癌14例,胆总管下段神经纤维瘤1例,胃窦癌胰头转移1例,慢性胰腺炎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1.2 手术方法 34例参考Whipple切除范围,行半胃切除、肝总管横断加胆囊切除,胰腺于门静脉干、肠系膜上静脉左侧1~2cm处切断(术中均彻底切除钩突部胰腺),距屈氏韧带15cm处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病例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86年1月~2001年6月6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中,发生胰肠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14.5%,其中1986年1月~1991年12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62.5%(5/8);1992年1月~2001年6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7.4%(4/54).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2%,占胰瘘的22.2%.死因为胰瘘致全身衰竭.结论要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重点在于手术技巧及方式的改进.手术前后的支持治疗、应用生长抑素、控制感染、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必须的.一旦发生胰瘘,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可以使绝大部分的胰肠吻合口瘘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人行PD的临床资料,将90例50岁以上PD手术病例分成≥70岁(高龄组,n=27)和<70岁(低龄组,n=63)两组,分析两组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入院时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浆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浆前白蛋白(PALB)、血糖、血钾、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率、术后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结果高龄组与低龄组比较,术前KPS评分低[(71.11±6.98) vs (85.40±6.43),P<0.01]、血浆ALB低[(34.86±4.54) vs (37.02±4.13)g/L,P<0.05]、PALB低(127.36±41.19) vs (160.27±57.11)g/L,P<0.05)、血糖高[(8.47±3.68) vs (6.41±2.12)mmol/L,P<0.05]、血钾低[(3.38±0.48) vs (3.81±0.45)mmol/L,P<0.01]、术后ICU入住率高(81.48%vs 39.68%,P<0.01),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5% vs 39.42%,P>0.05)。高龄组无住院期间手术死亡,低龄组有2例术后30d内死于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重视术前内环境调整,术后积极ICU治疗,≥70岁高龄患者行PD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