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晨曦 《现代养生》2014,(10):29-29
"金元四大家"是指金元时期(公元1115-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位著名的医学家。在学术上,他们各有特点,代表了四个不同学派。刘完素(公元1120--1200年)亦称刘河间,是宋金医学界最早敢于创新并且影响较大的一位医家,他的主要著作有《素问玄机原病式》二卷和《宣明论方》十五卷。他创造性地发挥了《内经》  相似文献   

2.
刘完素,字守真,自号通玄处士,河北河间县人,又称刘河间。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等书。重视《内经》理论,并有所发挥。根据当时疾病流行,提出火热为导致多种证候的原因,总结了热性病的治疗原则,提出辛凉解表和泻热养阴疗法,后世称他为寒凉派的倡导者,并为明清温病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刘完素注重养生,获享遐龄,这与他深谙养生之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四部书被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它们都是我国秦汉以前的医药经验总结。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明 《健康人生》2009,(4):43-43
心理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包括人的思想、情趣、信念、欲望、个性、道德观念等。广义的“养生”与“养性”为互用词,古代称“摄生”,两千多年前问世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论述。在《素问·上古天真论》所提倡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心理养生法以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提出的“四气调神”法,为后世心理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的经典著作,上承《内经》、《难经》,下启后学,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古典医著,《伤寒杂病论》中有许多条文涉及到了胃气,对胃气的的保护和治疗均有其独特的看法;"护胃保中"思想在《伤寒杂病论》中不是一种单纯的治则,而是一个重要的法则,它体现在伤寒病辨证论治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四部书被称为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它们都是我国秦汉以前的医药经验总结。《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各9卷。它分别从阴阳五行、天人相应、五运六气、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等方面,结合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概括和认识。迄今在诊治学上仍具有指导意义。《难经》《难经》全书共有81章。分别对脉法、经络流注、气血盛衰、脏腑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应用《伤寒杂病论》经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妇科诸证取得了一些有效的成果,诸如妇人腹痛、久不受胎等症状中药治疗已取得了良好效果。中医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伤寒杂病论》又是杂病方书之祖,其中的温经汤合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可辨证论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妇科诸证。  相似文献   

8.
弦脉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一书,《素问·玉机真脏论》“春脉如弦……”,“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太素·卷十五》“色青者其脉弦”。《伤寒·辨脉法第一》“脉浮而紧者,名曰弦也。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最早源于《黄帝内经》,由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阐发,后经历代医家不断丰富和发展,到明清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     
梁化龙 《家庭医学》1997,(10):29-31
[出处] 本方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经历了汉代末年战乱频繁、三年两疫的多事之秋,其家族死于伤寒者一百四五十人,因此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编写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小柴胡汤是该书中治疗伤寒少阳病的一个主要方剂。小柴胡汤共由七味药物组成,因以柴胡为主药,而且在同一书中尚有大柴胡汤,两者相较,前者用于少阳气郁不舒的轻证,后者用于少阴气滞成实的重证,故有大、小柴胡汤之分。小柴胡汤是一首和解表里、寒热、阴阳、气机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肯有广泛的话应证。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中的食疗药膳郭来《金匮要略》本来是我国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杂病部分,后代医家将伤寒和杂病辟分为本书和《伤寒论》两书。《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疗杂病的专著,被誉为方书之祖、治疗杂病之经典。本书在食疗药膳方面有较为详...  相似文献   

12.
对于神志类疾病的认识最早源于《黄帝内经》,而后《伤寒杂病论》对其进行了详细论述,经学者研究发现百合地黄汤对神志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从组方理论研究、临床疗效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三方面对百合地黄汤治疗神志病进行综述,从而为百合地黄汤在神志病方面疗效的科研研究进一步提供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13.
晨曦 《现代养生》2013,(24):30-30
中医流派是历史的产物,是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医界后人万分珍视。伤寒学派:创立于东汉之际。汉代医家张仲景将理论与方药熔于一炉,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疗规律。其书被奉为经典,其人被尊为医圣。从晋唐至宋元明清,研究者如云,历代不衰,各展所长,形成了时间最长,医家众多,影响最大,学术昌盛的伤寒学派。寒凉学派:又称河间派,金元大家刘完素主攻火热病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说,创"火热论",疗疾多用寒凉药物。他不仅对中医病机理论的提高有很大贡献,并对后世创立温病学说大有启迪。因刘氏家住河间,又称河间  相似文献   

14.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历代医家论述颇多。清代著名医家雷少逸所著《时病论》中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深入阐释,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现结合多年临床应用,浅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承气汤     
[出处]本方来源于《伤寒论》,为医圣张仲景所著。张仲景悉心钻研《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经典医籍,并结合自己的丰富临床经验,全面总结了东汉以前临证医学的成就,撰写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后经整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书中精辟地论述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6.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首次提出了"水气病"的病名,文章通从其中的水气病与其相关疾病入手,在检索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对水气病的认识,对"水气病"病名、源流、病因病机、相关疾病等几方面进行概括梳理,并探讨广义水气病之范畴,以期拓宽水气病临床治疗的思维空间,为水气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活络丹     
[出处]本方源于《兰台轨范》,作者徐大椿,字灵胎,号洄溪老人,清代医学家。江苏吴县人。行医五十年,主要著作还有《伤寒类方》、《医学源流论》、《神农本草经百种录》等。《兰台轨范》一书是徐大椿集杂病、时病、妇科、儿科为一体的临床著作,大活络丹是此书影响较大、疗效较好的一个著名方。  相似文献   

18.
痹症是指气血为邪气痹阻的疾病。《素问·痹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如果人体经络遭受风寒湿侵袭,则壅闭经络、气血,以致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疼痛、酸楚,麻木,甚至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痹症的发生与四时气候变化有关。如《素问·痹沦》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  相似文献   

19.
遗尿。古代文献旱有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膀胱不利为癌,不约为遗尿。”其病因病机主要是脏腑虚寒所致,但除虚寒一面外,还有抉热的一面,有肝经郁热或肾经虚火等。所以在治疗上着重以健脾、补肺、固肾、清热为主。方药:补肾固泉散(自拟方):服药愈后可再继用食疗方法,达到预防和巩固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他以丰富的临床经验,精湛的医术救治了不少病人。倾其一生写出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他在这本巨著的序中写下这样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