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超声心动图诊断HOCM20例患者行PTSMA,并在消融术前及术后2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宽度以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结果术前平均LVOTPG为(75.48)mmHg,术中球囊加压后平均压力阶差为(27.64)mmHg,IVS消融术后为(28.54)mmHg,较术前下降50%~75%,与消融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消融术前IVS厚度(21.9±3.2)min,术后两周(18.58±5.1)mm,消融术前平均LVOT宽度(5.7±2.3)mm,术后2周(10.7±3.3)mm。术中发现9例患者发生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AVB)。Ⅰ度AVB5例(25%),Ⅱ度AVB3例(15%),术中发生一过性完全右束支阻滞2例(10%),一过性窦性心动过缓14例(70%),一过性交界性心律5例(25%),室性过早搏动7例(35%),室性心动过速3例(15%)。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室间隔厚度,增加左室流出道的宽度,降低左室与流出道压力阶差(LVDTG)。无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证明PTSMA是治疗HOCM的有效方法,其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桡动脉途径实施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 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桡动脉途径接受PTSMA 治疗的32例HOC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超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G)以及室间隔(IVS)厚度等指标,评估PTSMA的疗效,同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成功完成PTSMA。术后LVOTG由术前(75.17±12.70) mmHg降至(32.42±7.62) mmHg,术后IVS厚度由术前(26.87±4.35) mm降至(17.83±3.27) mm,术后LVOT宽度由术前(6.45±2.34) mm增至(11.23±3.28) mm;术后LVOTG、LVOT宽度以及IVS厚度均优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显著改善。11例患者术中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术后出现迟发性Ⅲ度AVB的2例患者中,置入双腔起搏器1例。无桡动脉闭塞、心包填塞、出血或急性肺栓塞等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 PTSMA是治疗HOCM患者的可行方法,能够显著降低LVOTG及IVS厚度、改善临床症状,并且桡动脉途径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症状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行经皮间隔化学消融(PTSMA),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进行PTSMA治疗前后系列监测,初步探讨其在PTSMA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伴严重症状的HOCM患者实行PTSMA。NYHA功能分级平均3.16±0.37。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于术前、术中及术后监测。术中分别给予第一间隔支注射无水酒精1.5~2.0ml,同时行左、右心导管及心电图系列监测。术后急性期连续观察心肌酶谱,检测左室流出道压差。结果术前室间隔基部厚度平均22.7mm(19.7~24.4mm),室间隔厚度收缩期增厚率(ΔT%)均<14.0%;左室流出道面积<3.0cm2,最大跨左室流出道压差92.5mmHg(83.9~100.0mmHg),平均跨左室流出道压差47.6mmHg(41.7~55.5mmHg)。4例PTSMA术中二维超声显示室间隔基部心肌瞬间酒精灌注显影,显影面积平均(6.73±2.42)cm2。室间隔基部运动消失,即刻测左室流出道压差明显减低[最大压差(24.4~54.0)mmHg,平均压差(11.3~23.8)mmHg]。心导管测左室流出道压差0~27.2mmHg。7例患者术后8周复查,室间隔基部变薄,平均19.4mm(16.0~19.8mm),运动消失并“室间隔切除征”;最大跨左室流出道压差33.1mmHg(8.1~56.3mmHg),平均跨左室流出道压差18.1mmHg(4.5~36.7mmHg)。左室流出道面积增大,为4.3~5.9cm2。NYHA分级平均1.71±0.69。结论PTSMA是治疗症状性HOCM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筛选HOCM适应证患者、PTSMA术中监测以及术后疗效评价中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HOCM)患者行PTSMA的临床资料。结果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由21—80mmHg降至0-26mmHg,心脏彩超显示室间隔厚度变薄,左室流出道增宽,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应了解PTSMA的治疗方法,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强调临床护理和病情观察,尤其是术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监测,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例小儿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非药物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5例HOCM患儿,术前跨左室流出道压差(LVOTG)≥80mmHg,其中例1、2采取室间隔心肌切除术(SM),而例1在术前4个月因心跳骤停,进行双腔埋葬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置人术。例3、4、5采取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其中例3行PTSMA2年后再行SM。术前详细完善各项相关检查,评估手术方式。结果例1患儿SM术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经及时处理后,室性心动过速无发作,例2、3患儿在SM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其中例3术后1个月后变为心室内阻滞,例2的CLBBB持续存在。例4患儿行PTSMA术后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1个月后转为心室内阻滞。随诊1~36个月,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有明显症状的HOCM儿童,应用SM、PTSMA及ICD置人术治疗安全、有效,近期疗效理想。护理上注意密切监测心电图的变化及心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是患儿平稳过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筛选HOCM患者16例,介入治疗术中引导及监测PTSMA。结果16例均成功实施PTSMA治疗,术后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均有明显下降,临床症状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在术前筛选HOCM患者,术中指导及监测PTSMA,术后评价疗效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技术引导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经皮导管肥厚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应用综合超声心动图技术术前筛选HOCM患者5例。介入治疗术中以二维、多普勒和彩色多普勒监测及引导PTSMA。结果:除一例患者因冠状动脉间隔支太细无法消融而终止PTSMA外,余4例均取得良好效果。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压差均有一不同程度的下降;二尖瓣及其腱索收缩期前向运动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二尖瓣近流明显减轻。结论:综合性超声心动图技术可在术前筛选HOCM患者,术中指导及监测PTSMA,术后评价疗效及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比较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的疗效.方法 86例HOCM患者中35例采用室间隔切除术治疗(手术组),51例给予PTSMA治疗(消融组).分别用超声心动图于术前、术后测量HOCM患者的室间隔基底段厚度(IVS)、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OVTG).同时记录心功能等级并进行并发症比较.结果 两组都能明显地降低LVOTG和IVS,手术组LVOTG从术前的(108.9±31.3)mm Hg降到术后的(16.3±8.2)mm Hg,IVS从术前的(24.6±4.8)mm降到术后的(18.3±3.5)mm;消融组LVOTG从术前的(105.2±29.6)mm Hg降到术后的(19.0±7.7)mmHg,IVS从术前的(24.1±4.6)mm降到术后的(18.9±4.5)mm.两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心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易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和主动脉返反流,消融组易发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结论 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PTSMA均能明显降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明显提高心功能,但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9.
间隔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PTSMA)治疗药物难治性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的疗效,分析疗效与消融血管的选择、无水乙醇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1例HOCM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进行PTSMA治疗,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消融术前后心导管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tract gradients,LVOTG)。结果:15例手术成功,消融术前后心导管测压LVOTG分别为73.7±32.2mmHg和32.0±26.1mmHg(P〈0.01)。单支血管消融术和多支血管消融术疗效相当.但多支血管消融使术后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一步升高(P=0.02和P=0.03)。以无水乙醇用量为横坐标,LVOTG下降为纵坐标做图,当用量在1.5~2.5mL及4mL左右时,LVOTG下降达高峰。线性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术后cTnT峰值(y)与无水乙醇用量(x)相关(r=0.526,P〈0.05)。结论:PTSMA治疗HOCM患者的疗效满意.确定靶血管是关键,建议消融单支靶血管的无水乙醇用量以1.5~2.5mL为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经皮经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09年6月,采用Sigwart法对19例(男14例,女5例)症状明显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进行PTSMA,所有患者均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0天及术后1年接受心脏彩色超声及心电图检查.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前左心室流出道压差(LVOTPG)均明显高于术后1周、术后30天及术后1年,LVOTPG(92.5±32.4)mmHg vs(36.3±21.6)mmHg、(32.7±24.3)mmHg、(30.1±20.6)mmHg(P<0.05或<0.01).术前室间隔厚度(IVST)明显大于术后30天及术后1年,IVST(21.7±3.6)mm vs(15.4±4.2)mm、(13.4±2.8)mm(P<0.05或<0.01).17例患者术后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1例术后即恢复,1例发生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PTSMA是HOCM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IVST及LVOTPG均呈持续性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经冠状动脉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痛的患者,术前确定左室流出道梗阻部位(耙区)及左宣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后,进行PTSMA治疗,术中先行冠状动脉造影,球囊试验性阻断间隔支动脉(靶血管),如果LVOTPG下降.则提示靶血管选择正确,注入无水乙醇行PTSMA治疗,术中超声心动图随乙醇注人实时监测室间隔显影部位、形态,消融心肌的面积、回声及LVOTPG的变化。结果 注入无水乙醇后,17倒患者心肌显影的部位与术前靶区吻合,3例心肌显影部位与术前靶区不符:室间隔右室面显影1例,室间隔左室广泛心内膜面下显影1例,左宣侧壁基底段显影1例,访3例在超声提示下更换或增加靶血管后,也成功完成了PTSMA。本组20例忠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LVOTPG较术前下降迭50%以上或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应用超声心动图监测PTSMA,能确定消融部位及面积是否与术前靶区相符,可减少因盲目消融所导致的心肌损伤及各种并发症,并能即时监测LVOTPG变化情况,即时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联合治疗前列腺增生并发输尿管结石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TUPKRP)联合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BPH并发输尿管结石患者26例,给予TUPKRP联合URSL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最大尿流速度从术前(6.8±3.4)mL/s升至(18.5±4.7)ml/s,残余尿从术前(83.4±1.7)ml减少至(32.7±5.6)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27.3±4.1)分降至(8.6±2.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从术前(6.1±1.7)分降至(1.2±0.8)分。术前后各参数值比较有差异(P值均〈0.05)。结论TUPKRP联合URSL治疗BPH并发榆尿管结石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装强  秦永文  郑兴  丁继军 《新医学》2004,35(8):465-467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 (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eptalmyocardialablation ,PTS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 5例临床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 ,左心室流出道压差 (leftventricularoutflowtractpressuregradient ,LVOTPG)静息时等于或大于 6 6 7kPa。予间隔支球囊试堵、导管中心腔造影、UCG监测确定靶血管 ,无水乙醇 (2 5± 1 0 )mL消融间隔支。结果 :消融第一间隔支 3例 ,第二间隔支 1例 ,第一、二间隔支联合 1例 ,术前LVOTPG静息压差为 8 5 (7 1~ 14 6 )kPa,术后即刻降至 3 3(1 9~ 5 5 )kPa ,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术后平均随访 6个月 ,临床症状明显缓解 ,UCG提示LVOTPG进一步降低 ,室间隔、左心室后壁厚度明显变薄。结论 :PTSMA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有效手段 ,其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左室扩大和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及左心衰的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改变。方法采集因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瓣口面积〈1.0cm^2)伴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和左心衰而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15例。术前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PWTd)和室间隔厚度(IVSTd),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Simpson法测量LVEF以及连续多普勒测量主动脉瓣跨瓣血流速度和最大压力阶差(AVP)。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并于术后3个月至3年随访观察。结果15例患者术后一周症状改善,AVP由平均(112±66)mmHg显著降至(28±17)mmHg(P〈0.05)。平均随访1.6±1.3年期间,心衰症状改善明显,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由3.3±0.5级降至1.7±0.9(P〈0.05),与术前相比,LVDd有显著的降低、LVEF显著性增加(P〈0.05),与术后1周比较也有改善;LVMI与术前和术后1周比较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尽管尚无显著性差异(P〉0.05);AVP在术后1周已有显著降低的基础上,在随访期间无明显变化(P〉0.05)。4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其中因心源性死亡的3例患者均是合并严重冠脉三支病变曾同时行冠脉搭桥术。结论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左室扩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和左心衰的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跨主动瓣压差、左室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改善。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术前跨主动脉瓣压差较低的患者应进一步评价其手术风险及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成形术联合前路椎间减压植骨内固定技术治疗重型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4例重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相关准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体位护理、对症护理、出院康复护理。结果74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为(16.7±2.3)个月。患者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从术前3~14分提高到了术后的12~17分,平均分从术前的(7.3±1.7)分提高到(16.2±0.8)分(P〈0.05),改善率为91.8%;患者Nurick分级从术前3~5级改善到了术后的1~2级(P〈0.05)。术后5个月,患者最终融合率为93.25%,无严重并发症。培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保证获得和维持良好治疗效果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用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多囊肝(PLD)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有严重症状的PLD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术。患者女19例,男4例,年龄36.0~68.0岁,平均(49.3±3.4)岁。所有患者在TAE前后行上腹部CT平扫+增强扫描:TAE后第3个月、第6个月及此后每间隔半年复查CT。结果23例患者共行27次介入治疗,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3-58个月),2例无效,可供评价疗效者21例,有效率为91.2%。术前患者平均腹围为(105.7±8.1)cm,术后患者平均腹围为(95.2±6.7)cm,术前术后平均腹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平均腹围开始缩小时间(8.0±3.5)个月,症状改善时间(7.1±2.2)个月;栓塞后综合征多在栓塞术后7d内缓解,在术后第6天及长期复查肝功能均在正常水平。结论TAE治疗多囊肝,长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羟基磷灰石义眼胎植入术的护理1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是一种以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特征的心肌病。经皮冠状动脉室间隔化学消融术(PTSMA)是治疗该病的一个新领域。2000年10月。2003年5月,我院采用该方法对8例HOCM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满意。PTSMA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可发生某些严重并发症,重者危及生命,现将8例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以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收治的32例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患者的临床预后、眼压以及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有明显的改善,术前、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矫正视力分别为(0.082±0.08)、(0.28±0.14)、(0.24±0.39)、(0.32±0.16),各时间点矫正视力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眼压分别为(45.83±12.12)mmHg、(17.31±3.43)mmHg、(28.93±4.34)mmHg、(18.25±3.92)mmHg、(17.23±4.34)mmHg,比较发现术后1个月眼压出现升高,但是随访发现眼压得到明显的控制。[结论]对外伤性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采用联合手术治疗,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PKRP治疗高危BPH患者27例,随访2~14个月。结果手术时间30—100min,平均50±30min,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无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7Z真性尿失禁发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为(24.3±4.5)分,术后3个月降至(8.6±2.5)分(P〈0.01)。结论应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高危BPH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明显拓宽了BPH的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PCa)伴尿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术后必卡他胺口服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术后均一次性解除后尿道梗阻,最大尿流速度从术前(9.2±1.5)mL/s升至(17.4±2.6)ml/s,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从术前(42.1±3.2)μg/L降至(16.4±2.1)μg/L,残余尿从术前(71.3±4.2)ml减少至(13.2±3.1)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从术前(24.3±3.2)分降至(9.1±1.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从术前(5.1±1.3)分降至(1.3±0.8)分。手术前后各参数值比较,P值均〈0.05。随访6—36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排尿满意,全部带瘤存活。结论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同时,加用TUVP,可有效、迅速改善后尿道梗阻症状,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