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古代文献中百会穴的记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百会的名称及定位 百会在历代的针灸文献中有诸多名称,如《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五会,《针灸资生经》称为天满,《普济方》称为泥丸宫,《针灸聚英》称为巅上,此外尚有称五会、三阳、岭上、维会、六满等名称。百会穴居巅顶之中,位于人体至高正中之处,为百脉聚会。《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故日百会。”  相似文献   

2.
近年大椎穴临床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椎,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位于大椎第一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  相似文献   

3.
百会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会穴临床应用体会赵银龙,黄建军(福建省厦门市第一医院,361003,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中医部)主题词穴.百会,癫痫/针灸疗法百会,一名三阳五会,为手足三阳、督脉、足厥阴经脉交会之处,且百会为督脉经穴,督脉为阳脉之海,因而百会治疗病症颇为广泛。笔者...  相似文献   

4.
百会穴别名“三阳五会”,首出于《针灸甲乙经》。“会”意指经络之交会,但据《甲乙经》,百会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因此,“三阳五会”名称的实际意义又鲜为人知。笔者试从经脉、经别、经筋的有关循行内容,综合分析,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5.
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之会穴,又名百劳,兹以临床实践综合古今文献予以初探。一、大椎穴的取法大椎穴的定位古今文献基本无异议,《甲乙经》、《千金要方》、《类经图翼》皆曰:“穴  相似文献   

6.
<正>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岭上、天满、颠上等,其名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谓:"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一寸五分。"百会属督脉,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厥阴肝经又皆与督脉会于百会穴,为百脉百骸朝会之所。百会者,既言其经脉交会之最,又言其治病范围之广。故《资生经》谓:  相似文献   

7.
百会穴又称三阳五会、巅上等 ,是临床常用要穴 ,应用范围广 ,疗效显著 ,临床中可单独使用 ,也可配合他穴应用。百会穴的定位最早载于《针灸甲乙经》 ,“在前顶后 1.5寸 ,顶中央旋毛中 ,陷可容指”。《神应论》认为在“去前发际五寸、后发际七寸处” ,《十四经发挥》云其为“直两耳间 ,可容豆” ,以上定位法今天临床仍在应用。叶氏〔1〕研究表面定位方法虽不同 ,但准确性并无歧异。头为诸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认为百会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类经图翼》提出百会为督脉、足太阳、手足少阳和足厥阴之会。现代研究〔2〕表面百会穴浅表分布着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针灸大成》中关于中风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选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针灸大成》中针灸治疗中风病的文献,对腧穴的使用频次、归经、种类、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针灸治疗中风病处方的文献共51条,共使用71个穴位,总频次为241次;十四经穴68个,总频次236次,占97.93%;三阳经腧穴所占比例为65.97%,三阴经腧穴所占比例为17.43%。结论针灸治疗中风病多选取四肢和头面穴位,以阳明经、少阳经、督脉穴位为主;特定穴为选穴主体,五腧穴及交会穴为常用腧穴。  相似文献   

9.
在既往研究基础之上,结合《素问·缪刺论篇》《针灸甲乙经·缪刺》及出土汉代医简等现有证据,并基于胡天雄、黄龙祥的学术观点,考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外三阳五会”具体指代何经、何穴。认为《素问·缪刺论篇》尸厥一条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关系密切,应采录自扁鹊医书,但因传世本《素问·缪刺论篇》对扁鹊医书原文抄录有误,具体为心主之误、阴阳之误、穴位之误,造成了“外三阳五会”解读上的错误。经考证与校订,认为“外三阳五会”所指应为关冲、足窍阴、少泽、至阴、厉兑五穴。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临床上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用穴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有关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章,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纳入116篇文献,针灸处方146首选穴73个总频次819次。所用腧穴归属足三阳经及督脉为主,且督脉及足少阳胆经腧穴配伍较为常见;腧穴当中,风池运用累积频次最高;颈夹脊风池、风池百会、天柱风池配伍最为常见;特定穴以八脉交会穴及原穴的频次最为高。结论: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在选穴、配伍方面有相当的规律性,对于指导临床及相关针灸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不同时期针灸治疗眩晕的经穴选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古代针灸治疗眩晕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统计分析历代针灸治疗眩晕常用的经脉、腧穴和特定穴,并分析潜在规律。共纳入针灸治疗眩晕处方82条。历代选穴以风池、合谷、上星、解溪为主;选经以足三阳经和督脉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使用率最高,占23.04%;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占80.6%,其中交会穴最常用;远近配穴是最常见的选穴配伍法则。说明古代针灸治疗眩晕重视阳经腧穴,特定穴是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了辨证循经取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督脉的理论与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督脉的理论与临床意义的探讨450003河南中医学院高希言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艾炳蔚督脉属奇经之一,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在督脉经上,头顶中央灸治病的记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有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取“三阳五会”(即百会穴)治虢太子“尸厥”的...  相似文献   

13.
大椎,督脉代表穴之一,别号百劳,位于大椎第一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针灸甲乙经>即言大椎为"三阳督脉之会".故大椎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除能调节本经经气外,还可以调节六阳经经气,泻之可清泻诸阳经之邪热盛实、通督解痉;补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正是因为大椎在督脉上的特殊地位,临床上取用频率非常高,其防治疾病的病种几乎涉猎到临床各科,是治疗疾病、保健强壮的要穴.现将大椎穴近年来的临床研究概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电针遏制痫样放电及督脉穴位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癲痫为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历代针灸文献和医籍均有以督脉穴位为主治痫的丰富经验。《针灸大成》指出:“治疗癫痫,极救之法,妙用者针”。《针经摘英集》列举了治病取督脉和足三里穴的条文。此外,《灵枢  相似文献   

15.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别名“百劳”,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经交会处,为督脉要穴之一。督脉为阳脉之海,《针灸大成》曰:“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古籍记载,大椎穴有解表清热、调整阴阳、畅达气血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可以用其治疗很多疾病。取穴方法:于第七...  相似文献   

16.
大椎穴防治感冒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卫华 《光明中医》2000,15(5):35-37
大椎穴出自《素问·气府论篇》 ,是督脉常用穴位之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 :“手足三阳 ,督脉之会。”在《针灸大全》又名百劳 ,《常用腧穴临床发挥》指出 :“大椎 ,因位于最大的椎骨 (第 7颈椎 )之下而得名 ,因它有治疗诸劳虚损的作用 ,故又名百劳。”至于其主治范围 ,《针灸学》六版教材列出 :“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笔者根据经络腧穴理论 ,仅就其在感冒病的防治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求同道斧正。1 督脉经穴与感冒病的防治督脉乃奇经八脉之一 ,是人体诸阳经脉之总汇 ,…  相似文献   

17.
查炜 《针灸临床杂志》1998,14(10):36-37
头痛是针灸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历代医家用针灸治疗头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拟就《针灸大成》所载有关治疗头痛的十四篇歌赋,对古代的针灸家治疗头痛的特点作一简要分析,以资临床参考。十四篇选用二十九穴,即督脉之卤会、强间、上星、神庭、风府、百会;膀胱经之玉枕...  相似文献   

18.
百会穴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会穴位于后发际直上7寸,或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宛宛中。百会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这五条经脉之所会,故有“三阳五会”之称。《资生经》云:“百会百病皆主。人身有四穴最应急,四百四病皆能治之,百会盖其一也。”百会穴属督脉,统督诸  相似文献   

19.
大椎穴的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椎穴又名百劳,始见于《素问·气府论》,为督脉本经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其内可通行督脉,外可流走于三阳,既能调节本经经气,又可调节六腑经气,功能清泻诸阳邪实热,通督解痉,肃肺宁心,灸之,可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近年来,对大椎穴的治疗研究逐渐深入,其文献报告也逐渐多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灸配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针灸配穴,是施治获效的重要一环。现将临床常用百会、风池、晴明等29个俞穴配穴治疗病证经验介绍如下,愿与同道共勉。 1 百会 百会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功能醒脑开窍,升清举陷。配人中、内关洽昏厥;配风池、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