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丽水市鼠肝脾组织进行巴尔通体检测,为控制人巴尔通体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丽水市鼠的肝脾标本,采用PCR法检测巴尔通体gltA基因片段(379 bp),确定阳性标本。结果:在丽水市捕获鼠467只,巴尔通体总感染率为15.20%,宿主动物有黑线姬鼠、社鼠、小家鼠。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429/467),巴尔通体感染率为16.08%(69/429)。结论:丽水市鼠中存在巴尔通体自然感染,且宿主动物呈多样性,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巴尔通体病疫源地的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家猫检出汉赛巴尔通体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汉赛巴尔通体是一种可引起人类猫抓病的革兰染色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猫是汉赛巴尔通体的自然宿主,人通过猫抓伤或咬伤而感染患病.为了解家猫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我们于2005年4月在山东省采集家猫血液,进行巴尔通体分离培养及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福建省沿海不同地区、不同气温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型.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抽取福建省沿海6个地市各一个调查点,采用笼日法捕获鼠形动物,培养分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通过PCR证实为巴尔通体,并通过gltA基因的379bp片段序列测定,构建生长发育树,确定巴尔通体属种,并分析各属种的地区和宿主分布.结果 捕获并培养分离鼠形动物1161只(份),分离到巴尔通体菌株188株,6种被检动物中有5种检出巴尔通体,感染的鼠形动物分属2目2属,分别是臭鼩鼱、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家鼠.鼠形动物总感染率为16.19%,其中臭鼩鼱最高(21.43%),其次为褐家鼠(13.54%),黄胸鼠(18.27%).构成东南地区的主要鼠形动物均列其中.调查6个沿海地市的鼠形动物均感染巴尔通体菌,感染率分别为宁德9.25%、福州9.52%、莆田9.38%、泉州28.18%、厦门17.42%、漳州13.33%.比较年积温7000℃以下地区与年积温7000℃以上地区鼠形动物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3,P<0.001).序列分析表明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中共检出3个巴尔通体种群:B.elizabethae、B.qeenslandensis和B,tribocorum A、B群,有明显的地域和宿主分布特征.结论 巴尔通体在福建省沿海地区鼠形动物中广泛存在,优势菌种与云南、北京等地区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不同环境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方法 对2003年6~7月在云南省3种不同气候类型共5个县、市不同生境中捕获的鼠形动物采集股动脉血,用含5%去纤维兔血脑心浸液琼脂培养基置于35℃含5%CO_2培养箱中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落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特异基因片段,电泳图中出现目标带即判断为阳性菌株。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278只,接种鼠血标本176份,共检获巴尔通体疑似菌株79份,经PCR证实69份为巴尔通体。6种被检动物中有4种动物检出巴尔通体,感染鼠分属于家鼠属、绒鼠属、小鼠属。总检动物巴尔通体分离率为39.2%;其中以黄胸鼠分离率最高为42.0%。除大理市外,剑川、祥云、云龙和云县等县捕获的鼠类标本均分离到巴尔通体,鼠类生境涉及室内、庭院、溪场灌木丛、山地灌木丛,跨越暖温带季风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河谷少雨气候三种气候类型。结论 研究再次证实云南鼠类宿主,特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家栖鼠类巴尔通体感染率较高;巴尔通体在多种鼠类、不同地区、不同气候环境中均有分布,呈现出对不同地理和气候环境具有广泛适应性及宿主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用PCR方法检出蚤类携带巴尔通体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调查我国巴尔通体宿主动物体表寄生蚤类是否携带巴尔通体。方法2003年6~7月在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居民区采集家猫、狗、鼠类等体表寄生蚤,用3对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BhCS.781p—BhCS.1137n、Bh.311p—Bh.452n和TI1e.455p—TA1a.885n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巴尔通体gltA和16S~23S rRNA ITS中部分核酸片段,检测采集的蚤类是否感染巴尔通体。结果共采集251只寄生蚤,包括猫栉首蚤、人蚤、缓慢细蚤等7个常见蚤种,从1组猫栉首蚤和1组缓慢细蚤中扩增出目标带,证实有巴尔通体感染。结论猫栉首蚤和缓慢细蚤能够感染巴尔通体,是该种病原体的潜在传播媒介,间接表明当地家猫和鼠类动物存在巴尔通体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状况,并掌握其菌种基因类型、遗传特征和变异关系,为该菌种的溯源及鼠传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月,随机抽取福州海港口岸4个监测点,采用鼠笼法捕获鼠形动物,解剖取其肝、肾,研磨后提取核酸,进行PCR扩增,并对所得产物进行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捕获212只鼠形动物,经分类鉴定,隶属于2目2科3属4种,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群,占39.62%,臭鼩鼱和褐家鼠分别占33.96%和23.59%。鼠密度2.31%。2只雄性黄胸鼠检出巴尔通体,感染率为0.9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本次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taylorii以及对人类有致病性的B.tribocorum的遗传关系最近。结论福州海港口岸鼠形动物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而且携带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一类革兰阴性的兼性厌氧菌,属于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根瘤菌目(Rhizobium)、巴尔通体科(Bartonellaceae)、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该种又可分为2个亚型即:Houston型和Marseille型。汉赛巴尔通体为致病巴尔通体,可以引起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慢性淋巴结病、心内膜炎、杆菌样血管肉瘤杆菌样紫瘢(BAP)、视神经病变等,其中以CSD最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对巴尔通体感染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巴尔通体 (Bartonella)是一群革兰染色阴性、氧化酶阴性、营养条件要求苛刻兼性细胞内寄生的需氧杆菌 ,作为新发及老传染病的病原体 ,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再次肆虐人类 ,并以新的以往人们未知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巴尔通体感染表现出来的复杂的疾病谱 ,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改变和加深 ,人们对巴尔通体的研究逐渐重视起来。作者就巴尔通体分类学位置变化、自然历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等方面予以综述。1 分类学位置   190 5年 ,秘鲁医生AlbertoBarton在血液中发现人类巴尔通体病Oroya热的致病因子 ;1919年 ,Battistini、Naguchi等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青海省蚤类自然状态下巴尔通体、鼠疫菌感染状况。方法结合青海省鼠疫监测工作,对格尔木、同德、祁连等县(市)获得的啮齿动物宿主体表寄生蚤类,用PCR方法检测巴尔通体、鼠疫菌的自然感染率。结果 141只蚤类样本中,检测出巴尔通体目标条带的有18只,总感染率为12.77%,其中朝鲜叉蚤和刷状同瘴蚤指名亚种为100.00%,哗倍蚤指名亚种和端圆盖蚤为50.00%,斧形盖蚤为36.36%,青海双蚤为14.29%,红羊新蚤为11.11%,似方双蚤指名亚种为5.56%;同时用PCR方法未检测出鼠疫菌目标条带。结论青海省啮齿动物宿主体表寄生蚤类在自然状态下可感染巴尔通体,提示有必要对该省巴尔通体感染、流行及对人的致病性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不明原因发热病人钩端螺旋体和巴尔通体的感染状况。方法用显微镜凝集实验方法检测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的钩端螺旋体抗体,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的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IgG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232份不明原因发热病人血清。感染率:汉塞巴尔通体(30.17%)五日热巴尔通体(18.10%)钩端螺旋体(4.74%),混合感染率:汉塞巴尔通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14.22%)钩端螺旋体和汉塞巴尔通体(2.16%)钩端螺旋体和五日热巴尔通体(0.86%),1例病例三项抗体阳性。结论不明原因发热病人中有一定比率的病例是因为感染钩端螺旋体,和/或汉塞巴尔通体、五日热巴尔通体而引起的发热,感染率各不相同,混合感染较为普遍。在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中,有必要进行钩端螺旋体病和巴尔通体病的诊断筛查。  相似文献   

11.
有关宿主动物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宿主动物在传病中的作用 [1-2]  任何传染病都是由特异病原体引起的,每种病原体能够寄生于哪些宿主,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有些病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只能感染人类,这类传染病只在人间传播,为人类所特有,与动物无关,如天花、麻疹、霍乱等;有些病原体只能感染动物,为动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啮齿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及携带种类,为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在定边县鼠疫疫区的2个乡镇捕获啮齿动物,无菌取鼠脾,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提取DNA,PCR扩增glt A基因,测序并根据序列应用Mega 6.06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巴尔通体属种。结果共捕获3种223只啮齿动物,分离巴尔通体78株,感染率为34.98%,其中主要啮齿动物长爪沙鼠的感染率为34.72%;序列分析表明定边县鼠疫疫区共检出4个巴尔通体种群:伊丽莎白巴尔通体(B.elizabethae)、格拉汉姆巴尔通体(B.grahamii),另外2个种群与泰勒巴尔通体(B.taylorii)、文森巴尔通体阿鲁潘亚种(B.vinsonii subsp.arupensis)亲缘关系较近,有待进一步确认。结论陕西省定边县鼠疫疫区啮齿动物中有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海南省小型兽类巴尔通体感染状况以及携带巴尔通体的种类,为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鼠笼法捕获小型兽类,取心脏血,抗凝,取100μl抗凝血用胰酶大豆肉汤按1∶4稀释后接种于含5%去纤维羊血的胰酶大豆琼脂培养基上,置含5%CO2的培养箱中37℃培养45d。挑选疑似菌落涂片,革兰染色、Gimanez染色后做镜检进行初筛,将革兰阴性杆菌用巴尔通体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然后对其PCR产物测序,将所测核酸序列提交到GenBank,做相似性比较及序列分析。结果从65份样本中分离培养出疑似菌落6株,革兰染色镜检均见阴性小杆菌,Gimanez染色为红色杆菌,经PCR证实6株均为巴尔通体,其中分离自黄毛鼠和屋顶鼠各2株,针毛鼠和臭鼩鼱各1株。经过序列分析证实,所分离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 rattimassiliensis、B.tribocorum和B.queenslandensis3种巴尔通体相似度最高。结论海南省小型兽类中有巴尔通体感染,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明鼠形动物巴尔通体感染情况。方法在天台县采用夹夜法捕捉鼠形动物,采集该动物的肝脏,用PCR方法检测DNA,并对阳性产物克隆测序,计算感染情况。结果采集的55份鼠类肝脏阳性25份,其中黑线姬鼠阳性率为48.84%,黄毛鼠为33.33%,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doshiae最接近。结论天台县鼠形动物有很高的巴尔通体DNA阳性率,存在传播给人的风险,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我国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的巴尔通体(Bartonella)感染情况,为该地区人群巴尔通体感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3年用夹夜法在内蒙古不同地区捕获小型兽类,无菌操作取鼠肝和脾,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巴尔通体,对阳性产物测序,将所测核酸序列提交到GenBank,做相似性比较及序列分析.同时分别用肝和脾各30份样品分离培养巴尔通体,疑似菌株提取DNA,对gltA基因测序并根据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巴尔通体属种,并分析不同脏器、不同鼠种的阳性率.结果 2012年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共捕鼠8种117只,各鼠种均培养出巴尔通体菌,培养阳性率为56.41%(66/117),肝脏DNA直接PCR阳性率为57.26%(67/1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45).30份肝样品培养阳性21份,30份脾样品培养阳性13份,二者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331).2013年捕获并培养分离小型兽类13种86只,有8种检出巴尔通体,培养阳性率为38.37%(33/86),其中达乌尔黄鼠最高(75.00%),其次为五趾跳鼠(71.43%)和布氏田鼠(64.29%).经分析达乌尔黄鼠、五趾跳鼠与布氏田鼠的巴尔通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序列分析表明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中共检出4个巴尔通体种群:B.jaculi、B.grahamii、B.washoensis和B.vinsonii,有明显的宿主特异性.结论 巴尔通体在内蒙古部分地区小型兽类中广泛存在,存在对人群致病的风险,序列分析显示出巴尔通体基因型别的多样性,为内蒙古及我国北方其他地区巴尔通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浙江省的优势蜱种,检测其巴尔通体感染情况,为巴尔通体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动物体表采集饱血成蜱,用PCR方法检测其阳性率,并克隆测序后分析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种类。结果所捕获的蜱均为中华硬蜱,天台、金东和江山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42.3%(11/26)、6.7%(2/30)和3.3%(1/30),平均阳性率为16.3%,所检测到的巴尔通体与Bartonella rattimassilensis的遗传关系最近,与人类致病性巴尔通体B.grahamii的遗传关系也很近。结论浙江省蜱中存在巴尔通体感染,具有传播给人的风险,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7.
汉氏巴尔通体(B.henselae)是猫抓病的病原体,猫抓病是良性自限性疾病,偶然可引起全身性症状,如发热和乏力,症状迁延,播散性感染不常见。免疫缺损者发生非典型猫抓病病原体感染时可危及生命,应引起有关专业医师的注意。本文仅就汉氏巴尔通体病原学、所致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及临床用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汉赛巴尔通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发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涌现,一种新发的虫媒传染病——巴尔通体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巴尔通体属中重要的致病菌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被发现,由于其对动物和人的广泛致病性和复杂的临床特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本研究针对汉赛巴尔通体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治疗、实验室诊断、动物易感性及传播媒介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巴尔通体是一新发现的古老病原体,早在1905年,秘鲁医生Alberto Barton在血液中就发现人类巴尔通体病Oroya热的致病因子;1919年,Battistini、Naguchi等分离出该病原体。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  相似文献   

20.
杀蚤剂的使用历史及蚤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跳蚤是重要的媒介生物,通过在人类和宿主动物间的叮刺吸血,可以传播多种重要传染病,包括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巴尔通体病、绦虫病等;在对人或动物的叮刺过程中,唾腺可以分泌致敏性物质,引起过敏性皮炎;同时还可以引起缺铁性贫血,骚扰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虽然这些重要的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在某些老疫区还时有发生,甚至有向非疫区扩展的趋势〔1-2〕。因此,加强对跳蚤的控制,对传染病的预防十分重要。目前,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狗、猫等进入了普通家庭,为跳蚤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跳蚤袭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