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选取足底内侧顺行皮瓣转移修复足跟区缺损12例患者(12足),采用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法进行治疗。结果创面以局部皮瓣加皮片移植加以修复,术后恢复疗好,无溃疡发生。结论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足跟区,足底前负重区理想的组织瓣。  相似文献   

3.
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足底皮肤缺损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底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足底内侧皮瓣顺行转移修复足跟、足底外侧部皮肤缺损18例,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底、趾腹皮肤缺损11例。皮瓣切取面积为3.5cm×2.5cm~4.5cm×8.0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韧耐磨,无溃疡出现,患足可负重行走,功能满意。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和(或)跟骨外露13例,皮瓣面积4cmX3cm~9cmX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感觉良好,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外形美观、功能良好和较好感觉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足部负重区皮肤缺损、肌腱和骨关节外露时,不适于游离皮片移植,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复杂[1]。顾玉东等[2]认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皮肤坚韧,皮下组织致密,耐磨,有一定弹性,有良好的感觉,有实物形体感,供区位于非负重区,操作简单,血运丰富,适应于足跟的特殊功能要求,故应视为治疗足跟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开放性损伤伴软组织缺损10例,跟腱修复术后感染6例;软组织缺损大小为3.0 cm×3.0 cm至4.0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外观、感觉、耐磨程度。结果:16例患者均获4~1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皮瓣成活后有感觉存在,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解剖变异少,安全性高,供区较隐蔽,外观满意,且耐磨并皮瓣感觉良好,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 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切除与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福东  李长江  张勇  宋彩红 《河北医药》2008,30(10):1475-1476
目的 探讨足底恶性黑色素瘤的手术切除与修复重建.方法 我科1999年7月至2008年2月收治足底恶性黑色素瘤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足跟部9例,跖弓部2例,前足掌部4例,趾趾腹区1例.行手术切除,带血管神经蒂足底内侧岛状皮辨(跖弓部用全层皮片)修复术后软组织缺损区.结果 成活良好16例.其中1例顺行皮瓣术后第3天边缘约1cm×0.5 cm出现静脉危象.经用尖刀片划孔促进回流5 d恢复;1例逆行皮瓣术后第4天边缘约2.5 cm×0.5咖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随访6个月~5年.16例均健在,未见复发,皮瓣感觉、色泽、痛觉、耐磨性、负重功能良好.结论 足底恶性黑色素瘤应行广泛切除术,对于足跟区和前足恶性黑色素瘤,术后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在修复足跟底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丽平  张家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44-2745
目的:探讨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底皮肤软组织缺损32例.术前对创面作充分准备,术中以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的足底内侧血管走向为轴心,根据需要设计皮瓣大小,将皮瓣掀起后行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除2例术后4天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30例皮瓣均完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跟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1.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部是人体主要持重部位之一.由于其组织解剖上的特点,跟部皮肤一旦破溃形成创面,常常经久难愈,严重影响足部功能,其组织缺损的修复要求亦较高.1991年以来,我们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掌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分析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携带足底内侧穿支动脉、足底内侧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掌及虎口处的皮肤缺损。结果采用该皮瓣修复手掌部皮肤缺损5例,皮瓣均成活,随访时间均6~12个月,皮瓣的色泽、质地良好,触觉正常,两点辨别觉4~11 mm,平均7 mm,基本恢复正常功能。结论携带足底内侧穿支动脉、足底内侧神经的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手掌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静脉皮瓣修复伴或不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切取足底内侧静脉皮瓣倒置后皮瓣静脉吻合指固有动脉,桥接缺损指固有动脉,恢复伤指远端血流,修复创面。供瓣区创面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结果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伤指远端血运好。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较接近指掌侧皮肤,无挛缩,外观满意。结论足底内侧静脉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血运好,成活率高,对供区破坏少,位置隐蔽,是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有效、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取带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皮瓣移位修复。方法对1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带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皮瓣移位修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5年,18例皮瓣全部存活,3例皮瓣远侧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皮瓣无磨损及溃烂,色泽、质地、厚薄与足底足跟组织相似,神经感觉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处于足部非负重区,组织与足底、足跟相似,切取操作简单,切取后对足部负重及外观影响很小,不须2次手术,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所在医院1994~2008年对23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68岁。前足掌外伤软组织缺损者10例,电击伤皮肤坏死缺损4例,黑素瘤2例,拇趾外伤软组织缺损者7例。皮瓣面积  相似文献   

16.
足跟处软组织有全身最厚的皮肤及具有缓冲作用的脂肪垫,一旦缺损,修复效果不好,将影响到患者的行走并经常由于摩擦出现溃疡,甚至造成感染蔓延至跟骨,发生慢性骨髓炎,长期不愈,影响患者的生活。用何种方法修复效果较好,结论不一,笔者近年来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5-01~2009-06对12例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以重建足跟部负重部位的感觉及功能。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跟骨、跟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cm×12cm~13cm×17cm。结果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足底移植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未见磨损溃疡发生,感觉及行走功能良好,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足跟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感觉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自1979年Shanaha报道1例应用足底内侧感觉皮瓣修复足底皮肤缺损以来,国内外相继有类似的报道。我院从1985年始先后为9例因足部溃疡、肿瘤与烧伤造成的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足底内侧岛状筋膜皮瓣Ⅰ期修复,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男5例,女4例;年  相似文献   

19.
足底内外侧皮瓣修复足跟缺损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伟 《贵州医药》2003,27(3):249-249
足跟是人体最重要的负重部分 ,厚实的软组织垫能起到缓冲重力的作用。我们应用其非负重区的内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缺损 7例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7例 ,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 1~ 4 5岁 ;缺损原因 :电击伤 1例 ,疤痕溃疡 6例 ;皮瓣面积 10cm× 7cm ,5cm× 4 .5cm ,皮瓣完全成活 ,供区全厚皮植皮亦成活 ,患者能下地行走。1.2 手术方法1 2 1 皮瓣设计 首先于内踝前缘向下的延续线与足底内侧缘的交叉点 ,分别向第 1、2和第 4、5跖骨头间画轴线。皮瓣形状设计与创面相似 ,注意皮瓣的范围不…  相似文献   

20.
自1989-08始,笔者等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转位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8例,效果满意。随访2~6a,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6例,女2例;年龄6~59 y。外伤后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例,外伤后足跟不稳定性疤痕3例,足跟黑色素瘤及交界痣恶变各1例。应用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者5例,足底内侧动脉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