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学术理论,分别从辨证以阴阳为本,以求因为本,以顾护元气为本,来探讨临床证治要领。  相似文献   

2.
刘绍辉 《新中医》1989,21(2):2-4
本文专题讨论《黄帝内经》治病求本,从生理意义,病理变化,临床症候等说明生命的根本就在于阴阳,治病求本就是要探求阴阳。施治上依照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阳、阴病治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原则作了扼要介绍;进而探讨了审因论治与标本论治,旨在使治病求本法则更灵活、更有效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康卫东  任红艳 《光明中医》2012,27(6):1073-1074
根据《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本于阴阳”精神,临床辨证论治因追循到疾病最本质的阴阳层次,然后加以施治,则临床疾病无有不愈者.本文将以例证的方式依次从诊察疾病、确立病机、处方用药等方面来探讨、论证“治病必求于本”对临床诊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治病必求于本"这一问题,历代医家多有阐述,然而由于历代医家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不同,对"治病必求于本"的"本"字认识和理解也不尽一致,至今亦多有争议.因此有必要加以探讨,使求本之"本"的涵义更正确,更具体,因而能更加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5.
陆昆雁 《国医论坛》2006,21(3):51-51
"治病必求于本"首见于《内经》,已指导中医临床诊疗数千年.历代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对"治病求本"的"本"作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或曰阴阳,或曰六淫邪气,或曰脾胃,等等.现就该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治病求本,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求:是探求、追究以及针对之意;本:即本质、本原、根本之谓.治病求本是指在治疗疾病时,寻找疾病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变化的机理,即病机进行治疗.如<伤寒论>中同属外感风寒的太阳病证,然而一则用麻黄汤治,一则用桂枝汤治.究其原因是病人体质之"本"不同.所以<医门法律>云:"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病所由生,而直取之,及为善治.若不知求本,则茫如望洋.无可问津矣."  相似文献   

7.
“治病必求于本”语出《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对于“本”的含义、历来各家学说论说不一,各抒己见。笔者以为“本”之含义博大精深,诸家论“本”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大多拘泥于某一方面,失之偏颇,未能切中“本”之要义。故略陈管见,以引匮玉。 历代医家依据《内经》条文,对“治病必求于本。”之“本”的含义有诸多论述。为便于陈述,现将诸家论“本”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1以“阴阳”论者 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  相似文献   

8.
何文彬 《江苏中医》2000,21(10):4-6
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论述,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总纲,而“本”的最高含义在于阴阳,其实质内容是“证”,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症状等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治病”之“本”与“标本”之“本”,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求本”为确定治疗原则,制定各种具体治疗方法、遣方用药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略论治病必求于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必求于本”是指导辨证论治的根本法则。其涵义包括3个方面,即:①治病求本,阴阳为纲。本,乃病因之本,正气为本,阴阳为本。②标本缓急,宜当细辨,正确处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关系。③辨证求本,去伪存真。治病求本,重在“治本”,而“治本”之先,是辨证求本。  相似文献   

10.
"耳疆"蠡测     
文章通过考察文字意义、《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论述疾病的顺序以及参阅《黄帝内经》与其他出土文献.指出《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中"耳疆"这一病症应是"肩疆",即"肩部活动不利".  相似文献   

11.
周少林 《中医教育》2007,26(6):62-64
"治病求本"一词来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文,其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自此之后,治病求本一直被认为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根本原则。即在临床时必须寻求病证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治病求本原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病求本是仲景治疗学上的一项基本原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于本”。疾病是正邪相争,阴阳盛衰错杂复杂的过程,在一系列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对峙中,必然有一方主导地位而起关键的作用。“治病求本”就是为了在复杂的病变中把握疾病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治疗。治病求本可分求病因之本、求病机之本、求病位之本、求症状之本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治病求本,是中医理论的精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类经·标本类》云:"明者独知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历代医家论述 ,认为“治病必求于本”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总纲 ,而“本”的最高含义在于阴阳 ,其实质内容是“证”,它反映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症状等的内在联系和根本属性。“治病”之“本”与“标本”之“本”,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求本”为确定治疗原则、制定各种具体治疗方法、遣方用药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商丹 《东方养生》2014,(9):72-79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相似文献   

16.
"治病必求于本"乃中医学之精髓,系根本大法,其本就是阴阳。求本就是整体观与辨证施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四诊合参综合分析,求其本——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还要因人、因地、因时具体情况而具体分析,正治反治,标本先后,依"八纲"以调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及脏腑、气血。  相似文献   

17.
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用来概括壮医对大自然和人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的形成。源于壮族先民对大自然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朴素认识。是有其实践基础的。1“阴阳为本”的来源 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万变皆由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本”即“根本”之意。据广西著名的壮医专家黄汉儒教授的考证,壮族先民阴阳概念的产生。与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有关。由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再加上与中原汉文化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妇科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质量。赵可宁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将中医特色的治病求本原则及阴阳消长转化理论贯穿于本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补肾调周法的同时亦兼顾宁心安神。  相似文献   

19.
刘菊香 《新中医》2004,36(11):12-13
熊寥笙名老中医精通中医典籍,钻研《伤寒论》,独具新知,提出了以“阴阳平调为生理,以阴阳偏颇为病理,治病求本,随其阴阳偏颇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学术见解。重视《内经》中关于天人相应的理论。临证善用经方,结合个人临床经验,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治病必求于本”的理论。围绕何为“病本”,为何“求本”、怎样“求本”,如何“治本”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