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内多次发作,常常是发生严重脑梗死的警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年来在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影像等诸方面有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邢薇 《健康大视野》2007,15(2):11-12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血小板CD62p、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以了解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探讨其在TIA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TIA患者、63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人分别抽取静脉血,以比色法检测血浆LPA,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血小板CD62p水平,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及MPV,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TIA组、脑梗死组血浆LPA、血小板CD62p、MPV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LT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IA组与脑梗死组比较:血浆LPA水平TIA组明显高于脑梗死组(P〈0.01),血小板CD62D及MPV水平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在TIA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浆LPA、血小板CD62p,PLT及MPV等指标检测,对TIA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控制脑梗死的发生率以及干预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方法对1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作频率在3次/d以上、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严重的病例、或伴有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冠心病等心脏病变、糖尿病或高酯血症等是TIA短期内进展至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积极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或降纤等治疗的患者发展至脑梗死的比例明显减少。结论TIA进展至脑梗死是多因素、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TIA反复发作、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及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对TIA患者积极抗血栓治疗能明显降低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王少芳 《现代保健》2010,(34):172-173
目的总结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内科2006~2008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8例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结果71例(91.0%)患者症状得到控制,7例(9.0%)患者发展成脑梗死。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作为急症处理,积极干预治疗,以防发展为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治疗。结论对TIA患者早做诊断、检查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颅颈血管造影(MRA)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诊TIA患者72例为TIA组,均在发病1周内行颅脑DWI和颅颈部MRA检查;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6名为正常组,对两组进行对比。结果:TIA组与正常组在颅颈动脉狭窄程度和狭窄数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t=12.316,P<0.01)。TIA组颅颈动脉狭窄及闭塞增多。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单侧椎动脉发育不良比例增高。TIA患者DWI上均未见新鲜缺血灶,6例病情进展患者DWI上出现高信号,诊断为脑梗死。结论:颅脑DWI是鉴别TIA及脑梗死的简单有效检查手段,而MRA可明确颅颈动脉狭窄位置及严重程度, DWI联合MRA对TIA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其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具有重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6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IA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治疗应针对不同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治疗。结论对TIA患者早做诊断、检查和治疗,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齐洪丽 《健康必读》2008,7(5):55-55
技术的进步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改变了人们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认识,提出了TIA新的定义。对TIA的危险进行分层,就是根据患者临床和辅助检查资料,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现就TIA的临床、基因、影像、神经、生化等方面的高危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999-0 1~2 0 0 3 -0 1,我们应用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尿激酶(商品名天普络欣)对8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80例患者均符合TIA诊断标准,经头颅CT排除脑出血及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低密度梗死灶,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无使用溶栓药物的其它禁忌症。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小剂量尿激酶(UK)组(治疗组) 40例,男2 6例,女14例,年龄5 1~74岁,平均63岁;TIA发作次数≤3次/d 3 1例,≥4次/d 9例;TIA持续时间≤1h 3 5例,≥1h 5例;…  相似文献   

10.
付享征  桂蔓青 《中国保健》2005,13(14):74-74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治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6~2004-6间收治的62例TIA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62例TIA病人6h内就诊50例,普通内科门诊就诊25例,急诊科就诊20例,脑血管专科就诊17例.临床治愈55例,随访1年共发生脑梗死17例,治疗不当3例.结论TIA病人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改善TIA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血脂、转氨酶、胆红素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ICP患者和76例正常孕妇测定其血脂并进行比较,观察ICP患者血脂、转氨酶、胆红素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ICP组总胆固醇与正常妊娠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同时发现ICP组血脂异常及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者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结论ICP患者血脂多有异常,且与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者一样,对妊娠结局有影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血性脑病(HIE)患儿血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探讨IL-10水平与HIE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10水平,HIE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标本取自本院,分3组,HIE治疗前组、治疗后组和对照组。结果HIE治疗前组IL-10水平中位数为31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3.59g/ml和治疗后组的123.59g/ml;对照和治疗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新生儿HIE血清IL-10水平变化与HIE有关,IL-10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18(IL-1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46例,健康体检者112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IL-18和CRP水平,应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IL-18水平与CRP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SA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45,P<0.05),SAA与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51,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64,P<0.01),IL-18与CRP呈显著性正相关(r=0.68,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A、IL-18和CRP等炎性细胞因子在脑组织缺血性损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的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60例TIA住院患者,分别用ABCD^2评分量表和改良的ABC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和危险分组,记录各个危险组发病7天内的脑梗死例数,对比两个量表中高危组的脑梗死率。结果经过1周的住院治疗后,160例病人中进展为脑梗死的例数一共为17例。ABCD^2评分量表筛选出高危组例数为72例.进展为脑梗死10例,脑梗死率13.89%,而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筛选出高危组例数为49例,进展为脑梗死14例,脑梗死率28.57%,从两者的高危组脑梗死率比较,改良ABCD^2评分量表显著高于ABCD^2评分量表,P<0.05。结论改良的ABCD^2评分量表在TIA进展为脑梗死的早期危险评估中,与ABCD62评分相比,提高了准确性,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血脂情况,为临床治疗及膳食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将12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0例)和脑出血组(60例),并选择50例非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结果 脑梗死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65±0.98)、(4.89±1.23)、(2.96±0.21)和(1.36±1.20)mmol/L,脑出血组分别为(1.01±0.26)、(4.23±0.85)、(2.24±1.25)和(1.12±0.36)mmol/L,对照组分别为(1.02±0.25)、(3.96±2.01)、(2.18±0.54)和(1.13±0.75)mmol/L,脑梗死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脑出血组和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未发现脑出血患者血脂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18 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状态,了解病毒的核酸载量同细胞因子IL-18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法(MEIA法),检测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结果后将之分为3组,HBsAg、HBeAg、HBcAb阳性组(A组:大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组(B组:小三阳),正常体检中表面抗体阳性组(C: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8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应用SPSS1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乙型肝炎患者IL-1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以A组水平最高;IL-18与HBVDNA呈正相关。结论IL-18表达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和病毒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日龄及性别对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32例行光疗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光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变化。结果光疗后,不同日龄、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光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日龄患儿光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71,P=0.022),其中日龄5~10 d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最为显著;不同性别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5~10 d时,光疗干预可更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利于疾病好转,而性别差异对光疗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新地区TIA患者发生后继脑梗死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调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确诊的脑梗死病例资料118例,根据患者脑梗死前1周内是否发生TIA分为TIA组和对照组,两组根据年龄再分为<65岁和≥65岁组,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MES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年龄<65岁的TIA组患者MESSS评分极显著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年龄≥65岁患者两组MESSS和Barthe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IA的缺血耐受作用与患者年龄具有一定相关性,低于65岁患者TIA发生后1周内出现后继脑梗死,TIA可产生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缓解生活能力的下降程度,而年龄超过65岁患者的TIA神经功能保护作用则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头颈CTA联合ABCD2评分对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ABCD2评分将92例患者按危险性分组,观察各组脑梗死发生概率。应用CTA对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按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组,探讨脑血管狭窄程度与患者脑梗死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ABCD2评分越高短期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与狭窄超过50%组相比,狭窄不足50%组7 d内卒中及脑梗死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脑梗死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合并中度或重度脑血管狭窄TIA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概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不同病变和不同病程的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病病人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检测,以探讨TGF-α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并对TGF-α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初步观察。方法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4例肝病病人血清TGF-α含量,同时检测了各项肝功能指标。所获数据利用计算机SPSS软件应用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并肝癌病人血清TGF-α浓度(-x±s)分别为(13.74±4.45)pg/ml、(12.82±5.22)pg/ml、(15.89±5.09)pg/ml、(19.40±5.93)pg/ml、(23.38±6.4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8.40±3.11)pg/ml(P<0.01);肝硬化(代偿期)病人血清TGF-α含量为(10.56±2.95)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慢性肝炎(轻度)病人血清TGF-α含量为(8.52±2.72)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GF-α的检测对肝病的预后估计,尤其是对肝硬化病人合并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