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玉才  沈卫峰 《上海医学》1998,21(11):624-62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后,血清可溶性血清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E-S)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AMI组患者21例,随机接受直接PTCA或溶栓治疗,于再灌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24,48,72小时各抽血一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例,对照组16例各抽血一次,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VCAM-1和E-S,结果:1.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  相似文献   

2.
高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与药物治疗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8年1月诊断为AMI且年龄〉75岁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6个月随访。其中分为直接PCI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以及住院与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结果:直接PCI治疗组62例患者住院死亡7例、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2例、平均住院12.4±5.2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9例、心肌梗死4例、猝死2例。药物治疗组70例患者住院死亡14例、再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8例、平均住院20.1±7.4d,随诊期间再发心绞痛20例、心肌梗死11例、猝死5例。结论:高龄AMI行介入治疗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病死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者,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界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且对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欠佳。我院自1996年8月起选择62例UA患者,分别采用严格内科常规治疗,加用小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法治疗,结果表明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疗法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1996年8月至2000年7月符合WHO1979年冠心病心绞痛诊断分型标准的在我院住院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资料。年龄46~70岁,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31例,治疗组男18…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需积极治疗。现将两年来应用速避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死前心绞痛(PAP)的发生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亦即缺血预适应现象。而 QTc离散度的增大可作为缺血性心脏病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本文拟通过对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探讨其改变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69例均为1996~1999年住院病人,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其中男40例,女29例。急性有Q波性心肌梗死(AMI)66例,无Q波性心肌梗死(NQMI)3例。前壁心肌梗死38例,下壁心肌梗死31例。1.2方法梗死前心绞痛判定标准: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296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1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RDW 和 hs-CRP 水平,并分析 RDW、hs-CRP 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 Gensini 评分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 hs-CRP、RDW、冠状动脉 Gensini 评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 <0.05或<0.01)。hs-CRP 和RDW 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逐渐递增,其中3支病变组 hs-CRP 和 RDW 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 <0.01),双支病变组 RDW 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Gensini 评分和 hs-CRP、RDW 呈正相关(P <0.05), hs-CRP 与 RDW 亦呈正相关(P <0.05)。结论:RDW 和 hs-CRP 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较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明显增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能较好地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心绞痛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可发展为急性心梗,甚至猝死。为寻求治疗此病的有效疗法,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剂量肝素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心绞痛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同期入院的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推荐的冠心病命名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肝素治疗组(治疗组)。两组临床资料如表1:表1两组临床资料研究方法1.对照组:阿替洛尔12.5mg,一日三次;消心痛10mg,一日三次;肠溶阿斯匹林160mg,一日一次;血压高者加用硝苯啶10mg,一日三次,可依病情增…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类型冠心病及非冠心病患者炎症相关指标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中性粒细胞胶原酶-8(MMP-8)、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PAPP—A),脂质过氧化和自身免疫指标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水平,探讨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09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组36例,不稳定心绞痛组38例,稳定心绞痛组35例)和非冠心病对照组36例外周血sCD40L,MMP-8,PAPP—A,ox—LDL和ox-LDLAb浓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sCD40L,MMP-8,PAPP-A,ox-LDL和ox—LDLAb水平均高于稳定心绞痛患者(P〈0.05)和非冠心病对照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以上各指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稳定心绞痛组各指标水平除PAPP—A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指标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ROC曲线下面积0.7~0.9)。结论:外周血sCD40L,MMP-8,PAPP—A,ox-LDL和ox-LDLAb水平升高,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血清学标志。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同前在临床发病率高,容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抗凝治疗已证明能明显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本文回顾分析了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对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尿激酶、肝素、阿斯匹林联合治疗。结果:显效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90.48%。无1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而对照组(肝素阿斯匹林)总有效率为71.43%,无效6例占28.57%,有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晓玫  刘国卿 《四川医学》1994,15(6):320-322
选择同期入院的3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先用低右、丹参、硝酸甘油静滴进行常规治疗7天。其中无明显缓解的18例再用前列腺素E1(PGE1)进行治疗。疗效结果表明,PGE1组对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率达89%,与常规治疗组的40%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PGE1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参数比较显示血浆抗凝血因子蛋白C(PC),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均有明显变化,提示PGE1有对抗不稳定心绞痛高凝状态69作用。PGE1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PGE1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安全可靠,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士超  杨彦君 《中原医刊》1999,26(10):34-35
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强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我科自1997年7月~1999年4月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不稳定心绞痛32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32例均为住院病例,临床资料比较完备,符合1978年WHO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诊断标准[1],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在40~82岁之间,平均58.76岁。1.2 方法:将PGE1100mg溶于5%葡萄糖250ml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PGE1由吉林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商品名为谱斯泰)15天为…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猝死。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综合征,有10%~20%的患者在一年之内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1]。肌钙蛋白T(TnT)是微小心肌坏死的敏感而特异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TnT的变化特点及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T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2例,健康对照患者组36例,采用固相层析免疫分析技术定性检测心肌TI。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心肌T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心肌 TI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 心肌T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升高,对心肌损伤敏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及曲美他嗪。服药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改善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率、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无猝死发生。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可用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冠心病中C-反应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CRP浓度。检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和对照组中CRP血浆浓度的差异。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RP血浆浓度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CRP血浆浓度升高.其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评估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心脏病,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MI)或猝死。因此,进行有效的防治很有必要,而应用葛根素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凡符合下列标准的病例随机进入本研究:(1)符合WHOUAP的诊断标准;(2...  相似文献   

19.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符合高危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等药物。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替罗非班,始0.4μg/(kg·min)静脉泵入,30min后减为0.1μg/(kg·min)维持48h。观察两组心绞痛症状、12导联心电图、1周主要心脏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或T波改善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好转,1周内新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等不良事件下降,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徐敬媛  谭兴旺 《当代医学》2009,15(13):67-68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易发展成为有Q波或无Q波的AMI或猝死。本文对4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法安明,Fragmin,法玛西亚普强公司产品)进行临床治疗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