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证实骨髓程序移植时每次移植后都有移植细胞的回巢。方法 采用同种同基因 (H 2Kd) +同种异基因 (H 2Kb)小鼠骨髓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混合程序移植模型 ,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一次移植的异基因骨髓细胞的回巢情况。结果 程序移植时 ,每次异基因骨髓细胞移植后在骨髓内均有较高的H 2Kb 阳性细胞回巢 ,并以第 2次移植为最高 (P <0 0 1 )。H 2Kb 细胞在脾中的回巢随着移植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与在骨髓中的回巢规律不同。结论 程序移植可能是通过多次移植后的每一次回巢 ,充分利用了不断腾出的龛位 ,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细胞量骨髓移植的回巢规律,进一步提高移植效果。方法 采用异基因小鼠模型进行不同细胞量骨髓移植,观察了不同细胞量组及其在不同时间点的回巢情况。结果 回巢的阳性细胞比例;不同细胞量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时间点以第3天最高(P<0.01)。从外周血、骨髓、脾的供体阳性细胞和回巢率的变化中可看到供体细胞在受体体内有回巢-出巢-再回巢的现象。回巢率:骨髓低细胞量组的回巢率高于高细胞量组(P<0.01),不同时间点和脾各组间回巢率差异无显著性,脾各时间点回巢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一定细胞量范围内低细胞量组的回巢率高于细胞量组,一次性大量移植可能是一种浪费。  相似文献   

3.
SDF-1的表达与造血细胞回巢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趋化蛋白SDF-1在造血细胞回巢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异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动物模型和免疫组化双染色方法,观察趋化蛋白SDF-1的表达与回巢细胞的关系。结果 骨髓内SDF-1主要表达在骨内膜旁、微血管内皮、骨细胞内和供体阳性细胞周围,与非照射组相比,照射预处理组骨髓中的SDF-1在骨细胞中、骨内膜旁有明显高表达,提示放射预处理可能促使髓内各种基质细胞分泌SDF-1,SDF-1与回巢细胞的关系密切。结论 照射预处理可能是增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SDF-1的激发因素之一,SDF-1在造血细胞回巢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对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造血恢复的影响,为rhG-CSF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经60Co γ射线6 Gy全身照射.于受照后0.5h给予rhG-CSF处理,通过检测接受不同骨髓移植时间(未移植组和照后0.5、6、24和48 h移植组)和rhG-CSF不同给药剂量(0、0.25、0.5和l mg/kg组)照射小鼠外周血象变化,摸索最佳接受骨髓移植时间和rhG-CSF最佳给药剂量.建立绿色荧光蛋白(GFP)小鼠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GFP+白细胞占有核细胞总数的百分数,探究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对外源性干祖细胞植入的影响.结果 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对照后0.5~48 h内接受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的造血恢复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对照后24 h移植组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恢复最佳(F=17.76、14.75、8.66,P <0.05);0.25~1.0 mg/kg rhG-CSF单次给药可不同程度地促进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的多系造血恢复,尤以大剂量rhG-CSF(1.0 mg/kg)给药时效果更为显著(F=5.34、8.92、16.54,P<0.05);此外,照射小鼠接受GFP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后,在照后9~21 d,rhG-CSF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均明显高于移植对照组(F =35.61,P<0.05),但GFP+细胞比例在给药组与移植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hG-CSF大剂量单次给药可显著促进非清髓骨髓移植小鼠多系造血功能恢复,但对输入的外源造血干细胞植入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放射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动态观察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患者(分别为诊断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于受照后7天分别进行了单倍体及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后淋巴细胞数、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NK细胞、中性粒细胞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呈下降趋势,移植后早期未观察到恢复趋势;照射后淋巴细胞数快速下降,移植后虽然有部分恢复,但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0.5×109/L);照射后中性粒细胞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照射后NK细胞明显下降,移植后快速恢复,并基本保持在明显高于正常的水平.照射后早期CD4/CD8比值有一过性升高,后迅速下降,移植后有逐渐升高趋势,但未恢复正常.结论 大剂量照射后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数、NK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总体呈下降趋势提示,照射后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均快速受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性粒细胞数、NK细胞数等快速恢复,淋巴细胞数、CD4/CD8比值等有恢复趋势但恢复缓慢,免疫球蛋白未观察到恢复趋势,提示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快,但体液免疫功能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X射线和γ射线两种预处理方式造成的损伤程度的差别,以及对造血、免疫重建的影响,确定适用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照射方式.方法 对受鼠分别使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或60Coγ射线进行致死剂量(总剂量为7.0 Gy)全身照射后,给予相同数量供鼠骨髓细胞移植.观察受鼠移植后的生存时间、重要脏器(肝、小肠和肺)病理...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GVHD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模型.方法:将供体C57BL/6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和脾细胞按不同细胞数混合,输入接受照射后的受鼠雌性BALB/c小鼠,观察受鼠的一般情况、生存期、组织病理学和嵌合体检查.结果:给予5×106个以上的供者脾细胞的各组小鼠都发生了急性GVHD,但小鼠GVHD出现的时间不同.结论:成功地建立了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GVHD模型,输入5×106-5×107个供鼠脾细胞均适用于小鼠GVHD防治的研究,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供鼠脾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为细胞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C57小鼠,经8.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于0.5、24h各皮下注射一次不同剂量rhG-CSF(2、1mg/kg和0.5mg/kg),观察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小鼠经6.0Gy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后,通过不同给药方案及不同剂量rhG-CSF早期干预,观察亚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变化。结果大剂量rhG-CSF早期干预明显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30d存活率,延长受照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照射后0.5h单次给予大剂量rhG-CSF(1mg/kg)为最佳给药方案。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可以明显改善6.0Gy照射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骨髓有核细胞的恢复。结论大剂量rhG-CSF早期单次给药对60Coγ射线照射小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观察小鼠骨髓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混合输注对骨髓移植后造血重建的影响。给予受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输注同基因骨髓细胞1×107 个及经体外扩增的同基因原代骨髓基质细胞 2×105 个,与单纯骨髓移植组比较,移植后第14 天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回升较快,第15 天、第20 天BFU-GM、BFU-E、CFU-E、CFU-S明显高于后者,第20 天已达正常。 结论:原代骨髓基质细胞不仅是可以移植的,而且能够加快造血重建,提高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次X 线暴露所致PC12 细胞的氧化性损伤.材料与方法 采用X 线以50、150、450、1 350 mGy 剂量分别照射PC12 细胞,检测辐照后细胞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50、150、450 mGy 单次照射后细胞活力均>100%;1 350 mGy 照射后细胞活力<100%.各剂量组细胞活力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小,且与照射累积剂量呈较好的相关性.150、450 mGy 剂量组细胞中SOD活性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减小;MDA 含量随照射次数的增多而增多.结论 多次中低剂量X 线暴露对PC12 细胞有氧化性损伤作用,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Ju S  Teng GJ  Lu H  Zhang Y  Zhang A  Chen F  Ni Y 《Radiology》2007,245(1):206-215
PURPOSE: To prospectively track in vivo in rats intrasplenically transplanted stem cells labeled with superparamagnetic particles by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MR) imag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tudy was approved by the institutional Committee on Animal Research. Liver damage in 12 rats was induced with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Intrasplenic transplantation of 6x10(6) rodent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with (n=6) and without (n=6) superparamagnetic particle Fe2O3-poly-L-lysine (PLL) labeling was performed via direct puncture. Cell labeling efficiency was assessed in vitro by using Prussian blue stain and an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MR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immediately before and 3 hours and 3, 7, and 14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Liver-to-muscle contrast-to-noise ratios (CNRs) on T2*-weighted MR images obtained before and after injection were measured and correlated with histomorphologic studies.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repeated-measures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Rat BMSCs could be effectively labeled with approximately 100% efficiency. Migration of transplanted labeled cells to the liver was successfully documented with in vivo MR imaging. CNRs on T2*-weighted imag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liver 3 hours after injection of BMSCs (P<.05) and returned gradually to the level achieved without labeled cell injection in 14 days. Histologic analyses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BMSCs in the liver. The labeled cells primarily localized in the sinusoids of periportal areas and the foci of CCl4-induced liver damag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russian blue-stained cells indicated gradual decrease of dye pigments from 3 hours to 3, 7, and 14 days after injection. No free iron particles were found in the interstitium or within hepatic microvessels. CONCLUSION: The rat BMSCs could be efficiently labeled with Fe2O3-PLL and the relocation of the labeled cells to rat livers after intrasplenic transplantation could be depicted at in vivo MR imagin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小鼠胰岛样细胞团(ICCs)的抗移植排斥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B/c-ES在体外定向诱导形成ICCs,DIPA标记后移植至近交系昆明小鼠皮下。将小鼠随机分为环孢素A(CsA)组(阳性对照)、Res组、CsA+Res组和PBS组(阴性对照),每组6只,移植前3d开始给药(CsA及Res剂量均为50mg/kg),每天1次直至取材日。分别于ICCs移植后第5天和第10天取移植物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免疫排斥情况,部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2、IL-10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后第5天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植排斥反应,除不用免疫抑制剂的PBS组外,其余各组均有移植细胞存活;Res组和CsA+Res组IL-2表达率分别为17.5%及14.5%,明显低于CsA组(59.5%,P<0.05),而Res组与CsA+R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组和CsA+Res组IL-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和48%)明显高于CsA组(12.5%,P<0.05),且CsA+Res组明显高于Res组(P<0.05)。移植后第10天,仅CsA+Res组有少量移植细胞存活,其余各组未见移植细胞;CsA组IL-2和IL-10表达明显减弱,其余各组几乎不表达IL-2和IL-10。结论 Res可抑制小鼠ICCs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2表达及上调IL-1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人脐带血(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HUCB)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注射到创伤性脑损伤(TBI)大鼠顶叶皮层及海马区,观察神经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 HUCB-MSCs用双苯酰亚胺(bis-benzimide)标记24 h,通过立体定向将细胞注射到损伤脑组织内.全部大鼠分为假损伤组、损伤组(TBI)、对照组(TBI+PBS)和治疗组(TBI+MSCs).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情况,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SS)对神经功能恢复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在接受移植的脑创伤大鼠局部有大量的MSCs存活,一些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并表达NSE和GFAP等神经细胞的标志物,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较其他组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HUCB-MSCs可明显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替代骨髓MSCs而用于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