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偶联蛋白-2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 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2,4,8,12 wk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组织中UCP2表达变化,生化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A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结果:大鼠非酒精性脂肪形成过程中UCP2阳性细胞数和表达强度逐渐增加,所有动物肝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并逐渐加重.2,4,8,12 wk血清TG(0.78±0.05,0.85±0.10,1.16±0.10,1.39±0.07 mmol/L)、FAA(371.3±13.7,439.2±14.1,486.3±13.6, 636.7±20.3 μmol/L)和ALT(630.1±41.7,713.5±75.0, 925.2±105.0,1 090.2±65.0 nkat/L)含量较对照组增高,其中TG、FAA 4,8,12 wk均有显著性(P<0.05或 P<0.01),ALT 8,12 wk有显著性(P<0.01).结论:随着非酒精性脂肪的形成和程度加重,UCP2表达逐渐增强,其介导的酶活性显著增高,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脂肪肝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脂饮食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UC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脂饮食制作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动物模型;观察高脂饮食对实验性大鼠NAFLD解偶联蛋白2(UCP2)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并检测肝脏UCP2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大鼠肝脏UCP2表达显著上升,肝组织广泛脂肪变性,形成单纯性脂肪肝。继续给予高脂饮食使肝脏UCP2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肝脏发生进一步病理改变而形成脂肪性肝炎。结论:高脂饮食成功地复制了NAFLD动物模型;NAFLD时肝脏UCP2表达上调,可能是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但是UCP2过度表达,可能诱导或加剧肝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发病过程中生化指标及血清脂联素(Adipo)水平的影响。[方法]72只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AFLD模型组、银杏总黄酮治疗组。利用高脂饲料喂养法构建NAFLD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改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dipo含量,RT-PCR和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肝组织AdipoR_2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随着时间延长,NAFLD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含量逐渐增高,血清Adipo含量逐渐减少,肝组织中AdipoR_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下降;银杏总黄酮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含量逐渐降低,血清Adipo含量、肝组织AdipoR_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与NAFLD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总黄酮对NAFLD大鼠肝脏有防治作用,降低血清ALT、AST、TG、TC含量,可能通过增加AdipoR_2表达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消瘀化痰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解偶联蛋白2 mRNA(UCP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的方法复制NAFLD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东宝肝泰对照组和消瘀化痰方高、低剂量组.提取肝脏总RNA,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肝脏UCP2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肝组织匀浆TC、TG的含量,并做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模型组大鼠UCP2 mRNA的表达增强,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明显升高,肝脏呈明显脂肪变性.经药物治疗后,各治疗组大鼠肝脏UCP2 mRNA的表达减弱,血脂和肝脏脂质含量显著降低,肝脂变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消瘀化痰方通过调控NAFLD大鼠肝脏UCP2 mRNA的适度表达,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及其与能量贮备的关系。方法模型组SD大鼠给予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饲养,分批于实验第8、12、16、24 周处死,同期设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对照。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UCP2 mRNA转录及其蛋白表达。荧光测定法检测肝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8周呈现单纯性脂肪肝,12-24周从脂肪性肝炎进展为脂肪性肝炎伴肝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肝脏UCP2表达逐渐增强,UCP mRNA转录于24周达高峰,较对照组升高4.2倍, t=16.474,P<0.01;模型组肝脏ATP含量则随造模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24周为(1.99±0.66) ×108μmol/g,对照组为(2.97±0.48)×108μmol/g,t=3.248,P<0.01。模型组肝脏UCP2 mRNA 转录的相对数值与其ATP含量呈密切负相关,r=-0.93,P<0.01。结论持续24周高脂饮食成功复制大鼠NAFLD模型,模型大鼠肝脏UCP2表达增强而ATP含量减少,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1H-MRS在鉴定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H-MRS在鉴定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建立中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喂养Wistar大鼠(n = 24)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正常饮食喂养大鼠(n = 8)作为对照组. 使用1H-MRS 第0、4、8和12周检查肝脏的脂肪含量, 并对肝组织进行脂肪肝病理分析. 在处死大鼠前收集大鼠血液作血清ALT、AST、TC、TG和HDL-C分析.结果: 大鼠肝细胞内从第4周即出现脂滴空泡, 程度较轻, 以小泡性脂滴为主, 随着时间的增加, 脂肪肝程度明显加重, 第12周时多为中重度脂肪肝, 细胞内出现较多大泡性脂滴空泡. 24只实验大鼠中, 除1只在第4周时未造模成功外, 其他均造模成功, 按照病理分级, 1级3只, 2级14只, 3级6只. 实验组肝指数、肝功能及血脂检查均高于对照组. 使用1H-MRS分析, 对照组的脂肪相对含量为13.0%±7.1%, 均小于21%, 实验组平均56.7%±16.4%, 均大于28%, 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t = 5.78, P<0.001).结论:使用高脂高胆固醇配方饮食可成功构建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1H-MRS在脂肪肝模型建立的鉴定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复方甘枣宁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脂肪肝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饲制作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同时以复方甘枣宁灌胃,12周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并作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称体重、肝脏重,计算肝指数.[结果]复方甘枣宁明显减轻肝组织内脂肪变性,降低血清TC与AST水平.[结论]复方甘枣宁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甘正复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甘正复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形成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正常组喂普通饲料;模型组和治疗组喂高脂饲料.治疗组高脂饮食12周后同时给予甘正复方治疗.16周处死大鼠.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色素P450ⅡE1(CYPⅡE1)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ALT、AST、TC、TG及MDA增加,SOD减少;免疫组化示CYPⅡE1表达增高,PPARα表达明显减少;肝脏组织出现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清ALT、AST及TG、MDA均下降,SOD增加,CYPⅡE1表达减少,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坏死的程度明显减轻.[结论]甘正复方能通过调节TG代谢、抗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有效地治疗大鼠脂肪肝.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降脂复肝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血脂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降脂复肝汤组,治疗12 w后,通过HE染色、血清生化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降脂复肝汤对肝组织病理学、血清酶学、血脂以及TNF-α的影响.结果 血脂康组和降脂复肝汤组体重、肝重、肝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降脂复肝汤组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且,降脂复肝汤组比血脂康组作用明显(P<0.05).结论 降脂复肝汤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同时,也能降低脂肪肝变性肝组织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肝理脾法(MRLS)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清洁级) 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组(各10只)。模型组、调肝理脾组大鼠皆予以高脂饮食共12周。调肝理脾法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调肝理脾方2ml/100g/d灌胃(相当于成人剂量的5倍),对照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普通饲料)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后,分别采集大鼠血液、肝脏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在肝组织中表达的变化。结果:(1)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调肝理脾法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2)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的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DL-C外,调肝理脾法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LDL-C的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略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250,P 0. 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肝组织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121,P 0. 05)。结论: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肝功能、血脂等指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大鼠肝组织内的自噬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细胞色素P450 2E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饲料2、4、8和12周组(其中每组各8只):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组织病理改变;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脏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mblot方法研究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形成中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变化。结果 高脂饲料组大鼠肝脏内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MDA含量逐渐增强,肝细胞色素P450 2E1蛋白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变化与脂肪肝引起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AIM:There is still no accepted conclusion regarding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The large-scale clinical studies have not carried out yet in Guangzhou area.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in Guangzhou area.METHODS:A total of 413 cases with fatty liver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from January 1998 to May 2002. Retrospective case-control stud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fatty liver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RESULTS: Obesity (OR:21.204), alcohol abuse (OR:18.601),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R:4.461), serum triglyceride (TG)(OR:3.916), serum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OR:1.840) and 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OR:1.535)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fatty liver.The levels of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 increased mildly in the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 and were often less than 2-fold of the normal limit.The higher abnormalities of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levels (42.9%) with AST/ALT more than 2(17.9%) wer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alcoholic fatty liver (AFL) than those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 (16.9% and 5.0% respectively).The elevation of serum TG, cholesterol (CHOL), LDL-C was mo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NAFL than with AFL.CONCLUSION:Obesity, alcohol abus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lipidernia may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fatty liver.The mildly abnormal hepatic functions can be found in patients with fatty liver.More obvious damages of liver function with AST/ALT usually more than 2 were noted in patients with AF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三七理血脂肝方对大鼠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 NAFL)的治疗作用,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 Wistar 大鼠36只,随机分成正常组( C)、模型组( M)、三七理血脂肝方组( Y),每组12只。 C组给予普通饲料, M和Y组予高脂饲料造模,4周后继续予高脂饲料同时Y组大鼠予相应药物干预4周。动物实验结束时,取3组大鼠肝脏组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油红O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以及血脂血糖指标TG、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游离脂肪酸( FFA)、空腹血糖(FBG)。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细胞色素P450亚型2E1(cytochrome P4502E1, CYP2E1)和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 UCP2)的表达水平。结果: M组大鼠血清ALT和LDL-C 较C组显著升高, Y组中这两个指标较M组明显下调,并能降低血清FFA水平; M组大鼠肝组织出现弥漫性大泡性脂肪变性,肝组织 TG、 TC含量显著升高, Y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从分布和程度上均有所减轻,肝脂含量降低。另外M组大鼠肝脏的CYP2E1的表达上调、 UCP2下调, Y组表达趋向正常水平。结论:三七理血脂肝方对大鼠NAFL治疗有效,方药的降脂理血功效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发挥降脂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2(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2,IRS-2)的表达。方法于2002年1月至2003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分泌科将30只6~8周龄的雌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3组饲养,其中正常饮食组10只、高脂高糖饮食8周组10只(实验过程中死亡5只)及高脂高糖食16周组10只。测定其血脂、血清胰岛素及空腹血糖、肝功能、肝脏重量、腹部瘦肉及瘦肉含量,肝脏脂质含量及IRS-2蛋白表达。并做肝脏病理检查。结果高脂高糖饮食16周的小鼠腹部脂肪量、血清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正常饮食小鼠(P<0.05~0.01);白蛋白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较正常饮食小鼠显著降低(P<0.05)。高脂高糖饮食小鼠肝脏有明显脂肪变性,16周的小鼠较8周的小鼠严重。高脂高糖饮食小鼠的肝脏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高于正常饮食小鼠,16周时达到正常饮食小鼠的2倍以上;IRS-2表达低于正常饮食小鼠,16周的小鼠高于8周的。结论高脂高糖饮食可使C57BL6J小鼠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的IRS-2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饮食小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甘丙肽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人群中的血清水平及其与炎性脂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462名健康体检人群中诊断为NAFL患者65例,以及随机选择同批人群中健康者40名。体检由同-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利用同-台实时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作肝脏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三酰甘油(TG)用Bayer 165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甘丙肽、瘦素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甘丙肽与炎性脂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患者体重指数(BMI)、腹围、血清ALT和TG等均高于健康对照组。NAFL组的血清甘丙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AFL组血清瘦素和MCP-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AFL组血清甘丙肽与瘦素(r=0.527)、MCP-1(r=0.354)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而血清甘丙肽与AI,T(r=-0.298)、BMI(r=-0.284)和TG(r=-0.264)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NAFL患者血清甘丙肽水平显著增高;血清甘丙肽水平与瘦素、MCP-1等炎性脂肪因子密切相关;甘丙肽可能通过调节相关炎性反应等机制参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ⅡE1表达及与氧化抗氧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ⅡE1的表达,同时检测肝组织中雨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维生素E(VitE)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ⅡE1在腺泡3区的表达增强,并从3区弥散至2区,与正常组相比,脂肪肝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而SOD、GSH、VitE的含量显著下降(P值分别小于0.01、0.05、0.01)。相关分析表明,肝CYPHEI的表达与MDA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与SOD、GSH、VitE呈显著的负相关u值分别小于0.05、0.05、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ⅡE1在腺泡3区的表达增强,并呈弥散性的分布,与酒精性脂肪肝的表达相似,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康敏  钟德君  李鹏  刘翼  李昌平 《山东医药》2010,50(17):22-24
目的研究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损伤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形成中的作用,探讨NAFL的发病机理。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HE染色观察肝组织光镜下的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查caspase-3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查细胞色素C(CytC)含量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发现,高脂组肝脏在4周时出现脂肪变,8周出现轻度脂肪肝,12周出现中、重度脂肪肝;电镜下观察高脂组肝组织中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变短、减少甚至消失,粗面内质网减少,核型欠规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4~12周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5);高脂组caspase-3的mRNA表达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CytC、caspase-3的蛋白表达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以12周增加明显(P〈0.05)。结论大鼠NAFL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与肝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启动了CytC由线粒体向胞质释放,激活caspase家族的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肝细胞凋亡,线粒体功能损伤在NAFL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12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 (NAFL)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B超确诊NAFL 12 1例 ,研究其肝功能、体重指数及胰岛素敏感性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脂肪肝组体重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 ;男性发病早 ,且多为中心性肥胖 ;胰岛素敏感性明显低于正常人 ;ALT、TG高于对照组。不同严重程度病人 ,ALT ,GGT有差别。结论 脂肪肝的发生与体重、体态、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肝损害的程度与疾病程度、性别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NAFLD肝患者62例,正常对照60例,采用ELISA方法测定空腹血清RBP4,同时检测其血糖、血脂、肝功能及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患者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酯蛋白(LDL-C)、血清胰岛素(FINS)、HOMA-IR、ALT、AST和RBP4显著增高(P<0.01),而且NAFLD患者治疗后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显示,血清RBP4与FBG、TC、TG、FINS、HOMA-IR呈正相关。结论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RBP4可能参与其发病,在其早期诊断和评判肝脏损害程度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