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TC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加压止血方法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PTCA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加压止血方法比较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710032)李敬霞邹菁李燕清李明明杨省利王小燕刘力王玉英刘红娟党米婵近年来,介入性检查及治疗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术后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仍多采用人工按压,止血后采用绷带卷加压包扎...  相似文献   

3.
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方法和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咏梅 《天津护理》2009,17(6):361-36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心内科检查和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股动脉途径入路是术中最常采用的方式。术中留置的鞘管需要根据术中肝素的用量来决定拔除时间并进行止血治疗。既往多采用手工压迫止血。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机械压迫止血和血管闭合器止血方法。止血的效果与患者的临床转归直接相关,了解各种止血方法的优缺点可帮助我们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达到最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本文就介入术后止血方法及护理要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股动脉穿刺处两种加压包扎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加压包扎的理想方法。方法:2000年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肝癌患者306例,接受肝动脉灌注和(或)栓塞治疗698例次,平均2.3次。将患者每次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两条4.5 cm×4.5 cm的宽胶布十字形加压包扎24 h,沙袋加压6 h、(沙袋重0.5 kg);乙组用绷带成8字型(绕过两侧髂前上棘)加压包扎24 h,不用沙袋加压。结果:两种包扎方法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及血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同样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乙组术后局部皮肤损伤、皮肤瘙痒、术肢麻木不适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甲组。结论: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处用纯棉绷带加压包扎为一理想的加压包扎方法。  相似文献   

5.
郝丽 《齐鲁护理杂志》2003,9(5):370-370,394
心脏介入治疗由于其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患者易接受等优点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 。我科对 2 40例行心血管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 ,术后股动脉穿刺处采用气囊压迫止血带压迫止血 ,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0例中男 180例 ,女 60例 ,2 2~ 80岁。其中冠状动脉造影术 110例 ,冠脉内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 70例 ,左侧旁道射频消融术60例。根据加压包扎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 ,1组 80例 ,为胶布加压包扎(简称胶布组 ) ,另 1组 160例 ,为气囊压迫 (简称气囊组 ) ,两组患者术前均测血压 ,遵医嘱抽血查肝…  相似文献   

6.
经皮股动脉穿刺局部止血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股动脉穿刺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如何减少并发症及局部血肿已成为护理中的一个课题。我院2000~2006年应用局部加压包扎加冷敷的止血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86例,男性116例,女性70例。年龄34~71岁,平均52岁。穿刺原因:肾动脉造影52例  相似文献   

7.
黄家雯 《全科护理》2012,10(11):1031-1033
综述了经皮股动脉穿刺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人工压迫、机械压迫和血管缝合)方法及其优缺点;介绍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局部血肿、股动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给予及时正确治疗与护理,以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认为目前没有最理想的动脉止血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蹇明辉 《全科护理》2012,10(21):2004
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是临床工作中最常见的临床工作之一,而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采用食指和中指两指尖放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然后分开两指,由两指间距1/2处垂直进针,或者食指固定,从食指前端进针时,均有动脉血管滑动,难以固定,甚至有时明明能很好地感觉动脉搏动,却穿刺不成功或误入股静脉  相似文献   

9.
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两种压迫止血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冠脉介入术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塑料注射器与手指压迫法止血的疗效。方法:339例冠脉介入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手指压迫组169例,注射器压迫组170例。计算血肿、迷走神经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压迫时间。结果:手指压迫组血肿发生率8.3%(14/169),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2.4%(4/169),注射器压迫组血肿发生率1.2%(2/170),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两组间血肿及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均未发生假性动脉瘤。手指压迫组压迫时间(23.4±3.8)min,注射器压迫组(17.5±2.7)min。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塑料注射器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法,血肿发生率低,无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显著优于手指压迫法。  相似文献   

10.
汪沁芳  曾莹  陈莺  阮亚飞 《全科护理》2012,10(32):2983-2984
[目的]观察两种3M胶带在经股动脉插管造影术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8例行经股动脉插管造影术病人随机分成弹力型组(421例)和泡棉型组(437例),弹力型组使用规格型号为2733-12.5的3M弹力胶带包扎,泡棉型组则使用规格型号为1528-2的3M泡棉加压型胶带包扎。[结果]弹力型组病人血肿或渗血、胶带松动发生率低于泡棉型组(P<0.05);泡棉型组病人皮肤并发症及不舒适感发生率低于弹力型组。[结论]两种3M胶带各有优缺点,术前应准确评估,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规格型号的胶带固定可减少并发症、保证病人舒适。  相似文献   

11.
我科从2010年1月起对股动脉血液采集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采血成功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避免了为病人进行第二次穿刺带来的痛苦.现介绍知下. 1 方法 准备好5mL注射器1具抽吸肝素钠注射液(每支5000U)0.5mL,使注射器内壁湿润后余液全部弃去.橡皮塞1个,放置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改进股动脉穿刺后止血的方法,减少并发症。方法:随机收集60例股动脉穿刺后采用不同的止血法的病例进行观察。结果:采用Angiolink血管缝合器法无1例并发症发生。采用3M自粘式绷带包扎止血法的32例病例中.1例病人发生穿刺部位出血,2例病人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9.4%。采用人工压迫止血后用一般绷带包扎的17例病例中:2例病人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例病人发生假性动脉瘤,2例病人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结论:采用Angiolink血管缝合器法,明显优于其他止血方法,但它的价格昂贵,对于无经济承受能力的患者,3M自粘式绷带包扎止血法也不失为好办法。  相似文献   

13.
我科从2010年1月起对股动脉血液采集操作方法进行了改进,采血成功率明显提高,最大限度避免了为病人进行第二次穿刺带来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穿刺点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包扎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416例乳腺癌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208例。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穿刺点,24h进行常规换药,试验组PICC置管后应用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加压包扎,在无局部渗血情况下置管后7d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患者舒适度、换药次数及费用与7d内感染情况。结果 对照组205例完成研究,试验组208例完成研究。试验组患者置管后24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7.88%,对照组38.05%,χ2=4.829,P=0.028),24h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Z=205.235,P<0.001),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换药费用中位数56.94元,试验组换药费用中位数10.20元,Z=-8.990,P<0.001);试验组患者局部疼痛和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Z=-12.079...  相似文献   

15.
自制加压止血带应用于桡动脉穿刺部位止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是目前绝大多数介入诊疗技术的常规途径,但术后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高达6%~8%,且穿刺肢体制动长达24h以上,给术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经桡动脉途径进行介入性诊疗操作则可以避免上述并发症及相关副作用,因此,近年来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行DSA检查、介入治疗患者,常规术前准备,掌握局部股动脉整体情况,尽量不做皮切口,穿透动脉前壁根据穿刺针内外层间的关系决定拔针芯时机,及时精确按压股动脉穿刺孔。结果:106例皆一次顺利穿刺置管,成功率为94.6%,共发生小血肿4例。结论: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改进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我院开展了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术中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装置的技术.本研究通过对穿刺部位应用封堵器止血与传统砂袋压迫穿刺部位止血的康复效果进行比较,探讨血管封堵器在临床使用中的优缺点及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方法 分析2006年3月-2008年5月收治股动脉搏动较弱或者根本摸不到股动脉搏动206例休克患者股动脉穿刺采血方法 .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6例.观察组新方法 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新穿刺方法 安全、可操作性强,能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股动脉穿刺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最常用的途径,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是常见的并发症。我们观察了安定对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及血肿形成的影响,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995年10月~1996年10月,64例行动脉化疗术的非高血压患者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44~79岁,平均63岁。符合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非高血压判别标准,即收缩压(SBP)<ZI.kPa,舒张庄(DBP)rt12.6kPa。所有患者肝功、肾功、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正常。随机分组为服安定组32例,不服安定组32例。1.2股动脉穿刺方法Seldi…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76例)和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鞘管部位渗血、血肿形成、迟发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反射及烦躁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