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7例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治疗,随访术后1、3、6个月的心功能级别、6min步行距离、BNP及超声各参数的变化,并与术前各指标相比。结果:植入CRT后心功能级数、6min步行距离及BNP在术后一个月即可显现出来(P〈0.01)。LVEF、LVEDD、QRS时相在术后3个月时出现改善(P〈0.05),在6个月时这种改善更加明显(P〈0.01)。结论:在心功能Ⅲ-Ⅳ级的慢性心衰患者中使用CRT可逆转左心室重构,减轻临床症状,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陈康 《健康博览》2011,(1):10-10
上海瑞金医院应用磁导航技术为心功能不全复杂病例患者植入心脏再同步化(CRT)三腔起搏器。一位患者反复胸闷气促,轻度体力活动后就感到气急,充分药物优化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经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进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以改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组织同步成像技术(TSI)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评价。方法接受CRT的慢性心衰患者11例,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TSI观察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和心脏同步性参数的变化,评价CRT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心脏失同步性评估均提示左室内失同步,CRT术后左室内失同步性显著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67.4±2.3)mm降至(58.1±.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31.5±.9)%升至(40.5±.9)%(P<0.05),不同步指数(12-Tp-SD)由(140.1±28.5)ms降至(54.1±20.8)ms(P<0.05)。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活动耐量显著改善。结论 CRT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左室不同步指数,从而改善左室功能。TSI可以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接受CRT的患者入选、指导左室电极置入位置和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古献芳 《中国卫生产业》2013,(20):152-152,154
目的观察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于术前3d、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QRS波检查。结果 85例均植入三腔CRT,75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改善率为88.2%。本组85例患者手术前后LVEF增加,LVEDD及QRS波时限减少,(P<0.01)。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力衰竭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室内或心室间的不同步化运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声心动图尤其是各种新技术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具有重大作用。本组详细介绍了组织多普勒、二维应变、三维全容积和速度向量成像等超声新技术在评价心脏同步性、CRT患者筛选、指导起搏器置放、优化起搏程序、评价疗效以及术后随访观察等方面的进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定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衰患者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2017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78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CRT组行CRT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CRT组LVEF升高、6min步行距离延长、NYHA分级和生活质量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T治疗心衰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目前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猝死的发生,"金三角"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药物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等器械联合应用均取得良好效果。但就现有研究表明ICD的应用并没有改善心脏功能或症状,而植入CRT治疗的患者选择比较严格,部分患者无法植入满意位置或植入后存在CRT无应答,并且CRT不能改善有正常或轻度延长QRS间期的、有中度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针对此局限性,近年来出现许多新的器械治疗方式为器械治疗心衰带来新的曙光,如心肌收缩调制术、左心室隔离装置、肾脏去神经术及脊髓神经刺激疗法等。本文旨在归纳心力衰竭现有器械植入状况,及对其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在目前在药物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各国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经研究证明,心房同步双心室起搏(CRT)能增加左室充盈时间,减少间隔部运动障碍,降低二尖瓣返流,以改善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室内传导异常会导致心室不同步化,进而产生反常间隔室壁运动,收缩前二尖瓣返流,降低左室舒张充盈时间等症状。CRT治疗,短期内将适应衰竭心脏的生化改变,有利于加强心脏功能,不增加耗氧量,改善血液动力学。CRT结合相应的药物(ACEI、β-受体阻制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有待续症状的病人,将明显改善难治性心衰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孙微  刘洁 《现代保健》2014,(17):4-7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8例,分别于CRT术前1 d、术后1周行二维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室心尖长轴面、心尖两腔及心尖四腔面的图像,获取各切面收缩期峰值整体应变(GSL)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SL-Avg),并观察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牛眼图。结果:与CRT术前比较, CRT术后左室整体GSL、GSL-Avg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T术前,SLs牛眼图显示大部分节段应变峰值较低,CRT术后有所改善。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在国内首次应用左室多位点(MPP)起搏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疗效。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有效改善合并不同步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大降低心衰住院率和死亡率,是国内外治疗指南推荐的重要治疗手段。经过近15年的创新和发展,安徽省立医院在CRT领域已取得国内领先的学术地位,创新地开展了多项新技术,为心衰患者治疗在国内的普及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具备常规起搏治疗适应症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3年1月具备常规起搏治疗适应症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12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3、6、12个月分别测量6分钟步行实验(6M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量(CO),并用SPSS18.0作统计分析。结果 12例患者三腔起搏器各电极植入过程顺利,手术成功,起搏器工作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第3、第6、第12个月的6MWT、LVEDD、LVEF和CO指标较术前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且随时间的延长心功能指标持续性优化。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短期内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由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卓越的疗效,2005年,心功能不全伴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成为CRT治疗的I类适应证[1]。然而,尽管在临床上严格地按照适应证筛选患者,CRT术后无反应者仍在20%~30%,这给患者及其家属在经济及精神上带来巨大的遗憾[2]。CRT无反应的原因较多,患者的筛选无疑是重要的一方面。目前,临床上是以患者心电活动  相似文献   

13.
总结1例扩张型心肌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伴有冠状窦开口畸形的患者经室间隔穿刺植入CRT-D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减轻心脏负荷,手术风险告知,术后心电监护的变化,并加强切口出血、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观察。通过经室间隔穿刺植入CRT-D及规范护理。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得到改善,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日前,浙江医院心脏起搏中心为一位重症心脏病人成功植入了带无线遥测功能的新一代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此项新技术在华东地区属首例。手术主刀的浙江医院心内科主任沈法荣医生介绍,这种具有抗心衰又有除颤功能的新型无线程控起搏器,对慢性心衰伴有可能出现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有效避免病人猝死,改善心功能,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起搏器高科技产品。但由于此项手术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国内仅成功安装几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疗法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分级、QRS、LVEF、LVEDD及6 min步行试验均显著优于术前.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确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首例双心室同步化起搏+自动除颤复律器(CRT-D)植入喜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三腔起搏器(CRT)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实施体会。方法:统计观察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CRT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实施效果。结果:24例患者手术治疗依从性良好,治疗成功率为87.5%。结论:在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预激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对6例有显性房室旁道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的12例扩张型心肌病作为对照组。术后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随访,术前及术后6个月使用二维多普勒彩超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测定血浆中B型脑钠肽(BNP)水平。结果全部治疗组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术后LVDd、LVEF、BNP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预激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心脏再同步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报告11例新植入心脏再同步化和心脏自动除颤器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术前对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指导,协助患者改善及评价心功能;术中准备好各种急救器材和药品,及时发现及处理病情变化和突发事件;术后持续监护及伤口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急诊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优势分析。方法:对于确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时间在12小时以内的,对150例患者(50例急诊介入治疗.50例药物溶栓治疗,50例普通药物治疗)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冠脉再通率可这90%,而溶栓治疗的再通率不足60%,明显减少心脏mace事件。结论:经过对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显示再灌注治疗,尤其是急诊介入治疗能够极大的降低死亡率,减少心脏不良事件,改善预后。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