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失败的原因,以预防手术失误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对这些并发症采取及时处理。[方法]对本院1992年7月至2001年7月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876例进行随访.复查。其中术后腰部仍有明显疼痛者33例,对该33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马尾综合征2例,椎间隙感染12例.腰腿痛复发6例.神经根粘连3例,神经根和马尾束带压迫1例.术中椎间盘遗漏2例,腰椎不稳2例.神经根损伤1例,因髋关节疾病或脊柱肿瘤而误诊为腰突症4例,28例再次手术.疗效满意。[结论]①对腰突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要加强术前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正确的手术方案,常规摄骨盆片排除髋关节疾病。②手术操作要求规范,仔细,同时要注意解决脊柱稳定性。③初次手术失败后应尽早进行细心的体格检查和影像检查,及时确定失败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特别是对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浙江省中医院10年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管狭窄改善腰部功能恢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临床资料,并经1~7年抽样随访。结果在随访期间,本组的优良率达85.08%。结论伴腰椎管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应彻底摘除突出的髓核,并彻底作相应节段腰椎管减压,对伴有腰椎不稳或有腰椎不稳趋势者,应加做椎间植骨和/或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神经根管减压的意义。方法:选择老年性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62例,其中扩大开窗摘除椎间盘并神经根管减压32例,半椎板切除摘除椎间盘25例,全椎板切并椎间盘5例,平均随访9个月。结果;扩大开窗摘除椎间盘并神经根管减压术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术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院1998-03~2004-05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患者施行椎间盘摘除和侧隐窝扩大术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老年人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型突出症是老年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已引起越来越多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应用不同方式治疗本病的报告也日渐增多,但各有其特点.作者自2001年~2008年间手术治疗60岁以上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型突出症是老年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质量,已引起越来越多脊柱外科医生的关注,应用不同方式治疗本病的报告也日渐增多,但各有其特点。作者自2001年~2008年间手术治疗60岁以上椎管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0~2006-08手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猫窄症4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聿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57-1358
【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DLSS)的手术疗效。【方法】本院老年DLSS患者124例,根据不同的适应证选择减压+固定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横突间植骨、采用椎板减压、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71例和单纯减压手术全椎板切除减压、小开窗切除或半椎板减压53例。术后进行2~3年的随访。【结果】单纯减压患者术后3周佩戴腰围下床活动;减压+固定患者术后3~6d后下床活动。出院后随访2~3年,Oswestry评分124例患者手术前(57.46±12.13)分改善至(17.18±7.63)分。所有患者连续行走从术前不足15min改善到至少30min。95.2%患者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减压+固定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自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老年DLSS患者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实施单纯减压手术或(和)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多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CT引导下,椎间盘内、外分别注射50μg.mg-1和25μg.mg-1医用臭氧5~10mL。结果 46例患者共53个椎间盘在CT引导下均穿刺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优19例,良16例,一般8例,无效3例,优良率达76.1%;术后6个月随访,优21例,良18例,一般5例,无效2例,优良率达84.8%。结论 CT引导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随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随访评价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效果。方法2003年6~8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均为单间隙病变,手术节段为L4~5 10例,L5~S1 6例,随访28~32月,平均30月。随访内容包括:疼痛、物理检查、简式McGill疼痛问卷(MPQ)调查、目测类比法(VAS)和即时疼痛强度(PPI),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腰椎MRI检查,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对比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6例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随访时1例假体移位,1例假体脱出,5例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丢失,1例出现终板塌陷。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但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D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D影像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作椎间盘造影后追加CT扫描,观察椎间盘病变形态、纤维环破裂部位、髓核突出走向并将CTD与临床对比。结果:72例中显像不清3例;椎间盘突出像分3型,退变分4度;纤维环的破裂大多发生在后中央区(73.9%),髓核从后中央途径 出后62%再发生偏移;术中所见髓核突出状况与CTD提示符合率74.2%,CTD1、2型分别相当膨隆型和突出型,3型多为游离型;临床症状与髓核突出后位置有关。结论:CTD能从水平面详细显示椎间盘的局部细微病变,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连续收集经CT、MRI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认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其中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19~68岁,在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并注射20ml的医用臭氧,随后即行CT扫描,观察髓核气化消融的程度、疗效及副作用,随访观察3~12个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内注射臭氧治疗在髓核气化消融的程度、疗效方面效果明显。结论:CT引导下穿刺20ml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较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500例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5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CT所见。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L5、L5/S1两个节段,其主要CT征象:①突入椎管内的髓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湮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Schmorl结节形成;⑥突出的髓核部分钙化;结论:CT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其准确率在91%以上,且能清楚显示局部伴随征象。但也有一定的误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80例经手术探查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CT诊断准确率达93.8%。说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具有极高的价值。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主要征象及常见的合并征。此外,笔者还对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中的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的临床特征,以期探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对9例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CT、MRI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结论9例患者在术后8~24d出现症状,生化检查结合MRI有助于早期诊断。6例患者保守治疗预后良好,3例后路手术治疗患者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全层切开法实施经Quadrant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单枚cage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定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程度;末次随访采用正、侧位X线片判定植骨融合率及椎间高度,并按Nakai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2~180 min,平均100 min;术中出血90~200 mL,平均120 mL;切口长度3~6 cm,平均4.5 cm;住院时间5~14 d,平均7 d;术后未出现切口区明显皮缘坏死,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3~16个月)。随访期间未见椎弓根钉棒松动、断裂;末次随访疼痛VAS评分由术前(7.1±1.3)分降至(2.3±1.6)分,椎间融合率93.3%,椎间隙高度前缘由术前(1.31±0.33)cm升高到术后(1.54±0.21)cm,后缘由术前(0.55±0.11)cm升高到术后(0.65±0.10)cm。临床疗效:优15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3.87%。结论经微创通道单侧椎弓根置钉联合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人体正常组织结构破坏小、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全层切开法对于预防皮缘坏死,脂肪液化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欠佳并需要进行翻修术的常见原因、手术方式厦术后疗效,寻找减少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的有效措施。方法 1998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患者408例,其中术后复发并再次手术治疗者26例,占6.4%;翻修原因:术后腰椎失稳压瘢痕粘连是下腰痛患者复发的重要原因。翻修术的手术方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椎管和经根管扩大、硬膜外瘢痕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或者cage植骨融合术)。结果 26例获得2个月至3年8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再手术后患者原有症状基本缓解、肢体功能恢复良好。术后腰椎失稳、瘢痕粘连及椎管狭窄是下腰痛患者术后症状复发的重要原因。结论 维持腰椎后部结果的完整性厦稳定性是减少术后翻修的有效途径,腰椎间盘突出症翻修只要处理适当,术后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模型,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18只和对照组12只。2组大鼠分别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首先用自体髓核移植至L4、L5脊神经根,然后实验组大鼠将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明胶海绵固定在神经根旁后缝合切口,对照组大鼠不作特别处理缝合切口。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组大鼠采用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1·d^-1腹腔注射,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lmL·次^-1·d^-1腹腔注射。术后12、24、36、48、72、96h各处死实验组大鼠3只、对照组大鼠2只,取受压神经根处的神经及周围组织分别进行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及TNF—α阳性细胞数。结果实验组大鼠术后24、48、72、96h脊神经细胞凋亡率、术后12、24、36、48hTNF-α阳性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动物模型能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及TNF-仪的表达,并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