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AAA)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2 % ,AAA破裂是美国致死原因的第13位。自195 2年,Dubost首次报道成功切除肾动脉下AAA以来,手术切除一直是治疗AAA的唯一有效方法。但是1991年,Parodi等[1] 创用经股动脉AAA腔内隔绝术(EVAR)治疗AAA后,立即在临床受到莫大的重视,并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和推广。学者们公认,成功的EVAR的标准是血流完全从瘤腔内隔离。据文献报道,目前EVAR手术操作的成功率最高可达90 % [2 ] 。但是10余年来,发现EVAR术后也有不少并发症,如移植物移位、腹股沟部血肿、移植物分支内血栓形成、周围动脉…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AAA)腔内修复术(EVAR)是目前大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最成熟的技术之一。AAA EVAR术后内漏指支架型血管置入后,在支架型血管腔外、被旷置的瘤体及邻近血管腔内出现持续性血流的现象。内漏是AAA EVAR术后最为常见、对疗效影响很大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15%~50%。内漏可导致瘤体进一步增大甚至破裂。目前,内漏的机理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现根据我院临床经验,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探讨AAA EVAR术后内漏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直径为邻近正常动脉1.5倍以上的病理性改变,其致命的并发症是破裂.自1952年以来,动脉瘤切除和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曾是治疗AAA唯一有效的方法.1990年,阿根廷学者Parodi制成直型腔内移植物(stent-graft,SG),首次对AAA患者进行腔内治疗.1991年,俄罗斯医师Volodos报道了29例AAA腔内隔绝术获得成功.1994年Yusof等报道了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AAA.1997年,景在平教授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EVAR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国内已广泛开展此项技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已逐步取代了一部分AAA的传统开腹手术.但是,内漏(endoleak)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内漏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应用支架型人工血管(stent-graft ,SG)将瘤体与血流隔离开来,从而减少高速血流对瘤壁的不断冲击,降低瘤体不断增大和破裂的风险.自1991年Parodi首先开展以来,这种微创术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其可行性和良好的近期疗效已勿庸置疑,但随着EVAR的开展,一些特殊并发症也不断出现,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内漏(endoleaks),发生率大约15%~50%[1].内漏会导致瘤腔内压力持续增高、瘤体增大甚至破裂,而诊断与治疗又常较困难,阻碍了EVAR的发展.目前,内漏的机制、意义尚不完全明确,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为此笔者将近年国外文献报道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复杂性腹主动脉瘤(AAA)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接受EVAR治疗的复杂性AAA的患者资料。结果 35例均接受EVAR治疗,2例失败(1例入路血管严重狭窄,支架不能释放,2天后死亡;1例术中瘤体破裂,手术中断,术后1天死亡),手术成功率为94.29%(33/35)。6例术前瘤体已破裂,术后死亡2例。结论对于复杂性AAA,通过改良技术进行腔内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正>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腹主动脉内膜、中膜及外膜三层结构向外周的局限性扩张,且扩张段内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内径的50%[1,2],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肾动脉下型AAA[3],主要威胁在于瘤体破裂,若发生破裂死亡率高达90%[4,5]。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是通过介入的方法将带膜支架置于AAA腔内,将瘤体和血流隔开,瘤腔内血栓形成并逐渐机化,避免血管发生破裂[6,7]。EVAR由于微创、围手术期病死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容易被临床医生及患者接受,近年来已成为AAA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8,9]。但EVAR并发症较多,包括内漏、移位、破裂、感染等[10],1993年Chalmers等[11]首先报道支架植入后感染,发生率0.5%~5%,但死亡率高达75%。本文对我院血管外科2021年6月收治的1例EVAR术后支架移植物...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1],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龄、血脂异常、高血压等,最终表现为主动脉中层退行性变。动脉瘤一经发现,须监测其大小、生长速度等指标,并决定是否通过外科干预预防瘤体破裂。目前,AAA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其中,EVAR已成为在主动脉解剖条件允许情况下修复AAA的首选方法。既往的RCT研究证明,与开放手术相比,EVAR的早期死亡率更低,但术后发生内漏与破裂的风险更高,严重者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干预[2]。因此,AAA患者EVAR治疗要求更为严格的术后随访,其中瘤腔体积变化是提示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本文就其影响因素与防治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腔内修复(EVAR)术后腹主动脉瘤(AAA)破裂是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危及生命。随着EVAR手术的推广和病人预期生命延长,发现其术后远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期。提高EVAR术后长期随访率,同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和系统性炎性疾病对EVAR手术远期预后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AAA破裂风险,降低发生率。该疾病须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总体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腔内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Cuff开窗技术”、“裙套技术”为代表的腔内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隔绝内漏;开放手术是治疗复杂病变的重要手段,以“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主动脉缩缝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能够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彻底纠正主动脉破裂的病变,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目前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和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可提高患者的早期生存率[1]。内漏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特有且最常见的并发症,对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均有影响,是目前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难点。根据术后瘤腔血流来源,可将内漏分为Ⅰ~Ⅴ型[2]。本文将对各型内漏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0.
1991年Parodi首次实施了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1].EVAR具有“微创”的优点,并具有相对理想的早期和中期疗效,但是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远期仍存在瘤腔增大甚至破裂的风险,导致以上变化最常见的原因就是EVAR术后内漏[2].本文将结合笔者经验,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7年12月EVAR术后内漏86例肾下型AAA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作一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 (endoleak)是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并发症[1] 。腔内治疗的方法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放置带膜的血管支架 ,用移植物将循环血流和动脉瘤囊相隔开 ,使动脉瘤不再承受到循环血流的冲击 ,不再承受动脉压的压力 ,腹主动脉瘤不再增大和破裂。如果经过腔内隔绝术后 ,移植物外层的动脉瘤囊内仍有循环血流进入或进出 ,说明动脉瘤未与循环系统完全隔开 ,动脉瘤继续扩大甚至发生破裂 ,导致腹主动脉瘤隔绝手术的失败[2 ,3] 。所有类型移植物的内漏率是 2 4% (12 4/ 5 2 3) ,即发性内漏率约为 17% (89/ 5 2…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最早为Balko提出,并于1986年通过将支架外覆聚乙烯膜,经股动脉导入成功治疗了绵羊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模型[1].1991年,阿根廷的Parodi等[2]用市售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将其两端固定在Palmaz内支架上,成功实行首例AAA腔内治疗.随着血管支架的发展与腔内操作技术的改进,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的开放手术相比,EVAR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更低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4].近年来评价其中远期疗效的报道开始出现,由支架移植物(stentgraft,SG)导致的并发症也愈发受到重视[5],现就该一问题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中进行移植物旁瘤腔栓塞预防Ⅱ型内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接受EVAR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其中33例(研究组)术中接受预防性移植物旁瘤腔栓塞,3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EVAR。结果 2组治疗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每例EVAR术中移植物旁瘤腔栓塞平均使用弹簧圈(2.32±1.16)个。术后12个月随访复查显示,研究组临床成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82%(27/33)vs 69.44%(25/36);χ~2=1.420,P=0.233],但术后Ⅱ型内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6%(2/33)vs 25.00%(9/36);χ~2=4.609,P=0.032]。结论 EVAR中移植物旁瘤腔栓塞安全可行,有助于降低术后Ⅱ型内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腔内修复(EVAR)术后腹主动脉瘤(AAA)破裂是严重的主动脉疾病,危及生命。随着EVAR手术的推广和病人预期生命延长,发现其术后远期发生率显著高于预期。提高EVAR术后长期随访率,同时重视动脉粥样硬化和系统性炎性疾病对EVAR手术远期预后的意义,有助于早期发现AAA破裂风险,降低发生率。该疾病须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但总体的围手术期病死率高。腔内手术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以“Cuff开窗技术”、“裙套技术”为代表的腔内手术能够快速、有效地隔绝内漏;开放手术是治疗复杂病变的重要手段,以“球囊阻断技术联合主动脉缩缝术”为代表的开放手术,能够迅速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彻底纠正主动脉破裂的病变,有较高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如何做好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Fu WG  Shi DB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3):1587-1589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为血管外科临床重要疾病之一,随瘤体增大,其增长速度加快,破裂风险增加,破裂AAA的病死率高。多数AAA患者因高龄或伴有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而不适于行开放手术。1991年,阿根廷Parodi等首次报道用支架型人工血管(后简称“支架”)成功治愈AAA,开创了AAA腔内修复治疗(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的新时代。以下将就如何做好AAA的EVAR的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以其微创、有效的优势已成为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式~([1])。内漏是EVAR中常见而特有的并发症,是指支架型血管置入后在移植物腔外、被旷置的瘤体及邻近血管腔内出现活动性血流的现象,这种并发症是造成EVAR治疗失败和二次干预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整个治疗和随访过程中,需要积极地预防和处理可能会造成瘤体破裂的  相似文献   

17.
陈忠 《临床外科杂志》2010,18(5):292-294
腹主动脉瘤(AAA)治疗 一、AAA治疗的历史及近况 AAA的外科手术治疗已经有50余年的历史,AAA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已经是成熟的治疗手段,远期效果良好.AAA的腔内修复(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是用支架型人工血管隔绝瘤体内血流,防止动脉瘤破裂,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964 年Dotter 医生首先提出腔内治疗动脉瘤的概念,1991 年Parodi 用聚四氟乙烯人造血管材料,固定在Palmaz支架上,制成第一代人造血管内支架,成功完成了第一例AAA的腔内治疗,是血管外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继发性内漏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应用腔内隔绝术或称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治疗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其特有并发症内漏到目前还无法完全避免。内漏按其发生机制被分为Ⅰ~Ⅳ型,从发生时间来分又可分为原发性内漏和继发性内漏。我们将通过介绍几个病例的处理,对EVAR术后继发性内漏的发生原因、处理指征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中弹簧圈联合纤维蛋白胶填塞瘤腔预防术后Ⅱ型内漏的技术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1例存在Ⅱ型内漏高危风险的腹主动脉瘤患者,为预防EVAR术后Ⅱ型内漏,在术中于瘤腔内联合填塞弹簧圈和纤维蛋白胶,同时术中采取经皮导管预置、球囊阻断等技术以确保材料精准填塞。结果 手术结束时造影显示支架及远端动脉血流通畅,未见Ⅰ、Ⅲ型内漏,延迟显影未见瘤腔侧支反流血,手术成功。患者手术时间为118 min,术中出血量20 mL。术后患者无结肠缺血、异位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于术后3 d顺利出院。术后6个月随访CT血管三维重建提示瘤腔完全血栓化,未见Ⅱ型内漏,瘤腔直径和体积均缩小。结论 EVAR术中弹簧圈联合纤维蛋白胶填充瘤腔技术预防术后Ⅱ型内漏安全有效,且操作简单、可行性强,术中经皮瘤腔留置导管及球囊适时阻断是该技术成功实施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20.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指腹主动脉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直径的50%,常发生于老年人,破裂是其最常见、最凶险的并发症,在65岁以上男性的死亡原因中居第10位[1]。其经典的治疗方式是AAA(或加髂动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但手术创伤大,不适合存在心、肺、肾等严重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自1991年Parodi等[2]报道了第一例人工血管支架腔内治疗成功至今,AAA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 araortic repair,EVAR)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及推广,本文就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