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广西1985~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的26个县(市)进行5年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以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达标后5年来发热病人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0%、0.041%和0.006%。在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的第5年,微小按蚊地区年带虫发病率比达标当年年带虫发病率上升1.7倍;嗜人按蚊地区(第4年)上升1.9倍;中华按蚊地区下降67.86%。显示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考核达标后5年来疟疾疫情稳定,以微小按蚊和嗜人按蚊为媒介的地区,疫情波动性较大,局部地区出现疟疾回升。  相似文献   

2.
不同媒介地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1985~1989年达到部颁基本疟疾标准的26个县(市)进行5年的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结果表明,以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为媒介的地区,达标后5年来发热病人血检平均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20%,0.041%和0.006%。在基本消灭疟疾达标后的第5年,微小按蚊地区年带虫发病率比达标发年年带虫发病率上升1.7倍,嗜人按蚊地区(第4年)上升1.9倍,中华按蚊地区下降67.86%,显示以中华按蚊  相似文献   

3.
1984~1990年,我区基本消灭疟疾地区已有38个县(市),占全区县(市)数的43.81%,年带虫发病率在1‰以下。迄今发热病人血检仍作为查源手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疟疾的传染源逐渐减少,血检和临床初诊结果,相应起了变化。本文对基本消灭疟疾的县(市),发热病人的血检数量和对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不同传染疟疾的媒介地区发热病人血检情况 1984年发热病人血检,中华按蚊地区疟原虫阳性率为0.10%,微小按蚊地区疟原虫阳性率为0.23%,1985~1990年疟原虫阳性率分别为0.08%、0.35%、0.12%、0.23%、0.10%、0.16%、0.09%、0.17%、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1986年达到了基本消灭疟疾后,1987~1990年进行了全面和重点监测。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平均阳性率为0.32%,病例呈散在分布。居民疟原虫血检平均带中率为0.07%。外来流动人口抽样监测,4年的疟原虫带虫率分别为0.013%、0.32%、0.14%和0.06%。复查1983~1987年先后发病的疟疾患者296人,原虫阳性率为0。未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蚊群比和吸血趋性与常年无差异。结果表明本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成果是巩固的,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外源性输入病例逐年增加,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带虫率高于当地居民,对上海市构成了潜在威胁,当前监测应抓住疟疾现症病人和流动人口管理。  相似文献   

5.
1992年广西疟疾达到基本消灭的有49县,消灭的8个县。全区患疟疾2389例,发病率0.51(?),比前一年的0.38(?)(1620例)上升34.21%。以嗜人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区,桂北6县,疟疾发病率5.02(?)(1042例/207.48万人口),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疟区,桂西南42县,发病率0.55(?),(857/1557.6万人口);以中华按蚊为媒介的疟区31县,发病率0.24(?)(490/2053.06万人口) 发热病人血检共血检203348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4.7%,疟原虫阳性率0.08%(1655例),较前一年的0.06%明显升高(P<0.01)。检出间日疟1508例。恶性疟146例,比前一年的16例上升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1-2000年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91-200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IFAT监测结果,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6193853例,检出阳性170578例,年平均血检率为3.52%,阳性率为2.75%,恶性疟占21.48%。重点人群的IFAT抗体阳性率为5.80%,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22.14-60.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13.05%;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7.67%;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12.45%。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2.29,2.46和2.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1:3.29,1:3.19和1:1.04。结论 云南省经过10年疟疾监测,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人1991年的3.30%下降至2000年的1.93%,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1991年的万分之8.49下降至2000年的万分之3.79。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发现的按蚊有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嗜人按蚊、日月潭按蚊等 31 种。经过40 年的反复查治,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54 年的296.70降至 1998 年的0.07,年带虫发病率为0.05,有73 个县、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5~1998 年,全区仅1996年在边陲山区发现1 例残存恶性疟病例。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不同疟区的疟疾监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 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 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的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9.
兴义市原为疟疾高度流行区 ,解放初期疟疾年发病率为 2 2 3/万。曾在 1 957年砜塘乡发生疟疾局部暴发流行。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 ,局部地区存在有微小按蚊。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性防治 ,1 980年全市疟疾发病率降至1 /万以下 ,1 985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此后在全市范围实施监测管理 ,现将 1 986-1 995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内容与方法1 .1 病例侦察以主动侦察为主 ,被动侦察为辅 ,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疑似感冒、原因不明的发热病人进行登记和血检 ,年血检率要求达当地总人口的 3%~ 5%。1 .2 病例根治对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了解上海市疟疾监测和疫情变化情况, 为评价和推进消除疟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 2005-2012年上海市疟疾监测年报、 疟疾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 分析该市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情况、 血检阳性率、 人群疟原 虫带虫率、 人群疟疾抗体水平, 以及传疟蚊媒的种群和密度等。结果 结果 2005-2012年, 上海市累计血检发热病人400 177人 次, 血检率为 0.36%, 各年份的血检率在0.15% ~ 0.83%, 其中2010年前的年血检率均低于0.20%, 之后血检率明显升高。8 年间共发现疟原虫阳性者604例, 血检阳性率为0.15%, 其中阳性者以2006-2008年为多, 2009年后逐年减少, 2012年仅有 26例, 2011年后的所有病例均为国外感染。各年份的血检阳性率从0.61%逐渐降低至0.03%。血检对象中本市居民占 79.02%, 而血检阳性者中外来流动人员占83.44%。8年期间主动病例筛查15 759人次, 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发现5例 疟原虫带虫者。对1 239 440人次的流动人员进行疟疾抗体检测, 阳性率为0.04%, 抗体阳性者均未查出疟原虫; 对7 065人 次的本地小学生进行疟疾抗体检测, 未发现抗体阳性者。2005-2011年开展蚊媒监测216点次, 在城区观察点未发现按蚊, 郊区观察点监测到按蚊蚊种为中华按蚊。按蚊叮人率季节高峰为7月底至8月底, 郊区、 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按蚊叮人率未 发现地区分布差异。结论 结论 上海市已全方位地开展了疟疾监测工作, 并已进入消除疟疾阶段, 今后的疟疾监测以有境外 疟疾流行病学史的人群为重点监测对象, 维持并提高二、 三级医疗机构的疟疾血检能力, 确保能及时、 准确发现疟疾病 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流行病学特点和简化疟疾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 选择广东省有嗜人按蚊分布的 12个市、县作为观察点。每个市、县重点抓“三热”病人血检、现症病人根治和媒介按蚊监测。对输入性病例疫点不作任何处理 ,只进行现症病人根治 ;对原发和输入继发病例除现症病人根治外 ,病人家属需进行假定性治疗。结果 广东省 12个嗜人按蚊分布区的市、县 ,4年居民平均血检率为 0 .5 4 % ,疟原虫平均阳性率为 0 .35 % ,血检数量虽然由人口总数的 5 %减少至 0 .5 4 % ,但每年疟疾年发病率都是稳中有降 ,没有暴发流行点出现。广东省嗜人按蚊吸血习性通过加权校正 ,吸人血比例为 6 8.2 % ,吸牛血比例为 31.8%。 4年所发现的 16 78例疟疾病例均呈散发性 ,平均每个疫点仅 1.14个 ,各病例之间无必然联系。 结论 在广东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疟疾防治后期 ,疟疾的监测方法完全可以简化为只进行“三热”病人血检和现症病人根治。血检数量为人口总数的 0 .5 %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江苏省中华接蚊单一媒介区实施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4年后的成本-效果进行评价。方法观察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推广前后的疟疾发病率、间接荧光抗体阳性率;计算减少支出的血检补助费、疫点处理费及病人血检化验费。结果推广区67个县(市、区)1995~1998年疟疾发病率在0.021/万~0.036/万之间,与推广前相比呈稳定或下降趋势,IFA检测结果与疫情报告基本一致。推广简化监测措施4年来共减少血检补助费、疫点处理费257.51万元,减少血检化验费3217.10万元。结论在江苏省推广简化的疟疾监测措施不仅使疫情稳定下降,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疟疾监测措施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1991-1995年江苏省10个发病率<1/万的县(市)疟疾监测措施效果,结果表明疟疾发病率在较低水平上仍持续下降,年平均下降速率为34.93%,中华按蚊媒介能量和疟疾基本繁殖率呈低水平。表明监测措施效果显著。监测结果还提示,在上述疟区血栓对象拟可改为“二热”病人。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1986年基本消灭疟疾.1987—1992年纵向监测结果表明本地疟疾带虫发病率巩固在1/万以下,外源病例占疟疾总数的75.4%。媒介能量维持低水平。血检对像以“两热”病人为主,年血检率控制在0.1—0.3%间能有效地发现疟疾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福建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态势 ,评价防治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收集1982~ 2 0 0 1年闽南微小按蚊分布区 13个县 (市、区 )的疟疾疫情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82~ 1994年 2 5个疟疾暴发点均发生在流动人口聚居的采石场、砖瓦厂及邻近村庄。 1992年疟疾以外地输入及外来民工聚居地感染为主 ,之后逐渐扩散到本地居民感染。 1995年本地感染占病例总数的 91.79% (917/999) ,经采取治疗传染源和灭蚊并重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至 2 0 0 1年本地感染仅占 16.67% (4 /2 4) ,而输入病例则由 1996年的 14 .95 % (4 8/3 2 1)上升为83 .3 3 % (2 0 /2 4)。 1985年以来在 13个县 3 6个村 (点 )捕到微小按蚊 ,微小按蚊数占按蚊总数的 2 4.85 % ,1996年以后仅在 2个县 2个村 (点 )捕到微小按蚊。 结论 福建省微小按蚊分布区疟疾流行趋于控制 ,所采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制定针对性的疟疾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江苏省疟疾流行因素,将流行区分为6个监测组,即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地区(1组)、嗜人按蚊分布毗邻地区(2组)、中华按蚊单一媒介地区(3组)、基本消灭疟疾地区(4组)、流动人口较集中地区(5组)、献血员疟疾较多地区(6组).于1997~1999年分别在上述地区,对疟疾进行了分类监测.结果1组疟疾年发病率、API、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组,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74.38%,嗜人按蚊占按蚊总数的3.73%;2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明显高于3~6组;3组和4组年发病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IFA阳性率已降至较低水平;5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和IFA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6组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结论1组地区是江苏省疟防重点地区,2组地区需加强疟疾监测,3~4组地区可进一步简化现有抗疟措施,5组地区重点开展流动人口监测,6组地区可列入当地常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上海市基本消灭疟疾后 ,1994~ 1999年疟疾流行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全市 1994~ 1999年多项疟疾监测指标、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6年共发现 74 7例疟疾病例 ,总发病率本地居民为 0 .31/10万 ,外来流动人口为 8.88/10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312 .31,P<0 .0 0 1) ;两者 1999年发病率较 1994年分别下降了6 7.4 4 %和 95 .2 5 %。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 82 .4 6 % ;市区只有输入病例 ,5 7.94 %外省输入病例和 5 5 .73%本地感染病例相对集中在流动人口较为聚集的 4个区 (县 ) ,前者的发病高峰约较本地病例提前 1个月。本地居民未查见带虫者 ,纵向监测点青少年儿童 IFAT抗体阳性率为 0 .31%。82 .5 0 %为非活动性病灶点 ,99.4 0 %病灶点仅有 1个病例。 结论 上海市疟疾以输入病例为主 ,虽然市郊区 (县 )仍发生低水平的本地传播和感染 ,但未引起局部流行或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嗜人按蚊传疟作用 ,为嗜人按蚊分布区媒介监测及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在随州市曾都区严家畈村选择 9个自然村应用寄生虫学和昆虫学方法进行调查。估算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和临界叮人率。 结果  2 0 0 1年 7~ 8月居民带虫发病率 0 .6 5 %。小学生带虫率 0 .5 1% ,荧光抗体阳性率 5 .0 5 %。在观察区搜捕到嗜人、中华、微小 3种按蚊。嗜人按蚊密度及组成在人房内占优势 ,平均叮人率 0 .9892 /人·夜 ,吸人血指数为 0 .5 0 ,媒介能量为0 .94 4 8,是中华按蚊的 6 .5 2倍 ,嗜人按蚊临界叮人率为 0 .2 82 3,而实际叮人率是它的 3.5倍。 结论 嗜人按蚊是当地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 ,提示临界叮人率在媒介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海南省1990~1992年采用溴氰菊酯浸泡蚊帐替代DDT室内滞留喷洒作为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中防制媒介的主要措施的防疟结果。在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4个市县,发病率、居民带虫率、发热病人原虫率分别下降了53.61%、85.95%和46.11%;在以大劣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的10个市县,上述指标分别下降了51.05%、39.14%和60.92%。微小按蚊和大劣按蚊密度分别下降了95.46%和74.46%。证明溴氰菊酯浸泡蚊帐灭蚊防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09年浙江省疟疾重点监测地区疫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09年浙江省疟疾重点监测县(市、区)疫情,了解新形势下浙江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适宜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发热病人进行血检,对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部分小学生采用疟疾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对疟疾媒介进行监测。结果 7个疟疾重点县(市、区)共查出39例疟疾病例,发病率为0.75/10万。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0 485例,发现疟原虫阳性5例,阳性率为0.048%;血检外来流动人口中的发热病人5 393例,发现疟原虫阳性34例,阳性率为0.63%,所有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媒介监测所捕获的按蚊均为中华按蚊;2个县(市)小学生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0.67%。结论浙江省疟疾疫情呈下降趋势,仍需加强监测力度以有效控制疟疾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