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519例,总成功率为95.0%(493/519)。其中旁道参与的SVT379例(共384条旁道),离断375条,成功率(97.7%);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34例,阻断慢径成功率94.7%(126/133);房性心动过速6例,成功4例,成功率66.7%。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1~52月,24例SVT复发(4.6%),再次接受RFCA后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2.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射频电流导管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519例,总成功率为95.0%(493/519)。其中旁道参与的SVT379例(共384条旁道),离断375条,成功率(97.7%);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34例,阻断慢径成功率94.7%(126/133);房性心动过速6例,成功4例,成功率66.7%。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随访1 ̄52月,24例SVT复发(4.6%),再次接受RFCA后均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00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经验和教训,以利提高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1993年4月~1999年8月共治疗300例RFCA。快速心律失常类别包括: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7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0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13例;阵发性心房扑动(AF)7例;快心室率(≥100次/分)心房颤动房室结改良1例。均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最佳靶点进行消融。结果 消融总成功率为97.3%,总复发率为3.4%,并发症发生率1.7%,无死亡病例。结论 射频消融已成为快速心律失常简捷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有目的地预测和降低并发症,识别和正确处理特殊病例,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00例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3.5~14岁儿童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100例,探讨RFCA治疗儿童PSVT的安全性及疗效。100例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79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1例。首次消融成功96例(96%)。失败4例均为AVRT。平均X线曝光时间19min。除2例AVNRT放置导管过程中发生一过性II度房室阻滞(AVB)外,余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4.5年,AVRT复发1例,AVNRT复发4例(占21例的19%),总复发率5%。结论:①RFCA治疗儿童PSVT安全、有效。②因儿童的AVNRT消融慢径易出现AVB且复发率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③术中X线曝光时间应<40min。  相似文献   

5.
对2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施行导管射频消融(RFCA),其中10例为预激综合征并房折返性心动过速(WPW并AVRT),10例为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DP并AVNRT),1例为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IART)。经RFCA预激旁路和房室结改良有18例获得成功,成功率85.7%。无并发症,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者。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靶点标测与射频消融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有效靶点标测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放电方法。方法67例IVT病人行RFCA治疗。右室IVT(IRVT)和左室IVT(IL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方法寻找靶点,右室流出道(ROT)IRVT用双大头导管交替标测或放置1根4极或10极电极导管于ROT作为参考电极。采用预设60~70℃渐增功率温控放电进行消融。结果67例IVT消融成功62例,成功率92.5%,其中23例IRVT成功21例,1例靶点位于右室流入道,消融成功,22例位于ROT,20例消融成功;44例IVT成功41例,1例靶点位于左室游离壁,消融成功,43例位于左室室间隔部,40例成功。4例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结论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是提高IVT消融成功率的有效方法。渐增功率温控放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6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6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房性心动过速伴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156例中15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44%.4例出现并发症,占2.56%.在随访1~24个月中,3例(1.97%)复发,而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文中对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作了评价,并对其适应证及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左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VT)合并预激综合征伴心房扑动、颤动的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成功地消融了左室中间隔面的VT起源灶和右游离壁的房室旁道。随访6个月,未服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无心律失常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方法和结果。方法 对35例IRVOT进行RFCA治疗,男性1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9.1±18.3)岁(8~72岁)。其中15例用常规方法消融,20例用非常规方法消融,非常规方法加用8F SB0 Swartz鞘并在右室流出道放置参考电极。两者均采用起搏与激动标测来确定消融靶点。结果RFCA治疗IRVOT的总成功率为88.6%(33/35),常规方法组成功率为86.7%,复发率为15.3%,非常规方法组分别为90.1%和5.6%;常规方法组的导管操作时间为(71±12)min,X线曝光时间平均为(32±8)min,非常规组分别为(40± 9)min和(16 ±5)min。IRVOT起自右室流出道近间隔部13例、游离壁10 例及介于两者之间 12例。成功消融部位激动标测 V波提前 QRS波 18~38ms,起搏标测与心动过速时12导联心电图(ECG)之QRS波形态完全相同。结论IRVOT非常规方法消融可以明显缩短导管操作时间、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降低复发率;IRVOT采用RFCA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复发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安全应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780例,总成功率97.8%。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5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82例;房扑15例;房颤5例;特发性室速8例;右室流出道室速、室早14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2例。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血胸、气胸、心包填塞、动脉拴塞、3°房室传导阻滞、室颤等严重并发症。本文特别强调了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确标测定位、细心轻巧操作、严谨控制消融能量和时间,术中与术后严密监护,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旨在探讨射频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1998年8月~1999年12月用RFCA治疗小儿SVT共9例,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8~14岁。经检查无器质性心脏病。在骶管或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右颈内静脉、股静脉、股动脉插入四极电极导管,先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后以大头导管精确定位标测,最后从小电能开始RF放电直至有效消融成功。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示显性预激综合征6例(3例右侧,3例左侧),右侧隐匿性预激综合征1例,房室结双径路1例,持续性房室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1例。RFCA治疗9例SVT,8例根治,1例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RFCA治疗儿童SVT疗效确切,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对顽固性SVT病儿,需终身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影响儿童学习者通过RFCA可得到根治。然RFCA对幼小婴儿心肌的长远影响尚待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小儿不同类型快速心律失常的成功率、复发率、安全性及对消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国内8家医院小儿心内科1994年4月26日至2012年9月30日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及RFCA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患儿3 058例,年龄0.33-16.50(7.6±3.8)岁.分析不同心动过速类型RFCA方法及效果、心动过速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RF-CA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接受心内电生理检查患儿共计3 058例,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 561例(83.7%)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VT/PVC) 497例(16.3%).SVT患儿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 630例(63.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750例(29.3%),心房扑动/切口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AFL/IRAT) 40例(1.6%),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FAT)141例(5.5%).2 958例患儿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6.8%,复发率4.8%,其中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原旁路/消融点复发3.6%,新的旁路/起源部位/心律失常类型1.2%.1 580例AVR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7.7%,复发率4.0%,其中原旁路复发2.4%,新的旁路/心动过速类型复发1.6%.右前/中间隔旁路首次消融成功率较低(88.2%),原旁路复发率较高(19.4%).740例AVNR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9.3%,复发率4.4%,其中原消融类型复发4.0%.40例AFL/IRAT患者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7.5%,随访无复发.131例FAT患者接受消融,首次消融成功率84.7%.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成功率81.0%;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率91.5%.FAT患者消融复发率12.6%,其中原消融点复发率11.7%.467例VT/PVC接受RFCA,首次消融成功率93.1%,其中采用二维标测成功率92.1%;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成功率100%.起源于不同部位VT/PVC首次消融成功率以左心室中后间隔起源为最高,达96.9%;最低为多源性VT/PVC,为66.7%.VT/PVC消融复发率6.4%,其中原消融点复发5.5%.不同年龄组首次消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CA并发症17例(0.55%),包括完全性房室阻滞4例(0.13%),二度房室阻滞6例(0.20%),血气胸1例(0.03%),麻醉意外1例(0.03%)及血管并发症5例(0.16%).结论 RFCA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成功率高,复发率低,是根治某些类型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低龄患儿RFCA成功率、复发率及并发症与其他年龄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融术难度有所增加,需谨慎选择.采用三维标测指导射频导管消融可明显提高难治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成功率.丰富的经验及熟练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儿童和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儿童和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选择 1995~ 2 0 0 2年在我院行射频消融 (RFCA)治疗的儿童和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共 32 1例 ,男 2 10例、女 111例 ,年龄中位数 13.4± 3.6 (1.5~ 18)岁 ;其中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2 0 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74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35例、房性心动过速 (AT) 5例、心房扑动 (AFL) 2例、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 (IST) 1例。记录所有病例术前未发作心动过速及心动过速发作时的体表 12导联心电图 ,结合电生理检查 ,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AVRT、AVNRT和IVT分别占6 3.6 %、2 3.1%和 10 .9%。年岁较小的儿童和青少年 ,右侧旁道较多 ,随着年龄的增加 ,左侧旁道相对越来越多。B型预激合并多旁道较常见。 35例IVT ,其中 2 3例为左室IVT ;6例为右室IVT。 12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 ;13例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心功能及心脏大小在RFCA术后 3~ 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①AVRT、AVNRT和IVT是儿童和青少年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 3种类型。②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经早期适当的治疗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射频导管消融360例儿童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3年12月360例因心律失常在我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的儿童患者360(男213例、女147)例,年龄15个月14(10±3)岁,平均体质量34 kg。结果 急性期消融成功率98.9%(356/360例),4例消融失败。360例患者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08例,占85.6%,307例(99.7%)患者消融成功,其中隐匿性房室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21例、显性旁路(预激综合征)8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05例;室性心律失常42例,其中室性早搏15例(均消融成功),27例室性心动过速(其中4例并发结构性心脏病,25例消融成功);房性心律失常10例(9例消融成功,其中典型心房扑动3例,不典型心房扑动1例,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6例)。所有患儿围术期均未出现明重要并发症。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期复发率为2.2%(8/356例),其中6例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 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有适应证的心律失常儿童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原因。方法: 对356 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资料。结果: 356例中10例复发,复发率2.8%,320例患者射频术后无心房回波,无跳跃现象,一直未复发;术后有心房回波无跳跃现象未诱发出室上速17例,其中3例复发;术后有跳跃及心房回波未诱发出室上速11例,其中5例复发;术后有跳跃无心房回波未诱发出室上速8例,2例复发。10例复发患者,第2次射频消融术后房室结不应期均较第1次术后延长,且与术前快径不应期差值明显减小,第2次射频消融术后随访至今(>9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慢径残存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射频消融策略。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科行射频消融的SVT患者1 460例, 17例并发PLSVC。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左侧隐匿性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例,阵发性房颤(PAF)3例。结果: 17例患者均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并放置冠状窦电极,8例AVNRT患者经房室结改良成功;6例左侧隐匿性旁路,4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2例经房间隔穿刺,在二尖瓣心房侧进行旁路消融;3例PAF患者行房间隔穿刺后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成功率10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PLSVC并发SVT,导管消融治疗仍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但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识别、导管消融的技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仍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全军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汇总分析全军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了解此项工作的现状与不足。方法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的注册登记和统计分析。两次注册时间分别为:1993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和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结果(1)两次注册共收到全军42家医院共14,599例登记资料,总成功率为96.5%(14092/14599),复发率为2.8%(400/14092),并发症发生率为0.5%(72/14599)。(2)各类心律失常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8344例(57.2%),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822例(33%)。(3)AVNRT及AVRT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成功率,频发室性早搏成功率显提高。心房颤动(AF)和非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nod—IVT)复发率仍较高,分别为27%和21.3%。并发症共发生72例,其中最多的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3例(31.9%)和心包填塞19例(26.4%)。结论全军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工作发展迅速。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仍是将来减少复发率和控制并发症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03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不同起源部位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的成功经验。103例IVT行RFCA治疗,左室特发性VT(ILVT)起自间隔部者以最早的P电位处为靶点,右室特发性VT(IRVT)和其他部位的IVT均以起搏与VT发作时12导联心电图QRS波形态完全相同处或最早心室激动处为靶点。结果:RFCA治疗IVT的成功率为96.12%,ILVT为92.9%,IRVT为98.4%,复发率为2.9%。IVT起源部位分别位于左室后间隔部32例,左室游离壁1例,左室流出道9例,右室流出道60例、流入道1例。结论:IVTRFCA的关键是消融靶点的标测和确定,可根据VT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估计其起源位置。IVT的RFCA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