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表现.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临床确诊股骨颈疝窝患者的髋关节9例X线平片、12例CT和10例MRI的表现.结果:14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4例、单发左侧7例和单发右侧3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最大径5~11mm平均8mm.X线平片表现为边缘清晰锐利透光区.CT表现为边界清晰,周边有硬化环的低密度影,并见有一裂隙向外穿越邻近骨皮质.MRI因疝窝内容物成分不同而呈不同信号.结论:邻近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X线平片因图像重叠易漏诊,CT具有确诊价值,MRI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颈滑膜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搜集37例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滑膜疝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X线平片检查、CT及MR检查。结果:37例共42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最大径线通常<10mm,可呈圆形或卵圆形。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圆形或半圆形边缘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并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MR I上病灶可呈3种异常信号。结论:股骨颈滑膜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呈圆形或半圆形、多伴有清晰锐利的薄层硬化缘。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滑膜疝较为特异的征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X线、CT及MRI影像表现与诊断误区。方法 5例由临床或手术证实为股骨颈疝窝患者均经CT扫描,3例又经X线平片检查,4例又经MRI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股骨颈疝患者中,CT误诊为骨腱鞘囊肿2例,X线平片误诊为缺血性骨坏死和骨样骨瘤各1例,MRI与CT、X线平片共同正确诊断股骨颈疝窝1例。5例疝窝均位于股骨颈前外侧1/4处,疝窝大小为0.6cm×0.8cm~1.4cm×2.0cm。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边缘清楚且围以硬化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伴发骨皮质细微断裂。4例经MRI检查的患者,其病变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在脂肪抑制T2WI呈更高信号,其中2例病灶边缘围以低信号带。T2WI显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CT、MRI表现,X线平片、CT、MRI相互结合有助于股骨颈疝窝的确诊。  相似文献   

4.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股骨颈疝窝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9例均为男性,年龄21-73岁,均有髋部疼痛,疼痛史2个月至2年.结果 9例中6例股骨颈疝窝为双侧,3例为单侧(右),其中行X线平片检查2例,CT 6例,MRI 5例.疝窝大小为0.5 cm×0.6 cm~1.0 cm×1.5 cm.位于股骨颈前上区(7例)或前下区(2例).X线平片示股骨颈区囊状低密度区,围以硬化白边.CT示股骨颈皮质下低密度区,有硬化边缘,其中2例有骨皮质细微断裂.5例MR T1WI呈低信号,其中3例T2WI呈高信号,围以低信号带,2例呈低信号,脂肪抑制序列5例均呈高信号,矢状面示疝窝位于髂腰肌背侧.T2WI示髋关节少量渗液2例.结论 股骨颈疝窝具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CT、MRI有利于明确股骨颈疝窝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机制。方法 搜集18例经病理证实或具有典型影像学征象的股骨颈疝窝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髋关节X线平片检查, 16例行CT检查,13例行MR检查, 8例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发射型计算断层摄影(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ECT) ]检查。结果 18例共22个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前外侧皮质下,最大径线通常<10mm,可呈圆形或卵圆形。X线平片上表现为伴清晰薄层硬化缘的透亮区,CT上表现为伴锐利的薄层硬化缘的骨质缺损区,并在病灶或上下相邻层面上前方皮质显示与病灶相通的局部裂隙样缺损。MRI上病灶可呈3种异常信号。ECT上大多数无明显异常。结论 股骨颈疝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锐利的薄层硬化缘。局部皮质与病灶相连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较为特异的征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数字X线成像(DR)及CT的表现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6例经临床确诊的具有典型影像学特征的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16例股骨颈疝窝共发现18个病灶,1例累及双侧股骨颈,均为单发,1例为单侧股骨颈2个病灶,14例为单侧单发病灶,其中8例累及右侧,6例累及左侧。16例患者中10例行髋关节DR检查,9例行髋关节CT检查。DR显示9例、误诊1例。DR上表现为股骨头基底部、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多有硬化环,CT上表现为股骨头颈交界处前外侧皮质下类圆形骨质缺损,周围有薄层硬化环,局部可见裂隙,其内为较均匀的液体密度,直径约2-12 mm。结论股骨颈疝窝的DR与CT影像上均有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可以作出正确的诊断,CT在鉴别诊断及可疑病灶的检出上优于DR。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临床确诊或具有典型表现的股骨颈疝窝16例,分析其X线、64排CT及1.5T-MRI表现。结果 16例患者共发现21个病灶,其中左侧5例,右侧6例,双侧均发生5例;X线表现为股骨颈外侧局部不规则略低密度影;CT发现14个病灶,9个病灶为单囊型,表现为圆形、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环形硬化;4个病灶为双囊型,表现为一大一小两个低密度灶,似"葫芦"形,中间见分隔;1个病变为长条状;MRI发现9个病灶,不规则形2个、类三角形1个、其余6个均为圆形或类圆形单囊型;T_1WI、T_2WI均表现为中间高信号,边缘环形低信号3个;T_1WI为低信号、T_2WI为中间高周边低、T_2WI(fs)为高信号4个,T_1WI、T_2WI均为低信号2个。CT冠状位重建、MRI冠状位扫描显示病变均位于骺线下方偏外侧。结论股骨颈疝窝有特殊的好发部位,X线、CT和MRI可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展现其形态、密度及内部信号特点,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FDB)病灶周边环形硬化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本院2001年至2007年经临床手术和病理证实的FDB病例62例,其中有环形硬化边者17例(占27.4%)。17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5例行CT检查,2例行MRI检查。分析环形硬化边的特点,其中1例行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对照分析。结果FDB有环形硬化边者17例,全部为单发;其中股骨颈及粗隆间13例,股骨远端1例,髂骨3例。X线平片和CT像上病灶均有较完整的环形硬化边,其厚度不均匀;病灶内密度也不均匀;环形硬化边在T1WI与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环形硬化边对应的组织学表现为成熟骨组织。结论FDB病灶周围环形硬化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5例,螺旋CT检查9例,MRI检查6例。4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3例CT及其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在T1WI呈低信号,T2WI和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MRI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例。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其三维重建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胫骨上端18例,股骨下端2例,肱骨上端2例。表现为骨骺区分叶状骨质破坏区,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硬化边厚薄不一。病灶周围在X线和CT上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MRI表现为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常不与病灶相邻,MRI上为长T1、短T2信号,与皮质间见条状高信号。邻近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见关节积液。MRI上病灶可呈环状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强化。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股骨颈疝窝的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600例骨盆平片,其中男299例,女301例,年龄18~82岁,分析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X线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 1200侧髋关节中,股骨颈疝窝58例(64侧),发生率为5.3%,其中男39例(68.7%),女19例(31.3%),左侧25例(39.1%),右侧27例(42.2%),双侧6例(18.7%).男女性别组股骨疝窝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表现为股骨颈外上侧的类圆形透亮区,边界清楚,部分周边有硬化缘.结论股骨颈疝窝的发生率为5.3%,有典型的X线表现,它的出现提示髋关节撞击综合征可能.  相似文献   

12.
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骨内脂肪瘤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影像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骨内脂肪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1例均行X线、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表现边界清晰的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55~-120 HU,病灶边界不规则,伴有厚薄不一的硬化缘,5个病灶中心可见结节状钙化灶.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信号受抑变低,边缘见长T1短T2信号,其内见线条状长T1短T2信号的纤维分隔及长T1长T2的液性囊腔.结论:结合发病年龄、病变部位、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对本病可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和CT、MRI的重复检查.  相似文献   

13.
髋周单发局灶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髋周单发局灶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髋周单发局灶性骨纤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1例行MRI检查。结果12例均为单骨单发局灶性病灶,分别位于股骨颈4例,转子间区2例,转子下区3例和髋臼顶3例。4例股骨颈病灶呈凸向外上方的半圆形;2例转子间区和2例转子下区病灶呈与股骨长轴一致的纵椭圆形,1例转子下区病灶为圆形;3例髋臼顶部病灶呈圆形。病变均伴有硬化缘。CT上病灶内为高于肌肉的软组织密度,密度不均匀,内可见斑点状、絮状钙质样高密度影。MRT1WI上类似肌肉信号,T2WI上信号介于肌肉和正常骨髓之间,增强扫描T1WI呈较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髋周单发局灶性骨纤形态规则,伴有清楚硬化缘,内含高于肌肉的软组织密度和斑点状、絮状钙质样高密度影为其特征,CT能对其作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2例成软骨细胞瘤的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12例中肿瘤位于胫骨近端4例,股骨头3例,股骨远端1例,肱骨头3例.胸椎(Th_3)附件1例。11例长骨病变者发生于骨骺和干骺端8例。骨端3例。主要X线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骨质破坏区,边界清晰,8例可见硬化边,3例可见病灶内有点状钙化。7例行CT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区边界锐利、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云絮状钙化6例。4例行MRI扫描,病灶于T_1WI上表现为等或稍低信号。T_2WI均呈低信号,其内可见点状高信号,STIR上呈均匀高信号;硬化边呈线样低信号,2例病灶周围骨质内有水肿.3例可见相邻关节囊积液。结论:成软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多数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回顾性阅读病理证实的5例髋周骨内脂肪瘤的X线平片和CT片,分析其征象。结果5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个病灶位于股骨颈,4个位于髋臼。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不规则形透光区,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CT值为-60~-120HU,最大径为1.0~3.5cm。病灶边缘不规整,伴有厚薄不等的硬化边,其中3个病灶中心和边缘可见小结节状钙化。结论髋周骨内脂肪瘤和其他部位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相似,CT能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确诊股骨颈疝窝患者的髋关节27例CT和14例MRI的表现。结果:27例股骨颈疝窝中,双侧7例、右侧12例和左侧8例。病灶均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下,呈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最大径3-13mm,平均9±0.5mm。CT表现为边界清晰,周边有硬化环的低密度影,并见有一裂隙向外穿越邻近骨皮质。MRI因疝窝内容物成分不同而呈不同信号。结论:股骨颈疝窝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部皮质下,多伴有清晰的薄层硬化缘。邻近皮质与病灶相通的裂隙样缺损是诊断股骨颈疝窝为特异的征象。CT具有确诊价值,MRI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颈疝窝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06年10月的300例CT检查中13例股骨颈疝窝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3例股骨颈疝窝均为单侧发病,左侧9例,右侧4例;CT表现为髋关节股骨颈前上1/4部位,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周边有硬化环,直径为4~10mm。结论:CT对股骨颈疝窝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