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与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肇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接受PVP治疗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行侧孔型骨水泥推注器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直孔骨水泥推注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骨水泥灌注量。分别在术前、术后1 d及术后1周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伤椎骨密度和椎体前缘高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椎和腰椎骨水泥灌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和术后1周时VAS评分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时伤椎骨密度和椎体前缘高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沿骨折线分布出现率高于对照组,邻椎骨折、伤椎塌陷/骨折及骨水泥渗漏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接受常规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观察组(38例,接受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48例65岁以上高龄患者的53个椎体用经皮椎体内注射甲聚基丙烯酸甲酯(PMMA)行椎体成形术。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8个月)。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外漏、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疼痛完全消失31例,占64.6%;明显缓解17例,占35.4%;无缓解0例。所有患者均恢复骨折前活动功能,术后未再发生压缩性骨折及疼痛。结论:短期随访证实PVP可以有效改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对于高龄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18-1720
目的观察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各23例。单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双侧组给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双侧穿刺注入骨水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改善率、临床疗效。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改善率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单、双侧注入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相当,但单侧治疗放射暴露及骨水泥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山东莱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注入小剂量骨水泥,对照组注入常规剂量骨水泥,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渗漏以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和高度的恢复值分别为(82.26±2.98)%、(3.33±0.25)mm,对照组为(65.69±2.66)%、(1.70±0.65)mm,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7%,P0.05。结论小剂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l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pressed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外伤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34例,其中:采用PVP技术治疗(PVP组)16例,手术均在C臂监视下完成,术后给予临床观察和随诊;保守治疗组18例给予保守治疗.结果 PVP组术后腰背部疼痛均有缓解,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PVP组比保守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PVP治疗老年OVCF可快速缓解疼痛症状,临床疗效良好,是治疗OVCF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6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74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观察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注入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注入低黏度骨水泥,观察术后两组患者疼痛、功能障碍以及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高黏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随访12个月内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病人42例作为渗漏组,选取同期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且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的84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Cobb角、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术前椎体压缩率、是否合并椎体骨劈裂口,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Cobb角、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骨水泥椎体体积比、术前椎体压缩率、是否合并椎体骨劈裂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增大、合并椎体骨劈裂口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病人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水泥椎体体积比增大、合并椎体骨劈裂口是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PVP的172例OVCF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DR正侧位片复查结果确定骨水泥弥散范围,并将其分为弥散不佳组和弥散优良组。统计两组的骨密度值、手术入路、黑线征、Kummell病、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骨折类型及骨水泥体积分数。分析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显示,弥散不佳100例,弥散优良72例。两组的骨密度值、手术入路、Kummell病占比、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黑线征占比、骨折类型、骨水泥体积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入路、Kummell病、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是骨水泥弥散分布情况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手术入路为正相关因素,Kummell病、手术时机和骨髓水肿形态为负相关因素。结论 手术入路、Kummell病、手术时机、骨髓水肿形态是骨水泥弥散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效果。方法选择130例老年女性OVCF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5例。2组患者均接受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低黏度组采用低黏度骨水泥,高黏度组采用高黏度骨水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手术前后伤椎高度以及相关指标。结果高黏度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为13.85%,显著低于低黏度组的29.23%(P 0.05);高黏度组术后伤椎高度显著高于低黏度组(P 0.05);术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 0.05),但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高黏度组Cobb角、前后缘高度比、中部高度比、后缘高度比均显著优于低黏度组(P 0.05);术后3个月随访,高黏度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显著高于低黏度组(P 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OVCFs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骨水泥渗漏率,术后伤椎高度、功能恢复效果优于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并与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11月我院60例OVCF患者,其中PVP治疗30例,保守治疗30例,对术后2周及3月后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OVCF患者,2周内行PVP术疗效较优,3月以后二者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VP及保守疗法均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有效方法,而在2周以内,PVP较保守治疗能更有效地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3.
杨光  李仁波  周伟  陈波 《系统医学》2023,(14):136-139+143
目的 探讨椎体压缩性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VCF)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治疗后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2022年9月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新发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PKP治疗,且术后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根据术后复查结果判断骨水泥渗漏情况,并按是否发生渗漏将患者分为渗漏组(n=19)与非渗漏组(n=87),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与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结果 渗漏组椎体前中柱高度、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注射区域为边缘区的患者占比、压缩程度≥50%的患者占比均明显高于非渗漏组,后壁完整性占比低于非渗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注射区域为边缘区、椎体前中柱高度、骨水泥注射量、压缩程度≥50%是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OR=11.010、1.744、31.800、4.822,P<0.05)。结论 VCF患者行PKP治疗...  相似文献   

14.
程才  王路  李书奎 《中国临床康复》2014,(12):1811-181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技术已成为临床治疗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风险。目的:探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32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将患者按照骨水泥注入量分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2-4 mL,常规剂量组骨水泥注入量为4-6 mL,将同期入院急性骨质疏松压缩骨折因手术禁忌无法进行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结果与结论:改良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末次随访时疼痛缓解及椎体高度恢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小剂量组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相邻节段椎体继发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恢复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说明椎体成形治疗操作过程中,应用改良小剂量骨水泥方法在达到满意临床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骨水泥渗漏、相邻节段继发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2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助于增强疗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治疗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5-06/2006-06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及大庆龙南医院骨科对35例40个椎体的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使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成形材料:美国KYPHON公司生产的骨水泥,生产准许号:(GB/T19001-2000和YY/T0287-1996)。结果:35例患者均参加随访6个月。术后均未出现骨水泥外漏、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等并发症。35例患者中5例出现穿刺部位局部疼痛,服用镇痛药物后均缓解。疼痛完全消失25例,占71.4%;明显缓解8例,占22.6%;轻度缓解2例,占6.0%;无缓解0例。15例患者在术后72h内均能下床活动。术后未再发生压缩性骨折及疼痛。结论:经皮椎体注入骨水泥可以有效改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疼痛症状,随访6个月未出现充填剂不良性宿主反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33例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KP术。测量伤椎前缘、中缘及Cobb’s角度术前、术后值,同时应用视觉模拟数字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ODI)综合评估手术疗效。结果3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随访14~39个月,平均22.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分别由术前的(7.9±0.8)分、(74.2±9.9)分降至术后的(2.9±0.9)分、(36.8±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评分分别为(2.7±1.1)分、(35.6±6.9)分,较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椎前缘、中缘高度由术前的(30.6±8.1)%、(40.5±14.9)%恢复至术后的(66.9±13.5)%、(74.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Cobb’s角度(25.3±8.8)°,术后(14.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例(33%)术中出现骨水泥渗漏,但并未产生临床症状。结论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相邻椎体骨折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椎体成形术中在椎体内注入人工骨,观察组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的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 11%,显著高于对照组92. 45%(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年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分别为0%、1. 89%、3. 7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7 d、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 67%,显著低于对照组9. 44%(P 0. 05)。结论椎体成形术中注入骨水泥可以降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发生相邻椎体骨折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将46例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中西医联合治疗的23例为观察组,单纯西医手术治疗的23例为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进行疗效统计并比较差异性。观察组23例治疗后1个月时Cobb角13.3±2.7°,疼痛状态平均得分为1.77±0.13分,生活功能平均得分为1.28±0.11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复位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中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