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二线、三线化疗有效率较低,靶向药物的应用为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令人满意的抗癌活性.本研究旨在评价阿帕替尼用于一线治疗进展后晚期非鳞NSCLC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晚期非鳞NSCLC不同治疗组患者的疗效和生存情况,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以单纯化疗组为对照,阿帕替尼单药组、单纯化疗组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0个月(P=0.381)、3.7个月和6.0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6.0个月(P=0.494)、6.5个月和9.0个月(P=0.001).3级-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15.8%和16.0%(P=0.947).治疗方案(P=0.018)及体能状态(performance status,PS)(P<0.001)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吸烟史(P=0.014)、治疗方案(P=0.002)和PS(P<0.001)是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阿帕替尼安全性高,肺癌一线治疗失败后,二线或三线化疗联合阿帕替尼,与单纯化疗相比,患者有PFS和OS获益,阿帕替尼单药与单纯化疗组间PFS和OS无明显差异;无吸烟史、PS 0分-1分和联合治疗的患者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多线治疗失败后进行阿帕替尼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阿帕替尼单药化疗和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结果 29例患者中,1例死亡,1例由于血小板降低而停止用药,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共27例.27例患者的中位PFS为3.1个月(1.0~6.1个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的PFS为3.10个月,阿帕替尼单药化疗患者的中位PFS为3.4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部分缓解3例,疾病稳定12例,疾病进展12例,ORR为11.11%,DCR为55.5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化疗方案数是影响乳腺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化疗后患者的3~4级不良反应包括手足综合征2例(6.90%),高血压2例(6.90%),低血小板血症1例(3.45%).结论 阿帕替尼单药及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徐炎良  陈立  王玲 《实用癌症杂志》2014,(12):1586-1588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江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吉非替尼治疗失败晚期肺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每位患者化疗直至其发生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或者发生肿瘤进展,化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疗效与安全性评价,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近期疗效: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3例(17.57%),疾病稳定30例(40.54%),疾病进展31例(41.89%)。安全性:骨髓抑制42例(56.76%),胃肠道反应23例(31.08%),心律失常17例(22.97%),脱发15例(20.27%),肾功能异常12例(16.22%),肢端麻木10例(13.51%),肝功能异常4例(5.41%)。远期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为3.1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2.4~3.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 OS)为11.8个月,95%CI为8.2~14.8个月;1年生存率为41.89%(31/74)。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吉非替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张晶晶  王亚兰 《癌症进展》2021,19(7):710-714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0例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观察用药后疾病控制率(DCR)、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10例患者均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1例,ORR为40%(4/10),DCR为90%(9/10),中位PFS为4.0个月(95%CI:1.15~6.8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作为二线治疗方案治疗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作为二线以上治疗方案的3.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联合依托泊苷治疗2个部位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中位PFS为4.0个月,与治疗2个以上部位转移患者的7.0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0.0%,不良反应以1~2级为主,仅发生1例3~4级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口服依托泊苷化疗对晚期复发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重新评价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PH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卡瑞利珠单抗200 mg q3w联合阿帕替尼250 mg qd×21 d治疗。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基线特征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从中估计中位总生存期(OS),然后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预测影响OS的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PHC患者,一线治疗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3.3%(7/30),二线及以上治疗患者的ORR为15.4%(2/13)。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3%(25/30)和61.5%(8/1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5.0个月(95%CI 3.2,6.8)和4.0个月(95%CI 1.7,6.3)(P=0.514),中位OS分别为13.0个月(95%CI 11.2,14.8)和9.0个月(95%CI 2.8,15.2)(P=0.179)。在43例患者中,33例(76.7%)存在3级或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寻找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特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53例服用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总体纳入患者的ORR为6.9%,DCR为44.8%,中位PFS(median PFS,mPFS)为3.1个月(95% 2.863~3.337),中位OS(median OS,mOS)为6.0个月(95%CI 4.392~7.608)。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7.6%(60/126),其中61.7%(37/60)的患者因此中止治疗。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转移灶数目≤2个(P=0.008)、存在肝转移(P=0.007)、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32)、联合全身治疗(P=0.036)是DCR的独立预后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确诊患癌时间>1年(P=0.016)、病理见低黏附性癌成分(P=0.001)、用药4周内耐受良好不发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P=0.009)是PF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转移灶数目≤2个(P=0.007)、骨髓抑制程度在2度及2度以下(P=0.014)是OS延长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效、安全可控,转移灶数目、肝转移等临床特征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与单纯多西他赛在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二线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纳入98例晚期非鳞NSCLC,随机分为治疗组(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48例以及对照组(多西他赛)50例,观察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并将治疗组的临床病理因素纳入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中位PFS分别为4.1个月与3.1个月(P=0.045);中位OS分别为10.4个月与8.8个月(P=0.023)。两组患者3-4级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未见明显差异。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高分化、转移灶≤1个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分化程度是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治疗晚期非鳞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晚期非鳞NSCLC二线治疗中,阿帕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与多西他赛对比有生存获益,且耐受性好,肿瘤分化程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吉非替尼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73例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治疗,其中62例为诱导化疗后维持治疗,111例为复发后治疗.中位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不同因素分层生存期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维持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5.0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19.3~30.7个月;复发后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2.5个月,95%CI为9.3~15.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持治疗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为16.5个月,95%CI为8.7~24.3个月;复发后治疗组PFS为9.2个月,95%CI为7.5~10.9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持治疗组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吸烟状况、病理类型、是否有肝脏转移和吉非替尼治疗的客观疗效.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化疗后给予吉非替尼维持治疗,其生存期和PFS明显长于复发后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铂类方案失败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6例铂类方案失败复发或转移性HNSCC患者,口服阿帕替尼250 mg/d,替吉奥每天60 mg/m2,分早晚2次口服,第1天至第14天,休息7 d,每21 d为1个周期,完成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4例,疾病稳定16例,疾病进展6例。客观缓解率为15.3%(4/26),疾病控制率为76.9%(20/2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8个月(2.1~6.3个月),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血小板下降、乏力等。结论低剂量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治疗铂类方案失败复发或转移性HNSCC近期疗效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可耐受,有潜在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晚期ES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56例后线接受阿帕替尼单药治疗的晚期ESCC患者.阿帕替尼治疗的起始剂量为每天500 mg或250 mg.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不良反应及预后.研究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后不同后续治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94例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其后续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接受单纯化疗)、B组(接受曲妥珠单抗+化疗)和C组(接受拉帕替尼+化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分析可能影响抗HER-2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94例患者均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2.3个月。三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mPFS)分别为3个月、4.5个月及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C组PFS较A组及B组均明显延长,B组PFS较A组明显延长。A、B、C三组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8.7%、29.7%、38.2%,三组的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分别为21.7%、54.1%、64.7%,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影响PFS的单因素进行分析,拉帕替尼、一线疗程(曲妥珠单抗)获益时间≥6个月、无内脏转移是PFS的影响因素;而拉帕替尼、一线疗程(曲妥珠单抗)获益时间≥6个月是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曲妥珠单抗治疗失败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后续治疗方案中含抗HER-2靶向药物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分析。方法:按照制定的患者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自2016 年3 月至2017 年4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72 例胃癌晚期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单药组、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单纯化疗组、阿帕替尼单药组、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48.3%、61.1%和72.0%(P>0.05),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3.8%、16.7%和28.0%(P>0.05)。3~4 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1%、16.8%和24.0%(P>0.05)。以单纯化疗组为对照,其他两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分别为93、117(P>0.05)、160 d(P=0.001)。经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发现,有无腹水(P=0.041)、TNM分期(P=0.036)及治疗方案(P=0.001)是mP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用于一线及以上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的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可控,安全性较好,有可观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阿帕替尼是全球首个针对晚期胃癌的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寻找合适的疗效预测标志物及筛选敏感人群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该研究旨在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寻找有效的临床预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5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单药口服阿帕替尼。观察指标为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患者总体中位PFS(median DFS,mPFS)为71 d(95%CI:50.1~91.9 d),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5.71%,DCR为65.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于56岁、ECOG评分0~1分、药物剂量500 mg、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蛋白尿者PFS显著延长;而ECOG评分0~1分、药物剂量500 mg、高血压、HFSR、蛋白尿、腹泻者DCR较高。Cox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07)、药物剂量(P=0.014)、高血压(P=0.012)及治疗相关HFSR(P=0.046)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ECOG评分0~1分(P=0.014)、高血压(P=0.043)及HFSR(P=0.012)与DCR高显著相关。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控的安全性。ECOG评分、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及HFSR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DCR和PFS的独立预测因素,而药物剂量可作为PFS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为主的方案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阿帕替尼为主的方案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3例,分别采用 RECIST 1.1版与NCI-CTC 4.0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例患者可评价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6例和进展(PD)2例,总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27.3%和 81.8%。中位无进展生存率(PFS) 6.0个月(95%CI:2.837~9.163个月),中位总生存率(OS)12.0个月(95%CI:5.674~18.326个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出血。结论:阿帕替尼为主的方案对于多线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阿帕替尼治疗组(实验组)和最佳支持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帕替尼组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为11.8%、疾病控制率(DCR)为52.9%,与最佳支持治疗组比较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3.1个月、1.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主要为高血压、蛋白尿及手足综合症,发生率分别为58.8%(10/17)、52.9%(9/17)、29.4%(5/17), 经治疗后可缓解。结论:阿帕替尼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小,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预后不良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9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阿帕替尼治疗66例难治性鼻咽癌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疗效及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  结果  阿帕替尼治疗难治性鼻咽癌的客观缓解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54.5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PFS)为7个月(95%CI:2.816~11.184),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20个月(95%CI:11.496~28.504)。评价66例患者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40.90%(27/66)、高血压45.45%(30/66)、手足综合征37.88%(25/66),无4级不良反应发生;Cox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水平是PFS的影响因素,WHO病理类型是OS的影响因素。  结论  难治性鼻咽癌应用阿帕替尼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制,对于依从性好、无其他有效治疗方案的难治性鼻咽癌患者可考虑选择,但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以下简称白紫)对比阿帕替尼联合白紫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一步探讨胃癌后线免疫治疗的获益人群。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06月至2021年05月我院局部进展/远处转移胃癌一线应用L-OHP+卡培他滨/替吉奥,或者FOLFOX方案治疗进展后的112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55例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紫,对照组57例予白紫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观察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 DC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分析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2.8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ORR为45.5%、26.3%,DCR为76.4%、57.9%(P<0.05);mPFS为5.6个月、4.4个月(P<0.05),mOS为13.1个月、11.6个月(P<0.05)。ECOG PS评分=0、E...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23例,病理均经肠镜或手术证实,术后按结直肠癌诊疗规范行化疗,一线或二线化疗进展后进入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化疗。单药阿帕替尼组16例,口服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7例,前3个月剂量250~500 mg,每个月评价可测量病灶,3个月以后每3个月应用CT评价疗效,评估阿帕替尼治疗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  结果  所有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9例,病情稳定(stable disease,SD)7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7例,客观缓解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39.13%,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69.56%,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19.0个月,中位PFS为5.0个月。单药阿帕替尼组无CR,PR 5例,SD 5例,PD 6例,ORR为31.25%,DCR为62.50%,中位PFS为4.5个月。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无CR,PR 4例,SD 2例,PD 1例,ORR为57.10%,DCR为85.70%,中位PFS为12.0个月。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同步化疗、阿帕替尼剂量、LDH升高、低蛋白血症及疗效评价与PFS相关(均P < 0.05);同步化疗、阿帕替尼剂量、血红蛋白降低、CD4+淋巴细胞下降及疗效评价与OS相关(均P < 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LDH升高为PFS的独立影响因素,上述因素与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以轻度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为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改善化疗失败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PFS,可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Guo GF  Xia LP  Qiu HJ  Xu RH  Zhang B  Jiang WQ  Zhou FF  Wang F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10):777-781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对K-ras基因状态不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10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统计患者的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期(OS).比较一线与非一线化疗联合应用西妥昔单抗、含奥沙利铂方案与含伊立替康方案的ORR、DCR、PFS和OS的差异.结果 102例患者的ORR和DCR分别为43.1%和74.5%,中位PFS和OS分别为4.0个月和28.5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9.2%、50.9%和27.5%.一线与非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患者的ORR(50.0%和40.0%,P=0.344)、DCR(78.1%和72.9%,P=0.571)和OS(51.0和35.0个月,P=0.39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患者的PFS(5.5个月)较非一线者显著延长(3.0个月,P=0.001).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与应用含伊立替康方案治疗患者的ORR(54.2%和40.0%,P=0.223)、DCR(79.2%和74.7%,P=0.654)、PFS(5.0个月和3.0个月,P=0.726,)和OS(36.0个月和40.0个月,P=0.7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常见的不良反应有痤疮样皮疹(80.4%,3~4级9.8%)、中性粒细胞下降(66.7%,3~4级18.6%)、腹泻(19.6%,3~4级5.9%),无与治疗相关性死亡病例.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K-ras基因状况不明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有效率较高,中位生存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少且程度轻.比较一线与非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治疗、含奥沙利铂方案与含伊立替康方案间的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摘 要:GOG240试验确立了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转移性或复发性宫颈癌的标准一线疗法。BEATcc研究旨在评估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添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这项由研究者发起的、随机、开放标签的Ⅲ期临床试验,纳入了来自欧洲、日本和美国92个中心、转移性(ⅣB 期)、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患者具有可测量病灶、未经治疗、不接受根治性手术或放疗,患者以1∶1分层区组随机分配至标准治疗组[顺铂50 mg/m2或卡铂(AUC=5)+紫杉醇175 mg/m2+贝伐珠单抗15 mg/kg,均在每周期第1天进行,3周重复]及试验组(标准治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1 200 mg),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患者退出或死亡。分层因素是既往伴随放化疗(是或否)、组织学(鳞状细胞癌与腺癌,包括腺鳞癌)和铂类药物类型(顺铂或卡铂)。主要终点是研究者判断的无进展生存期以及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分析的总生存期。2018年10月8日至2021年8月20日期间,519例患者接受入组筛查,410例患者入组。试验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7个月 (95%CI:12.3~16.6个月),标准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0.4个月 (95%CI:9.7~11.7),风险比为0.62 (95%CI:0.49~0.78,P<0.001)。在中期分析中,两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32.1个月 (95%CI:25.3~36.8个月) 和22.8个月 (95%CI:20.3~28.0个月),HR=0.68(95%CI:0.52~0.88,P=0.004 6)。试验组中79%的患者和标准治疗组中75%的患者发生≥3级的不良事件。阿替利珠单抗导致1~2级腹泻、关节痛、发热和皮疹增加。因此,在转移性、持续性或复发性宫颈癌中,贝伐珠单抗联合铂的标准化疗方案中添加阿替利珠单抗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应作为新的一线治疗方案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