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I(cTnI)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4例HIE患儿(轻度HIE组38例、中度HIE组40例、重度HIE组36例)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30例健康新生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HIE组血清cTnI、AST、LDH、CK以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轻、中度HIE组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HIE组,中度HIE组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均均显著高于轻度HIE组,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与病情呈正性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HIE患儿血清cTnI与AST、LDH、CK、CK-MB水平对患儿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与患儿心肌损伤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生理性黄疸患儿59例(生理性黄疸组),病理性黄疸患儿33例(病理性黄疸组)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新生儿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心电图校正Q-T间期(QTc)、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以及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的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病理性黄疸组患儿CK、CK-MB、LDH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高于生理性黄疸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QTc、QTcd、EF、E/A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应谨慎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检测其血清总胆红素、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乳酸脱氢酶等改变情况,观察高胆红素对心肌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的TSB、DSB、CK、CK-MB以及LDH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患儿治疗前22例肌钙蛋白检测为阳性,治疗后全部转阴。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上升,心肌受损程度加重,且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一旦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就可能导致心肌受损,心肌酶会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而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4.
对收治的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心肌酶谱进行测定,测定项目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的损害及治疗前后心肌酶活性的变化。10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后AST、LDH、CK、CK-MB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害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后心肌酶也可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心肌保护和对心肌损害的治疗,降低永久性心肌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中过高胆红素水平对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 7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高胆红素组,61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CTNI)值。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CK、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CTNI的阳性率远远大于CK-MB(P<0.05);而治疗后患儿血清CK、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过高的胆红素可造成心肌细胞的损伤,早期监测CK、CKMB、CTNI,及时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损害的发生。而且CTNI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50例生理性黄疸健康儿,在黄疸极期(黄疸最明显时)、黄疸减退期(黄疸减退一半时)和黄疸消退后验cTnI、间接胆红素(IBIL)。结果:(1)生理性黄疸组各期cTnI值基本一致,相互比较差异不明显(P>0.1)。(2)在黄疸极期高胆红素血症组cTnI明显增高,与生理性黄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经治疗后随IBIL的降低cTnI也随之下降,3个时期相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4)cTnI值与IBIL值呈高度正相关(r=0.874,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肌损害,IBIL越高损害越明显。检测cTnI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总胆红素(TBIL)与血清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谱的关系,探讨新生儿TBIL水平对肝、肾功能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设计。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集我院产科出生的1 303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测定新生儿的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尿素(BUN)、尿酸(UA)、血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按照新生儿TBIL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正常组(n=606)、轻度黄疸组(n=428)以及中重度黄疸组(n=269),并比较组间肝、肾功能指标及心肌酶谱的差异。结果组间ALT、AST、BUN和UA的测量值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F=0.58,P=0.56;F=0.73,P=0.33;F=2.00,P=0.14;F=0.23,P=0.80),而组间ALP、GGT、ALB、Cr、CK、HBDH和LDH的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8,P=0.02;F=10.03,P<0.01;F=15.20,P<0.01;F=4.94,P<0.01;F=5.84,P<0.01;F=14.67,P<0.01;F=12.98,P<0.01)。中重度黄疸组患儿的ALP、GGT、ALB测量值高于正常组的值(P<0.05),中重度及轻度黄疸组患儿的HBDH和LDH测量值均高于正常组新生儿的值(P<0.05),中重度黄疸组患儿的GGT、HBDH和LDH测量值高于轻度黄疸组患儿的值(P<0.05);而中重度及轻度黄疸组患儿的Cr、CK测量值均低于正常组的值(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肝、肾功能有一定影响,对心肌能够造成一定损伤;在临床上对黄疸新生儿应及时尽早采取干预和治疗措施,以降低高胆红素血症血症对肝、肾及心肌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心肌酶联合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确诊的由败血症、肺炎、ABO溶血、母乳性黄疸导致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各30例,新生儿肝炎和低体质量早产儿引发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各20例。选取同期本院产科足月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纳入对象进行PCT、CRP、心肌酶[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检测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细菌感染组PCT、CRP水平升高(P<0.05);心肌酶浓度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均升高(P<0.05);细菌感染组、早产儿组及溶血症组CK-MB水平显著升高(P<0.01),母乳性黄疸组和肝炎组CK-MB水平也升高(P<0.05);肝炎组AST、LDH活性显著升高(P<0.01)。PCT在细菌性感染组中的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CRP(P<0.05),而在肺炎组中灵敏度显著低于CRP(P<0.01)。结论 PCT、CRP、心肌酶的变化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几项指标的检测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接收的91例HIE新生儿和40例健康新生儿分别作为患儿组和对照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患儿组进一步分为轻度亚组、中度亚组和重度亚组,按照治疗效果将患儿组又分为有效亚组和无效亚组,检测各组CK、CKMB水平。结果患儿组CK、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亚组随着病情程度的家重,其CK、CK-MB水平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有效亚组CK、CK-MB水平低于无效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K、CK-MB水平升高是HIE新生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检测CK、CK-MB水平变化有利于评估治疗效果及预测患儿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在窒息后新生儿缺氧性心肌损伤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窒息新生儿40例,按照窒息程度分为2组分别于生后24h内和生后第3d、第7d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并将同期住院的非缺氧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患儿,出生后24h内及生后第3d的CK、CK-MB、LDH、α-HBDH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之间CK、CK-MB、LDH和α-HBDH亦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2)24小时内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CK-MB升高最为明显;生后第3天,CK和LDH、α-HBDH逐渐达高峰;第7d轻度窒息组CK、CK。MB、α-HBDH呈下降趋势,逐渐降至正常水平,而LDH仍呈升高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新生儿窒息早期即有心肌酶的改变,表现缺氧程度与心肌酶水平升高呈正相关;(2)缺氧性心肌损害与新生儿窒息程度有相关性;(3)心肌酶谱检测对进一步诊断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有重要价值;(4)新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新生儿窒息患者64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新生儿50例为对照组。根据窒息分级得到轻度窒息患儿37例,重度窒息患儿27例。对比几组患儿心肌酶水平,并分析心肌酶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危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轻度窒息组AST、CK、CK-MB、LDH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并且轻度窒息组中出现心肌酶升高、合并心肌损伤病患比例均显著低于重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心肌酶中AST、CK、CK-MB、LDH与新生儿窒息缺氧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84,P0.001;r=0.819,P0.001;r=0.728,P0.001;r=0.803,P0.001)。结论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是诊断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指标,为新生儿窒息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血清CK-MB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18例足月新生儿高胆(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73例;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145例)和20例对照组测定血清CK-MB。结果轻度高胆红素血症组CK-MB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CK-MB高于轻度黄疸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足月新生儿不明原因高胆存在CK-MB增高,且中重度黄疸患儿CK-MB升高明显,应注意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的表达水平,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01-01—2017-01-01某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观察组,依据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分为轻中度黄疸组(TBiL342 mol/L)60例,重度黄疸组(TBiL≥342 mol/L)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选取同期因其他疾病住院的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6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入院时TBiL、NT-proBNP、肌钙蛋白(cTnI)及胱抑素C(Cystatin C)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T-proBNP、c TnI、Cystatin C与TBiL的关系。予观察组患儿光疗等综合治疗,检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TBiL、NT-proBNP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变化情况,予观察组急性期完善心电图及头MR检查,并观察有无心肌损害临床表现。比较各组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新生儿NT-proBNP、c TnI、Cystatin 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42,163.64,5.59,P均0.05)。重度黄疸组患儿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黄疸组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重度黄疸组患儿c TnI、Cystatin C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黄疸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黄疸组及重度黄疸组患儿治疗后TBiL及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NT-proBNP、c TnI、Cystatin C与TBiL均呈正相关关系(r=0.613,0.495,0.423,P均0.05)。另外NT-proBNP与c TnI也呈正相关(r=0.616,p=0.000)。轻中度黄疸组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5%,重度黄疸组预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31%,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330.05)。结论 NT-proBNP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呈高表达,NT-proBNP水平能反映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黄疸严重程度,黄疸越重,NT-proBNP水平越高。可以早期检测NT-proBNP水平,间接评估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脏及肾脏损伤程度,NT-proBNP可作为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63-5465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收治41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选择未出现黄疸的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直接胆红素(DBIL)、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钙蛋白(CTNI)活性,对比三组数据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的胆红素以及各个心肌损伤指标均明显下降,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BIL、IBIL、CTNI以及CK-MB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可对新生儿造成一定的、可逆性的心肌损伤,有必要对间接胆红素过高的患儿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从而及时治疗与保护患儿心肌,可预防其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酶活性、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分析高胆红素血症与心肌细胞活性、CRP之间的关系,为更全面地认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9例,据血清胆红素值分为轻度、重度两组,采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及免疫比浊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测定血清心肌酶活性及CRP水平,并与无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做对照研究.结果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组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心肌酶指标活性均显著性增高,轻度组激酸肌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激酸肌酶同工酶(CK-MB)等部分指标活性明显升高,CRP水平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 d后,黄疸明显减退,复测心肌酶活性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活性显著性增高,随黄疸加重,心肌酶活性相应增高.高胆红素血症患儿CRP水平未见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欧柏电  刘娟 《临床医学》2013,33(1):79-81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新生儿窒息后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按照治疗与否分成治疗组和非治疗组,治疗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治疗,同时选择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均在入院时及生后3、7d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脱酸氢酶(HBD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院时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升高(P均<0.05).生后3d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 0.05).生后7d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0.05),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3d后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7d后重度窒息组与轻度窒息组和正常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仍明显升高(P均< 0.05),轻度窒息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后3d轻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下降,重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下降(P均< 0.05);生后7d轻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CK、HBD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K-MB、L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窒息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明显下降(P均< 0.05).结论 新生儿窒息可导致早期新生儿阶段心肌酶谱异常,1,6-二磷酸果糖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肌损害,应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在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64例,同时还选取32例健康且足月的新生儿,采用酶动力学法和免疫化学发光法对所有新生儿血清cTnI、Mb和CK-MB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轻度窒息组、重度窒息组的血清cTnI、Mb及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窒息组的cTnI、Mb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窒息程度越重,cTnI、Mb和CK-MB水平越高,二者呈正相关(r=0.504、0.658、0.673,P0.05)。有心电图改变的窒息新生儿cTnI、Mb和CK-MB的阳性率高于无心电图改变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Mb和CK-MB水平变化均能较好地反映出心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诊断指标,亦可早期发现新生儿的心肌损伤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酶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HFMD)合并心肌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选取213例HFM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213例HFMD患儿设为HFMD组,同时将213例HFMD患儿又分为心肌损伤组(47例)和无心肌损伤组(166例),另选取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酸激酶(CK)水平,研究HFMD患儿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变化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分析各心肌酶对HFMD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MD组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均显著提高,而LVEF值则明显降低(P<0. 05)。HFMD组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与LVEF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HFMD组中心肌损伤患儿47例(22. 07%);心肌损伤组血清LDH、cTnI、CK-MB、CK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心肌损伤组,LVEF值又显著低于无心肌损伤组(P<0. 05)。心肌损伤组血清LDH、cTnI、CK-MB及CKF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心肌损伤组(P<0.05)。结论 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水平与心肌损伤情况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心肌酶水平有助于心肌损伤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白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1):1042-1043
目的 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作出早期诊断.方法 对42例新生儿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定量测定.结果 高胆红素组新生儿心肌酶谱测定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与黄疸程度成正比.结论 心肌酶谱活性检测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心肌损害早期灵敏、特异的重要诊断指标,临床上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cTnI)定量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VMC)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47例VMC患儿和53例对照组的血清cTnI、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并比较结果,绘制cTnI、CK、CK-MB、LDH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结果 VMC组入院时与对照组cTnI、CK、CK-MB、LDH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后cTn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CK-MB、LD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定量与心肌酶谱联合检测在小儿VMC诊断中提高了准确性,cTnI在治疗效果监测中起了更好的作用,值得临床常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