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22年北京市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及户外活动和电子产品使用在近视中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2年7月从北京市随机抽取6个区,6个区中随机抽取11所小学,对所有1~5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t检验或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及户外活动和电子产品使用之间相乘交互作用。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5 033名学生,平均年龄为(9.12±1.35)岁,总体近视患病率为23.63%,女生近视患病率为24.91%,男生近视患病率为22.42%。1~5年级每天校外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比例逐渐减小(P趋势<0.001),每天校外电子产品使用时间>30 min(P趋势<0.001),非屏幕近距离用眼时间>1 h(P趋势<0.001)的学生比例逐渐增多。年龄大(OR=1.872,95%CI:1.810~1.936,P<0.001)、女性(OR=1.160,95%CI:1.068~1.260,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制订辖区视力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武汉市新洲区5所中小学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并通过问卷调查其用眼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002人,其中小学生385人,初中生432人,高中生185人。2020年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总近视率为56.5%,其中小学生为43.4%,初中生为60.0%,高中生为75.7%,比较各学段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49,P<0.001);按照性别分层,女生的近视率为62.4%,男生的近视率为51.6%,比较男女生近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近视可能性较大(OR=1.510,1.846,3.206;95%CI=1.150~1.923,1.261~2.703,1.878~5.472);近距离用眼时间≥1 h才休息、平均每天看电脑≥2 h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OR=1.745,1.835;95%CI=1.315~2.315,1.271~2.649),每天户外运动时间≥2 h和睡眠时间≥8 h是防止中小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OR=0.508,0.626;95%CI=0.371~0.695,0.431~0.910)。结论 武汉市新洲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女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中小学生保障睡眠、减少电子屏幕和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并增加户外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用眼行为现况,探讨用眼行为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湖南省宁乡市城区12所中小学校8 391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正确用眼行为累计养成率仅为58.15%,其中,玩电脑时眼睛距离电脑屏幕≥66 cm的学生为78.24%,读写时胸口离桌沿1拳、学习时眼睛离书本1尺和写字时手指离笔尖1寸的学生分别为75.32%、72.43%、36.92%;看电视或玩电脑时间≤2 h的学生为64.01%,户外活动时间≥1 h的学生为55.13%;放学后做作业时间合理的学生为37.39%,晴天时接触阳光时间≥1 h的学生为44.53%,每天睡眠时间为7~9 h的学生为56.57%。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OR=1.166)、年龄≥16岁(OR=1.970)和母亲视力为近视(OR=1.202)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而年龄为10~12岁(OR=0.834)、母亲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0.779)的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风险相对较低。结论中小学生正确用眼行为养成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小学生不良用眼行为习惯亟需进一步改善,应重视正确用眼行为的培养,以保护和促进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山东省青少年近视现状及家庭环境影响因素,为青少年近视防控提供有效建议,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山东省济南市和威海市7所中小学59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组间比较选择χ2检验,近视的家庭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青少年近视率为69.646%,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的近视率分别为40.000%、78.646%、82.158%,随年级增高近视率增高(χ2=93.874,P<0.05);父母双方近视(OR=46.246,P<0.05)、每天看电子设备的时间>2 h(OR=15.481,P<0.05)、从不进行视力检查(OR=13.160,P<0.05)、经常吃甜食(OR=39.861,P<0.05)、经常吃软食(OR=34.975,P<0.05)是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每周末户外运动时间>2 h(OR=0.131,P<0.05)、每天睡眠时间>8h(OR=0.185,P<0.05)、经常吃胡萝卜(OR=0.493,P&l...  相似文献   

5.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汉族初中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近视的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初中生2 462名,进行视力检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在2462名学生中,近视学生1 367名,总近视率为55.50%.维吾尔族初中生患病率为45.75%,汉族学生为70.78%,维吾尔族学生近视率低于汉族和其他民族学生(x2=138.04,P<0.01);汉族男生近视率为65.91%,女生为74.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89,P<0.01).影响近视的因素分别为读写距离、是否喜欢眺望、每天看电视时间、每天玩计算机时间、一次性连续读写习惯时间、每天户外时间、不良用眼行为、做眼保健操、每周吃抓饭次数、喜欢吃的主食、每天睡眠时间(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民族(OR=1.334)、读写距离(OR=2.441)、不良用眼行为(OR=1.657)、做眼保健操(OR=1.221)、一次性连续读写时间(OR=1.164)、每天玩计算机时间(OR=1.158)、是否喜欢眺望(OR=1.657)、每周吃抓饭次数(OR=0.702)、每天户外时间(OR=1.17)是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初中生发生近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用眼习惯、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杭州市部分城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杭州市两个城区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近视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946名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9%;女生近视患病率(64.3%)高于男生(52.8%),高中学生近视患病率(83.8%)高于小学(47.2%)和初中(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女性、高年级学段、父亲或母亲近视、线上教育时每日使用电子产品上课时间为2~4 h是中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杭州市部分城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仍然处于高位,应加强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重点人群为女性、高年级学段和父母存在近视的学生,注意对不良用眼习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及使用电子产品等引起近视的危险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青岛市和陇南市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在青岛市和陇南市各抽取2所小学,通过视力、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屈光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共有2 112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参加。结果 青岛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55.39%,高于陇南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1,P<0.001)。青岛市小学生四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率分别为40.90%、57.30%、69.17%,青岛市不同年级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17,P<0.001);陇南市小学生四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率分别为36.71%、40.00%、59.06%,陇南市不同年级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54,P<0.001);两地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增加。女生、每天完成作业时间及阅读用眼时间大于2 h、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总时长大于2 h、周末参加文化课补习班累计大于3 h为两地区小学生近视共同的危险因素,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北京市初中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7-09/2018-05采用多级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初中一年级学生1 405人,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眼科检查,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北京市初一年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68.8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一方近视(OR=1.879)、父母双方近视(OR=3.245)、使用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距离<1尺(OR=1.310)、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30 min且≤60 min(OR=1.544)、近距离用眼主动休息频率>60 min(OR=1.527)、无法保证每天做眼保健操(OR=1.633)、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且<6.67小时(OR=1.740)、每周户外活动时间<4.17 h(OR=5.070)是北京市初中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市初中学生患近视与遗传因素及用眼行为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小学生近视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该地区小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检测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小学生的屈光度水平,同时进行近视相关危险因素调查,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小学生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科学城地区小学生近视率为45.27%(1 020/2 253),其中高度和低度近视率分别为0.53%(12/2 253)和44.74%(1 008/2 253)。男生近视率(46.58%)与女生(43.7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OR=1.776)、高年级段(OR=1.688)、父母近视(OR=1.923)、睡眠不足(OR=1.501)、每天看电子屏幕时间>2 h(OR=1.447)、每天家庭作业时间>2 h(OR=1.733)是近视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绵阳市科学城地区小学生近视率较高,户外活动时间少、父母近视、睡眠不足、看电子屏幕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长是近视的高危因素。学生养成科学的用眼卫生习惯是预防近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城乡中小学生近视现状,探讨近视影响因素的城乡差异性,为进一步精准分级防控青少年近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省18个市县选取31所中小学的13 193名学生,对其进行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利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分析城乡中小学生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海南省城乡中小学生整体近视率为52.49%,其中城市近视率为56.57%,高于农村的49.04%(χ2=74.366,P<0.001);近视存在学校聚集性,多水平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在城市学生中,女生(OR=1.762,95%CI:1.494~2.079)、年龄大(OR=1.181,95%CI:1.062~1.312)、上学日放学后静坐学习时长≥2 h(OR=1.188,95%CI:1.032~1.367)和周末看电子产品时长≥1 h(OR=1.207,95%CI:1.028~1.418)的近视风险相对较高(均P<0.05);在农村学生中,女生(OR=1.724,95%CI:1.499~1.983)、年龄大(OR=1.198,95%C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蚌埠市中小学生近视水平,探讨近视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蚌埠市 11 所中小学生检查视力,问卷调查影响学生视力相关因素,使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从近视率来看,高中生>初中生>小学 4~6 年级,城区高于郊县,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01)。 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 logitic 回归分析,性别作为控制变量,男生和女生近视共同的影响因素包括户外活动不到 1h(OR男生= 2. 504,OR女生= 2. 750)、在校不做眼保健操(OR男生=1. 905,OR女生= 2. 261)、课外补习班(OR男生= 1. 427,OR女生= 1. 492)、持续用眼时间超过 30min 不休息(OR男生>1. 000,OR女生>1. 000)、睡眠不足(O...  相似文献   

12.
郭莉洁  武凡  田薇 《中国校医》2023,(5):339-342
目的 分析新疆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近视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2022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515名在校大学生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近视的因素。结果 515名大学生近视患病率为75.92%,其中男生近视患病率为73.27%,女生近视患病率为7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2,P=0.258);汉族(84.15%)和少数民族(58.93%)学生近视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9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长连续看手机时间>3 h(OR=2.395,95%CI:1.207~4.751)、每天累计看电脑2~<4 h(OR=4.367,95%CI:1.225~15.566)为视力危险因素,保持前胸距桌一拳(OR=0.551,95%CI:0.349~0.870)、使用台灯(OR=0.624,95%CI:0.394~0.989)为视力保护因素。结论 近视的原因可能与最长连续看手机时间、电脑时间、用...  相似文献   

13.
了解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近视主要影响因素,为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区中学(完中)和小学各6所共11 878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和近视相关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其构成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重庆市主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53.4%,其中近视占视力不良的96.5%.视力不良率女生(56.4%)高于男生(50.6%)(x2=107.000,P<0.01);城市学生(54.1%)高于乡镇学生(52.5%)(x2=107.000,P<0.01);中学生(71.9%)高于小学生(40.1%)(x2=112.000,P<0.01).在视力不良构成中,轻度视力不良占19.5%,中度占31.1%,重度占49.4%.多因素分析显示,学习时眼距书本不足1尺、父母近视、家长未限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时间、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是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较严重并具不同特征.学生近视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需进行针对性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9年甘肃省8 872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甘肃省6个市区的8 872名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和问卷调查,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影响近视的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 本次近视检出4 500人,近视检出率为50.7%,其中男生、女生近视率均为5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05);四至六年级学生近视率分别为47.3%、48.6%、56.5%,近视率随年级呈升高趋势(χ趋势2=58.985,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每天课后作业/读写时长≥1 h是近视的危险因素(P<0.001);班级座位每周调整1次(OR=0.578,P<0.001)、一学期调整一次课桌椅高度(OR=0.852,P=0.009)、每天做眼保健操的次数超...  相似文献   

15.
中国6省市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6省市部分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按全国6个行政区划分别抽取1个省或直辖市,每个城市抽取中学(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和小学(一至六年级)各10所。共收回问卷60 334份,有效问卷57 904份,有效率为96.0%。按《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要求检查视力及开展问卷调查,采用一般统计描述、Pearson χ2检验、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方法分析中小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6省市调查的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55.7%,其中女生(59.7%)高于男生(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8岁组、10~12岁组、13~15岁组和16~18岁组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5.8%、58.9%、73.4%和81.2%,呈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父母近视、计算机显示屏与眼的距离、读写时胸部距桌边沿不足一拳(10 cm)、眼距离书本不足一尺(约30 cm)、写字时手指距离笔尖一寸(3 cm)、每天睡眠时间、最近1周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下午学校安排体育活动的时间、家中电视机的大小、是否限制看电视/计算机的时间为近视的影响因素。结论 调查地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并受遗传因素、户外活动时间、用眼行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近视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深圳市选取2个区,每个区选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各1所,职业高中1所,共计对14所学校3 073名学生开展近视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对于小学生,每天用电脑2~<3 h(OR=2.23,95%CI=1.19~4.20),不上体育课(每周2节:OR=0.34,95%CI=0.13~0.91;每周4节:OR=0.23,95%CI=0.08~0.62;每周5节及以上:OR=0.33,95%CI=0.11~0.97)与近视呈正相关;课间休息或放学时老师不拖堂(偶尔:OR=1.99,95%CI=1.51~2.63;经常:OR=2.07,95%CI=1.29~3.30),在近距离用眼时0.5~<1 h休息1次眼睛("1~<2 h"OR=1.33,95%CI=1.03~1.70;"≥3 h"OR=1.87,95%CI=1.17~3.00),父母均不近视(一方近视:OR=1.69,95%CI=1.32~2.17;双方近视:OR=2.13,95%CI=1.50~3.02)与近视呈负相关。对于初中生,父母均不近视(一方近视:OR=3.27,95%CI=2.17~4.94;双方近视:OR=5.38,95%CI=2.78~10.42)与近视呈负相关。对于高中生,男性(女性OR=1.52,95%CI=1.07~2.14),每天在校做2次眼保健操(OR=0.41,95%CI=0.23~0.75),每天白天累计户外活动时间≥2 h(OR=0.70,95%CI=0.49~1.00)与近视呈负相关。结论深圳市不同学段学生近视危险因素不尽相同,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学生应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9~18岁儿童青少年校外用眼情况对近视发生风险的影响,为中小学生近视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嘉定区随机选取6所学校的1 66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及电脑验光仪收集学生视力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外用眼情况对学生近视的影响。结果:1 66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中检出近视学生1 195人,总的近视率为71.9%。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中度、高度近视学生的比例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178,P<0.05);女生近视率为75.8%,高于男生(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近视的发生风险是男生的1.410倍;初中、高中学生近视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小学4~5年级学生的4.608倍和9.161倍。父母单方近视(OR=3.428)或双方都近视(OR=5.571),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写时长<1 h (OR=12.5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在制定近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9—10月,按照《2020年广东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手册》中的规定,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阳江市抽取1个城区(6所学校)、1个郊区(6所学校),共3 746名中小学生开展视力检测及学生视力不良影响因素专项调查。结果 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2.73%。裸眼视力平均值右眼为(4.52±0.45),左眼为(4.46±0.44)。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5.32%)高于男生(59.99%)(χ2=11.37,P<0.001);学段越高视力不良检出率越高(χ2=1 700,P<0.001);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71.36%)高于农村(51.79%)(χ2=151.32,P<0.001);汉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62.42%)低于少数民族(79.71%)(χ2=8.67,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农村、眼睛总是离书本1尺、课间户外休息、换座位频率1次/周是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女生、学段高、少数民族、过去一周平均每天做作业时间是≥2 h、在校不做眼保健操、过去一周每天用电脑时长2 h~2.9 h、每学期换座位1次均为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2020年阳江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欠佳,且影响因素涉及用眼状况、读写姿势、电子屏使用情况、户外活动等多方面。因此,保护学生视力需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监督、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21年山东省威海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21年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山东省威海市18所中小学校4 555名学生,开展视力筛查和近视状况问卷调查。计算近视检出率,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威海市中小学生的近视率为81.58%(3 716/4 555)。各年级学生的近视率分别为小学四~六年级64.20%(970/1 511)、初中87.17%(1 359/1 559)、高中93.40%(1 387/1 485),学生的近视率随着学段增加而递增(χ2趋势=465.0,P<0.001)。女生、男生的近视率分别为84.13%(1 892/2 249)、79.10%(1 824/2 306),女生的近视率高于男生(χ2=19.4,P<0.001)。城区、郊县学生的近视率分别为80.01%(2 041/2 551)、83.58%(1 675/2 004),城区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生用眼卫生和近视戴镜状况, 分析中小学生对近视戴镜的认知及影响近视戴镜的环境因素。方法 在江苏省82个学校监测点中抽取9所小学和9所中学共18所学校, 每一个年级抽取1~2个班级, 共调查中小学生4 068人, 采用“中小学生视力及用眼卫生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全省中小学生近视戴镜率为34.56%, 城市明显高于农村, 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中小学生近视戴镜的高峰年龄在10岁, 70%以上学生戴眼镜在12岁前。中小学生读写距书本距离>30 cm只占1/5, 小学生平均每天读写时间1~2 h占20%, 五、六年级小学生有10%>3 h。中小学生平均每天参加户外活动时间在1 h以内占78%, 30%左右的学生睡眠时间不足。结论 预防及控制近视眼小学生是关键, 切实减轻学生的各种学习负担, 增加户外活动, 减少近距离用眼是预防及控制近视眼发生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