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无症状和轻症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病毒转阴时间和转阴持续时间。【方法】收集2022年4月9日—5月2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第三分院5F-B区收治的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的24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信息。主要观察结果为COVID-19核酸转阴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模型确定核酸转阴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新型冠状病毒RNA转阴持续时间中位数为9 d(7~12 d)。患者确诊感染后的第5、7、10和14天内核酸阳性的患者分别占68.4%、47.1%、20.1%和5.7%。Kaplan-Meier曲线显示,高血压患者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数为12 d(10~14 d),而非高血压患者为9 d(7~11 d),年龄≥60岁患者为11 d(9~13 d),<60岁患者为9 d(7~11 d)。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仅高血压是核酸转阴的相关因素(RR=1.60;95%CI:1.03~2.49,P=0.036)。【结论】奥密克戎亚型感染的无症状或轻症患者中20.1%在感染10 d时仍会出现病毒核酸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上呼吸道标本核酸转阴时间,为了解新冠病毒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期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2年11月1日—2023年1月10日湖北省荆州市某单位新冠病毒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感染者年龄、性别、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史、2022年流感疫苗接种史以及发病日期、首次核酸检测阳性日期以及往后隔日核酸检测结果。发病日期或首次核酸阳性较早者定义为第0 d;连续2次(至少间隔24 h)核酸检测阴性定义为核酸转阴。采用生存分析计算转阴时间,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亚组比较。对定点收治医院感染者进行基因测序,监测荆州市流行毒株。结果 共102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纳入研究,男女性别比0.96:1,年龄以40岁以上人群(65例,63.73%)居多,所有感染者既往均接种3剂次灭活疫苗,73例2022年7—8月接种4价流感疫苗。研究期间35名感染者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均为Omicron BA.5.2变异株。感染者发病(或核酸检测首次阳性)5 d后核酸阳性率为97%。核酸转阴中位时间为12 d(95%CI:12~14 d),18 d后核酸均转阴。不同性别和年龄组感染者核酸转阴时间存在差异(P...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所致发病、肺炎和重症的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方法 采用病例-病例研究,对2022年2至7月四川省成都市和广安市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新冠病毒疫苗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肺炎和重症的VE以及经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调整后的VE(aVE,Adjusted vaccine effectivenes),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1 683例,均为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感染,临床结局为发病、肺炎和重症分别是511例(30.4%)、66例(3.9%)和11例(0.7%),重症人群中90.9%(10/11)都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加强免疫预防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和肺炎的aVE分别是52.4%(95%CI:17.8%~72.4%)和81.6%(95%CI:60.0%~91.5%),基础免疫预防肺炎的a VE是69.2%(95%CI:26.9%~87.0%),未完成全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1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本起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序列分析,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 本起疫情持续时间为2022年11月1—6日,报告新冠感染者13例,以男性为主(占61.5%),中位年龄为52岁;包括无症状感染者10例(占76.9%)、确诊病例轻型2例(占15.4%)和普通型1例(占7.7%)。病例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与邻省“10.04”疫情1例本土病例感染毒株高度同源。结论 本起疫情高度怀疑为外省输入引发,病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上海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2022年4月9日—5月5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感染者年龄、性别、地区、疫苗接种等疫情数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22 15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2或BA.2.2亚型感染,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患者男女比例为1.51:1;平均年龄为(44.91±15.38)岁;0~17岁、18~30岁、31~60岁和≥61岁感染者分别占4.74%、20.80%、62.52%和11.94%;无症状感染者占80.80%,轻型患者占19.20%;平均住院时间为(7.00±2.77)d;未接种和完成1、2和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分别占20.30%、3.18%、31.30%和45.22%,其中≥61岁且完成3次疫苗接种的感染者仅占10.10%。结论 各个年龄段人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普遍易感。无症状感染者是本次疫情的主体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隐匿传播,积极加强核酸检测是早期发现疫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22年底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17日-2023年1月9日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新生儿感染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10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年龄为17.5(8.3,22.0)日龄,出生胎龄39.3(38.4,40.1)周,出生体质量3 165(2 991,3 522)g; 100例患儿中轻型84例,15例普通型,1例重型;患儿均有明确接触史,大部分为水平传播获得感染;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91.0%),间断发热2.5(1.5,3.0)d; 40例(40.0%)合并呼吸系统症状,23例(23.0%)有消化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测WBC计数未见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绝大部分在正常范围内;患儿年龄、体温与住院时间均呈负相关(P<0.05),发热时间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但相关关系均不密切;出生体质量、胎龄和最初病毒载量均与住院时间不相关。结论 ...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污染情况。方法 对某新冠定点救治医院病区公共区域、脱卸区域和个人防护用品进行采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报告Ct值,分析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阳性相关因素。结果 共采集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标本100份,病区公共区域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总阳性率为30.00%,脱卸区电梯地面、走廊公共区域地面、脱卸电梯按钮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最高,分别为60.00%、60.00%、40.00%。一脱区和二脱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18.33%、1.67%。48.33%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其中外层鞋套鞋底、外层手套和防护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5.00%、21.67%、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生岗位和高风险操作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均P<0.05)。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病区公共环境、一脱区和个人防护用品可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做好个人防护和定期环境清洁消毒,可以降低医务人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云南省边境某县一起由奥密克戎变异株(BA. 2)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本土疫情的流行特征及传播动力情况,为今后新冠疫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4月8—25日云南省边境某县报告新冠阳性病例的个案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及传染病传播动力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疫情共报告202例病例,经测序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 2;男女性别比1∶1.6,各年龄段、不同疫苗接种史的人群均有发病;出现51个家庭聚集性发病;潜伏期(2.38±2.20) d,代间距(2.85±2.11) d;实时再生数(Rt)最高时达到4.76 (95%CI:3.37~6.39),但在实施防控措施约9 d后,Rt迅速下降至1以内,与防控效果相呼应。结论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潜伏期短、代际传播时间短、传播隐匿且速度快、容易造成聚集性发病,防控部门应进行早期疫情研判和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及时、快速地控制住疫情态势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对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患者首发症状及胸部CT特点的认识。方法:分析收治的80例奥密克戎病毒急性感染的患者CT检查结果。结果:80例奥密克戎感染无症状患者占比最高(37.78%)。胸部CT有11例患者有明显肺部改变。结论:奥密克戎病毒感染全程接种新冠疫苗患者首发症状轻,少部分患者有胸部CT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和比较两种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病例的相关指标,确定新冠感染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疫情的防控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和汇总亚洲、欧洲、非洲共156个国家2020年1月22日—2022年3月27日的新冠感染日发病数、日疫苗接种数、日政府管控指数和人口发展指数等指标的数据,根据发病时间和特征将病例分类为以阿尔法、贝塔、德尔塔为主的毒株(第一类)和以奥密克戎为主(第二类)的毒株,借助广义线性模型的类泊松回归分析两类新冠感染发病与影响因素的关系,通过相对危险度RR值比较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 筛选的149个国家中新冠感染发病率与人口发展指数(r=0.54)、中位数年龄(r=0.47)相关性较高,与平均管控指数相关性较低(r=0.18)。无论是第一类毒株还是第二类毒株,新冠感染发病的影响因素趋势基本一致,分析表明,疫苗接种是新冠感染发病的有效保护因素,两种类型病例的RR值分别为0.20和0.25,65岁以上人口比例是新冠感染发病的微弱危险因素,RR值为1.03和1.05,平均管控指数的RR值基本围绕在1.00附近,人口密度对发病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人口发展指数是发病...  相似文献   

11.
 自2021年11月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出现以来,几个月内迅速席卷全球。世界各国都出现了以奥密克戎为主要流行毒株的新一轮疫情,我国香港、深圳、上海等城市也未能幸免。奥密克戎刺突蛋白含有大量突变,具有强大的免疫逃逸能力,对现有的疫苗和抗体相关治疗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疾病症状较轻,但由于其超高的传播率,全球卫生系统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本文就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变异来源、传播特征、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房间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状况,为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集2021年12月18日—2022年1月16日入境人员集中隔离居住过的房间环境表面涂抹样本,用Real-Time PCR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进行检测,并对房间污染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共采集房间环境标本21 150份,其中确诊病例房间35个,样本数为350份,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25份,均在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率为7.14%(25/350),物品为马桶、门板、灯开关、地面、床头柜、洗漱台、桌面、遥控器等。81.81%(9/11)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确诊病例房间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隔离房间物体表面存在污染风险,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房间环境污染风险更高,应按相关要求落实闭环管理,采取严格隔离措施,规范做好消毒工作,才能切实阻断新冠肺炎交叉感染和外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3.
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爆发流行。儿童是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人群。多数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其中咳嗽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不仅包括其感染导致的急性咳嗽、迁延性咳嗽及慢性咳嗽, 还包括原来存在慢性咳嗽或原有慢性肺疾病的儿童在感染后诱发咳嗽或加重原有的咳嗽, 由此对儿童身心产生巨大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治疗因引起的病因不同而有所差异, 不恰当治疗会延误病情、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国内还没有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诊治的指南和共识, 故制定本共识。本共识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 阐述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咳嗽发病机制、病因以及不同病因的诊治要点, 儿童镇咳、祛痰药的使用等, 以期为儿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临床药师等医务人员提供具体且可行的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发热门诊留观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发热门诊重症患者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采集2020年2-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发热门诊重症区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间隔24 h采集咽拭子标本行2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行甲、乙型流感病毒核酸联合测定,肺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不同血白细胞计数组别患者的临床数据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2例患者甲流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1例患者乙流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年龄65岁患者有60例(75.00%),存在两种以上的基础性内科疾病患者47例(58.75%),肺部CT提示存在病变的患者70例(87.50%),出现急性肾损伤的患者30例(37.50%),与白细胞计数10×10~9/L组的患者比较,白细胞计数≥10×10~9/L组的患者糖尿病比例升高(P=0.024),两组患者筛查留观时间、体温、氧合指数、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发热门诊的重症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肺部普遍存在病变、留观筛查期间容易出现急性肾损伤,核酸检测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最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日-5月30日山东省部分地市新冠病毒肺炎定点医院收治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资料,按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临床分型,分析不同年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剂次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573名,临床分型包括无症状感染者315人(55.0%)、轻型感染者214人(37.3%)、普通型感染者44人(7.7%)、重型感染者0人(0%)。已进行疫苗加强接种397人(69.3%),未进行加强接种176人(30.7%)。573名感染者中,83.6%(479/573)的感染者年龄集中在18~69岁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75,P<0.01),不同核酸转阴时间感染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93,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首起奥密克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和传播链,指导不同场所疫情防控。方法 将河南省安阳市2022年1月本土报告的奥密克戎病毒株感染者46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不同聚集性疫情和传播链的特点。结果 该起疫情传染源头为2021年12月28日从天津返回的大学生。468例感染者中,9例感染来源不明确,其他459例共理清寄宿制学校链(304例)和A村链(155例)两大传播链;寄宿制学校链通过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在校外的家庭接触、聚餐、就诊、邻居接触、集中隔离行为传播;A村链病例通过超市购物、参加葬礼、牙医诊所就诊、聚餐、工厂工作、家庭接触、打牌等行为造成疫情传播,J-W超市和L工厂传播链造成的病例数较多,存在拖尾现象。主要涉及8起聚集性疫情,包括1个学校(283例)、1个村庄(35例)、 1个小区楼栋(20例)、 2个超市(29例)、 1个工厂(8例)、 1起牙医诊所相关(10例)、 1起葬礼相关(10例)。寄宿制学校基本再生数R0为5.46 (95%CI:3.11~8.77), A村R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四川省首起由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2.12.1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进行系统分析,对于了解新变异株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其感染来源及传播链进行调查分析,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他传染病疫情的溯源调查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录入、整理四川省2022年7月15日至7月25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实验室检测结果、大数据追踪的轨迹信息及其他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图表绘制,分析其流行特征、实时再生数Rt值及其趋势、感染途径、病例间传播关系等,判定首例病例及其感染来源。结果 本次疫情共报告本土病例149例,涉及3市16区县,50~59岁组最多(42/149,28.19%),离退人员(34/149,22.82%)居多。确诊病例中87.5%为轻症病例,多数表现为咽痛/咽痒、发热、咳嗽/咳痰、乏力和头痛等症状。病毒基因测序结果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2.12.1(即BG.2进化分支),是一起新毒株引入引发的本土疫情。平均潜伏期为3 d,共5代病例,平均代间距为2 d;病例呈现家庭、工作场所、公共场所聚集性。推测的首例病例有境外人员密切接触史,发病时间最早,是引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3例肺癌组织中HPV感染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胸腔积液及化疗方式情况下,HPV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生存差异。结果 83例肺癌组织中分别检出7例HPV阳性,HPV感染与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胸腔积液及化疗方式无关(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PV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与阴性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包含HPV感染因素)显示结果类似,淋巴结转移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1.078(95%CI:1.819~67.454)]。结论在福建肺癌人群中,未发现HPV感染与原发性肺癌预后有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重复感染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持续突变演化,新亚型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重复感染风险增加,且两次感染时间间隔可能缩短。与初始感染相比,尽管重复感染的临床表现较轻、重症/死亡风险降低,但仍可造成超额健康风险。重复感染的发生与疫苗接种状态、个体免疫水平、年龄、职业及居住类型等因素密切相关。未及时接种疫苗者、老年人及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尤其是初始感染的重症/危重症者为重复感染重症发生的高危人群。及时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可在自然感染基础上对重复感染及重症提供额外保护;此外,口罩仍是抵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发热门诊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时了解发热门诊患者的发热原因及临床表现,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大型综合医院2020年1月17日-2月2日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一般资料、流行病学史、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共有1 770例患者,男性888例,女性882例,其中21~40岁患者占61.24%。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5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主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为主,分别占100.00%、40.00%。857份胸部CT普通扫描检查报告中,阳性822份,阳性率为95.92%。结论 发热门诊的设立有利于对发热患者进行快速、有效的筛检,就诊患者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以中青年为主,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患者行胸部CT检查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