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表达情况及二者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 我院收治的RA患者(RA组)12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81例。比较两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sIgA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分析淋巴细胞亚群与DAO、D-乳酸、细菌内毒素及sIgA的关系。结果 RA组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RA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抑制/杀伤T淋巴细胞CD8+及NK淋巴细胞CD16+CD56+绝对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淋巴细胞CD19+绝对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诱导T淋巴细胞CD4+与血清DAO、细菌内毒素、D-乳酸水平呈负相关,与sIgA呈正相关(P<0...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自然杀伤(NK)细胞与B细胞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水平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住院治疗的50例T2DM患者作为T2DM组,另选取同期该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K细胞(CD45+CD3-CD19-CD56+)和B细胞(CD45+CD3-CD56-CD19+)比例;采用流式荧光法检测血清IL-6、TNF-α、IFN-γ的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sST2水平;分析在T2DM患者中血清sST2水平与NK细胞、B细胞的相关性以及在T2DM患者中B细胞与NK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患者血清sST2水平高于对照组,B细胞及NK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炎症因子IL-6、TNF-α、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肺炎衣原体(CP)感染所致肺炎患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一病原体感染所致肺炎患儿1,000例,RSV感染496例,CP感染504例,分别作为RSV组、CP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性别、年龄相匹配)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儿童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测定比较三组的血清TGF-β 1、IL-17、IFN-γ、IL-10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CD4+/CD8+绝对计数明显低于RSV组和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V组的CD3+CD4+、CD4+/CD8+绝对计数均高于CP组,CD3-CD56/16+低于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组的CD3+CD4+绝对计数与对照组接近(P...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T细胞(natural killer T-cell,NKT)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21年6月—2022年6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观察组,均施予流式细胞术检测,将血小板(platelet,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1组(30例),将PLT≥20×109/L患者分为观察2组(30例);纳入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上述受试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3组CD3+、CD3+CD4+、CD3+CD8+、CD3-CD19+、CD3-CD16+CD56+、CD4+/CD8+、NKT比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循环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集健康对照者(n=25)和T1DM患者(n=25)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B细胞及其表面PD-L1的表达。结果 T1DM患者B细胞亚群频率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者相比,T1DM患者CD19+细胞、CD19+CD27+细胞和CD19+CD27+细胞上PD-L1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者与T1DM患者的PD-L1在B10细胞、边缘区B细胞(MZB)和滤泡B细胞(FoB)上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DM患者的PD-L1在过渡性T2-边缘区前体B细胞(T2-MZP)上的表达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L1在T1DM发病中可能起保护作用。PD-L1高表达的B细胞可能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浆母细胞的表达特征及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20例ITP患者和20例继发其他各种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非ITP血小板减少患者)分别作为ITP组和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并选取同期2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并比较其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TP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TP组浆母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非ITP血小板减少组初始B细胞(CD19+CD27-CD38-)占CD19+细胞比例显著上升,记忆B细胞(CD19+CD27+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ⅡB期~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化疗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ⅡB~ⅢC期结直肠癌术后患者62例为结直肠癌组,体检健康者84例为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滴注完毕,第1天;卡培他滨100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21d为1个周期,至发生严重不良发应或疾病进展停药。结直肠癌组于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对照组于体检日采集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比较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直肠癌患者第1、3、5个周期化疗前1d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结直肠癌组第1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1.12±8.07)%]、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57±0.61)%]、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9.10±3.32)%]、CD3-CD16+/56+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百分比[(17.56±9.28)%]均低于对照组[(44.96±6.34)%、(1.97±0.64)%、(13.93±5.16)%、(20.70±7.55)%](P<0.0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6.58±8.29)%]高于对照组[(21.94±7.88)%](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79±9.17)%]与对照组[(70.90±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第3、5个周期化疗前1d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42.31±8.13)%、(43.31±8.1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1.67±0.69)、(1.76±0.64)]高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8.36±3.58)%、(8.18±2.29)%]低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P<0.05),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71.86±10.71)%、(72.56±11.45)%]、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8.22±11.82)%、(27.46±10.57)%]、CD3-CD16+/56+NK细胞百分比[(19.05±10.13)%、(18.63±11.66)%]与第1个周期化疗前1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可增强CD3+CD4+T淋巴细胞参与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CD19+B淋巴细胞相关的体液免疫,对CD3-CD16+/56+NK细胞参与的固有免疫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免疫球蛋白(Ig)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75例ASD患儿纳入研究组,另选取75例健康体检儿童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2组儿童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19+、CD56+CD16+)绝对计数及IgA、IgG、IgM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各检测指标与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总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CD3+、CD4+绝对计数依次为(62.49±8.71)、(34.87±7.86)个/μ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7.73±5.11)、(39.56±4.60)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CD8+、CD19+、CD56+CD16+绝对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EGFR敏感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纯化疗)和试验组(埃克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每组40例。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62.50%(25/40)]高于对照组[40.00%(1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癌胚抗原(CEA)、糖抗原125(CA125)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细胞(CD4+)、CD4+/细胞毒性T细胞(CD8+)低于对照组,但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EGFR敏感型NSCLC患者采取埃克替尼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深圳地区0~2岁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参考区间。方法 2018年7月1日对在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和广东省深圳市儿童医院健康体检的268例健康儿童使用迈瑞流式细胞仪和四色试剂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各参数值。依据CLSI-CA28-A3文件要求,分析、建立并验证淋巴细胞亚群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性别儿童淋巴细胞亚群的各项指标中CD3+CD4+%、CD3+CD8+%、CD3+CD4+/CD3+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其他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健康儿童淋巴细胞亚群CD3+(%)的参考区间为56.75~85.53,男、女性CD3+CD4+(%)分别为25.98~63.50、29.65~65.37,男、女性CD3+CD8+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在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 采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A6型HFMD患儿33例作为HFMD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6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FMD患儿和体检健康儿童外周血中的Tfh频数,分析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HFMD组和健康人对照组CXCR5+CD4+细胞占CD4+ T淋巴细胞的频数分别为3.95(2.31,6.21)%和1.44(0,94,2.4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FMD组中ICOS+CXCR5+CD4+和PD-1+CXCR5+CD4+ Tfh细胞频数分别为1.44(0.81,2.86)%和1.64(0.65,4.05)%,而在健康人对照组分别为0.84(0.27,1.46)%和0.47(0.13,1.12)%,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D45+CD3+淋巴细胞比例、CD45+CD64+单核细胞比例、CD161+细胞比例和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计数202例初治肺结核患者(结核组)和120例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外周全血CD45+单个核细胞、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细胞,应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检测患者血清16KD、38KD、CFP-10、ESAT-6、LAM结核抗体,定量比较两组间各细胞比例和抗体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应用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评价其临床诊断性能。结果 经秩和检验,CD45+CD3+淋巴细胞、CD45+CD64+单核细胞、CD16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桑夏苓术汤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10例SA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桑夏苓术汤。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2组疾病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IL-1β、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对照组,咳嗽、发热、肺湿啰音及憋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夏苓术汤可减轻SAP患者体内炎症反应,调节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缩短疾病改善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D14+CD16-HLA-DR+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D-1单抗进行干预治疗;采用RECIST Version1.1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追踪,记录患者生存率。结果CD14+CD16-HLA-DR+组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组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CD14+CD16-HLA-DR-/low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4+CD16-HLA-DR+是非小细胞肺癌采用PD-1单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PD-1单抗治疗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CD14+CD16-HLA-D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预后生存期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用于痰热蕴肺型肺炎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黄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痰热蕴肺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清金化痰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30例)和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功能指标[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PCT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高于治疗前,CD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外周血中CD38,CD27,CD19表达阳性的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初诊ITP患儿21例为初诊未治疗组(untreated ITP,U-ITP),完全缓解ITP患儿30例为完全缓解组(remission ITP,R-ITP)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6例为健康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运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与ITP患儿的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外周血总CD19+B淋巴细胞比例: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7.543,P<0.01)。外周血CD19+CD27+CD38-记忆性B细胞占CD19+B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8.876,P<0.001)。CD19+CD27-CD38-初始B细胞占CD19+B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低于R-ITP组)和NC组(F=5.058,P<0.01)。CD19+CD27+CD38+浆母细胞百分率:U-ITP组显著高于R-ITP组和NC组(F=9.588,P<0.001),而R-ITP组与NC组比较,B淋巴细胞各分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42~1.258,均P>0.05)。PLT计数与总CD19+ B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318,P=0.007),与CD19+CD27+CD38-记忆性B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444,P=0.000),与CD19+CD27-CD38-初始B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r=0.416,P=0.000),与CD19+CD27+CD38+浆母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442,P=0.000)。结论 B淋巴细胞亚群在ITP患儿体内分布存在异常,其检测能够为ITP患儿临床疾病监测与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洛  王飞  顾伟英 《临床荟萃》2022,37(11):1001-1007
目的 分析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化疗后的动态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16例初治AITL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同期10例健康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采用ROC曲线计算CD4/CD8临界值,并将患者分为低CD4/CD8组和高CD4/CD8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ITL患者诊断时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3+CD25+活化T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明显降低;同时,CD19+B细胞、CD20+B细胞、CD5+CD19+及CD19+CD23+活化B细胞计数皆明显降低。在第一疗程化疗后,患者CD3+T细胞比例较初诊时明显升高,在完成3疗程治疗后,CD4...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患者免疫功能、炎症介质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G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在重症医学科(ICU)接受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指标、AGI改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1周之后,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CD4+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淋巴细胞CD8+百分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八珍汤治疗气血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选取成都新都东立中医医院、兴文县中医医院及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4例气血亏虚型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八珍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卡氏(KPS)评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KPS评分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八珍汤治疗联合常规治疗气血亏虚型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能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儿童皮肌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 收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初诊于国家儿童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儿童皮肌炎患儿84例作为JDM组,并收取8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作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两组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绝对计数;免疫比浊法检测两组血清IgG、IgM、IgA、TIgE和补体C3、C4及CH50水平。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JDM组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CD16+CD56+百分比降低,且各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也降低(P<0.05)。此外,JDM组血清IgG、IgM、IgA、TIgE和补体C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绘制上述免疫标志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发现CD16+CD56+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及IgG对于儿童皮肌炎的诊断能力较强。血清IgG水平升高,外周血CD16+CD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