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计数(WBC)及免疫因子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72例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入院体检健康儿童72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研究对象SAA、WBC和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AM(IgM)、免疫球蛋白G(IgG)及红细胞免疫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SAA、WBC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IgA、IgM及IgG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儿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和免疫黏附促进因子(FEE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与体检健康者在WBC、SAA及免疫因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炎  王凤超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5):1650-1652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低氧血症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检测48例肝硬化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RBC-C3bRR明显降低(P<0.01),RBC-ICR明显升高(P<0.01);PaO2降低,在肝性脑病(HE)组更明显。在动脉低氧血症时,RBC-C3bRR降低,RBC-ICR升高更加显著(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低氧血症时加重红细胞C3b受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3.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脐血红细胞C3bRR及IC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脐血与成人外周血红细胞免疫功能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采集正常孕妇分娩时胎儿脐血及献血者外周血各28份。应用ELISA法检测EPO;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率(RBC-C3bRR)和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率(RBC-ICR)。同时考查不同浓度的EPO对脐血体外培养红细胞C3bRR、ICR表达的影响。结果脐血EPO、RBC-C3bRR及RBC-ICR与成人外周血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脐血体外培养,随着EPO浓度的增加,RBC-C3bRR活性逐渐增强,对RBC-ICR产生的抑制率逐渐减弱;当EPO浓度达40mIU/ml时,脐血体外培养各时间段的RBC-C3bRR、RBC-ICR与EPO为0mIU/ml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脐血EPO及红细胞C3bRRI、CR高于成人外周血。细胞因子EPO在脐血体外培养中,促进RBC-C3bRR的生成,抑制RBC-ICR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海洛因依赖者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机制。方法:采用APAAP法、3HTdR掺入法,检测50例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2R+细胞数和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水平;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粘附增强因子活性(RFER)及抑制因子活性(RFIR)试验,观察海洛因依赖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T细胞总数(56.6±3.4)、IL-2R+细胞数(15.0±4.2)及血清IL-2水平(33±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而CD4+细胞(40.5±3.2)和CD4+/CD8+比值(1.65±0.18)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海洛因依赖者RBC-C3bRR(15.3±2.1)、RFER(71.4±8.5)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而RBC-ICR(4.8±1.2)、RFIR(28.1±4.7)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长期吸食海洛因可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病患者采用受体粘附法检测肿瘤红细胞花环(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结果各组病例的RBC-ICR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RBC-C3bRR明显下降(P<0.01);肝癌患者的RBC-C3bRR下降(P<0.05);各组的TER值与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明显下降(P<0.0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的TER降低(P<0.05).结论肝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各组肝病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继发性低下.监测上述各项指标,对临床的诊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CIC)的变化,探讨机体免疫功能和CAA发病的关系。方法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血清IFN-γ、TNF-α、IL-2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RBC-C3bRR和RBC-CIC测定采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4、CD4/CD8以及RBC-C3bRR显著降低(P〈0.05和P〈0.01)。而CD8和IFN-γ、TNF-α、IL-2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和P〈0.01)。结论CAA患者表现多种免疫功能改变。监测CAA患者的白细胞及红细胞免疫活性有助于了解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碘海醇对比剂对行增强CT者血液细胞和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检测29例行增强CT检查患者于静脉注射碘海醇前和注射后24h的血细胞分类、全血及血浆黏度、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比较前后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碘海醇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全血黏度低切及RBC-ICR较前升高,淋巴细胞及RBC-C3bRR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海醇对比剂可导致机体炎症细胞及血液黏度升高,红细胞免疫功能继发性低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红细胞酵母花环法测定33例慢性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慢性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百分率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R)、SOD、GSH-PX明显低于正常(P<0.01).相关分析显示,RBC-C3bRR 花环与MDA呈显著负相关(r=-0.4812,P<0.05).RBC-ICR与MDA 呈正相关(r=0.5128,P<0.05).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与活性氧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红细胞Ⅰ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E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ATER)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同时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作为对照。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术前C3bRR、RFER、3项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均降低,ICR、RFIR增高;鸦胆子油乳灌注后C3bRR、RFER、ETER、ATER、NTER升高,ICR、RFIR降低,在术后2个月达到峰值,6个月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浸润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期间确诊为胃癌的患者122例,其中局部溃疡型22例,浸润溃疡型26例,局部浸润型29例,弥漫浸润型24例,多发癌21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胃癌患者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结果随着浸润程度增加,HIF-1α阳性率显著增加(F=9.312,P=0.001),Bax阳性率显著降低(F=12.115,P=0.003),Bcl-2阳性率显著增加(F=9.354,P=0.006)。结论病灶组织中HIF-1α、Bax和Bcl-2表达量具有预测胃癌浸润程度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抑制回收血液中细胞因子释放和保持红细胞与其配体结合能力的作用。方法血液回收的患者20名,男性9名,女性11名,年龄13—44岁,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对照组(C组),每组10名。U组分别于麻醉前经静脉(3 000 U/kg)、肝素盐水中(4 000 U/kg)、手术结束时经静脉(3 000 U/kg)给予乌司他丁。C组则按常规进行血液回收。2组患者均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12 h(T3)、术后36h(T4)4个时点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结果2组在T1时点,MDA、FHb、IL-6、TNF-α、RBC-C3bRR、RBC-ICR均无差异。T2、T3、T4时点,2组MDA、FHb、IL-6、TNF-α均高于T1时点(P<0.01),U组MDA在T2、T3时点,FHb在T2时点,IL-6、TNF-α在T2、T3、T4时点均低于C组相同时点值;T2、T3、T4时点,RBC-C3bRR均显著低于T1水平,与C组比较,U组T2、T3、T4时点RBC-C3bRR都高于C组;C组RBC-ICR在T2、T3、T4时点均显著低于T1时点(P<0.01),U组RBC-ICR在T2、T3时点明显低于T1时点(P<0.01);与C组比较,U组T2、T3、T4时点RBC-ICR均高于C组。结论血液回收可导致炎性介质增加,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乌司他丁可降低炎性介质,保护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ACCVD)红细胞(RBC)免疫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粘附酵母菌花环法。结果ACCVD组与健康组相比,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率与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率与红细胞粘附抑制因子(RFIR)百分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ACCVD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较健康人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亦可能是血栓形成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对膀胱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膀胱癌患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行保留膀胱手术的3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红细胞I型补体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促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ET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ATER)及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NTER),同时测定20例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作为对照。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组术前C3bRR、RFER、3项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均降低,ICR、RFIR增高;鸦胆子油乳灌注后C3bRR、RFER、ETER、ATER、NTER升高,ICR、RFIR降低,在术后2个月达到峰值,6个月后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结论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鸦胆子油乳膀胱灌注化疗可提高膀胱癌患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血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中输血组(64例)和未输血组(76例),分别于手术前第1天及手术后第3、14天采取静脉血,采用EH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CD4、CD8的含量;采用郭峰法测定血液中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肿瘤细胞花环率(TRR)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食管癌患者手术中输血组与未输血组相比血清中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升高,CD4/CD8比值降低(P〈0.01);输血组RBC-ICR较未输血组升高,RBC-C3bRR和TRR均较未输血组降低(P〈0.01)。结论手术中输血可使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5.
范伟  张德林  冯新富 《华西医学》2009,(8):2136-2137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对小肝癌术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40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A组为单纯手术切除组,B组为手术切除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术后日达仙1.6 mg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52周)组。分别于术前(T1)、治后1月(T2)、治后3月(T3)、治后6月(T4)采静脉血、离心、收集红细胞,混入等体积Rowe液后液氮保存,采用酵母菌玫瑰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来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术后采用超声、增强CT或MRI等措施随访6月,判断肝癌肝内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RBC-ICR含量低于术前,但B组含量低于A组(P〈0.05);术后RBC-C3bRR高于术前,但B组含量高于A组(P〈0.05),表明B组红细胞免疫功能强于A组。术后6月A组6例肝癌肝内复发,B组2例肝癌肝内复发(P〈0.05)。结论:胸腺肽α1正性调节红细胞免疫黏附补体致敏的癌细胞的功能,增强机体免疫灭活癌细胞的能力,从而降低小肝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趾)患者红细胞膜C3b受体(CR1)的活性和红细胞膜吸附的免疫复合物(CIC),探讨患者红细胞CRl及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①采用免疫酶联(ELSIA)法测定CR1活性.②采用C3b受体花环(RBc-C3b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试验,以两者的形成率作为评价红细胞免疫活性的指标.结果 ①RA患者红细胞CR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②RA患者RBC-C3bR(%)显著降低(P<0.01),RBC-ICR(%)显著升高(P<0.01);RA活动期患者RBC-C3BR(%)水平显著低于RA稳定期患者(P<0.01),RA活动期患者RBC-ICR(%)水平显著高于RA稳定期患者(P<0.01).结论 ①RA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活性降低,活动期患者低于稳定期患者.②RA患者RCIA功能降低,RA活动期患者低于趾稳定期患者.此结果为拓宽诊疗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转铁蛋白(TRF)、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免疫功能水平检测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新生儿科确诊的100例黄疸新生儿和8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分别记为黄疸组和健康组。根据黄疸类型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将黄疸组分为生理性黄疸组(n=43)和病理性黄疸组(n=57);根据黄疸病情程度将黄疸组患儿分为轻中度黄疸组(n=69)和重度黄疸组(n=31)。检测新生儿的血清TRF、CRP、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红细胞免疫亲和力受体(FEER)水平;比较黄疸组和健康组、黄疸各亚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结果与健康组比较,黄疸组血清TRF、RBC-C3bR、FEER水平显著偏低,CRP、RBC-ICR水平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性黄疸组血清TRF、RBC-C3bR、FEER水平高于病理性黄疸组,CRP、RBC-ICR水平显著低于病理性黄疸组(P0.05);轻中度黄疸组血清TRF、RBC-C3bR、FEER水平显著高于重度黄疸组,CRP、RBC-ICR水平低于重度黄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新生儿血清TRF、CRP的表达和红细胞免疫功能呈异常状态,且不同类型和不同病情程度黄疸新生儿上述指标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氟西汀组50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50例。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20 mg/d),艾司西酞普兰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5 mg/d)。比较两组患者红细胞花环(DTER)、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及临床疗效。结果艾司酞普兰组DTER、RBC-C3bRR均显著降低,RBC-ICR显著升高,与氟西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西汀组与艾司酞普兰组治疗有效率(86.0%vs 90.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可有效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免疫能力,其效果优于氟西汀。氟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儿病情与外周血免疫指标以及红细胞免疫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AE患儿纳入观察组,另选取体检的4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的细胞免疫指标水平,并分析其与AE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红细胞免疫亲和力受体(FEER)、红细胞免疫因子复合物花环(RBC-ICR)、红细胞C3b免疫受体花环(RBC-C3bR)、电泳指数、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以AE为自变量,以CD3~+、CD4~+、CD4~+/CD8~+、CD8~+、NK细胞、FEER、RBC-ICR、RBC-C3bR为因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AE与CD8~+呈正相关性(r=0.657,P 0.05),AE与CD3~+、CD4~+、CD4~+/CD8~+、NK细胞、FEER、RBC-ICR、RBC-C3bR细胞水平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758、-0.635、-0.768、-0.814、-0.987、-0.765、-0.854,均P 0.05)。结论 AE患儿体内的外周血免疫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水平与疾病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icro RNA-9(mi R-9)过表达对β-淀粉样蛋白(Aβ)损伤的PC12细胞及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分为mi R-9过表达组(E组)、空转染对照组(NC组)、不转染的损伤细胞模型组(NT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nnexin-V-PE检测细胞凋亡;采用RT-q PCR检测Bcl-2、Bax m 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及NT组比较,E组的PC12细胞转染48 h后增殖增加,凋亡率降低,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下降(P0.05)。结论:mi R-9过表达可保护Aβ损伤的PC12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