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7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神经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6例,采用抛硬币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舌肌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对照组和联合组的SSA评分[(27.92±4.08)分、(23.18±3.27)分]较治疗前[(35.45±5.16)分、(34.96±5.78)分]明显下降,VFSS评分[(5.72±0.91)分、(6.78±1.04)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3.52±0.73)分、(3.97±0.70)分]较治疗前[(4.48±0.67)分、(4.52±0.71)分、(2.95±0.56)分、(3.02±0.59)分]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联合组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评分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1,P<0.05)。结论:舌肌训练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肯定,能明显减轻吞咽障碍程度,改善吞咽功能,使患者日常的摄食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评价。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进行2周和4周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进行2周和4周的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吞咽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401)。治疗2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评定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138)。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3)。结论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优于常规的吞咽功能训练,且治疗4周后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效优于2周后的生物反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说明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的长短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康复医学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0.72)分vs (4.10±0.7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1.40±1.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刘晨 《医学综述》2014,(11):2095-2096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武汉市中医医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住院治疗的8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6%)显著低于对照组(33.3%)(P<0.05)。结论针灸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V-VST)联合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康复训练及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V-VST试验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制定摄食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方案。记录2组患者1个月内的胃管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情况。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比较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和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胃管滞留时间、住院时间、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前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相当,干预后2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 < 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例数多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困难治疗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χ2=9.490,P=0.002)。  结论  基于容积黏度吞咽试验联合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urk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Burk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本夫  张怀安  李召鹏 《吉林医学》2013,(31):6483-6485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洼田饮水测试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住院治疗15 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级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均提高,但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冯娅  何小燕  曾静  陈静  张薇 《西部医学》2022,34(6):856-860
【摘要】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1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进行吞咽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KDWT)]评级、功能性吞咽功能(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评分、吞咽功能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脑血流、血清神经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评级、功能性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造影检查评分、血清神经因子水平(NGF、BDN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能力,改善其神经营养情况及脑部血流情况,降低不良结果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鼻饲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平均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吞咽训练结合饮食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罗少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21-1222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摄食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训练组,对照组2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训练组26例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不再进展,48h后即给予康复训练,在入院时和治疗4周后,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训练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吞咽摄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的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间接基础训练、直接摄食训练),对照组进行吞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采用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4%,对照组6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吞咽治疗仪配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在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摄食-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吞咽训练,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玲  符俏 《海南医学》2010,21(11):123-124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共选取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吞咽功能训练,采用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与洼田饮水试验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治疗前后的康复疗效。结果患者的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后都能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程度,明显提高吞咽功能,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吞咽操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及摄食-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行常规干预,观察组44例予以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吞咽操,1个月后对比两组的康复效果、舌骨喉复合体的活动度、摄食-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渗透-误吸等级量表(PAS)评分比对照组低,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则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舌骨前移、上移活动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藤岛摄食-吞咽功能评分为(8.66±1.12)分高于对照组的(7.57±1.01)分(P<0.05);观察组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I-QOL)评分是(180.19±18.76)分,比对照组的(165.29±20.30)分高(P<0.05)。结论 摄食训练联合改良康复吞咽操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提升其康复效果及舌骨喉复合体的活动度,促进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中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呼吸肌训练对患者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两组均开展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基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开展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研究组基于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开展肌电生物反馈训练与呼吸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针刺结合吞咽训练的治疗效果以及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结合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结合组给予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参照组仅采用吞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结果 显示结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88.00%优于参照组66.00%,且结合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量表和藤岛一郎吞咽评价标准评分优于参照组,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吞咽训练治疗比单独的吞咽训练疗效更好,可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5):8-11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 年6 月~2019 年2 月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2 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每组各46 例。单纯组患者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患者在单纯组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周期均为6 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及血氧饱和度,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6 周后,两组藤氏评分、饮水试验评分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均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65%)显著高于单纯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血氧饱和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1年11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吞咽功能训练,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9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闫芳  孙治坤  党雷 《中外医疗》2014,(35):66-67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单纯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吞咽训练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 O2降低值、SSA评分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93.3%,远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 O2降低值和SSA评分均有较大程度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治疗后SSA评分和Sa O2降低值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单纯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