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继续教育的目的、形式和内容的需求,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方法发放"精神科护士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调查问卷",对8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最佳形式、学习内容等.结果 35.3%的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业务,27.1%的护理人员是为了满足学分管理要求,23.5%的是为了晋升,14.1%的是为了提高学历;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佳形式选择为:参加学习班占32.9%,专科进修占27.1%,在职学历教育占23.5%,学术会议占16.5%;学习内容选择为:专科知识占36.4%,新技术新业务占31.8%,人际沟通占20.0%,法律法规占11.8%.结论精神科护士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学习专科知识、新技术、新业务,以提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的现状。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形式,对北京市146名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社区护士获得继续教育学分的方式是参加医院组织继续教育项目(63.73%);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内容是社区护理知识(82.88%)和临床护理知识(82.19%);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差;影响参加继续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74.66%);社区护士希望每周进行短期培训(82.88%);社区护士急需人际沟通知识(69.86%)和护理基本技能(69.86%)的继续教育内容。结论鼓励学历教育,丰富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形式,提高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优化社区护理队伍,以满足社区护士的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北京市糖尿病专科护士使用现状及其职业发展需求,为明确糖尿病专科护士规范使用、推进护士职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22年10月对北京市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一般资料、使用现状及职业发展需求。结果 共调查536名糖尿病专科护士。糖尿病专科护士使用现状中,79.10%(424名)以临床护理工作为主、43.10%(231名)进行系统化糖尿病健康教育,43.10%(231名)进行护理教学,16.60%(89名)进行护理科研,33.21%(178名)参与护理会诊,25.75%(138名)参与护理门诊。糖尿病专科护士职业发展需求有设立专职岗位(336名,62.69%)、希望得到医院或科室领导的支持(345名,64.37%)、希望提供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336名,62.69%)等。结论 应尽快完善糖尿病专科护士使用管理体系,设立专职岗位,提供糖尿病专科护士发挥作用的平台,促进专科护士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教育培训、使用与管理,以借鉴其经验,指导我国专科临床护理工作,赴美国8家医院进修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并参加了Emory大学培训中心的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培训课程及美国中东部地区伤口造口失禁护理大会,了解了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使用和组织管理架构、团队合作工作模式、工作内容及其方式和继续教育等现状。美国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科护士从选拔、培训、工作模式和内容、时间管理到继续教育再注册等环节均有明确规定,专科护士爱岗敬业、队伍稳定,对我国的专科护士培训和使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我国31个省份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管理现状,为规范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培养及使用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8月—9月抽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92所三级综合或专科医院的护理部专科护士负责人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以电子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结果 三级医院拥有的专科护士数量达到45.5(18.0,100.0)名,涉及的专科护士种类多样;专科护士学历以本科为主、中级职称最多,省级护理学会培养的专科护士最多;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专科护理(97.3%)、护理管理(81.2%)、护理教学(77.5%)、护理科研(61.9%)等方面;目前针对专科护士管理的相关制度有岗位管理制度(92.0%)、考核制度(69.8%)、晋升制度(49.4%)、薪酬制度(38.0%);管理者对专科护士在临床发挥的作用较为满意,认为影响专科护士发挥临床作用的因素:支持政策不够(80.9%)、临床工作负荷过重(79.3%)、角色定位不清(67.9%)、岗位职责不明(57.6%)。管理者认为目前专科护士培养仍存在无再认证(63.6%)、质量参差不齐(58.0%)、缺乏统一认证机构(54.5%)等问题。 结论 专科护士整体素质较高,在临床专科护理中发挥了重要角色,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提高专科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支持,包括政策支持、明确岗位职责等;培训机构应同质化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促进专科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其反思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4月—5月从河南省选取193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临床护士反思能力量表、护士职业认同感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得分为(89.93±12.34)分,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11.60±16.68)分,二者呈中度正相关性(r=0.528,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工作年限、是否热爱反思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理工作、职业认同感是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解释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61.2%的变异度。结论 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反思能力水平有待提高,依据其专科工作年限特征制订针对性反思能力提升策略,并提升其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其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级医院护士继续教育动机与期望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在职护士参与继续教育的动机、期望、途径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10—11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在岗护士共176名,参考以往护理继续教育内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期望、途径和影响因素等。结果护理继续教育形式以学历教育为主;随着年龄增长,家务和工作对护士继续教育的影响不断加大;不同职称、学历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动机有统计学差异;护士在学历教育、专科培训和临床技术等方面对继续教育存在期望。结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存在共性问题,要针对性、多样化地开展继续教育,优化继续教育方式;同时应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护士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山西省三级医院专科护士的工作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加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山西省三级医院941名专科护士进行工作现状、工作内容、科研和继续教育情况、待遇及满意度情况的调查。结果山西省专科护士未区别于普通护士使用,主要工作为参加全院会诊和以讲课形式进行健康教育;科研和继续教育情况有待提高;对目前的工作较满意。结论山西省专科护士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专科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实践模式有待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李进鹏  韩世范 《全科护理》2014,(13):1153-1155
[目的]调查山西省急诊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为更好地开展继续教育服务。[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自设问卷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中92所医院共146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急诊护士的一般情况、继续教育现状和需求。[结果]31.5%的急诊护士表示参加继续教育的频率在1年以上;56.2%的急诊护士通过短期培训班参加继续教育;69.2%的急诊护士认为工作繁忙影响他们参加继续教育;急诊护士对继续教育内容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急救复苏相关技能、现场急救技能、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急危重症病人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急诊各种抢救设备、物品及药物的应用和管理。[结论]急诊护士的继续教育需要加强;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在学习急诊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护士抢救相关的实用技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在职护士继续教育中的学习需求,为改革护士继续教育形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于2010-03对我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97.4%护士希望参加"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92.3%护士希望参加有关"人际沟通"的培训;89.7%护士希望参加有关"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82.1%护士希望参加"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2)98.5%的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目的是为了晋升职称;有64.6%的护士认为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工作能力。结论继续教育是提升护士临床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护士继续教育中,实行切实有效的途径,以达到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学习经历护理人员伤口护理认知现状,为伤口护理培训设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随机抽取的186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临床护士对于伤口护理认知得分为(78.15±12.36)分,等级属良。参加伤口护理培训护理人员的伤口护理认知得分高于参加继续学历教育护理人员(P0.05)。伤口护理培训的培训频率、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影响护理人员对伤口护理知识的认知(P0.05),而培训机构对护理人员伤口护理认知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护理培训是提高护士伤口护理认知直接而有效的途径,应通过继续教育加强临床护士伤口知识的培训,采用网络培训等有效的方式或途径,优化伤口护理培训设置,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士人文护理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为制订人文护理培训方案、有针对性的开展护士人文护理在职培训提供依据。 方法 2021年8月—9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全国28个省市的23 70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调查。 结果 99.71%的护士自入职后至少参加过1项人文护理相关内容的培训,54.61%的护士有26项内容的培训经历,26项人文护理培训内容的培训率和需求率分别为74.63%~98.30%和88.75%~96.35%。护士参加培训的途径主要为岗前培训(77.08%)、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73.56%)及医院公共培训(72.92%);培训形式主要有理论讲授(85.96%)、视频学习(72.61%)、案例教学法(64.17%);培训师资主要为护理管理者(89.19%)。培训形式单一(49.42%)、内容缺乏针对性(46.78%)、培训课程不系统(37.47%)、培训师资力量不强(36.87%)是目前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95.02%的护士认为有必要针对临床护士建立系统规范的人文护理执业能力培训课程,87.93%的护士认为有必要开展人文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在培训模式的选择上,46.19%的护士选择理论和实践各一半的模式,93.54%的护士希望通过线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 结论 国内护士人文护理在职培训的培训内容广泛、培训率较高、培训需求大。在培训课程、培训形式、培训师资等方面应进一步完善,亟需规范护士人文护理在职培训课程、构建人文护理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吞咽专科培训后护士的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为健全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内容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9名参加首届吞咽专科护士培训并取得资格证的吞咽专科护士基本资料及核心能力进行调查和分析。 结果 吞咽专科护士主要在三级公立综合医院(88.41%)的康复科(43.50%)病房工作,以本科学历(84.06%)为主。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均有显著提升(P<0.001),各维度得分提升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能力、教学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不同年龄、学历、科室以及回院后医院给予继续教育、设置吞咽专科护士岗位、制订吞咽专科护士管理制度的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经培训后,专科护士各方面核心能力提升初显成效,不同来源、医院是否规范管理的专科护士培养成效不同;相关部门应提高吞咽专科护士选拔标准,重视专科护士的科学使用和管理,以更好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护士对继续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继续教育的目的、形式和内容的需求,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方法 发放“精神科护士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调查问卷”,对85名精神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最佳形式、学习内容等。结果 35.3%的护理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业务,27.1%的护理人员是为了满足学分管理要求,23.5%的是为了晋升,14.1%的是为了提高学历;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佳形式选择为:参加学习班占32.9%,专科进修占27.1%,在职学历教育占23.5%,学术会议占16.5%;学习内容选择为;专科知识占36.4%,新技术新业务占31.8%.人际沟通占20.0%,法律法规占11.8%。结论 精神科护士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学习形式学习专科知识、新技术、新业务。以提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天津市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况及需求,为促进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市18个行政区县社区医院的325名社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3.8%社区护士认为影响其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原因是时间冲突。社区护士继续教育培训内容需求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前沿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71.7%)、通用基本技能(57.8%)和人际关系及沟通技能(55.7%)。社区护士最希望得到的培训形式依次为组织参观和交流(65.8%),建立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57.5%)和邀请专家集中讲授培训(52.3%)。结论:社区护士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观意愿仍有待提高,培训的组织者应在加深社区护士对继续教育认识的基础上,丰富培训形式与内容,根据不同层级社区护士对内容与形式的需求制定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国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现状,为进一步完善专科护士的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8年12月—2019年1月对全国21个省级护理学会及12所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培养的1020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一般资料、工作现状和医院管理情况3个部分,共33个条目。课题组通过与全国12所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负责人及全国21个省级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进行沟通,获得知情同意后,推送电子问卷链接,由各学校负责人及主任委员将电子问卷发至相应专科护士。结果本次调查收回问卷1020份,剔除无效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885份。81.5%(721/885)的护士兼职从事专科工作,其中临床专科护理、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是专科护士主要承担的工作。在教育方面,专科护士主要承担了患者健康教育、继续教育项目授课、院内专科护士培训授课等工作。在科研方面,承担科研课题者占40.8%(361/885),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者占41.2%(365/885)。在专科咨询方面,主要有其他护理人员、患者或家属、医生向专科护士咨询专科问题。在专业促进方面,专科护士组织专科学习、参与标准制定并在专业委员会任职。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管理层面支持以及知识技能不足等方面的困难。37.1%(328/885)的专科护士所在医院无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相关规章制度。结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在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角色发展受到制约,应给予专科护士更多时间、空间、培训及管理层面的支持,亟需完善专科护士岗位管理,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促进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现状,为医院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对福建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937名非伤口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得出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现状及相关培训需求现状,并比较不同特征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的差异。结果 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及培训需求得分分别为(38.56±13.26)分和(32.43±7.74)分,得分率为56.71%和81.08%,不同年龄、职称、工作年限、是否为科室伤口负责人的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伤口专科护士对湿性敷料认知不佳,对湿性敷料知识的需求较高。医院应对非伤口专科护士的伤口及敷料知识进行系统培训,及时更新其伤口护理理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及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问卷对广州市51所社区卫生机构的206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总分为(66.97±16.85)分,年龄、参加市级及以上的伤口护理培训、接触慢性伤口频数、用湿性愈合方法处理过慢性伤口是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护士慢性伤口护理知识水平较低,管理者应积极为社区护士参加伤口护理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创造机会,以提高其伤口护理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浦东远郊社区护士的继续教育现状、需求,为以后制定社区护士岗位继续教育目标、形式、内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采用祝茂玉编制的“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及需求调查”表对浦东远郊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61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社区护士一般情况、社区护士继续教育现状、社区护士对继续教育需求。结果 77.39%的社区护士是为了修学分而去继续教育培训,82.76%的社区护士参加本区医学会举办的继续教育项目,90.04%的社区护士因为工作繁忙而影响他们继续教育培训,70.88%的社区护士认为学习内容与社区护理有一点关联,72.41%的社区护士认为继续教育内容能基本满足需求。社区护士对继续教育内容需求排在前5位的是:社区急救护理、社区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社区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社区护理知识、社区慢性病护理与管理;位居后五位的是国内外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国内外社区护理进展培训、社区循证护理、护理科研能力培训、社区死亡教育。结论 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上海市浦东新区远郊社区护士的特点安排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内容,并在制度及政策上予以支持,增强社区护士职业认同感,全面提升社区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急诊科护士继续教育认知、需求和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科护士继续教育需求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管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对46名护士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继续教育,护士增长了多方面知识、提高了临床护理能力和业务水平;专科知识及新技术、急救监护和应急技能、外语、心理学、药物知识、法律法规成为首选继续教育内容;影响继续教育的因素主要是听课时间段忙于临床工作,没有及时得到信息,课程内容不新颖,授课老师水平不高等。结论:补充实用的继续教育内容、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发挥护理部及急诊科不同的继续教育职能、改进管理措施减少阻碍学习的影响因素,使急诊科护士继续教育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