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在正常情况下,骨重建是一个平衡的过程,是破骨细胞不断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不断形成新骨的过程。当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时,骨转移灶的骨代谢失去平衡。骨代谢标志物已被证实能反映肿瘤导致的骨代谢的变化。本文就骨代谢标志物在骨转移瘤早期诊断、病情判断、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探讨它们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3.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并评述各类标志物的性质、检测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全身骨显像及肿瘤标志物在乳腺癌患者骨转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了我院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病例选取时间在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并且在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之后进行S P E C T全身骨显像检查和癌胚抗原(C E A)、血清糖链抗原15-3(CAl5-3)、碱性磷酸酶(ALP)等肿...  相似文献   

5.
欧阳霞  戴冽  朱浪静 《新医学》2012,43(2):71-7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软骨和骨破坏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关节骨破坏是由破骨细胞介导的过程,可导致骨代谢水平的改变。目前多项研究发现骨代谢标志物有重要临床意义,其不仅与RA炎症活动程度相关,而且还能预测关节破坏的放射学进展。骨代谢标志物已被临床用于评估药物治疗RA的疗效及预测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治疗,另选取50例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标志物25(OH)D3、BALP、β-CTX、BGP、PINP水平,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值明显升高,BGP、β-CTX、PINP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值仍明显低于对照组,BGP、β-CTX、PINP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的25(OH)D3、BAL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与PINP、β-CTX、BGP呈负相关(P0.05),与BALP、25(OH)D3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骨代谢标志物β-CTX、BGP、PIN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有着密切联系,其可作为临床诊断与评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质疏松症并非一个简单的骨定量的问题。骨质疏松症的评估是年龄、性别、骨代谢、骨形成和骨生物力学动态结果。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和骨碱性磷酸酶分别反映的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两个重要指标。目的:分析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其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年龄分布:65-70岁30例、71-75岁40例、76-80岁30例;排除合并糖尿病、肿瘤及其他影响骨质状况疾病。所有患者入院后检测骨生化4项,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以及25-羟维生素D。据检测结果患者分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升高组和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分别行抗骨质疏松症治疗3个月。分析患者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查结果与性别、年龄的相关性;进行两组治疗前后骨生化4项差异性比较及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与结论: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0.05);男性组的腰椎和股骨颈Word三角区骨密度测量值较女性组高。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随年龄增加在人体内含量升高(P<0.05),而25-羟维生素D随年龄增加在人体内含量降低(P<0.05);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在人体内含量较男性患者高,而25-羟维生素D在人体内含量较男性患者低。两组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后骨生化4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结果提示,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明确患者体内是以成骨细胞功能为主和还是以破骨细胞功能为主,以便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和监测疗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与代谢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1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纳入恶性肿瘤骨转移组,另选取同期81例代谢性骨病患者纳入代谢性骨病组,全部患者均接受全身骨显像检查,比较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鉴别恶性肿瘤骨转移与代谢性骨病的诊断价值,分析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结果: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检出恶性肿瘤骨转移80例,代谢性骨病82例。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鉴别恶性肿瘤骨转移与代谢性骨病的灵敏度为90.12%(73/81)、特异度为91.36%(74/81)、准确率为90.74%(147/162)、阳性预测值为91.25%(73/80)、阴性预测值为90.24%(74/82);Kappa检验显示,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与代谢性骨病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15,P<0.001)。结论:超级骨显像影像学特征在恶性肿瘤骨转移与代谢性骨病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考虑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缺乏症(G HD)儿童骨代谢标志物水平,评估骨代谢标志物作为G HD儿童骨骼生长发育监测指标的作用.方法 选择134例G H D确诊儿童纳入G H D组,其中男83例,女51例.选择同期134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其中男83例,女51例.分别检测各组骨代谢标志物1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N-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患者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与病程及美国脊髓损伤学会残损分级(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等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脊髓损伤后1周—20个月患者共73例,年龄13—89岁,评定患者AIS,检测患者血25-OH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precollagen,P1NP)和羧基端肽(collagen type I C-terminal telopeptide,CTX)。进行年龄、病程、AIS与25(OH)D、P1NP和CTX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我们观察的脊髓损伤患者中,Vit D缺乏和不足的比例占98.6%。未发现维生素D与年龄、病程、AIS的相关性。P1NP与AIS负相关(R=-0.235,P0.05),与病程正相关(R=0.442,P0.01)。CTX与AIS、年龄负相关(R为-0.232和-0.296,P0.05)。在AIS C、D的四肢瘫与截瘫患者中,25(OH)D、P1NP和CTX无差异(P0.05)。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CTX明显高于非创伤性脊髓损伤的患者(Z为-2.086,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中,Vit D缺乏有着极高的比例。AIS越低的患者骨转化指标中的P1NP和CTX升高越明显,即骨丢失越严重。年轻脊髓损伤患者和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骨丢失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11.
骨代谢实验室诊断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实验诊断近年来发展迅速。对骨代谢性疾病的诊断、监测、治疗效果观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观察指标。骨的塑建 (Modeling)和重建 (Remodeling)是骨组织的不断更新、骨代谢的主要形式。在骨重建过程中 ,许多激素和细胞或体液因子影响骨的重建过程 ,通过促进或抑制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发育及提高或抑制其活性对骨转换起加速或延滞作用。甲状旁腺激素 (PTH)、降钙素 (Calcitonin,CT)、1 ,2 5双羟维生素 D3[1 ,2 5(OH) 2 D3,骨化三醇 ]、雌激素、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等都属全身性骨代谢调节激素。一些与骨形…  相似文献   

12.
骨代谢标志物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绝经期妇女脚跟骨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和骨折将108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NOP)组,骨质疏松无骨折(OP1)组和骨质疏松伴骨折(OP2)组,测定各组受试者BMD和骨代谢标志物骨钙素(N—MID),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P1NP)和口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水平。结果血清N—MID、PINP和β-Crosslaps水平:NOP组低于OP1组,OP1组低于OP2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血清N—MID、P1NP和β-Crosslaps是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预测骨折风险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3.
骨代谢标志物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常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约75%已诊断MM患者存在溶骨性骨病。调查显示约2/3MM患者因骨痛就诊,80%患者X线片示骨骼异常,包括病理性骨折、弥漫性骨质疏松、溶骨改变。本文将MM骨病发生机制及骨代谢相关指标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脊髓损伤患者骨代谢标志物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 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35例,评定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残损分级(AIS),检测患者空腹血清β-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总I型前胶原N端前肽(TP1NP)、25-OH-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激素...  相似文献   

15.
将92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心理辅导、健康教育及常规护理相结合等方法减轻患者疼痛,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干预前后疼痛发生率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认为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不舒适程度,减轻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根据制定的标准,纳入56例RA患者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检测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以及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比较不同关节功能分级组患者与健康者骨代谢指标及骨密度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骨代谢标志物与骨密度的诊断效能。结果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1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rossLaps)、骨钙素(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以及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Ⅱ、Ⅲ、Ⅳ级组P1NP、β-CrossLaps、N-MID、25-OHV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NP、β-CrossLaps、N-MID、25-OHV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0.764、0.766、0.868,大于股骨颈、ward区、腰椎L1-L4正位骨密度的ROC曲线下面积(0.647、0.644、0.646)。结论骨代谢标志物检测在RA患者关节功能及骨代谢水平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骨转移核素显像的价值。方法:对703例恶性肿瘤患者行核素骨显像。结果:703例全身骨显像阳性者435例(占61.87%),其中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胃癌等骨转移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0.34%、50.34%、57.23%、78.57%、63.64%、66.67%。435例骨转移病灶呈放射性浓聚者425例(占97.70%,),呈放射性稀疏者10例(占2.3%);单发病灶:106例(占24.36%,),多发病灶329例(占75.63%)。骨转移部位以胸部及脊柱最多,其次是骨盆、四肢和颅骨。结论:核素骨显像有很高灵敏度,对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实验室检测项目基于生物学变异的允许总误差(total error,TEa)质量指标与基于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 EQA)TEa 质量指标在实验室可比性验证中的结果,评价基于生物学变异的TEa 质量指标在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室内、外可比性验证中的实用性。方法 收集宝鸡市中心医院2021 年11~12 月血清骨代谢标志物试剂更换批次可比性验证数据,同时收集相同项目2021 年第2 次实验室间比对数据,计算相对偏差。项目包括骨钙素、总Ι 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 胶原特殊序列(β-CTX)、甲状旁腺素(PTH)和25-羟维生素D3[D3(25-OH)]。通过王治国主编《临床检验生物学变异与参考区间》附录获取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基于生物学变异的TEa 质量指标,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2021 年第2 次EQA 反馈报告,获取EQA 的TEa 质量指标,将可比性验证数据用此两种来源质量指标做符合要求率判断,以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以基于EQA 或专家推荐的TEa 为质量标准,血清骨代谢标志物试剂更换批号、室间比对的5 个项目的符合要求率均为100% , 可比性验证全部通过。以基于生物学变异TEa 的最低质量标准判断,试剂更换批号、室间比对符合要求率80%~100% , 两种来源判断标准结果比较符合要求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000,均P > 0.05), 可比性验证通过。以基于生物学变异TEa 适当质量标准判断,则5 个项目符合要求率为20%~100%,β-CTX,骨钙素试剂更换批号比对符合要求率分别为20% 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8,0.246,均P < 0.05), 可比性验证不能通过;此时室间比对的符合要求率6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4~1.000,均P > 0.05),但符合率60% 的β-CTX 可比性验证不能通过。结论 血清骨代谢标志物实验室检测基于生物学变异的TEa 质量指标可以通过生物学变异数据库获得[D3(25-OH) 除外],有3 级性能指标,更科学、更严谨,建议实验室首选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动态监测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正常愈合、延迟愈合老年患者各54例,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测定并比较两组骨折后24h,1、4、8、12周的血清骨生化代谢标志物[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NP)、碱性磷酸酶(ALP)、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观察组骨折后8周血清BGP水平高于对照组,PⅠNP、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后12周BGP、PⅠNP、ALP、IGF-1与骨折后24h的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2周BGP、PⅠNP、ALP等骨生化代谢标志物检测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延迟愈合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愈合期男、女性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建立其自身的变化特征。方法对四川省骨科医院近两年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初、愈合期第1、2、3、4、7周时测定其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片段中断(N‐MID)。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β‐CTX均呈增加趋势,但男性增加晚于女性,且在第7周时较之前有下降。N‐MID在第7周时均明显增加,但男性在第1周时下降,第2周开始逐渐增加,女性在第1周时即增加,而在第2周时降低,以后又逐渐增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期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因男女性别不同而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