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D-二聚体(D-D)、纤雏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组的PT、APTT、Fib、D-D、FDP、MPV、PDW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早期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参数、D-D及FDP指标,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7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6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疾病对照组,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小板相关参数、血浆D-二聚体及其纤维蛋白原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对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浆中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621.855和92.277,P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1);TIA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TIA患者、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相关参数中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67.634、128.213,P0.01),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发现,TIA和脑梗死患者PLT、MPV及PDW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TIA患者PLT水平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但PDW、MPV水平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相关参数在TIA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勇  陈道文  陈晨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9):2196-2197,220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65例(大面积脑梗死39例,腔隙性脑梗死26例)、脑出血患者50例和健康者50例,患者在发病后72h内抽取静脉血抗凝,所有研究对象均未接受任何止血凝血药物,检测其PLT、MPV、PDW及Fib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和健康者、脑出血患者和健康者、脑梗死患者和脑出血患者、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在Fib及血小板参数四项指标上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出血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脑梗死组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PLT、MPV、Fib、PDW四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体积增大、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发生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观察四项指标变化对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66例及合并血管病变组37例)和58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有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MPV、PDW、PLT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糖尿病组PLT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小板(PLT)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在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骨折手术患者302例,其中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股骨骨折67例,胫腓骨骨折80例,腰椎骨折65例,合并任意两处以上多发骨折患者42例.受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7例,交通事故伤115例,摔伤92例,重物挤压伤48例.所有患者均为新鲜骨折、术前常规检查和处理,在术前1d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D-D、Fg、hs-CRP、PLT.术前、术后血管彩超检查DVT发生情况.[结果]302例患者共发生DVT 46例;多发骨折、股骨骨折和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明显高于胫腓骨骨折和腰椎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处坠落伤患者D-D、Fg、PLT和hs-CRP指标最高,与交通事故伤、摔伤、重物挤压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发生DVT患者的D-D、Fg、PLT和hs-CRP指标均高于无DVT患者,两者D-D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PLT、Fg和hs-CRP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骨科手术患者术前D-D、PLT、Fg和hs-CRP指标可较好地反应患者受伤程度,且DVT发生与D-D有相关,而与PLT、Fg和hs-CRP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容积(PCT),探讨常见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肝病患者共120例,分为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6例)、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44例)、肝衰竭组(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除TT、Fg和D-D在健康对照组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T、APTT和TT逐渐延长,PTA和Fg下降,D-D值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和肝衰竭组的PLT值逐渐下降,而MPV、PDW值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衰竭组的PCT值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在慢性肝病进展的不同时期发生规律性改变,为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反复性流产(RSA)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的相关性,评价以上指标在预测RS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组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RSA组共28例,健康妊娠组40例,对照组选取健康育龄妇女50例。检测项目为:外周血Hcy、叶酸、PLT、MPV、PDW。结果患者组与正常妊娠组及对照组相比较,PLT、叶酸水平显著降低(P0.01),Hcy、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水平均增高(P0.05);正常妊娠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血Hcy与PLT、叶酸呈负相关(P0.05);正常妊娠组Hcy与叶酸呈负相关(P0.05),其他指标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Hcy代谢异常及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相互作用可能与RSA有关,联合检测Hcy、叶酸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对RSA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Advance血凝仪,CoulterSTKS血球仪对60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同时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血小板压积(PCT),纤维蛋白原(Fg)检测,并与同年龄段60例正常体检血标本血小板相关参数作为对照组,与脑梗死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PLT、MPV、PDW、CD62P、CD63、PCT、Fg分别是155.73±62.49,9.78±1.56,17.09±0.76,6.24±6.08,6.78±6.17,0.15±0.05,408.20±133.50。MPV、PDW、CD62P、CD63、PCT、Fg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提示对脑梗死的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NE-150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6例ALL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早期、完全缓解期的PLT、MPV、PDW,并以50例健康人的PLT、MPV、PDW作为对照。结果ALL患者的PLT、MPV比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而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后骨髓恢复早期,PLT、MPV、PDW比骨髓抑制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完全缓解期,PLT、MPV、PDW升高,与治疗前、抑制期、恢复早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缓解组的PLT比治疗前和骨髓抑制期升高(P0.01),MPV、PDW比健康对照组升高(P0.01);未缓解组PLT比治疗前下降(P0.01),MPV、PDW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MPV、PDW的变化在ALL治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是治疗后效果观察、预后判断的预示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正常早孕妇女,30例中孕妇女,30例晚孕妇女和30例正常对照妇女和16例产科早期DIC患者检测D-D、FDP、TM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的各时期孕妇的D-D、FDP、TM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早期DIC组与正常妊娠各时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M水平在不同妊娠时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D、FDP随着孕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但这两项指标的早孕组和中孕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组的D-D和FDP与早孕组和中孕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孕妇凝血机制会发生改变,处于高凝状态。一旦有早期DIC发生,D-D、FDP、TM水平会有较明显的升高,因此,D-D、FDP、TM可作为产科DIC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邱丽君  顾青  孟俊  沈立松 《检验医学》2012,27(5):382-385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选取4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腔隙梗死组70例、脑梗死组400例(单纯脑梗死组73例、合并高血压组200例、合并糖尿病组27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100例)]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TEG-5000血栓弹力仪测定所有对象的TEG各项参数[K值、angle(A)角、MA值];同时应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Fg水平,应用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Fg与K值呈负相关(r=-0.134、P=0.000);与A角、MA值、PLT呈正相关(r=0.210、P=0.000;r=0.251、P=0.000;r=0.122、P=0.000);与MPV无相关性(r=-0.007、P=0.957)。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A角、MA值及PLT、F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组MPV高于对照组(P<0.05),而腔隙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在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MA值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组Fg水平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其余参数各组间均无差异。结论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PLT数量、质量、形态和Fg水平的改变。Fg与TEG参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TEG检测可以作为对脑血管疾病具有实用价值的筛选试验之一。  相似文献   

12.
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肝癌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含量,探讨肝癌患者Fg和D-D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以及转移与否的关系,评价其在肝癌辅助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取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未转移组30例、转移组22例、治疗组17例)、60例正常对照组的静脉血采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Fg和D-D的含量。结果 30例未转移肝癌患者Fg含量升高、D-D含量明显升高;22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血浆中的Fg和D-D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7例治疗组Fg和D-D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 Fg和D-D含量的变化与肝癌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肝癌的鉴别诊断及预后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检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中的价值。方法将收治的105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组,所有患儿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小于或等于90分;其中诊断为pre-DIC患儿57例;另选同期在妇产科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状态(pre-DIC)患儿采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对比各组血浆D-D、TAT、FD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危重患儿血浆D-D、TAT、FDP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re-DIC患儿血浆D-D、TAT、FDP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D-D、TAT、FDP水平与危重病例评分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D-D、TAT、FDP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血浆D-D、TAT、FDP检测可以作为新生儿DIC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分型中的差异。方法收集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期间确诊的25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按TOAST病因分型进行分类,同时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受试者的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pletelet count,PLT)、血小板比积(thrombocytocrit,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按TOAST分型分为五类:大动脉粥样硬化(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型81例,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sm,CE)型17例,小动脉闭塞(small-artery occlusion,SAO)型103例,其他原因(stroke of determined etiology,SOE)型4例及不明原因(stroke of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型54例。病例组患者D-D,hs-CRP,PLT,MPV,PDW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656~5.554,均P0.05)。不同TOAST亚型与对照组相比,四组的D-D,hs-CRP,PDW水平、SAO型与CE型的PLT水平以及CE型的PCT,MPV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8~5.216,均P0.05)。不同TOAST亚型之间比较,CE型的D-D,PLT,PCT与其余三型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78~4.186,均P0.05);LAA型与SAO型的D-D和hs-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86,P=0.022;|Z|=2.946,P=0.003)。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不同TOAST亚型D-D,hs-CRP和血小板参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D-D,PLT和PCT指标可用于临床上早期预测CE亚型,D-D和hs-CRP可用于LAA与SAO亚型的早期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减少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46例血小板减少患者(观察组),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7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31例、急性白血病(AL)37例,对照组为102例体检健康者.检测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小板参数,比较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及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结果.结果 ITP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P<0.05);AA及AL组PLT、PCT、MPV均低于对照组(P<0.05),AA组PDW高于对照组(P<0.05);ITP、AA及AL组间PL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MPV、PDW高于AL和AA组(P<0.05).与治疗后未缓解组比较,ITP、AA、AL缓解组PLT、PCT均增高(P<0.05),ITP组MPV、PDW下降(P<0.05),AA、AL组MPV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作为判断病情转归的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范松  樊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6):1282-128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糖尿病患者126例,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两组,另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D-D、Fg和HbA1c的水平。结果 D-D、Fg和HbA1c水平在糖尿病各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D-D、Fg和HbA1c水平升高,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和病情判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秀华 《临床医学》2013,33(5):31-32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临产孕妇(临产组)和40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检测。结果临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D-D、PDW、MPV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前、产中进行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对防止产妇血栓形成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确保母婴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平平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5):2232-2234
目的 分析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水平与孕晚期子痫前期(PE)发生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孕晚期PE孕妇临床资料,按病情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组40例、重度组60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产检的50例健康孕晚期孕妇作为对照组.检测孕妇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水平,并分析各指标与孕晚期PE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APTT、PLT水平高于轻度组和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APTT、PLT水平高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IB、MPV、PDW、PCT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FIB、MPV、PDW、PCT水平低于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MPV、PDW、PCT是孕晚期重度PE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APTT、PLT、MPV、PDW、PCT水平预测孕晚期PE病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5、0.929、0.931、0.760、0.73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 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水平与PE病情有一定相关性,对临床评估PE患者疾病进展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DM)患者的血液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比率(PLCR)的调查分析,探讨PLT、PDW、MPV、PLCR与糖尿病(DM)的关系,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SF3000测定该院50例糖尿病患者的PLT、PDW、MPV、PLCR4项参数,同等条件下与正常人作对照,并进行χ2检验。结果50例糖尿病患者中PLT、PDW、MPV、PLCR4项参数的x±s值分别为95.140±9.251、18.976±2.677、13.688±0.956、52.922±6.351;50例正常人PLT、PDW、MPV、PLCR4项参数的x±s值分别为125.230±14.193、13.736±1.535、11.622±0.762、37.464±5.793。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PLT低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而PDW、MPV和PLCR均高于正常对照人群(P<0.05)。通过进行血液常规检验可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疗效观察,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四类血小板减少患者115例,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7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2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5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健康者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 初诊时ITP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P-LCR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A组PLT、PCT、MPV、P-LCR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初诊时与治疗后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DW、P-LCR明显降低(P<0.01).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于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