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眼科全麻患者术中循环功能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将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接收的老年全麻手术患者94例进行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各47例。对照组男27例, 女20例, 年龄(67.89±7.58)岁, 给予丙泊酚0.6~1.2 mg/kg麻醉诱导及4~10 mg·kg-1·h-1维持;研究组男25例, 女22例, 年龄(68.18±7.82)岁, 采用瑞马唑仑0.1~0.3 mg/kg麻醉诱导, 给予瑞马唑仑0.8~1.2 mg·kg-1·h-1, 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成功(T1)、喉罩置入即刻(T2)、手术20 min(T3)监测患者的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恶心(PON)、术后呕吐(POV)、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指标(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与苏醒期间躁动)。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Mann-WhitneyU...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对宫腔镜检查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及复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1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各59例。瑞马唑仑组应用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组应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RR;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长、苏醒时间和恢复时间、麻醉疗效评价、舒适度(BCS)评分以及满意度评分,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与T0点比较,两组患者T1、T2、T3时MAP、RR均有不同程度降低或减慢(P<0.05);丙泊酚组T1、T2、T3时点HR呈现轻度减慢趋势(P<0.05),而瑞马唑仑组T1时点HR轻度升高(P<0.05);两组患者T1、T2时点SpO2均有一过性下降(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T1、T2、T3时点MAP、HR、RR的降低或减慢幅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丙泊酚组比较,瑞马唑仑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丙泊酚静脉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马唑仑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时,R组患者静脉推注瑞马唑仑0.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P组患者静脉推注丙泊酚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时,R组患者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4~1.2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P组患者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患者均间断静脉推注顺阿曲库铵。术中监测患者麻醉深度并据此调整瑞马唑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泵注速度。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失血量、手术时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72 h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测定麻醉诱导前30 min、术后24 h和术后72 h时两组患者T淋巴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NK)细胞的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计算CD4+/CD8+比值;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输液量、失血量、手术时间、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72 h时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4 h时的CD3+、CD4+、NK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与P组比较,R组患者在术后24 h时的CD3+、CD4+、NK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用于麻醉维持时,瑞马唑仑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小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肥胖患者全身麻醉手术阿片类药物用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对照设计实验,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行择期非胸科手术的全身麻醉肥胖患者60例, 年龄18~65岁, 体质量指数(BMI)大于28 kg/m2, 麻醉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试验组使用艾司氯胺酮、丙泊酚、舒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 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及相同剂量的舒芬太尼、顺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试验组以艾司氯胺酮、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 对照组以丙泊酚、七氟烷、瑞芬太尼维持, 维持剂量的七氟烷、丙泊酚、艾司氯胺酮用法恒定, 瑞芬太尼两组患者根据术中调整剂量, 其余药物、补液一致。术后均以氟比洛芬酯静脉泵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瑞芬太尼的用量。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术后2 h、6 h、12 h、24 h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分别为(2.37±0.50)、(3.05±0.46)、(3.30±0.47)、(3.40±0.64)分, 对照组分别为(2.85±1.13)、(3.45±0.42)、(3.70...  相似文献   

5.
目的 测定复合舒芬太尼5μg时瑞马唑仑用于抑制颈中间丛阻滞穿刺时发生体动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2022年4~10月择期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3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神经阻滞前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5min后再注射瑞马唑仑,瑞马唑仑的剂量分别由低到高设为3、4、5、6、7mg,初始剂量7mg,相邻间隔剂量变化为1mg,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超声引导下颈中间丛阻滞(0.25%罗哌卡因20mL)。如果神经阻滞穿刺时患者出现体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的瑞马唑仑剂量;如未发生体动,则下一例患者采用低一级的瑞马唑仑剂量。采用Probit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及其95%CI。结果 瑞马唑仑用于抑制颈中间丛阻滞穿刺发生体动的ED50为5.1mg(95%CI:4.6~5.7)。与注射舒芬太尼5min后(T1)相比,静脉注射瑞马唑仑睫毛反射消失时(T2)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降低(P<0.05),但心率和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研究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支气管胸膜瘘患者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本组患者肌内注射术前药后入室,连接监护仪,采用咪达唑仑、顺式阿曲库铵、异丙酚、瑞芬太尼诱导;麻醉维持以异丙酚TCI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泵注,顺式阿曲库铵2mg/20~30min静脉注射,据手术刺激强度和生命体征调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结果本组患者全部取得手术和麻醉成功。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能很好的抑制应激反应,术中循环稳定,便于麻醉管理,患者苏醒平顺、舒适,因此是支气管胸膜瘘患者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TAN)全麻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TAN患儿86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顺苯磺阿曲库铵诱导麻醉,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和七氟烷维持麻醉,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6、6μg/L,2组分别TCI异丙酚及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停止TCI异丙酚,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5MAC,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监测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情况,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随访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F组比较,SF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SF组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2例;RF组诱导时给与麻黄碱6 mg 4例,麻醉苏醒期出现烦躁3例。2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但RF组追加曲马多例数多于SF组。结论舒芬太尼TCI时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停药,而瑞芬太尼TCI可控性优于舒芬太尼,适用于麻醉维持。但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寻麻醉诱导前给予小剂量的瑞马唑仑对颅内血管瘤患者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所致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部战区总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择期全麻下行动脉瘤血管栓塞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1∶1随机分为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生理盐水2 ml)和试验组(麻醉诱导前给予0.02 mg/kg苯磺酸瑞马唑仑)。记录呛咳的发生情况及呛咳前后的心率(Heart rate, H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及ΔHR和ΔMAP。ΔHR和ΔMAP为呛咳前后的HR和MAP的变化值。记录苏醒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vs. 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呛咳前和呛咳后HR为(78.0±4.2)、(88.0±1.4)次/min, MAP为(80.5±2.1)、(87.5±6.4) mmHg;对照组呛咳前和呛咳后HR为(78.5±2.5)、(109.8±10.1)次/min, MAP为(81.7±3.2)、(108.2±9.0) mmHg。与呛咳前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按不同诱导方案行剖宫产全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足月剖宫产的产妇30例,随机分为靶控组(TCI组)和静脉推注组(IV组).两组产妇从0~5min按时间点完成给药、切皮、插管过程,随后根据胎儿娩出时间采取相应方案维持麻醉.诱导药物包括丙泊酚、顺式阿曲库胺、瑞芬太尼和艾司氯胺酮.其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TCI组采取靶控输注,IV组采取单次静脉推注.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3min(T1)、麻醉诱导后6min(T2)、麻醉诱导后10min(T3)、胎儿娩出后5min(T4)的MAP、HR和BIS值.记录两组出胎时间、出血量、新生儿1min和5min Apgar评分以及丙泊酚、瑞芬太尼、氯胺酮用药量和产妇术后满意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TCI组比较,IV组在T3平均压较高,心率较快且艾司氯胺酮用量较多.结论 丙泊酚+顺阿曲库胺+瑞芬太尼按时间点给药的方案可为剖宫产产妇提供安全有效可行的全身麻醉且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选择靶控输注使产妇生命体征更平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和丙泊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丙泊酚2.5 mg·L-1靶控输注和瑞马唑仑1.8 mg·kg-1·h-1静脉泵注,并同时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1·min-1泵注,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1静脉注射,麻醉诱导10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患者给药前(T0)、意识消失时(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1 min(T3)和5 min(T4)各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测定麻醉诱导前后动脉乳酸和血糖值。结果试验组麻醉诱导期MAP最大变化值为(-19.6±7.6)mm Hg,对照组为(-26.7±9.2)mm Hg,试验组MAP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两种麻醉方案的优劣。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择期全麻手术的患儿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进行全麻手术的时间先后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各75例。舒芬太尼组患儿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瑞芬太尼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诱导前(T1)、静脉注射舒(瑞)芬太尼后(T2)、静脉注射丙泊酚后(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2 min(T5)、5 min(T6)]的收缩压(SA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舒芬太尼组患儿在T4时的DBP、MAP均优于瑞芬太尼组(P均<0.05);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的B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芬太尼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肢体动作恢复和拔管时间均短于瑞芬太尼组(P<0.05);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和意识障碍发生情况均少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比,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术后疼痛,同时呼吸抑制等副作用较小,在需要进行全麻手术的患儿中应用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中南药学》2022,(1):204-209
目的探讨艾司唑仑联合瑞马唑仑缓解术前焦虑维持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作用。方法将100例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瑞马唑仑组、艾司唑仑组、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瑞马唑仑组患者于术前-晚服安慰剂且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剂量0.1 mg·kg~(-1);艾司唑仑组患者手术前一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 mg且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联合用药组患者手术前一晚睡前口服艾司唑仑1 mg且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瑞马唑仑剂量0.1 mg·kg~(-1);对照组患者于术前-晚服安慰剂且麻醉诱导前10 min时静脉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患者术前访视时、入室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或者生理盐水后的焦虑评分(状态-特质焦虑问卷、VASA);记录患者入室后(T0)、麻醉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切皮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值;记录患者术前一晚睡眠质量评分(NRS)、手术时长、麻醉药物及其他药物使用剂量、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和瑞马唑仑组比较,艾司唑仑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入室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且术前一晚睡眠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和艾司唑仑组比较,瑞马唑仑组和联合用药组诱导前给药后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T0比较,T2时对照组、艾司唑仑组平均动脉压(MAP)明显升高,对照组HR明显升高,T4时对照组、瑞马唑仑组、艾司唑仑组MAP和HR明显升高(P<0.05);T2、T3、T4时联合用药组MAP和HR变化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瑞马唑仑组、艾司唑仑组比较,联合用药组于T2、T3、T4时的MAP、HR各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缓解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有助于维持麻醉诱导后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前一晚口服艾司唑仑联合入室后静脉注射瑞马唑仑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杨慧蓉 《河北医药》2013,35(6):831-832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与曲马多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布托啡诺组、曲马多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和顺苯阿曲库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TC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调为2~3ng/ml,复合吸入1%~3%七氟醚,静脉输注顺苯阿曲库铵1.2μg·kg-1·min-1维持麻醉。术毕前20min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5ml,曲马多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mg/kg,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2mg/kg。记录患者拔管时间,观察术后2h、4h、8h、12h及24h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记录恶心呕吐和烦躁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布托啡诺和曲马多组2h内的舒芬太尼用量均减少,VAS和躁动评分降低(P<0.05),术后2~24h内VAS评分和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曲马多组比较,布托啡诺组2h和24h内的舒芬太尼用量、VAS和烦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前应用曲马多和布托啡诺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5.
邓雪峰  李齐 《安徽医药》2012,16(5):669-67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芬太尼组(F组)。SF组麻醉诱导舒芬太尼靶浓度为0.5μg.L-1,麻醉维持舒芬太尼靶浓度不变;F组麻醉诱导芬太尼4μg.kg-1,麻醉维持芬太尼0.03μg.kg-1.min-1;两组麻醉维持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 mg.L-1。观察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即刻(T2)、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 min(T4)、手术探查即刻(T5)、拔管后即刻(T6)、拔管后3 min(T7)患者的MAP、HR、血浆皮质醇(Cor)、血糖(Glu)的变化、麻醉恢复情况,随访术后延迟性呼吸抑制、术中知晓情况。结果与T1时比较,两组T2、T4时MAP和T4时HR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F组T6时Cor和T3、T5、T6时Glu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SF组比较,F组T3、T6时MAP和T3时HR显著升高(P0.05),F组T5、T6时Cor和T6时Glu显著升高(P0.05或P0.01);SF组拔管期间体动、呛咳的发生率显著低于F组(P0.05),两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全麻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能更有效地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助于提高全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溶液剂用于高海拔地区藏族肝包虫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9例拟进行肝包虫手术的高海拔地区藏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6例.对照组给予咪达唑仑2 mg+0.15 mg·kg-1顺式阿曲库铵+2 mg·kg-1丙泊酚+舒芬太尼20~30μg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给予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联合舒芬太尼TCI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选取我院收治的91例需行手术医治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可分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51例),研究组行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而对照组行瑞芬太尼麻醉,比对两组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疼痛状况。结果研究组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疼痛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期间给予老年患者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可减少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瑞马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2年10—11月进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与观察组(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各30例。比较两组在入室安静时(T0)、镇静起效时(T1)、进镜时(T2)、退镜完毕(T3)、呼唤有反应时(T4)、苏醒时(T5)的生命体征指标,以及镇静起效时间、呼唤有反应时间、苏醒时间、胃镜检查时间,进镜时体动、麻醉过程发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 用药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均有所下降。观察组T1~T4时MAP均高于对照组,镇静起效时间、呼唤有反应时间和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进镜时体动发生率(43.3%,13/30)高于对照组(16.7%,5/30),低血压(0)和呼吸抑制发生率(3.3%,1/30)低于对照组[(20.0%,6/30)、(2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瑞马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及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全麻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芬太尼复合艾司氯胺酮组(试验组)和单纯瑞芬太尼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实施静脉麻醉,常规诱导后泵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维持麻醉,试验组切皮前静脉滴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术中按0.15 mg/(kg·h)持续泵注,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 h(T0)、8 h(T1)、12 h(T2)、24 h(T3)、48 h(T4)5个时间点的静息、活动后视觉模拟评分(VAS);24 h内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中舒芬太尼累计用量、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24 h内按压镇痛泵的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镇痛满意度及总体评价,记录术后1 d、1个月、3个月利兹神经病理性症状和体征疼痛评分(LANSS)。结果 试验组24 h内PCIA中舒芬太尼累计用量低于对照组[(81.30±2.39)μg vs.(89.67±3.88)...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咪达唑仑在乳腺癌手术麻醉复苏中的应用,术后麻醉苏醒情况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ASAⅠ级,临床诊断为乳腺癌,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方式,以维库溴铵诱导插管,1组(F)以芬太尼+异丙酚+咪达唑仑维持麻醉,2组(S)以舒芬太尼+丙泊酚+咪达唑仑维持麻醉,3组(T)以舒芬太尼+丙泊酚+咪达唑仑维持麻醉,于术毕前10min停止丙泊酚输注,追加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观察记录手术结束,取吸痰时,拔管时及拔管后MAP,HR,与基础值进行比较,记录呼患者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OAA/S评分。结果与术毕时比,F组和S组的MAP和HR在吸痰、拔管时均明显增高(P<0.05)。在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两项观察指标中,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组患者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最短,S组次之,F组最慢,OAA/S评分T组评分较F组和S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用于乳腺癌手术患者,能保证很好的麻醉深度,术毕前10min追加舒芬太尼+咪达唑仑,拔管时心血管反应轻,术毕苏醒时间快,清醒状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