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效果及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0月148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按照奇偶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常规化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体瘤大小、血清糖类癌胚抗原125(CA125)、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和不良事件及分级。结果按照实体瘤标准,观察组治疗完全缓解率13.51%、总有效率70.27%,均高于对照组的5.41%、5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CA125标准,观察组治疗完全缓解率17.57%、总有效率85.14%,均高于对照组的9.46%、6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cl-2表达(0.25±0.08)低于对照组的(0.56±0.12),Bax(1.08±0.04)、Caspase-3蛋白表达(1.59±0.10)均高于对照组的(分别为0.58±0.06、1.00±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构成比64.86%,与对照组的62.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且能有效调节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肿瘤发生与发展,丰富了复发性卵巢癌发生与发展机制学说,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洛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确诊并接受治疗的50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洛铂组与联合组,每组25例。洛铂组患者使用洛铂进行腹腔灌注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使用洛铂腹腔灌注联合贝伐单抗静脉滴注治疗。近期观察患者治疗后的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与甲胎蛋白(AFP)及miR-1、miR-29c的表达;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远期观察患者治疗后1、2、3年时的生存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A125、CEA、AFP、miR-1、miR-29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125、CEA、AFP、miR-29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miR-1表达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CA125、CEA、AFP、miR-29c水平低于洛铂组,miR-1表达水平高于洛铂组(P 0. 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1、2、3年的存活率均高于洛铂组(P 0. 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洛铂组(P 0. 05)。结论洛铂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卵巢癌的效果显著,改善炎性因子的异常表达,进而控制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症状,以延续患者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及对APE1/Ref-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卵巢癌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对照组采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腹腔内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对APE1/Ref-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27/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6/40),与对照组17.50%(7/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PE1/Rcf-1基因表达量显著增高,显著高于对照组APE1/Ref-1基因表达量(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合并用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患者,疗效满意,治疗时APE1/Ref-1基因表达明显增强,有助于提高化疗敏感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尼拉帕利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就诊的80例晚期卵巢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TP化疗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联合尼拉帕利治疗,对照组在TP化疗基础上给予贝伐珠单抗治疗,均治疗4个周期。对比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癌抗原(CA)125、CA153、人附睾蛋白4(HE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B淋巴细胞瘤-2(Bcl-2)、B细胞CLL/淋巴瘤2关联凋亡基因-1(Bag-1)、CD3+、CD4+、CD4+/CD8+,以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CA153、HE4、CA125、VEGF、Ang-2、HIF-1α、VEGF、Ang-2、HIF-1α水平逐渐降低(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观察组CD3+、CD4+、CD4+/CD8+先降低后趋于稳定,对照组呈持续降低趋势(P<0.05)。治疗2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顺铂+紫杉醇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宫颈癌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顺铂+紫杉醇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血清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CA15-3)、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3.87%,26/31)较对照组(61.29%,19/3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46<0.05)。治疗后,观察组CA15-3、SCC、CEA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白细胞减少、胃肠道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6.45%,2/31)较对照组(35.48%,11/3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铂+紫杉醇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复发性宫颈癌效果确切,可降低CA15-3、SCC、CEA水平,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石利红 《临床医学》2022,(8):103-105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2例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TP化疗方案(顺铂+紫杉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贝伐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90.24%,37/41)高于对照组(68.29%,2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YFRA21-1、C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对晚期NSCLC患者联合应用化疗+贝伐单抗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52例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甲胎蛋白(AF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降低,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显著,可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水患者的疗效和监测胸腔积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对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70例老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胸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顺铂组(贝伐组,n=36)和腔内单纯顺铂组(顺铂组,n=34)。同时设30例良性胸腔积液对照组。贝伐组在胸腔内注入顺铂(DDP)60mg和贝伐珠单抗300mg。顺铂组除不加入贝伐珠单抗外,其余同贝伐组;同时,各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胸腔积液VEGF和CE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可评价的70例老年患者中,贝伐组总有效率为83.33%,顺铂组为52.9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组治疗前后比较,胸腔积液VEGF和CEA水平明显降低(P<0.01)。贝伐组胸腔积液中VEGF表达明显低于顺铂组,其疗效明显强于顺铂组(P<0.01)。贝伐组中,VEGF阳性者有效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P<0.01)。两组患者Ⅲ和Ⅳ级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耐受良好。恶性胸腔积液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结论胸腔内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且安全,而且,胸腔积液VEGF表达对监测贝伐珠单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将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2月在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组(36例,基于对照组增加贝伐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36.11%,高于对照组的1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1,P<0.05)。治疗前,两组CEA、CA199、CA72-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CA72-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Karnofsk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评分为(86.79±4.25)分,高于对照组的(80.56±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1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67%、3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CR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2例晚期CR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XELOX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4个周期后疗效以及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控制率(90.32%)较对照组(67.7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毒性反应、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CRC疗效确切,且未增加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加强药物配制方法以及输液过程中的护理,并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对症护理。结果:本组3例由于出现严重高血压反应而停药,29例顺利完成治疗。结论:针对贝伐珠单抗的药理特点,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卡铂化疗(D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晚期卵巢癌患者60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DC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治疗3个周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生存期。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总缓解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观察组生存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白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D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腹腔热灌注治疗卵巢癌合并腹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卵巢癌并发腹腔积液患者4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实验组使用深静脉软管经皮腹腔内置管,将顺铂和贝伐珠单抗经体外加热后灌注到腹腔内;对照组仅灌注顺铂,观察患者腹腔内恶性积液量的变化。同时检测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一般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行腹腔热灌注化疗后,47例患者中39例腹腔恶性积液减少量达50%以上,有效率达83%。加入贝伐珠单抗后患者肿瘤指标下降程度更明显。结论贝伐珠单抗腹腔热灌注治疗卵巢癌合并腹腔恶性积液近期疗效明显,且不良反应较直接化疗小,患者耐受程度高。  相似文献   

14.
葛曦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18):2703-2707
目的 观察奥拉帕尼联合GEMOX化疗方案对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GEMOX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奥拉帕尼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CA)125、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人附睾蛋白(HE)-4、癌胚抗原(CEA)、血管生成素(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酪氨酸激酶蛋白受体(Tie)-2、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程序化死亡因子(PDCD)-5、B淋巴细胞瘤基因(Bcl)-2、BCl-2相关X(Bax)和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Bag)-1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为43.75%、77.08%,高于对照组的18.75%、47.92%(P<0.05).观察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66.67%,高于对照组的41.67%(P<0.05).2组治疗前血清CA125、β-HCG、HE-4、CEA、Ang-2、VEGF、Tie-2、MIF、Bax、PDCD-5、Bcl-2和Bag-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Bax、PDCD-5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CA125、β-HCG、HE-4、CEA、Ang-2、VEGF、Tie-2、MIF、Bcl-2和Bag-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升高或降低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奥拉帕尼能够提高GEM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肿瘤血管生成受到抑制和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结直肠癌以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贝伐单抗靶向治疗方案、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行治疗的临床功效。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方式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取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治疗采取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贝伐单抗靶向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开展治疗前、后肿瘤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作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癌胚抗原、CA724、CA199等肿瘤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较对照组治疗后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P<0.05)。结论 晚期结直肠癌治疗中,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化疗+贝伐单抗靶向治疗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干预患者病情,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肿瘤学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90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疗效、CA125水平及肿瘤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达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5.6%(P0.05)。观察组癌转移率为1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血清CA125水平及癌转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贝伐单抗联合PC化疗方案对复发性卵巢癌患者肿瘤局部控制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76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PC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贝伐单抗+PC化疗治疗,治疗6周后,统计对比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随访3年,统计对比两组中位生存期。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肿瘤局部控制率57.89%(22/38),高于对照组34.21%(13/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中位生存期37.5个月高于对照组32.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PC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紫杉醇+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10月就诊的65例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将32例采用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化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33例采用紫杉醇注射液+顺铂注射液+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化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2个月后化疗疗效、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两组治疗后VEGF、bFGF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1.25%(P<0.05)。结论:晚期非鳞癌非小细胞肺癌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治疗效果较好,可减少不良反应,调节VEGF、bFGF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对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糖类抗原125(CA125)、激肽释放酶10(hK10)水平的影响。【方法】9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其中47例采用紫杉醇、卡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另外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3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化疗前后血清HE4、CA125、hK10的水平变化。【结果】化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6.67%(30/45),高于对照组的45.65%(21/4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A125、HE4、hK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观察组的血清CA125、HE4、hK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年,观察组的3年累计生存率为44.44%(20/45),高于对照组的32.61%(15/46)(P<0.05);观察组的总生存时间为35.00个月,长于对照组的28.00个月(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方案的基础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有利于降低晚期卵巢癌患者血清CA125、HE4、hK10水平,能提高患者近期化疗效果及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人附睾蛋白4(HE4)、糖链抗原125(CA125)检测在卵巢癌预后判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常规卵巢癌切除术及化疗治疗的卵巢癌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3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入院时2组之间、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血清AFP、HE4、CA125的表达变化。结果入院时观察组患者血清AFP、HE4、CA1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HE4、CA125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血清AFP、HE4、CA125表达异常升高,手术及放疗后有明显下降,可作为临床评估疗效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