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烧伤病人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措施。烧伤病人的外周静脉随皮肤一同烧伤,静脉切开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重要手段,但也是导致烧伤病人全身感染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2.
杨映梅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8):1155-1155
烧伤病人的输液一直是护理工作中一项较难解决的问题。烧伤病人的输液,经历了传统的小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置管、到经皮浅静脉置管输液。以上几种方法在烧伤休克期、特别是大面积烧伤的病人,以及手术中需大量补液的情况下,就显得力不从心。我科自1999年以来,采用美国“箭牌”中心静脉导管,由技术熟练的麻醉师操作置管,对烧伤病人进行深静脉输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烧伤患者感染问题是临床治疗过程中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烧伤感染的85.85%是医院感染。而静脉导管感染一直属较严重的院内感染,特别是对于重度烧伤患者更易发生。笔者对我院烧伤科1997年1月至今静脉导管感染的病原菌进行调查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烧伤病人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通畅的静脉输液通道,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的关键措施。烧伤病人的外周静脉随皮肤一同烧伤,静脉切开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的重要手段,但也是导致烧伤病人全身感染的潜在因素。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7例,男3例,女4例,年龄2 6岁~70岁,平均42 .8岁;烧伤面积3 0 %~98% ,平均73 .6% ;均在大隐静脉近端置管,置管时间3d~5 2d ,平均18.7d。其中2例病人经创面静脉切开保留导管,置管时间分别为2 6d和2 5d ,1例病人连续2次置管时间为5 2d。导管尖端细菌培养:4例阴性;3例阳性(细菌为液化沙雷氏菌、枸橼酸杆菌、腐生葡萄球菌)。1例病人死亡。2 …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1996年2月 ̄2003年10月共收治大面积烧伤病人98例,年龄3 ̄52岁,烧伤面积31% ̄78%。行外周静脉导管置入术64人,共76例次。其中行套管针式静脉留置导管52人,58例次,其中1例出现脓毒血症;行静脉切开置管术12人,18例次,有3例出现脓毒血症。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静脉导管脓 相似文献
6.
杨艳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5,4(9):66-66
静脉输液在烧伤早期是抗休克的重要措施,是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发生的关键;体液渗出期后则是补充营养和滴入药物的重要途径。因此,严重烧伤伤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静脉液体量大,品种多,持续时间长,故任何疏忽都可能给伤员带来痛苦或加重病情。同时,大面积烧伤病人由于外周静脉大多被破坏或穿刺困难等原因,难以满足病情需要。故需建立一个可靠的静脉输液通路。1997年7月~2000年5月,我院对30例特重度烧伤病人采用颈外静脉、股静脉穿刺进行有效的静脉输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大大的提高了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无1例因置管而发生局部血肿及静脉血栓等,拔管后穿刺尾端细菌培养为阴性。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于临床上各种插管的广泛使用,使发生插管感染的机会增加,尤其是烧伤病人更易出现与插管相关的感染并发症,为了加强对插管感染的监控,我们统计了本院烧伤病房1995~1998年4年来的插管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所有标本均来自于我院1995年1月~1998年12月的住院烧伤病人静脉插管培养,共送检246例. 1.2 抗生素纸片:青霉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林可霉素、红霉素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检疫所.VITEK-AMS自动分析仪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1.3 所有标本按… 相似文献
8.
9.
我科自 1999年 1月起在重度烧伤休克期患者中应用股静脉置双腔导管建立静脉输液血管通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2 3例 ,均符合我国重度烧伤标准。入院时处于休克期 ,4个月~ 72岁 ,留置导管时间 5~2 7d ,平均 15d。本组病例首次 相似文献
10.
11.
近10余年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给药等临床实践。尽管在PICC导管材料、种类及置管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仍很常见,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骆小京等报道导管感染致死率为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为5.3/1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死率为12%-25%。因此,加强此类感染的防治极其重要。现将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发生原因、预防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技术,是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可留置10个月左右,药物通过PICC导管输注在中心静脉中,由于其自管腔大,流速快,从而减轻了高渗药物、刺激性强的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及静脉损伤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1]。 相似文献
14.
烧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2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病率、发病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自 1993年 8月~ 1999年 8月对 2 30例烧伤病人所置 2 5 8根静脉输液硅胶管 ,拔管后留取管端作细菌培养。结果 :2 5 8根静脉置管 ,39处 (15 1% )出现化脓性静脉炎 ,引发导管败血症 6例 (2 6 % )。致病菌包括细菌和真菌。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插管静脉、插管部位、置管方式、留置时间、导管所输液体成分以及患者全身状态等因素有关 ,而与导管有无输入抗生素无关。结论 :静脉置管应尽量避开危险因素 ,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近10余年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给药等临床实践.尽管在PICC导管材料、种类及置管技术上不断取得进步,但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VC-RI)仍很常见,是长期静脉置管的重要并发症,特别是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骆小京等[1]报道导管感染致死率为3%.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2],美国平均CRBSI感染率为5.3/1 000导管留置日,感染患者中平均病死率为12%~25%.因此,加强此类感染的防治极其重要.现将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发生原因、预防处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重症病人需做血液透析或人工肝治疗者常置入静脉双腔导管,为延长导管使用寿命,为病人减少痛苦,必须做好导管的护理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17.
18.
PICC导管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入,前端定位于上腔静脉内的一种留置静脉通路,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及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不必每次输液都要作静脉穿刺,可减轻患者痛苦,并有利于保护外周静脉。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并发症也频繁发生,如静脉炎、导管断裂、导管异位、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黄靖雄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6):255-256
静脉留置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补液,药物治疗,血液制品和营养液的输入,血流动力学的监护;但使用不当会引起局部和全身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脉留置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日益广泛,临床上主要用于补液、药物治疗、血液制品和营养液的输入、血流动力学的监护;但使用不当会引起局部和全身性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