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可识别病原,激活获得性免疫系统.成熟的DC可有效抵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机制[1].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杀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非限制性杀瘤的特点[2].DC、CIK相互作用,可使CIK细胞杀瘤活性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更具特异性,.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有助于减少恶性肿瘤的转移与复发,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3],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该疗法中,DC-CIK细胞制备和回输的护理过程尤为重要.我科于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共给予3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DC-CIK 细胞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山药Dioscorea opposita提取物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对荷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瘤裸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荷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Balb/c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裸鼠尾iv生理盐水,0.2 mL/次,2次/周;DC-CIK组裸鼠在肿瘤干细胞接种4 d后尾iv 1×106个DC-CIK细胞,2次/周,给药3周;山药提取物组裸鼠ig山药提取物125 mg/kg,0.2 mL/d,给药3周;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组裸鼠ig山药提取物125 mg/kg,0.2 mL/d,同时尾iv 1×106个DC-CIK细胞,2次/周,给药3周。各组裸鼠在治疗3周期间每2天测量瘤体大小及裸鼠体质量,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质量;qRT-PCR法检测瘤组织中Akt信号通路中关键原癌基因c-Myc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各组裸鼠瘤体生长速率为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组结论 对荷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瘤裸鼠治疗效果中,各给药组裸鼠肿瘤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其中以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耐药乳腺癌抗原负载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培养后对同种乳腺癌荷瘤小鼠的可能治疗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获得单个核细胞,分别诱导为DC和CIK细胞,将人类乳腺癌耐药细胞株MCF-7/ADR细胞的冻融物抗原冲击DC(AP-DC),分别将DC与CIK细胞共培养(AP-DC+CIK组、DC+CIK组),将细胞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观察不同组荷瘤标本中MDR1的表达、肿瘤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AP-DC+CIK组、DC+CIK组、CIK组及生理盐水组MDR1/β-actin比值分别为0.14、0.57、0.81及0.98.生理盐水组、CIK组、DC+CIK组和AP-DC+CIK组平均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ax值AP-DC+CIK组<DC+CIK组<CIK组<生理盐水组.结论:经耐药乳腺癌抗原负载的DC与CIK共同作用后,诱导同种乳腺癌细胞凋亡强于单纯DC与CIK共同作用后及单独CIK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免疫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分子生物学的高速发展,细胞介导的过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用于临床的过继免疫治疗效应细胞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cells,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ells,CIK)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等。CIK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9例(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和对照组39例(单纯紫杉醇+顺铂化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IK细胞及Treg细胞的数量和比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采用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评估生存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CEA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IK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Treg细胞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提高率、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能提高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治疗术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82例Ib-IIIa期NSCL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和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每组41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Na-ture-Kille)r比率以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生活质量: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生活质量总提高率分别为90.0%与73.2%,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外周血CD3+,CD4+T细胞,NK细胞和CD4+/CD8+的比值、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于治疗后4周达高峰,此后逐渐回落;而Th2细胞因子于CIK细胞治疗后2周下降,治疗后4周降至低谷。CIK细胞治疗联合化疗组于CIK细胞治疗后2、4、8周CD3+,CD4+,CD4+/CD8+,NK细胞,IL-2,IFN-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与常规治疗组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增强NSCLC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乳腺癌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经规范化治疗后,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1例,近期有效率为85.71%,疾病控制率为88.57%,无肿瘤进展时间为2~31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5个月。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当效靶比为16: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为77.06±11.62。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01)。35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1例出现一过性发热(37.5℃)反应。结论CIK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亦是新的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结合传统的手术和化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观察干细胞负载树突细胞诱导的杀伤细胞(CSC-DC-CIK)作为效应细胞对同源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探讨CSC 抗原参与肿瘤杀伤作用的可行性。方法 培养肾癌细胞株A498 和肺癌细胞株A549,用流式分选术分离纯化CD133+细胞,分别作为肾癌干细胞(KSC)和肺癌干细胞(LSC),冻融法制备抗原。提取健康产妇脐带血的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诱导生成DC 和CIK 细胞。分别用上述CSC 抗原负载DC,与CIK 共培养(CSC-DC-CIK),流式细胞术分析DC 和CIK 细胞免疫表型,ELISA 法检测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CSCDC- CIK 对同源肿瘤细胞的杀伤效率。结果CSC-DC 的DC 免疫表型CD40+、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均高于单纯DC 的相应免疫表型的表达(P < 0.01);DC、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DC 免疫表型CD40+、CD80+、CD86+ 及HLA-DR+的表达均高于共培养前(P < 0.01);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DC 免疫表型CD40+、CD80+、CD86+及 HLA-DR+的表达高于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相应免疫表型(P < 0.01);DC、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CIK 免疫表型CD3+、CD8+、CD56+的表达高于共培养前(P < 0.01);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CIK 免疫表型CD3+、CD8+、CD56+ 的表达高于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CIK 相应免疫表型(P < 0.01);DC、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IFN-γ、TNF-α和 IL-2 分泌水平高于共培养前(P < 0.01);CSC-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IFN-γ、TNF-α和IL-2 分泌水平高于DC 与CIK 共培养后的相应细胞因子表达(P < 0.01);KSC-DC-CIK 组和LSC-DC-CIK 组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50.21±4.24)% 和(49.32±3.89)%,明显高于DC-CIK 组的(30.25±3.11)%(F=89.157,P < 0.01)。结论 CSC 抗原负载DC 活化CIK (CSC-DC-CIK)对同源肿瘤细胞有更好的杀伤作用,对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除了利用LFA-1/ICAM-1 途径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外,还可通过Fas/FasL 途径、NKG2D 途经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在通过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发挥直接杀瘤作用的同时,亦可通过非MHC-\r\nⅠ、非MHC- Ⅱ两种途径来间接杀伤肿瘤细胞。DC 与CIK 共培育形成的DC-CIK 细胞结合了二者的抗肿瘤机制并相互促进,使得杀瘤活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血液肿瘤术后预防复发和进一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18例,经CT检查,其中1例患者发生肝脏肿瘤转移,其余17例患者均无肿瘤复发。所有患者在知情且自愿的情况下进行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发展以及存活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随访过程中无1例发生死亡,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术后复发预防中,有94.4%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食欲有所增加、体力有所恢复、起色也逐渐好转,1例患者无好转,经CT检查为恶性淋巴瘤出现肿瘤转移现象;在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的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7.8%,经对症处理或者未处理24h均缓解或消失。结论 DC和CIK细胞免疫治疗应用于血液肿瘤复发的预防中具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在肿瘤术后预防性治疗方案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与癌组织P-gp表达的关系.方法:术前采集静脉血,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CA15-3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P-gp表达情况,血清CA15-3水平与癌组织P-gp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血清CA15-3水平增高38例(57.58%),癌组织P-pg表达均为阳性;血清CA15-3水平正常28例(42.42%),癌组织P-pg表达均为阴性.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血清CA15-3水平与癌组织P-gp表达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术前检测血清CA15-3水平可代替术后癌组织P-pg表达的检测,用于预先了解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性,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血病干细胞(LSC)来源的树突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对自身LSC的杀伤作用.方法:提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CML-AP)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再应用CD34+CD38CD44+标记BMMC,流式分选仪分选出LSC并扩增、诱导出DC.取同源的单个核细胞诱导出CIK.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和CIK细胞免疫表型、DC的p-糖蛋白(P-gp)耐药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在LSC及DC中的表达,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CIK与DC共培养后,CD40、CD80、CD83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的构成均高于共培养前;CD3、CD3CD8、CD3CD56的成熟表型表达率高于共培养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干细胞来源DC的P-gp表达阳性率为(60.61±12.38)%.3种效靶比对应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效靶比的增加,细胞杀伤作用增强.结论:白血病干细胞来源DC功能正常,与CIK共培养对自身LSC有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家峰  李越 《天津医药》2011,39(9):828-830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乳腺癌大鼠模型围手术期血浆儿茶酚胺浓度以及部分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70只,将walker-256肿瘤细胞接种于大鼠左侧腋下形成肿瘤结节,将存活并接种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分别为第1、2、3、4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静脉注射紫杉醇(25μg/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组分别于给药后第1、2、3和4周行肿瘤切除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取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值、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各组术前和术后肾上腺素水平、NK细胞计数、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组术前术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CD4+/CD8+均低于对照组,第3组术前CD4+/CD8+低于对照组,第1~3组术前术后IL-6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紫杉醇可造成乳腺癌大鼠以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为主的应激反应,同时对其免疫系统造成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OK-432与IL-2联用,抑制近交系小鼠C57BL/6Lewis肺癌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Lewis肺癌为模型,观察OK-432联合IL-2对肿瘤发生、生长、转移的影响,及体内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结果 二者联用对肿瘤体积和重量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1),增强抑瘤率(P〈0.05),肺转移灶的数目明显减少。光镜下显示肿瘤灶中出现许多凋亡细胞;肿瘤组织电镜观察,瘤细胞核染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人卵巢癌腹水细胞中分离肿瘤干/祖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从腹水中分离培养球形体细胞(AS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ASC和腹水细胞(AC)中SP(side population)亚群含量;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两种细胞干/祖细胞相关标志物ABCG2、Oct-4、Nanog基因和蛋白的表达;NOD/SCID小鼠检测其体内致瘤性。结果:腹水球形体细胞和腹水细胞中SP亚群分别为0.9%,0.2%;腹水球形体细胞较腹水细胞高表达干/祖细胞相关标志物Oct-4、ABCG2、Nanog;1×104个球形体细胞就能在NOD/SCID鼠中成瘤,而1×106个腹水细胞也不能成瘤。结论:无血清培养法可以从卵巢癌患者腹水中筛选出肿瘤干/祖细胞。该结果可为今后研究卵巢癌的发生、复发机制及筛选其化疗药物提供简便实用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6.
闫永嘉  付蔚华  高莹  朱理玮 《天津医药》2012,40(4):378-380,422
目的:构建分子嵌合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基因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并探讨其诱导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反应的机制。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培养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构建携带C57BL/6小鼠MHC-Ⅰ基因慢病毒载体(病毒感染组),携带无意义基因慢病毒载体(阴性对照组)。分别感染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构建分子嵌合细胞。分别取病毒感染组、阴性对照组及未加入病毒的空白对照组造血干细胞输注BALB/c小鼠后7d,获取脾脏T淋巴细胞,分别与C57BL/6小鼠DC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测定刺激指数。结果:成功体外分选及培养BALB/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病毒感染组C57BL/6小鼠MHC-Ⅰ蛋白表达率可达98.17%。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C57BL/6小鼠DC对输注病毒感染组细胞后BALB/c小鼠脾脏T细胞刺激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输注分子嵌合MHC-Ⅰ基因造血干细胞后,小鼠脾脏T细胞对异基因小鼠DC反应明显减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在人卵巢癌标本中的表达及在小鼠体内TNFSF15对卵巢癌血管生成及卵巢癌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组(12例)、卵巢癌组(94例)中TNFSF15的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雌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重组TNFSF15注射组(实验组)、TNFSF15-shRNA处理组(A组)、shRNA-对照组(B组),每组6只,各组均采用皮下注射ID8细胞制备小鼠荷瘤模型,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重组TNFSF15蛋白,A、B组采用TNFSF15-shRNA干扰其内源性表达的方法,通过检测小鼠肿瘤组织MVD值并测量肿瘤体积大小,观察其对小鼠卵巢癌细胞系ID8在小鼠C57BL/6体内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卵巢组织相比,卵巢癌组织标本中TNFSF15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Ⅲ/Ⅳ期TNFSF15阳性表达率较Ⅰ/Ⅱ期降低(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小鼠肿瘤组织中MVD值降低且肿瘤体积减小(P<0.05),而A组较B组MVD值升高且肿瘤体积增大(P<0.05)。结论:卵巢癌微环境中TNFSF15表达下调或缺失是肿瘤新血管形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周昕  林颖  唐欲博  陈攀  陈孝 《今日药学》2021,31(2):100-104,109
目的 应用条件性重编程细胞(Conditionally Reprogrammed Cells,CRCs)技术建立高效、稳定的人乳腺癌千细胞体外培养,建立潜在的乳腺癌干细胞靶向药研究模型.方法 收集人乳腺癌组织样本,采用CRCs技术分离培养原代乳腺癌细胞,用CD24免疫磁珠标记原代乳腺癌细胞后使用磁性细胞分选仪分选出乳腺...  相似文献   

19.
李艾珊  甘萍 《天津医药》2013,41(6):590-592
【摘要】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系统在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该系统在乳腺癌生长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EMMPRIN、 MMP-2、 MMP-9 和 VEGF 在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EMMPRIN、MMP-2、MMP-9 和 VEGF在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中呈现明显表达; 且转移组各项指标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转移组( P< 0.05)。 结论 EMMPRIN-MMPs-VEGF 系统各组分在小鼠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中通过相互协同, 共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