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7月我院诊治的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儿均发热;眼球结合膜充血12例;皮疹8例;口腔粘膜改变8例;手足硬性水肿、指(趾)端脱皮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卡痕、脐窝、肛周粘膜潮红6例.白细胞、血沉均不同程度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11例;心脏彩超示冠状动脉病变(CAL)12例.先后予红霉素、阿奇霉素抗感染,及早予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疗,19例患儿病愈.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多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发热、眼球结合膜充血出现机率大,极易误诊,延误治疗.对大环内酯类药物、IVIG、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金路 《中国医疗前沿》2009,4(23):59-59,5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9年7月我院诊治的19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患儿均发热;眼球结合膜充血12例;皮疹8例;口腔粘膜改变8例;手足硬性水肿、指(趾)端脱皮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0例;卡痕、脐窝、肛周粘膜潮红6例。白细胞、血沉均不同程度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11例;心脏彩超示冠状动脉病变(CAL)12例。先后予红霉素、阿奇霉素抗感染,及早予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疗,19例患儿病愈。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多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发热、眼球结合膜充血出现机率大,极易误诊,延误治疗。对大环内酯类药物、IVIG、阿司匹林、潘生丁治疗效果好,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儿童不完全川崎病(IKD)与完全川崎病(CKD)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2月龙川县人民医院和和平县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7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IKD 37例,CKD 33例,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比较2组患儿临床表现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沉降率(ESR)...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并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MP感染并不完全KD的11例患儿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11例均有发热;球结合膜充血 8例;口唇改变、手足症状、皮疹各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各7例;CRP增高5例;心脏多普勒彩超示冠状动脉病变(CAL)6例;肺部改变8例.均用阿齐霉素序贯治疗,并及早应用高剂量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9例痊愈,2例呈IVIG不反应,再次予IVIG后痊愈.结论 MP感染可并不完全KD,好发于学龄期儿童,发热、球结合膜充血是出现频度较高的症状,早期易误诊和漏诊,但对阿齐霉素、IVIG、阿司匹林规范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5.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川崎病国内报道较少见。我院近年共收治2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5岁10月。发热8天伴双下肢疼痛、乏力4天入院。  相似文献   

6.
徐天华  刘晏 《沈阳医学》2002,22(4):74-75
我院于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收治川崎病6例,其中4例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7.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的疾病,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重症MPP肺损伤可能与增强的细胞免疫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以冬季、春季多见,以往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近年发病年龄越来越小.婴幼儿发病者,以喘息症状居多,病程长,易反复发作,且肺外并发症较前多见,并发症可涉及多个系统及多个器官,川崎病(KD)是较严重而复杂的并发症,现将我院于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所收治川崎病6例,其中4例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丽辉  肖超跃  王波  陈娟娟 《吉林医学》2013,(20):3995-3996
目的:对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进行临床分析,提高对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方法:对32例不完全K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的特点进行临床分析。结果:32例不完全KD均有发热,伴有其他临床诊断标准5项中1项或者3项。口唇皲裂18例,球结膜充血18例,皮疹20例,颈淋巴结肿大16例,肛周皮肤发红脱屑17例,卡瘢红15例,手足硬肿18例。实验室指标中ESR、PLT和CRP增高居多,分别占62.5%和56.2%,WBC升高和HB降低均为50%。超声心动图示左右冠状动脉急性期扩张11例,心包积液3例。结论:不完全KD在小婴儿中常见,临床表现肛周及会阴部皮肤潮红、脱屑,卡瘢红有助于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实验室检查ESR>40 mm/h及CRP≥30 mg/L应考虑不完全KD的诊断;超声心动图发现冠状动脉损害(CAL)可作为不完全KD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ⅣIG)无反应型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例儿童ⅣIG无反应型KD合并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脏彩超结果、治疗经过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甲泼尼龙+2个疗程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综合治疗,12天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1周后门诊复查,患儿指趾末端及肛周脱皮明显,查血ESR、CRP恢复正常.结论:对于合并支原体感染的ⅣG无反应型KD,建议尽早抗感染治疗,同时采用三联疗法(甲泼尼龙+2个疗程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抑制炎症反应、降低体温,以预防及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相似文献   

10.
骆朋  颜科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3):1779-1781
目的:分析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不完全川崎病提供依据,防止误诊、漏诊。方法:对2007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住院的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在本院住院的19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52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除发热外,仅具备诊断标准中其他临床表现2条者19例(36.54%),具备3条者33例(63.46%),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19例(36.54%),与典型川崎病患儿比较,两组实验室检验无显著差异,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几率升高,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完全川崎病表现不典型,易导致延迟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确诊、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猝死机制。方法收集2例经法医病理学尸检证实的川崎病猝死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与猝死机制。结栗此2例惠儿,1男1女,年龄分别为1岁和3岁,均因其它不适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之前2周有发热,皮肤红斑,尸检证实2例猝死患者均并发冠状动脉瘤,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川崎病临床特征不典型,早期诊治是防治因并发冠状动脉瘤而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断的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出院诊断为川崎病的14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典型和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结果 149例病例中,108例(72.5%)为典型川崎病,41例(27.5%)为不典型川崎病。与典型川崎病相比,不典型川崎病的发热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不典型川崎病常见的症状依次为肛周脱皮(61.0%)、口腔黏膜的改变(61.0%)、双侧球结膜充血(56.1%)和皮疹(51.2%),颈部淋巴结肿大(12.2%)为少见症状。典型川崎病和不典型川崎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患儿出现持续发热、口腔黏膜改变、双侧球结膜充血、皮疹和肛周脱皮时,应高度怀疑川崎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对川崎病(KD)患儿炎症状态及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影响。 方法 将128 例KD 患儿分为MP 感染组42 例,非MP 感染组86 例,分析两组热程、不完全KD 比例及静脉丙 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比例等临床特征。比较患儿急性期、缓解期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 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指标及并发CAL 情 况的差异。结果 KD 急性期MP 感染组NLR、PLR、hs-CRP 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均高于非MP 感染 组(P <0.05),缓解期MP 感染组PLT 和hs-CRP 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MP 感染组IVIG 无反应、 CAL 发生率及左冠状动脉内径/ 主动脉环内径(LCA/AOA)比值均高于非MP 感染组(P <0.05)。结论 合 并MP 感染的KD 患儿机体免疫炎症反应更为强烈,发生IVIG 无反应以及CAL 的风险均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min I,CTnI)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9月在顺德区儿童医院儿科住院的40例典型川崎病(TKD)和28例不完全川崎病(IKD)患儿,分别检测其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液NT-proBNP及CTnI,同时选取30名同期在儿科住院伴有发热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对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行心脏彩超检查,并对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与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两组川崎病患儿NT-proBNP、CTnI早期含量进行回顾分析与比较.结果 TKD组和IKD组急性期血液NT-proBNP分别为(426±25)pg/ml、(435±136)pg/ml,CTnI含量分别为(0.66±0.13)ng/ml、(0.68±0.17)n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组急性期血液NT-proBNP为(430±123)pg/ml、CTnI为(0.67±0.12)ng/ml,明显高于恢复期NT-proBNP[(118±82)pg/ml、CTnI(0.23±0.08)ng/ml]和对照组NT-proBNP[(40±25)pg/nl、CTnI(0.06±0.0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组合并冠脉病变占50%(14/28),显著高于TKD组合并冠脉病变的25%(10/40,P<0.01);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早期NT-proBNP[(478+130)pg/ml、CTnI(0.91±0.24)ng/m1]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川崎病患儿的NTproBNP[(382+110)pg/ml、CTnI(0.51±0.13)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液NT-proBNP及CTnI在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有明显变化,并且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IKD患儿急性期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多以咳嗽伴/或发热为首发症状,大多表现为顽固的阵发性咳嗽,部分患者出现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等肺外症状。肺部X线片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血中支原体抗体(MP~IgM)检测有意义。30例经阿奇霉素贯序治疗后,治愈24例,显效6例,总有效率为100%,无后遗症。结论:掌握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是正确诊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锐  叶涛 《西部医学》2008,20(4):766-767
目的总结川崎病的临床特点,为尽早正确诊断川崎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3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患儿中3岁以内(包括3岁)占88.9%,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不典型川崎病24例(17.6%);全部病例均有发热5天以上,其他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是:口腔粘膜改变(95.6%),指趾端脱皮(94.1%),球结膜充血(88.2%),淋巴结肿大(86.8%),皮疹(82.4%)。并发症中,冠状动脉改变68例(56.7%),心电图异常21例(27.6%),心肌酶升高42例(48.8%),肺炎18例(32.1%),尿蛋白阳性8例(5.9%),肝功损害1例(0.7%)。结论川崎病是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其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6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43例6月龄以下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6月龄以上KD患儿对比分析?结果:6月龄以下小婴儿KD 43例,男女比例2.31∶1,与同期238例6月龄以上的3组KD患儿比较,急性期卡疤红斑?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显著增多,颈淋巴结肿大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PLT)?血沉(ESR)?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血色素(Hb)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月龄以下小婴儿KD以不完全KD显著增多?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增加为特征?患儿急性期要及时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观察卡疤红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监测N%?PLT?ESR?LDH?Hb等指标,以利于对6月龄以下小婴儿KD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完全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诊断为K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完全型KD患者32例,占29%。与KD相比较,不完全型KD患者年龄更小,诊断延迟,主要临床表现较少,冠脉扩张发生率高(P<0.05)。结论:不完全型KD和典型KD有相似的临床特征,易贻误治疗,加大了冠脉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南宁市2013年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测结果,了解其感染状况及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被动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9 115例拟诊断为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MP抗体。结果 9 115例呼吸道患者检出MP阳性例数为4 558例,检出阳性率为50.00%,其中男性检出阳性率为46.75%,女性检出阳性率为54.13%,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中检出率最高为4岁(60.60%)及8岁(60.60%)及8岁(69.89%),≤1岁及>60岁以上患者阳性检出率最低分别为28.00%、28.26%,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每月均可发病,冬季检出率最高,不同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2013年MP感染在性别、年龄、季节存在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69.89%),≤1岁及>60岁以上患者阳性检出率最低分别为28.00%、28.26%,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每月均可发病,冬季检出率最高,不同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2013年MP感染在性别、年龄、季节存在差异;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420岁为主要易感人群,全年均可发,以冬季为高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