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食管鳞癌的肿瘤干细胞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和其细胞系的肿瘤干细胞(CSC)标志.方法:应用免疫酶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20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细胞(Eca-109和EC9706)中CD133、CD44以及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和定位.结果:食管鳞癌细胞中CD133和MDR1一致强阳性的细胞占30%-43%,CD133和CD44一致强阳性的细胞约占40%.CD133强阳性小细胞占癌细胞的8%,癌组织中约为4%.CD133强阳性小细胞位于鳞癌上皮的基底层、癌珠周缘或癌灶内;CD44强阳性细胞约占40%,其中包含2个亚群:少数较小CD44阳性的细胞亚群定位于鳞癌上皮的基底层、癌珠周缘或癌灶内;较大CD44强阳性细胞的亚群主要定位于鳞癌上皮棘细胞层及癌灶中.结论:CD133强阳性小细胞和CD44强阳性细胞可能是CSC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和nm23-H1在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流式细胞光度术定量对比分析了34例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及nm23-H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本组乳腺原发癌CD44v和n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2.35%和64.71%。乳腺原发癌和相应淋巴结转移癌对比分析揭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CD44v和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略高和略低于其相应原发癌,但23.53%(8/34)病例可见转移癌细胞CD44v的表达低于其相应的原发癌(P<0.05),17.65%(6/34)病例转移癌细胞呈现nm23-H1的高表达(P<0.05)。结论:乳腺原发癌和转移癌细胞CD44v和nm23-H1的表达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在乳腺癌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基因表达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下咽癌人咽鳞癌细胞(FADU)细胞系中CD133阳性细胞侵袭能力。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CD133阳性细胞及阴性细胞,Transwell小室方法研究阳性、阴性二个细胞亚群的体外侵袭能力。结果阳性、阴性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中穿过人工基底膜的数量分别为54.0±2.3,17.0±1.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FADU细胞系中,CD133阳性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4.
CD44v6和P16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和新型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和P16蛋白检测.结果 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05%,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χ2=9.90~16.86,P均<0.01),鳞癌的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7, P<0.05).P1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为41.67%,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原发癌大小相关(χ2=11.53~17.82,P均<0.05),与病理类型无关(χ2=3.40,P>0.05).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44v6和P16的表达强度呈显著负相关(r=-0.42,P<0.01).结论 CD44v6和P1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CD44v6和P16可作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及评估其侵袭性、转移性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肿瘤组织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异常聚集,探讨其在肺癌患者体内调节免疫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28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相应的癌旁组织和外周血及15例正常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结果肺癌患者癌组织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是(10.5±1.6)%;外周血中和癌旁组织表达分别是(5.2±2.1)%和(3.6±1.2)%,癌组织明显高于外周血和癌旁组织(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5.2±2.1)%明显高于志愿者(1.8±1.2)%。结论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组织及外周血中高表达,促进了肿瘤的进一步恶化,在癌组织学分型上也存在明显差异,肺腺癌表达阳性较高,可以作为肺癌免疫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粘附分子相关蛋白CD44V6、CD44s在胸腹水转移性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胸腹水标本制成细胞块,结合病史及HE片筛检出间皮细胞反应性增生30例及转移癌57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二步法,一抗用CD44V6、CD44s。结果:CD44V6阳性见于7例(23.33%)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及21例(36.84%)转移癌细胞;阴性见于23/30(76.67%)例反应性间皮细胞及36例(63.16%)转移癌细胞。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别(P〉0.1)。CD44s阳性见于28例(93.33%)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及3例(5.56%)转移癌细胞。CD44s阴性见于54例(94.44%)转移癌细胞及2例(6.67%)反应性增生间皮细胞。且χ^2检验P〈0.005,鉴别良恶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胸腹水脱落细胞学中CD44s可帮助诊断转移癌;而CD44V6对于良恶性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D44途径免疫逃逸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在癌旁肺组织中Fas的表达阳性率为100%,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和46.4%,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减弱(Hc=37.068,P<0.01).CD44s和CD44v6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未见表达;CD44s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4%和46.4%,CD44v6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1.3%和39.3%.Fas、CD44s和CD44v6的表达均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u=2.476~3.986,Hc=10.657~20.210,P<0.01).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通过癌细胞表面CD44 分子的构型由标准型向变异体改变,降低其Fas的表达,从而逃脱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非小细胞肺癌Fas、CD44s和CD44v6基因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肿瘤进展程度的判断指标;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与CD44途径免疫逃逸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CD44在肿瘤细胞表面的阳性表达率,为以CD44为靶点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CT116人结肠癌细胞,SGC-7901、MGC-803胃癌细胞,A549人肺腺癌细胞,HepG2人肝癌细胞,CNE-2人鼻咽癌细胞,U87MG恶性胶质瘤等肿瘤细胞表面CD44表达情况.结果 各肿瘤细胞表面均表达CD44.其中胃癌SGC-7901、MGC-803、肝癌HepG2、鼻咽癌CNE-2细胞表面CD44细胞的阳性率分别为17.90%±1.67%、18.36%±9.27%、24.61%±4.0%和19.03% ±1.52%,呈高表达状态.结论 SGC-7901、MGC-803、HepG2、CNE-2细胞与HCT116、A549和U87MG细胞表面CD44阳性表达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孙焰  陈幸华  罗平 《重庆医学》2001,30(6):520-522
目的:探讨CD44V4、V5、V6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D44V4、V5、V6在76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结果:在肺癌中CD44V4、V5、V6表达鳞癌多于腺癌(P<0.01);在正常肺组织中无表达。淋巴结转移病例中CDV633/36(91%)表达阳性,在25例转移淋巴结中24例表达阳性(96%)。CD44V6在Ⅲ-Ⅳ期患者表达高于I-Ⅱ期患者(P<0.01)。结论:肺癌组织CD44V6阳性表达对肿瘤的组织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CD44v3在乳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粘附分子CD44v3在乳腺肿瘤浸润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乳腺癌及23例淋巴结转移灶的CD44v3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CD44v3在乳腺良性组织表现为肌上皮细胞着色;在浸润性乳腺癌中,除肌上皮细胞外,有此癌细胞胞膜也着色。癌细胞胞膜表达阳性率达58.8%,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癌栓、肿瘤大小及病理核分裂未见相关关系。CD44v3在淋巴结转移灶中仅表现为转移癌细胞胞膜表达,其阳性率为52.1%,与原发灶接近。结论 CD44v3在乳腺癌癌细胞胞膜呈阳性表达,其意义及在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4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准型CD44(CE44s)和含外显子v6的变异型 CEA4(CD44v6)在各种肺癌的表达。结果:41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的 CC44h4s表达率为 70.7%, CIM4v6的表达率为9.7%,而15例小细胞肺癌(SCLC)无一例表达 CD44s和 CD44v6。提示:(及)CD44s仅在 NSILC中表达,而在SCLC中无表达,可能是NSCLC的一个标记物;(2)CD44v6仅小部分肺鳞癌和腺癌有表达,而在其它类型的肺癌无表达:(3)CD44s在低转移的NSCLC中表达率高,而在高转移的SCLC中无表达,可能在肺癌临床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陈艳  张小伟  孙鑫鑫 《浙江医学》2009,31(2):164-165,175
目的探讨标准型CD44(CD44s)和变异型CD44(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组织CD44s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s和CD44v6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不表达,而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且CD44s和CD44v6在鳞癌中的表达强度高于腺癌;在NSCLC患者中CD44s强表达于高分化肺癌组织中,而CD44v6高表达于低分化肺癌组织中;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CD44v6强表达,而CD44s表达水平则较低或不表达;早期肺癌患者多强表达CD44s,而进展期肺癌多强表达CD44v6。结论CD44s和CD44v6可作为一项评价肺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临床分期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透明质酸钠影响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对大肠癌细胞生长和粘附的影响。方法:用人类大肠癌细胞SW620和Colo205与透明质酸钠溶液(25~2500μg/ml)体外培养,然后用MTT方法测定增殖情况。同时,运用流式细胞术,对SW620和Colo205细胞表面的CD44表达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浓度透明质酸钠溶液对肿瘤粘附力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提示,实验组SW620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Colo205细胞生长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另外,流式细胞术的结果显示,透明质酸钠可使SW620和Colo205细胞表面的CD44表达下调。结论:浓度为25~2500μg/ml透明质酸钠对不同大肠癌细胞系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但可降低肿瘤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其粘附力。  相似文献   

14.
胡碧清 《吉林医学》2012,33(31):6727-6729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CD56在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病理意义和作为小细胞癌肿瘤标记物的可能。方法:收集内镜活检或经皮肺肿物穿刺确诊病例:小细胞肺癌(SCLC)66例(其中2例为复合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50例(肺腺癌20例,肺鳞癌25例,细支气管肺泡癌5例)的病理资料、蜡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56的表达。结果:在50例NSCLC组织中45例呈阴性表达,5例呈弱阳性表达,在66例SCLC组织中,60例呈阳性表达,且33例呈强阳性表达。CD56在SCLC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具有高度显著差异性。结论:CD56对SCLC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可能是小细胞癌组织的理想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Y-盒结合蛋白1(Y-box binding protein-1,YB-1)对乳腺癌MCF-7细胞CD44表达及细胞迁移、成球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YB-1基因及其siRNA构建于腺病毒载体pADeasy-1,重组腺病毒及腺病毒空载体转染乳腺癌细胞株MCF-7;通过蛋白质印迹法,RT-PCR和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是否存在乳腺癌起始细胞(CD44+/CD24-/low)亚群;并分析Hedgehog信号通路在CD44+/CD24-/low乳腺癌起始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方法:应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检测与分选MCF-7和MDA-MB-231中的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并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确认.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CD44+/CD24-/low细胞亚群和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重要基因PTCH(human patched gene)、SHH(sonic Hedgehog)、Gii-1(g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glog-1)和SMOH(smoothened homolog)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CD44+/CD24-/low亚群,比例分别为(1.70±1.43)%和(94.2±1.2)%.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的CD44+/CD24-/low亚群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中重要下游信号分子Gii-1在MCF-7和MDA-MB-231细胞系CD44+/CD24-/low细胞亚群中的表达要明显高于非CD44+/CD24-/low细胞亚群(P分别为0.007和0.005).结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MDA-MB-231中存在CD44+/CD24-/low干细胞标志细胞亚群,其中Hedgehog信号通路处于明显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7.
CD44v6、C-erbB-2在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CD44v6、C-erbB-2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v6、C-erbB-2基因蛋白在116例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SCLC中,CD44v6、C-erbB-2均不表达.在NSCLC中,CD44v6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腺癌为36.1%(P<0.01).C-erbB-2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8%,腺癌为66.7%(P>0.05).癌旁正常肺组织均未见CD44v6、C-erbB-2的表达.CD44v6表达与NSCLC的肿瘤T分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率有关(P<0.05),而与病理分级无关(P>0.05).C-erbB-2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生存率有关(P<0.05),而与肿瘤病理分级及肿瘤T分期无关(P>0.05).NSCLC中CD44v6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CD44v6、C-erbB-2不仅可作为鉴别SCLC与NSCLC的参考指标,而且CD44v6、C-erbB-2阳性表达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病期较晚、预后差,故二者还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不同环境中观察膀胱癌细胞表达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CD133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人体膀胱癌干细胞提供背景资料和前期数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流式细胞术等技术,以膀胱癌5637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体外培养、皮下移植瘤以及裸鼠淋巴结转移模型等模拟不同的生长微环境,观察CD44、CD133等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体外培养环境中,膀胱癌5637的细胞膜蛋白CD44阳性表达,CD133则阴性表达;膀胱癌裸鼠移植瘤中CD44阳性表达,而CD133弱阳性表达。与体外培养体系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膀胱癌细胞5637中的CD44阳性表达水平无显著变化,而CD133阳性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体外培养体系(P〈0.01);在裸鼠淋巴结转移模型中,转移淋巴结均有CD44、CD133阳性表达。结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可以调控膀胱癌细胞中部分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变化,也提示膀胱癌5637细胞系存在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19.
沈剑  钱璐 《中外医疗》2016,(29):31-33
目的:探讨40例小细胞肺癌中传统神经内分泌(NE)标记物CgA、CD56、Syn表达对小细胞肺癌(SCLC)的预后影响。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40例。 CgA、CD56、Syn的表达情况依据免疫组化报告,随访所有病例至少12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日期截止到2016年4月。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小细胞肺癌中,CgA阳性率30.0%,CD56阳性率87.5%,Syn阳性率62.5%。CgA、CD56、Syn的表达均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NE表型与SCLC的无进展生存相关(P<0.05)。结论SCLC的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神经内分泌表型,CgA、CD56、Syn的共同表达,是其无进展生存期较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全反式维A酸诱导肺癌细胞株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A酸(ATRA)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SH-77的治疗作用及机制,寻找肺癌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ATRA处理肺癌细胞株SH-77,通过苔盼蓝拒染实验检测细胞活力、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凋亡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ATRA对SH-77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G1/G0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降低,增殖指数(PI)降低,凋亡指数(AI)和AI/PI比值升高,诱导细胞凋亡;Bcl-2蛋白比例下降(P<0.01)。结论: ATRA对肺癌细胞株SH-77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其凋亡,可能与下调其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