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对策。方法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对其进行精心护理。结果 36例均完成肠内营养支持,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了肠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护理的对策及经验。方法 2007-03-2009-12巩义市人民医院对46例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并对其进行早期护理。结果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及精心护理,减少了吻合口瘘的发生,降低了病死率。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恢复有显著的效果,对患者的早期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2007年12月56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为肠外营养组。早期肠内营养组早期(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肠外营养支持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从排气时间、进食后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观察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且肛门排气时间缩短、治疗费用降低,术后营养指标早期肠内营养组均较肠外营养组改善明显,2组术后并发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不但有利于患者术后器官功能的康复、减少住院时间与治疗静用,而且可以明显政善术后营兼状况及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营养泵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比较间断输注和持续输注在肠道功能恢复、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将自2015年12月~2017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在术后早期均使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采用营养泵匀速间断输注,对照组采用营养泵持续输注,比较2组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以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腹泻、恶心、返流、误吸等不良反应均明显降低;同时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泵在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采取间断输注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及肠内营养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我院接受胃癌切除术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均于术后接受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试验组接受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后住院时间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结构性营养护理管理模式对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营养管肠内营养患者实施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营养支持效果,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胃癌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为术中给患者置入三腔胃肠管,术后6~24h经胃肠管通过输液泵匀速滴注能全力营养液;PN组为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输注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EN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输液量减少、主要并发症少。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高质量的护理是保证营养计划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蒋丽安 《全科护理》2012,10(17):1590-159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8例胃癌病人按营养方式划分为常规肠外营养组(对照组)与早期肠内营养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进食后不良反应、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7例病人发生腹痛、腹胀或腹泻,采取加热输入营养液并降低输注速度后上述症状即消失。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提高输注量,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病人未见腹胀及腹泻现象。两组病人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分别为3例、4例。经8d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胃癌术后病人开展早期肠内营养疗法是较为安全且有效的,该方法能够加快病人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降低住院时间及费用,显著改善病人的术后营养状况并增强病人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两种鼻饲法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合理应用营养输注泵对降低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将89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6例,伤后早期即通过营养输注泵进行鼻饲肠内营养;对照组43例,按传统的方法给予鼻饲相同流质饮食。结果实验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可以较好耐受早期胃肠道营养。实验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如腹泻、呕吐返流、血糖升高、误吸和堵管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营养输注泵实施持续滴注的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明显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本院行胃癌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营养液的温度、输注速度、浓度、营养液量、禁食时间、感染和使用抗生素均与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腹泻是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护理过程中控制营养液的温度、营养液量、禁食时间、感染和抗生素使用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应用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75例胃癌患者,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并加强护理,将其作为实验组;将既往有详细资料记载的在术后行肠外营养的60例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并加强临床护理工作,有助于患者术后的肠道功能恢复,使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手术效果得到了保障,也使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值得在临床广泛使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30例胃癌、胰腺癌患者(胃癌23例,胰腺癌7例)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和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营养管不慎脱出;保持营养管的通畅,防止堵塞;做好基础护理;掌握好营养液输注的速度、温度和浓度;在输注营养液的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胃肠道反应并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血糖变化;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营养液受到细菌污染。认为胃癌、胰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并发症期,还可减少经济支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袁昌翠 《当代护士》2014,(10):83-8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临床价值及护理。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各34例。PN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营养等常规治疗。EN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24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术后的肠功能恢复时间、体重变化、住院天数、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 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同时也降低了住院费用和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9r7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强肠营养液输注过程的管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97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未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进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本科20例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双腔液囊空肠营养管的护理,营养液护理,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并发症的预防.认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以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早期减少患者的静脉补液量,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16例贲门癌或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1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经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行静脉输注营养液。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第7天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贲门癌或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及其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科105例胃癌手术患者,术中经腹壁造口置入FRECA三腔喂养管,胃肠减压孔置于残胃或吻合口附近,空肠营养端置于屈氏韧带以远20cm空肠。术后6~8h开始滴入生理盐水及肠内营养液,循序渐进,经3d左右达到完全肠内营养。观察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疾病相关并发症、营养指标及肠蠕动恢复时间等情况。结果:10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置管,在肠内营养期间未发生脱落,术后3d发生喂养管堵塞1例,予以拔除,其余104例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其术后营养状态均得到有效改善,缩短了静脉营养时间及费用,促进了快速康复。结论:通过经腹壁造口安置的三腔喂养管进行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有效达到营养支持目的、避免其他营养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并能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2006年2月,我们通过对47例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原因分析,制定护理对策,提高了肠内营养护理质量,使肠内营养得以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除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24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早(P<0.0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早肛门排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经鼻饲管和锁骨下静脉进行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EN组术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较PN组高;EN组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早于PN组;EN组术后白蛋白略有下降,前白蛋白升高。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51-1152
观察行胃癌根治术后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50例患者,并总结其护理经验。其中,发生腹痛、腹泻或胃管脱出共4例,其中改用肠外营养2例,余46例均能耐受肠内营养,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无死亡病例,住院(12.5±2.2)d。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护理工作在肠内营养的实施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