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辅舒良鼻喷客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激素治疗组及抗组胺药物治疗组。结果 激素(辅舒良)治疗组有效率93%,抗组胺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0%,结论 激素疗法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抗敏兵法     
对于不太严重的过敏性皮肤病,药店可以通过推荐口服抗组胺药物和以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的外用西药或中药外用制剂来处理. 口服抗组胺药 如前文所述,组胺是Ⅰ型变态反应中引发机体损伤的主要介质.抗组胺药阻止机体受损的机理主要是其在体内与组胺竞争靶细胞(免疫反应攻击的部位,例如皮肤、粘膜等)上的H1受体,使组胺完全丧失同H1受体结合的机会,从而使靶细胞避免发生组胺带来的一系列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辅舒良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激素治疗组及抗组胺药物治疗组。结果 激素(辅舒良)治疗组有效率93%,抗组胺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0%,结论 激素疗法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辅舒良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激素治疗组及抗组胺药物治疗组.结果激素(辅舒良)治疗组有效率93%,抗组胺药治疗组有效率为80%,结论激素疗法应用于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皿治林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荨麻疹为常见、易复发的皮肤疾患,以抗组胺药治疗为主.我院近日用新的抗组胺药皿治林(咪唑斯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荨麻疹,快速起效,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现将临床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皆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23例,年龄15~52岁,病程1个月~3年. 患者入选标准:12~70岁,性别不限,病程超过4周,可见风团;治疗前1个月内未服用长效皮质类固醇激素,4d内未服用息斯敏(阿司咪唑)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无严重心、肺、肾、胃等器官及系统疾患.  相似文献   

6.
第二代抗组胺药在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作用和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第二代抗组胺药选择性地与外周组胺H1受体结合,使大多数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人组胺介导的症状得到满意的缓解。非索非那定可能提供最佳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全面平衡,此药适合大多数轻中度过敏症状的病人,可作为首药或替换药治疗。西替利嗪是现有最强的抗组胺药,临床研究较多,此药适合对其他抗组胺药无反应的病人和症状最严重的病人,使这些病人能从最大强度的抗组胺治疗中得益,因为此药能滴定剂量到最大强度。  相似文献   

7.
尹洁 《药学进展》2006,30(3):134-135
过敏性紫癜是多发于男性少儿的血管性疾病,可累及皮肤、胃肠和肾脏,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常给予抗组胺、安络血等治疗,而对于关节型、胃肠型和肾型过敏性紫癜则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但疗效欠佳。笔者探索采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协同治疗过敏性紫癜。  相似文献   

8.
药源性的男性性功能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新 《医药导报》2000,19(6):536-537
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资料 ,报道引起性功能障碍的药物 ,包括抗高血压药、抗精神失常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抗胆碱药、降血脂药、抗菌药、抗肿瘤药及激素类药物等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出现各种疾病时,在使用药物治疗,必须进行严格把关。对于致畸的药物必须禁用,不但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还需确保胎儿的健康成长,就临床常见的疾病用药如: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高血压疾病降压药类、内分泌疾病抗甲状腺药、降糖药、抗病毒类药物、抗组胺类药、激素类药物等简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西替利嗪的临床应用进展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替利嗪 (Cetirizine)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问世的第 2代抗组胺药 ,为第 1代H1受体羟嗪的活性羧酸代谢产物 ,其在体内不易被细胞色素P45 0 所代谢 ,大部分经肾脏以原型排出[1]。与其它抗组胺药相比 ,它对外周H1受体有较强的选择性 ,常用剂量下未见明显的镇静及抗胆碱等不良反应。近年来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诱因的组胺释放增多所引起的过敏性疾病。现对其临床应用概况及安全性作一综述。1 临床应用1 1 荨麻疹1 1 1 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常常表现为长达 6周甚至 5年以上的皮肤反应 ,传统的抗组胺药或长期激素治疗会导致严重…  相似文献   

11.
33例抑肽酶引起过敏反应诊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抑肽酶引起过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902例临床中使用过抑肽酶,有33例在循环、呼吸系统和皮肤等表现出症状和体征。结果:经用肾上腺素、激素、抗组胺药、钙剂或升压药治疗后过敏反应消退。结论:使用抑肽酶可出现过敏反应,临床上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永琴 《中国药业》2003,12(8):50-51
目的:考察医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999—2002年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年用药金额呈上升趋势,但总用药频度(DDDs)差别不大;第2代抗组胺药比特利、酮替芬在4年的DDDs排序中稳居前2位,其中比特利年用药金额及DDDs连续4年名列第1位。结论:经济、高效、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组胺药是医院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  相似文献   

13.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刘小红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12):53-53,56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ml,静脉点滴,1次/d,连续使用15d。继之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剂,1片,3次/d,服用45d。总疗程两个月。对照组给予传统抗组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结果治疗组32例患儿中,29例有效,总有效率90.62%。明显优于对照组59.26%。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轻而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抗组胺药的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抗组胺药的品种、用量、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逐年上升,第3代抗组胺药广泛使用,用药频度排序依次为第3、2、1代抗组胺药。结论我院抗组胺药物的DDDs排序基本合理,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和药品管理方面有着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魏智中  陈加容 《中国药业》2008,17(11):48-49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医院2005—2007年抗组胺药使用品种、年销售量,采用金额排序及用药频度和日均费用进行统计。结果第1代抗组胺药的临床应用呈下降趋势,第2代抗组胺药则稳步上升。结论毒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经济高效的抗组胺药是医生和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犀角地黄汤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HSP患儿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即卧床休息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抗组胺药西咪替丁静脉滴注、VC、潘生丁口服、激素等综合治疗。治疗组48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服犀角地黄汤加减,7~10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对照组总有效率79.5%,差异有显著性(χ2=7.9973,P=0.0.05)。治疗组远期复发率12.5%,对照组为50.0%(χ2=15.2478,P=0.0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HSP近期能明显提高疗效,紫癜消退快,症状体征缓解迅速,缩短病程;远期能减少紫癜的复发及紫癜引起的肾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抗组胺药在我院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应用频度分析法对我院2005~2007年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年来我院抗组胺药DDDs和消耗金额逐年稳定增长。DDDs排序稳居前3名的药品为西替利嗪片、左西替利嗪片和氯雷他定片,3种药品的DDDs之和占全部抗组胺药DDDs的90%以上。结论:第2代和第3代抗组胺药物是医院治疗过敏疾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陈琳 《中国药业》2007,16(4):52-53
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抗组胺药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并进行临床利用评价,为临床合理、有效、经济地选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方法,对江苏省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门诊2004—2005年的抗组胺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5年间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第1代呈下降趋势,第2代稳步上升,西替利嗪的用药频率和用药金额一直保持领先。结论安全、高效、价格低廉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小的第2代抗组胺药将成为抗过敏治疗的主导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医院处方分析》课题数据库,调查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的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销售总金额、排序比(B/A)、药物利用指数(DUI)以及各代口服抗组胺药处方数和取药数量占比,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口服抗组胺药使用频率和销售总额排序居首位的分别为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和地氯雷他定;抗组胺药的DUI均≤1;应用最多的抗组胺药为第2代抗组胺药。结论:北京、上海和广州地区医院使用口服抗组胺药较合理,第2代抗组胺药成为临床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20.
微波治疗慢性咽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咽炎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引起,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发生于咽部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特征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干燥、发痒、烧灼感,有时疼痛,症状轻重不同,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多用抗生素、抗组胺药及激素,效果不理想,且不良反应大,我科于2002年10月-2009年8月用微波治疗慢性咽炎12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